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测试(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季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季九上: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醉翁亭记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6)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洌:清(8)山肴野蔌.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弈:下棋(12)觥.筹交错觥:酒杯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1)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云归.而岩穴暝(聚拢)(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山水之乐.(乐趣)(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太守自谓.也(命名)(4)谓太守谓.谁(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7)(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练习检测:一、解释句中作标记的词语:①临溪而渔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环滁皆山也⑥醉翁之意不在酒⑦野芳发而幽香⑧林壑尤美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⑩晦明变化者⑾伛偻提携⑿颓然乎其间⒀临溪而渔⒁杂然而前陈.者⒂佳木秀.而繁阴⒃山肴野蔌.⒄觥.筹交错⒅云归而岩穴暝.⒆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⒇树林阴翳(21)太守谓谁(22)觥筹..交错(23)醒能述.以文者(2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二、翻译下列句子: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⑦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⑩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三、选择题1. 选出下列句子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名之者谁(命名)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2. 选出句中“而”字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一鼓作气,再而衰B.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C.广起,夺而杀尉D.云归而岩穴暝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B.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C.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D.觥筹交错(大家交换着酒杯喝酒)4.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和太守之乐,其实质都是与民同乐。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来表达对遭到贬谪的不满,抒发消极的情绪。

C.文章第三段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三个画面。

D.全文围绕“醉”和“乐”展开,写“乐”正是为了写“醉”。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的字词注音。

颓.然()环滁.()伛偻..()觥.筹()山肴.野蔌.()()林壑.()阴翳.()酒洌.()琅琊..()饮少辄.醉()2.解释加红词语。

(1)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3.下面“之”的意义与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B.四时之景不同。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句子。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3)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5.填空题。

(1)本文选自《 ________》,作者________,他是_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____”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地看出作者是在写“____”字,“ ____”字只是表象。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_________。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体散文,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 __________”。

(6)当我们说某人做一件事,其真实目的并不在此的时候,常化用《醉翁亭记》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6.为下列句中加红的“而”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A.表修饰 B.表并列 C.表转折 D.表递进 E.表承接(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2)临溪而渔()(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4)云归而岩穴暝()(5)太守归而宾客从也()(6)泉香而酒洌()7.“也”字在古文中主要有:A.表陈述;B.表肯定;C.表感叹三种不同用法。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新人教版word版

《醉翁亭记》同步训练1.重点字音、词义积累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滁.()林壑.( ) 潺.()潺辄.(. ) 岩穴.()晦.()明朝.()暮伛.()偻.()酒洌.()宴酣.()阴翳.()②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苍颜..白发()(8)树林阴翳..()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21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峰(zhū)蔚然而深秀(wèi)苍颜(cāng)饮少辄醉(zhé)B. 颓然(tuí)觥筹交错(gōng)酒洌(liè)树林阴翳(yì)C. 宴酣(hān)伛偻提携(yǔlǚ)弈者(yì)起坐而喧哗(huá)D. 散乱(sǎn)晦明变化(huì)山肴(yáo)风霜高洁(suāng)2.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蔚然而深秀B. 溪深而鱼肥C. 泉香而酒洌D. 而不知人之乐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课文第二段,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落”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化之美。

B. 课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D. 课文第二、三、四段每段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7.对《醉翁亭记》主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描述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山河之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A.虬(qiú)枝楠(nán)木坦荡如砥(dǐ)B.淅沥(lì)蕈(xùn)菌揠(yà)苗助长C.斛(hú)树泾(jìng)流惴(zhuì)惴不安D.腠(còu)理婵(chán)娟当(dàng)其租入2 . 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A.闻水声,如鸣珮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选项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 . 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王怒,即杀之B.王即购之千金C.舜发于畎亩之中D.妻扶视之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B.在河之洲忘路之远近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5 . 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可/以一战,战/则请从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二、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醉翁亭记》同步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醉翁亭记》同步检测(含答案)

《醉翁亭记》同步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辄.()醉琅.()琊.()林霏.()岩穴.()山肴.()野蔌.()阴翳.()酒洌.()弈.()者胜2.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前陈.者(排列)山肴..(山中打来的鸟兽做的菜)野蔌..(野菜)B.临溪而渔.(捕鱼)非丝.非竹(丝线)苍颜..(苍老的脸色) C.觥.筹(酒杯)阴.翳(遮盖)宴酣.(尽兴地喝酒)D.述以文...(写文章记叙事情)太守谓.谁(说的)颓然乎.其间者(于)3.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劝君更尽一杯酒。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6.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反面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是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0(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⑶饮少辄醉(辄:)⑷醉翁之意不在酒(意:)⑸伛偻提携(伛偻:)⑹觥筹交错(觥筹:)2.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⑵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⑶水落而石出者()⑷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⑶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都有道理,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寄托作者补贬后的抑郁心情。

5.从文中可以看到尽管太守把自己内心的孤独和隐忧掩饰得很好,但不经意间一句话就泄露了天机。

由此看来,作品写醉写乐都是一种,而实质都是借醉借乐来排遣自己内心的。

6.从文中找词,组成反义词组。

醉()前()朝()往()晦()读选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郎琊也。

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本文作者是。

8、选文划浪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写出下面并改正。

9、解释选文中词语的意思:⑴环滁皆山也(环:)⑵太守自谓也(谓:)10、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大意。

11、概括选文大意。

第二部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
一、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chú) 琅琊
..(lánɡ)(yá) 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
晦.明(huì) 岩穴暝.(míng) 伛偻
..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
弈.者胜(yì) 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 山肴.野蔌.(yáo)(sù)
2.文学常识填空。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和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1)至于/负者歌于途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基础提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
..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5)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
(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8)伛偻
..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洌:清
(10)山肴野蔌.蔌:菜蔬
(11)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12)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13)弈.者胜弈:下棋
(14)觥.筹交错觥:酒杯
(15)树林阴翳.翳:遮盖
5.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2)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
(3)乐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4)谓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详见本课“名师引路·考点链接(一)”】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7.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
(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8.填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作者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二、课内赏析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0.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阅读课文第1段和第2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的顺序的。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

第2段采用时间顺序:利用时间的推移,抓住朝暮(“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及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特点描写山中景色,最后用“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11.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1)本段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

(用原文回答)
(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这个地方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

13.同样是被贬,《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然,《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拥有旷达的胸襟,《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示例一】我更欣赏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

【示例二】我更欣赏柳宗元的人生态度。

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

【示例三】我更欣赏欧阳修的人生态度。

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和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三、拓展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2)朝晖.夕阴晖:日光
(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
(4)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16.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予观夫/巴陵胜状B.前人/之述备矣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D.朝/而往,暮/而归
(解析:B.前人之述/备矣。

)
17.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浩浩汤汤【乙】水落石出
18.【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四、综合性学习
19.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

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