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危机将加速中国海军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合集下载

我国海权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权现状与发展.

我国海权现状与发展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我国海洋现状: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有6个国家与我海上为邻,我国东南部诸海,除渤海为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到了近现代,积弱的海权形势直接导致了中华帝国的衰落。

如今作为“和平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海洋战略构成我国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因素。

但从地理上讲,我国所面临的却是一个封闭与半封闭型的海洋区域,海区外缘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列岛到菲律宾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只有经由朝鲜海峡、琉球诸水道、台湾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峡才能与外部世界相沟通。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西太平洋国家海洋开发和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我国来自海上的战略压力逐渐增加,海上防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也进一步加剧。

近些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三大热点问题:美国强化西太平洋战略地位问题,中日钓鱼岛纠纷及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以及中国与南海周边家复杂的南海问题。

这些未定之局必将对我国的海洋权益乃至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南海岛礁及相关权益之争使该地区仍然潜伏着危机南中国海位于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的东北面、台湾海峡的西南面,约有3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南海问题中的南海是指位于南中国海北部的9条断续海疆线(也称U型线)内水域,面积约为南中国海水域面积的一半。

一些周边国家无视中国对南沙岛屿主权,对其非法占领下的岛屿强化防务、铺设机场跑道和发展观光事业以及不尊重我国在传统海疆线内的历史性权利,签订捕鱼协定以及开发石油协定,损害我国的海洋权益。

此外,区域内国家大多高度注意国防投入,增强海军军备,使该地区处在一种不稳定的情势之中。

近年来,日本和美国等区域外国家也以所谓公海“航行自由”为借口对南海问题不同程度地介入,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练习:第28题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练习:第28题

B、42
C、44
D、78
答案:C
9、当今世界上战略格局的样式是“一超多强”,下列哪个国家上不属于“多强”的行
为。( )
A、中国
B、印度
C、德国
D、日本
答案:B
10、下列哪一个国家是我国的陆上邻国。( )
A、日本
B、白俄罗斯 C、伊朗
D、阿富汗
答案:D
11、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表现为( )的不同态势。
A、拿破仑
B、毛泽东
C、克劳塞维茨 D、沈伟光
答案:D
A、B-2
B、B-52
C、F-22
D、F-117
答案:B
4、在未来一段时间,( )仍将是引发战争最根本的诱因。
A、经济
B、政治
C、科技
D、军事
答案:B
பைடு நூலகம்
5、下列( )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
A、平战转换机制
B、军地协调机制
C、激励补偿机制
D、全民动员机制
答案:D
6、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在调整安全观,印度主张的是安全观是( )。
A、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B、北和、南稳、东紧、西动
C、北稳、南和、东动、西紧
D、北和、南稳、东动、西紧
答案:A
12、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 )
A、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互重、平等、合作
C、对外防御体制
D、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
答案:A,(来源:张为臻博客)
13、发射火箭升空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这个速度为( )。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练习:第 28 题
关键词:士兵提干 大学生毕业士兵 张为臻 士兵提干考试 军事知识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和周边国际形势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和周边国际形势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与周边国际形势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近代海军之创立大致过程如下: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

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无事出洋梭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

在此前后,东南沿海各省相继购买和制造了一批蒸汽舰船,分散巡防于南北洋各海口。

1874年,日本发动对台湾的侵略,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所属军舰前往台湾布防,但因船少力单,未敢正式接战。

事后清政府针对愈益严重的海防危机,发动内外大臣进行海防大筹议,决定岁拨海防经费400万两,加速进行海军建设,并初步形成了重点保卫京津海口及长江门户的海口防御战略。

1875年(清光绪元年)确定由南洋大臣沈葆桢、北洋大臣李鸿章分南北洋两大海区组建新式舰队。

南洋海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所属海域及长江下游,而南洋大臣只能控制江苏沿海和长江下游。

南洋海军于1879年5月由沈葆桢等奏设“海外兵轮船统领”,以后又称“南洋兵轮船总统”,由江南提督或长江水师提督兼任。

论国际战略环境对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影响

论国际战略环境对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影响

论国际战略环境对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影响论国际战略环境对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影响关键词:战略、安全、利益、海洋内容提要:国际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世界主要力量间关系的调整及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对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有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作为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大国,我国特殊的地缘环境以及与周边国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复杂关系也构成了影响我国安全环境的“小气候”,美俄日印等周边大国的动向是评估和考察我国安全环境必不可少的“参数”。

我们要坚持新的安全观,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努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主要内容: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学习军事理论后,我对国际战略的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的理解。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其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国家或力量中心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

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总是相对的,而发展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

一旦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发生质变,就必然会打破旧的力量平衡,并建立新的国际力量平衡,从而推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形成了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格局,它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二战后期,美苏两国凭借强大的实力确立了其大国地位,因此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按苏美两国实力对欧亚两洲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的体制。

在欧洲,东亚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西欧则被美国控制,德国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使其分裂为东西两个德国;在远东,雅尔塔秘密协定中大体划分了势力范围,苏联承认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及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则满足了苏联收回库页岛,占领千岛群岛的要求。

雅尔塔体制没有也不可能达到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它为战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确定了基本的政治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战略格局,是以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为特征的。

中国近现代史填空题(有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填空题(有答案)

历史补充学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他们需要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内因是清朝的腐朽落后: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土地高度集中;政治上腐败日益暴露(乾隆后期开始),阶级矛盾激化;思想上闭目塞听,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直接原因是英国的鸦片走私,导火线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领导人是林则徐。

英国对中国进行鸦片走私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直接原因是扭转贸易逆差。

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842年,其间,英军侵占香港岛是在1841年,中国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有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等,显示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的事件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有:(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第二年,英国有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两个补充条约,即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英国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定的《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可以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同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定的《黄埔条约》规定法国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是中国丧失国家独立和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21世纪我国大陆周边水下力量扫描一直以来,潜艇都为军事界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台湾当局的“6108亿军购案”和前不久的日本海“中国潜艇入侵事件”再次将潜艇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亚太地区抓住时代脉搏,大力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安全态势的变化。

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相对稳定的多极化战略新格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利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海军发展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水下力量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纵观我国周边水下力量,可谓暗流涌动,大有十面埋伏之势。

太平洋,大国暗流涌动亚太地区水域广阔、岛屿众多,是潜艇作战的理想海域;潜艇造价低廉、隐蔽性好、威胁力大,执行任务广,成为近年来各国军备力量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亚太特别是西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国争夺的重点,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虽然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强大的水下战斗力量。

而美国也一直谋求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水下战力的不断增长。

一、美国欲打造“水下锁链”我国拥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但由于我国的沿海一线均处在西太平地区,在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岛屿紧紧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的海洋出口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美国在这一系列的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在加强水面封锁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在水下打造一条“水下锁链”。

20世纪末,美军已经完成了在亚太地区部署了10艘弹道导弹核潜艇,27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战略任务。

这些潜艇主要是针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潜在的地区性大国的。

作为本地区最强大的潜艇力量,美国并不满足,2000年美国防部下令将3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张景全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20期【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其面临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也逐渐凸显。

国际层面的机遇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泛海洋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联系起来,世界各国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入海洋事务,泛海洋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存在“海陆冲突论”的观点,认为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但当前这种观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而言,海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陆地呈现二元分割的状态,而是愈发与陆地融为一体,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桥梁。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海运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努力开展国际贸易。

事实上,无论沿海国家还是内陆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海运都是其运输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即使是内陆国家,也因为物流、旅游、食品等因素置身于海洋事务当中。

可见,人类社会逐渐步入泛海洋时代。

二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

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乌克兰危机、中东乱局等一系列地缘政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但一方面,热爱和平的力量仍占大多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

因此,这些和平力量与共同的发展诉求,能够对国际体系中的破坏力量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历程课件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历程课件

海军发展的调整与停滞
• 1896-1911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重建阶段 .在这一阶段,清政府在沿海的港湾均被列强瓜 分与强占,国内造船业萧条倒闭 财政经费空前 拮据的严峻形势下,着手重建海军.通过在国外 定购军舰,海军实力得以初步恢复;重新调整全 国海军,合并组成了巡洋 长江两支舰队;在中 央成立了海军部,使海军的管理、指挥实现了统 一. • 1911-1927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参加内战并四分 五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护法战争和军阀混战等重大事件.在这样的国 内环境中,海军不可能置身事外,或参加革命、 护法,或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呈现出朝秦暮楚
1946-1949年
• 甲午海战后,直到抗战结束以前,中国海 军的规模都非常的小。而国共内战时期的 中国海军,因为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这 一段时期都是中国现代海军真正的开始, 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说是中国海军 最辉煌的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以战胜 国的身份从日本接收很多军舰,同时也从 英国和美国获得不少先进军舰。根据1948 年出刊的英国【世界船舰年鉴】所发表的
1889-1895年
• 1889-189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 停滞 衰败阶段,这一阶段,北洋海军未 添一舰,其它三支海军始终未能发展成军 ,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进入停滞状态.与 此同时,日本为了实施"大陆政策"而大 力扩充海军,其实力很快超过中国.甲午 战争中,中国晚清洋务运动筹建30多年的 近代北洋海军一败于丰岛,二败于黄海, 最后覆灭于威海,使中国近代海军元气大 伤.
排水量1150吨,最高航速21节,主炮为 三门3吋炮。 1948年接收「太和」、「太仓」、「太 湖」、与「太昭」,标准排水量1240吨 ,最高航速20节,主炮为四门3吋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海危机将加速中国海军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美国航母来黄海是铁板钉钉的事了,尽管未来的军演肯定会尽量在黄海的韩国一侧进行,但是由于航母在军事战略战术上明显的优势,使得中国不得不动用大量的国防资源去应对。

此次美国航母还未来,中国几大相关军区就动用兵力数万进行大规模军事预演,把军事斗争准备,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准备军事斗争。

虽然这样的针对性较强的军事演习对潜在的军事威胁有吓阻作用,但是从美国坚持派华盛顿号来黄海来看,这种吓阻的作用是技术层面的战术。

要想真正对美国心理产生根本作用,就是你必须同样拥有威胁它本土安全的能力。

一直以来,中国多次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多次使得中国航母计划在提请人大审议时就夭折了。

现在从南海、黄海微妙的局势来看,这种一味注重经济,忽视国防建设的做法是欠深思熟虑,使我们尝到了军事战略失误造成的苦果,毛泽东说得好:中国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军事建设。

如果我们在新世纪伊始就开始实施航母计划,那么今天如果美国华盛顿号以在公海演习为由进行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演习,那么中国现在有一艘航母也以同样的理由出现在墨西哥湾的国际水域,我想我们至少现在不会为了美国一艘航母的到来,而消耗大量的国家军事资源来演习对抗威胁。

我想,明年的两会必然使得中国航母计划正式在人大获得通过,因为这不仅是中国国家展示实力的面子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世界经济危机远未明朗化的前提下,预防经济危机演变成国际地缘政治、军事危机的现实需要。

从中美未来关系将伴随着摩擦不断的可预见的角度出发,开建中国航母已经显得迫在眉睫。

中国军方必须理直气壮地同全国人民一道,向国家的决策层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全国人民在建设航母问题上基本上可以说已经达成共识。

总不至于全国的官员的灰色收入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国家,连建航母的钱都没有吧?就拿这些官员来历不明的财产作为航母基金如何?
从黄海危机来看,中国海军发展战略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加快远洋海军建设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危机的重中之重。

中国国家安全的防卫政策不能再提什么本土防御或近海防御!现代战争的样式已经向太空发展,本土防御和近海防御就是被动挨打防御,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国家安全!真正的国家安全就是要拒敌于千里之外,并能具备真正登陆敌方本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建设,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做出根本性转变!尽管航空母舰在军事战略上属中档层次,但是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高端技术武器对抗后,还是要靠类似航母这样中档次战略手段实现对敌方本土的实质性进攻,虽说远程航空兵在速度和突击方向上比航母编队有优势,但是大规模武器和人员装备的运输还是航母编队占有优势。

所以说,中国未来要想不受美国的战略约束,并在全球具有与其国力相适应的军事部署能力,加快航母战斗群的建设可以说是未来中国海军建设的重点。

从今天中国在黄海面临的有海无防的尴尬局面,教训和提醒我们任何国家安全上的事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一步把事情做好。

我们以前没有建中国航母的远虑,现在美军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家门口形成了近忧,这是一个教训!趁中美关系还未完全恶化的这段时间,加快中国战略性海军建设,优柔寡断会使我们坐失良机的!
如果硬要给一个中国开建航母的理由的话,那么黄海上的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就是中国航母建设的最大理由!希望中国海军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