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地球的运动
《证明地球在自转》地球的运动-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勇闯难关:
• 一个火炮手, 在练习远距离打靶时总是将 炮弹直接瞄准目标, 可是每次都打不中, 你猜测可能是怎么回事?你能帮帮他吗?
前后摆动 前后摆动
前后摆动 前后摆动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 的特点
考考你:
• 1、如果在地球表面竖起一个巨大的摆, 而 地球圆盘不动, 摆动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 2、当地球圆盘转动后, 你又会看到什么现 象?说明了什么?
1、傅科摆是怎样一种特殊的摆?为什么这样设计? 2、傅科摆摆动后, 发生了什么现象? 3、为什么说人们亲眼看到了地球的自转? 4、现在还能看到傅科摆吗?
• 潮汐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生活中的地球自转现象:
• 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产生了 不同地方时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 2、火车对两轨的磨损不同。 • 3、从很高的塔上自由落下一个铁球, 发现
它下落的方向总是要偏东一些。 • 4、落叶总是旋转下落。
那种观点正确?
• 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 观察到, 但通过实验, 仍可以证实。
北京天文馆“傅科摆”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现已为世 界所公认。我国北京天文馆的大厅就有一个“傅科 摆”, 一个金属球吊在高高的圆穹顶上, 摆下面是 一个有刻度的大圆盘。摆摆动时人们可以在刻度盘 上读取旋转的度数。前去参观的人们都喜欢在这里 停留一段时间, 亲眼看看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 台风是个巨大的气体漩涡。
3.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
法国物理学家。在家里研 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摆的 特性。为此他开始着手实验 证明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关键: 地球是否自转。1851年, 傅 科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傅科摆 实验, 从而使人类第一次亲 眼看到了地球是在自转, 从 而使更多的人开始接受哥白 尼的日心学说。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教科版

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目的: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点: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准备: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认识摆的特点:1、谈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
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2、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二、认识“傅科摆”: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三、交流: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四、解释: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板书设计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地球自转教学后记:。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四地球的运动证明地球在自转》课课件0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在本节课中指引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
学生经过学习,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展开,在理解科学、培育科学的思想和看法、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节课教课所希望抵达的主要目标。
二、教课内容与教课方法梳理:自转?。
在本课教课中,我将主要采纳“研究——商讨〞的教课方法组织讲堂教课,让学生推行察看、商讨、推断假定、考证,以进一步研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原由。
进而让学生学到研究科学规律的本事。
同时在教课中,我将组织学生综合使用察看法、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经过“假定——实验——得出结论〞的门路对地球的自转推行解说,充足发挥学生的自动性,使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实验,获取新知识,培育新技术。
三、学情剖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电视、书本和网络,绝全局部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而且环绕太阳公转这个科学现象。
但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或公转的凭证,那就困难了。
我将利用学生这些认知根基组织教课,进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研究兴趣,让他们在研究活动过程中连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
进而抵达推行连续的长时间察看和研究活动。
四、教课目的:〔一〕科学知识1.经过实验认识摆拥有保持摇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经过观看录像认识“傅科摆〞,傅科摆会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采集到的凭证来解说日夜交替出现的原由。
4.理解到地球自转固然不可以直接察看到,可是能经过实考证明。
1.经过摆的实验研究,认识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经过供给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怎样直接证明地球在自传的。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活动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实证意识,使他们理解到地球的自转虽没法直接察看到,但经过实验,仍可以证明。
五、教课重难点:〔一〕教课要点经过研究活动认识地球在自转。
〔二〕教课难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六、教课准备:学生: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
小学科学《证明地球在自转》(五下)说课稿(写写帮推荐)

小学科学《证明地球在自转》(五下)说课稿(写写帮推荐)第一篇:小学科学《证明地球在自转》(五下)说课稿(写写帮推荐)《证明地球在自转》说课稿三台县北坝小学林大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证明地球在自转》。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
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
本单元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通过上单元的学习研究,学生已经对“摆的特点”有了了解,从而为理解“傅科摆”原理,搜集和分析更多地球自转的证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很少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
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现象。
但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困难了。
我将利用学生这些认知基础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
从而达到进行持续的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特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利用“摆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理解“傅科摆”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
科学探究:让学生模拟傅科摆实验,理解傅科是如何向世人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研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摆的特点描述”;难点是对“傅科摆的原理分析”。
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目标,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我将为每组学生准备: 一个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可转动的圆盘;以及“傅科摆”的阅读资料和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资料。
教科版科学五下《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ppt课件

16 世纪“太阳中心说” 的创始人哥白尼提出了 地球自转的理论 。
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自转。
1851 年,法国有个年轻 人叫傅科,他偶然间找 到了一个方法。下面我 们先看看傅科是怎么研 究的:
付科摆的特点: 特殊的悬挂装置 长摆绳 重摆锤
刻有度数的圆盘
傅科摆实验
1851年,傅科 在巴黎万神庙用单 摆成功的作了一次 著名的实验,用以 证明地球自转。
证明地球在自转
怎样才能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 转?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实验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把转盘放端正 ,放平 2.把摆放上去以后,调整好,不要让 它晃动 3.每一次实验做好以后,必须要重新 回到静止时的位置,继续下一次实验 4、平稳、缓慢的转动底盘,减 少外力对摆方向的影响。 5、不可以对着摆吹气,不可以碰 着摆。
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一切物体,都会发 生偏向。具体来讲,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 的物体,将会离开其原来的方向而逐渐向 右偏转;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则 会逐渐向左偏转。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 人闭着眼睛向前走会慢慢向右偏转。同时, 你也可以看到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 比较严重,而在南半球,河流的左岸冲刷 比较严重。这也是因为在地球自转偏向力 作用下,流水加重对右岸(北半球)或左 岸(南半球)侵蚀所造成的结果。
小组分工:
1.由于摆动的范围比较大,加上旋 摆架范围更大 建议:组员们都 站在摆架的后两侧。以免碰着它 。 2.一个人拉动摆,一个人按住下面 的底轮,另一人转动上一个 转轮, 还有一人记录, 3.大家一起观察摆的方向有没有变 化。
法国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在 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 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 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 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 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 变。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四 地球的运动 证明地球在自转》公开课PPT课件_0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的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探究摆的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模拟傅科摆的制作,让学生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形成地球在自转的科学概念,并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能够通过实验来实证的。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很少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因为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
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上,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这个科学现象,但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的证据,那就困难了。
从本课学生的前概念角度来看,学生会认为在圆盘转动时,摆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因而,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观察摆摆动时的摆动方向,并且要求实验器材要充足的精准,才能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概念。
在水平层面上,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单元的学习对“摆的特点”有了了解,这为理解“傅科摆”原理,搜集和分析更多地球自转的证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弱,空间想象力不强,较难把现实中傅科摆的运动与实验中摆的运动直接联系起来。
在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但五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探究的表面现象上,对于出现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过多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设计理念】本课利用学生这些认知基础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持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
从而达到实行持续的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活动。
通过观察、实验、整理分析、交流等活动,以及借助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对抽象的傅科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科学思维水平。
并理解到地球的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但借助实验室能够被证明的。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了解“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共13张PPT)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是自转的。你能 感觉到地球在自转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共13张PPT)
地球在自转?
怀疑?怀疑?怀疑?怀疑?
前人是拿什么证明地球 在自转呢?
发散
如果要证明地球在自转,我们需要找一个不变的参照 物,一个随运动具有保持方向不变特点的参照物…
是什么呢?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证 实摆的这个特性…
需要什么呢?
为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应该怎么选择摆
摆长 稍长
延长摆动时间
摆锤 稍重
增加本身惯性和力量,减少空 气流动的影响
平稳而缓慢的转动底盘, 减少外力对摆动方向的影响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一位科学家做过这个实验
摆的特性的发现
傅科,在 1851年完成了举世 瞩目的傅科摆实验
傅科摆实验
傅科将一个摆长为60余米、 重27千克的铁球摆锤吊挂在一个高高 的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一个刻度盘。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惊奇的看到: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摆动 的方向悄悄地发生着“偏转”,并且是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
为什么发生 了偏移呢?
6.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 金、设 备、先 进的生 产技术 和管
理经验等,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 产品。
√
小结
1.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 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 地球在自转。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其建设是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中 心环节 ,集中 体现了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 化的性 质和前 进方向 。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的基 础,体 现出社 会主义 思想道 德建设 的根本 要求。 3.发 达 国 家 和 发展 中国家 是根据 发展水 平的差 异划分 的 4.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 的经济 合作并 不平等 5.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原 料,向发 展中国 家出售 产品。
五年级科学下册4地球的运动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4地球的运动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教
科版
教学目的:
1、收集证明地球自转的事实依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初步认识“傅科摆”,知道怎样通过“傅科摆”观察地球的自转。
3、学习在科学上,要大胆假设,更要重证据、善思考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傅科摆”的实验,知道地球的自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傅科摆”的图片和资料、长绳、便于捆绑的重物、做指示方向用的纸条、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怎样才能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呢?如果能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就好了。
二、探究过程
1、介绍“傅科摆”。
(1)介绍傅科发现“傅科摆”的故事。
(2)展示“傅科摆”的图片和资料。
(3)猜想傅科到底想出了什么呢?
·分小组讨论。
·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2、试着制作“傅科摆”。
(1)你组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请先作个实验设计。
(2)按照各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
3、拓展。
(1)你还见过在地球上水平运动的其他物体发生偏转的现象吗?
(2)你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呢?你听说过有些卫星是与地球“同步”的吗?“同步”是什么意思呢?
4、课后拓展。
晚上观察北斗七星的运动。
5、小结。
三、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哥白尼认为地球在自转。可人们一开始就对这一观点表 示怀疑,因为当时没有人观察到 地球在自转。虽然我们现在已能 通过人造卫星等观测到地球确实 在自转,可前人是怎样通过实验 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摆的特点 傅科摆 对昼夜现象进行解释
傅科摆
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 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侧蚀的结果 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
傅科摆
现代人类通过人造卫星等已经观测到地球确实在自转。
对昼夜现象进行解释
对于前面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种种可能的解释,我们将 排除哪些?保留哪些?
摆的特点
法国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 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 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 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 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让我们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摆的特点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 先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再缓慢而平稳地 转动圆底盘。 3.观察圆盘转动后,摆摆动的方向有什 么变化。 注意:不要晃动桌子、不要对着摆吹气、不要让风吹动摆,以免
傅科摆
傅科将一个摆长为60余米、重27千克的铁球摆锤吊挂在一个高高的 圆顶大厦里,并且在摆下的地面上画上一个刻度盘。当时,许多人都来 观看这一奇妙的实验。
摆摆动起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人们惊奇地看到:刻度盘所指示的方向与摆 摆动的方向悄悄地发生着“偏转”,并且是 沿顺时针方向发生偏转。由于摆能保持摆动 方向不变,所以这恰好证明了地球在旋转。 人们终于亲眼看到了地球在自转。
影响实验效果。
摆的特点
摆的方向的记录
底盘和摆架转动情况
摆摆动方向
未转动时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90度后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180度后
前后来回
缓慢而平稳地转动360度后
前后来回
我的结论是: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
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 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
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这样设计?
摆线很长(60余米) 摆动时间长
摆锤很重(27千克) 防止气流等外力对实验的影响 巴黎国葬院大厅的傅科摆
傅科摆
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傅科摆摆动后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说人们亲眼看到了
地球的自转?
傅科摆
“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 认。我国北京天文馆的大厅里就有一个“傅科摆”,一个金 属球吊在高高的圆穹顶上,摆下面是一个有刻度的大圆盘。 摆摆动时人们可以在刻度盘上 读取旋转的度数。前去参观的 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停留一段时 间,亲眼看一看地球是怎样自 转的。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