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Ⅰ》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讲授视听基本要素,学生能够理解镜头分切、轴线、场面调度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
视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讲授蒙太奇的原理及其理论,使学生对动态影像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并逐步养成使用镜头叙述思想与内容的习惯;
4.通过讲授剪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影视剪辑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理解剪辑的重要性;
5.通过讲授影视声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声音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对画面、音乐、声效的综合处理,获得综合运用视听手段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浩岚.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2.陆邵阳.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o
3.主要参考书
1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4.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视听语言/Audiovisual language二、课程代码162Y031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四、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五、学时/学分32/ 2六、先修课程动画概论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并能驾御分镜头台本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任务与要求:了解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电影视听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达到能够灵活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要求。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8课时)了解:视听语言的含义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重点内容: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教学难点: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影像(8课时)了解:动画影像的形成理解:镜头掌握: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重点内容:动画影像的形成教学难点: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第三章声音(8课时)了解:声音概论理解:电影声音元素掌握:电影声音的制作重点内容:电影声音元素教学难点:电影声音的制作第四章剪辑(8课时)了解:剪辑概论理解:轴线掌握: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重点内容:剪辑概论教学难点: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九、考核方式考试题型构成: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分析70%,镜头组接形式30%。
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十、学时分配及进度安排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一)使用教材[中国]殷俊、王平编著《动画视听语言》(第1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一)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聂欣如编著《动画剪辑》(第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01月十二、其他说明课程结束后学生作业A4打印保存。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视听语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视觉心理形成机制、视听语言的特点、视觉思维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视听语言的发展和地位;(2) 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人的视听感知特性在影视中的运用;(3) 视听语言的特点;(4) 视觉思维的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视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
掌握:视听语言的特点:记录本性和幻觉性;视觉思维:形象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带来视觉语言的表意。
第二章画面造型语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是整个视听语言教学的重点章节,其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景别:景别的划分、各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2) 景深:景深控制、长焦、中焦、短焦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影视应用;(3) 构图和角度:构图三任务、构图法则、构图的象征意义。
角度的类型、各自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4) 色彩和光线: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情绪、色彩控制手段;光线的分类(光位和光性)、不同光位与光性的画面造型功能;(5) 视点: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画面造型语言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元素对于视听语言叙事和表意的作用。
理解:景别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角度的叙事表现功能;色彩和光线的情绪暗示;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平衡法则(绝对平衡和重力平衡)以及对待法则的态度;色彩控制:色彩体系的建立、基调色与重点色的处理;光线控制:光线的造型能力、三点布光法;视点:客观视点、主观视点、导演视点。
第三章镜头形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镜头的不同运动(包括固定)形式,并了解各种镜头形式的拍摄技术特征和画面造型特点。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编号授课专业影视动画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职业通用基础√职业技能□技能集中训练√必修课□选修课总课时32 知识授课课时 16 实践授课课时 16课程任务1、本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视听语言》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两部分。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此课程用于培养学生具备影视动画专业必备的试听理论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制作更为复杂的试听语言创作提供理论支持。
2、本课程为此专业的技能点/综合技能/核心技能的体现;本课程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3、本课程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素质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选择一、知识目标1、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2、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讲授镜头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4、通过讲授蒙太奇的原理及其理论,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并逐步养成使用镜头叙述思想与内容的习惯。
5、通过讲授轴线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6、通过讲授场面调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动画镜头的场面调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视听语言教学目的:《视听语言》是一门关于影视的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通过对影视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学生的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并且把理论运用在自己的作业中。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视听语言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了解影视语言的一般规律,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来进行叙事,表达情感。
在大量观摩经典作品的同时,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教学模式: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每周授课3课时(共11周)学习资料:《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适用专业:通用选用教材:《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1.课程标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2学时)视听语言接受的心理基础视听思维与视听文化视听思维与文学的线性思维视听语言的基本含义和规律视听语言与文学等艺术语言的关系镜头的分类和概念第二章景别与角度(4学时)1、景别概念2、景别的划分3、景别运用规律4、拍摄角度内在涵义第三章:景深与摄法(6学时)画框布局的象征性含义画框分类(根据宽高比分):镜头的角度镜头的景深电影构图的复杂性构图的组成第四章运动与轴线(4学时)运动的认识运动方向而言与综合运用对运动的表现与移动摄影运动的目的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运动运动的象征手法移动摄影——比较固定拍摄第五章光线与色彩(4学时)光的原色与补色光的分类及形态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不同色彩心理效应的三个属性色彩的艺术功能构成影片总基调色彩创造象征与意味第六章速度与剪辑(4学时)剪辑:导演与剪辑技巧速度:速度的处理和剪辑节奏的处理控制辅助元素的运用音乐音响效果剪辑点类型画面剪辑点的选择第七章声音(4学时)声音的分类声音的造型价值声音的作用还原逼真感刻画人物表达情景创造空间第八章蒙太奇与长镜头(4学时)蒙太奇的简史蒙太奇的基本原理蒙太奇的产生有其心理学的原理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的类型与功能长镜头的概念长镜头的产生和发展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及运用2.考核标准与程序2.1标准:总评成绩=平时表现成绩*60%+考核成绩*40%a.基础知识掌握熟练20%b.核心部分70%c.文件输入、输出与打印10% 2.2程序a.学习结束统一交结课作业3.工具、材料3.1工具、材料:电脑、投影设备、摄像机、教学光盘4.参考资料4.1书目:《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4.2图象、实物: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教师自备范例。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视听语言》以视听语言理论为支持,结合经典的影视艺术作品案例,培养学生对影像中视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
对视听语言的特点、创作技巧手段和表现方法进行全面的理论论述与系统讲解,注重学生视听语言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能够充分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2、掌握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3、结合摄像、录音技术,对影像形成的技术进行分析;4、通过对构图、镜头、光效、色彩、运动、声音、剪辑等视听元素等知识学习,通过具体的影像片段,分析影视作品中视与听语言的有效运用与充分表达;5、能够根据影视作品艺术特色要求,合理选择恰当地运用视与听的语言进行艺术表达;6、影视作品设计中能够针对影像流畅、主题明确等问题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并充分考虑视与听语言的合理运用。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影像创作的基础性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视听语言中的构图、景别、人声、剪辑等基本概念和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从影视作品创作的角度介绍了影像形成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创作要点。
通过对已成功地影像片段与案例的介绍,具体说明了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涉及的众多语言、内容与主题的内在联系以及艺术创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与表达技巧。
该课程着重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重点实现围绕影视作品表达的主题利用影视语言的艺术形态淋漓尽致地艺术性表现出来,以便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2.3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利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授。
利用传统授课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理解影视语言的形成。
利用项目驱动式教学讲授视听语言的运用,借助不同构建下情境表达中语言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特点。
利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生动地呈现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运用,探究式教学则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4ZB010课程名称(中文):视听语言课程名称(英文):visual and audio language学分:2 总学时:36 实验学时:12适应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概论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业课程,是影视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使用影视语言的能力方面而设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影视语言的基本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视听语言》所阐明的内容,作为影视语言基础性,语法性的知识,对于学生影视语言知识的架构的建立和影视知识体系的建成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其内容大都浅显易懂,对学生的影视创作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概论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定义,使同学对视听语言的存在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2、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是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影视艺术形成感性的认知,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历史发展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1、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2、视听语言与造型语言的异同3、视听语言的特点视听语言的发展历史及其流派课时:4课时第一章影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是学生明白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之间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主要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景别景深与焦距角度构图色彩和色调光线视点教学要求:了解画面造型语言的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语言的叙事和表意作用,理解景别的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色彩控制,光线控制,。
教学课时:16课时第二章声音声音的概述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声画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声音的时空属性,声音在影视创作中得重要作用,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音响音乐的功能声画结合的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声音在叙事和抒情上的作用,使用声音塑造空间,使用声音灵活调动时空,使用声音推动叙事,烘托气氛,营造氛围,通过声画关系的艺术处理,形成独特的视听艺术效果。
《视听语言Ⅰ》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62412110课程名称:视听语言Ⅰ英文名称:Audio-visual language 1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24 实训学时:24学分: 3适用对象: 艺术设计专业(数码艺术方向)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速写、数码艺术概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大学本科教育影视、动画、摄影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为相关专业学生以后进行各类影视创作提供影视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包括视觉、听觉、动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构成方式,学会通过解读影视内涵,把握影视创作中的表述方式和基本程序,掌握影视分析的方式和要求、分镜头剧本创作的方法和要求,学会使用影视语言的主题表达,并为今后的影视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实例分析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视觉、听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好的影视作品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用大量的影视作品为教学实例来培养学生对视听艺术的认知达到专业化。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一影视艺术的历史与性质二影视的语言与意义第二章:认识影视语言的“媒材”一媒材的概念二影视媒材的发展三影视媒材的区别与语言差异第三章:影视语言的“分类”一画面的构成元素二摄影——影视画面的形成三声音第四章:影视语言的结构一蒙太奇语义的产生与发展二蒙太奇语义的定义与原理三蒙太奇的功能四蒙太奇的种类五剪辑第五章:影视语言的美学一逼真与假定二分解与组合三叙事与表意第六章:影视语言的接受一接受方式二实例分析四、实验环节1 观摩影片:进行景别分析练习。
2 转场作业:用15个连接镜头和5个穿插镜头叙述一个情节单元“告别”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思考题:①、选一段具有剪辑意识的电影剧本,谈如何理解剪辑应该体现在剧本阶段?②、剪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③、剪辑在电影中有何作用?④、创作中如何处理剪辑元素?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采用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作品观摩几方面,学生作业质量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62412110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Ⅰ
英文名称:Audio-visual language 1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24 实训学时:24
学分: 3
适用对象: 艺术设计专业(数码艺术方向)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速写、数码艺术概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大学本科教育影视、动画、摄影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为相关专业学生以后进行各类影视创作提供影视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包括视觉、听觉、动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构成方式,学会通过解读影视内涵,把握影视创作中的表述方式和基本程序,掌握影视分析的方式和要求、分镜头剧本创作的方法和要求,学会使用影视语言的主题表达,并为今后的影视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实例分析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视觉、听觉方面的特殊表达语言,以及其特殊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解读分析好的影视作品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用大量的影视作品为教学实例来培养学生对视听艺术的认知达到专业化。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影视艺术的历史与性质
二影视的语言与意义
第二章:认识影视语言的“媒材”
一媒材的概念
二影视媒材的发展
三影视媒材的区别与语言差异
第三章:影视语言的“分类”
一画面的构成元素
二摄影——影视画面的形成
三声音
第四章:影视语言的结构
一蒙太奇语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蒙太奇语义的定义与原理
三蒙太奇的功能
四蒙太奇的种类
五剪辑
第五章:影视语言的美学
一逼真与假定
二分解与组合
三叙事与表意
第六章:影视语言的接受
一接受方式
二实例分析
四、实验环节
1 观摩影片:进行景别分析练习。
2 转场作业:用15个连接镜头和5个穿插镜头叙述一个情节单元“告别”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思考题:①、选一段具有剪辑意识的电影剧本,谈如何理解剪辑应该体现在剧本阶段?②、剪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③、剪辑在电影中有何作用?④、创作中如何处理剪辑元素?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采用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作品观摩几方面,学生作业质量反馈。
教学手段以数字化为主,所有实例资料典型化和时代化,让学生及时获取最新专业信息,扩展创作力,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作业以成品化方式出现,并参加相关专业活动。
八、考核方式
通过大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核,选择某一动画短片中经典片段5分钟,进行影片视听语言结构分析,并反推分镜头剧本。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视听语言》,刘立滨/张浩岚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蒙太奇论》,[俄]C·M·爱森斯坦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电影作为艺术》,[德]鲁道夫·爱因汉姆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
《影像造型的视觉构成——电影摄影艺术理论》,张会军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年。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周传基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十、说明
无。
大纲制订人:罗雅南
大纲审定人:徐莹
制订日期: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