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身份构建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第五章《豪斯医生》中的责
语用身份理论与方法(武汉1)

14th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 2015
Panels: Bamberg, Narrative, narrative identity, and using narrative to investigate identity [4 parts] Burdelski & Cekaite, affect, social action, and identity in adult-child and childchild interaction [2 parts] Tanabe & Hale, Pragmatics of interaction: Identity and adjustment Parts of panels: Antonio Garcí a-Gómez, Emotional Persuasion: Teen girls‘ performance of sexual identity in online conflict interaction Pilar Garces-Conejos Blitvich, Conflictual micro-strategies of identity negotiation: The Latino transnational identity and citizen discourse Lili Gong, Identity construction via teasing in Chinese entertaining TV interviews: A positioning perspective Hsi-Yao Su, Politeness, Identity, and Language Ideologies: Discursively constructed contrasts between ―the polite Taiwanese‖ and ―the rude Chinese‖ among Taiwanese in China Olga Denti, Authenticity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ourism apps Lecture session: Identity construction [4 sessions]
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

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旨在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个体如何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来构建和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通过各种数字化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个体的言语行为也成为了展示自我形象和塑造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新媒体话语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新媒体话语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机制,分析新媒体话语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旨在揭示新媒体话语在身份建构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讨新媒体话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为新媒体话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发现,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对新媒体话语的理解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是当下社会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理解人们在虚拟社交空间中的身份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新媒体话语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代人们在网络世界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身份特征和社会认同。
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互动和言语表达,还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新媒体话语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研究新媒体话语的语用身份建构有助于探讨网络语境下的社会交往模式和社会建构过程。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媒体话语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揭示新媒体话语在身份建构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为相关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新媒体话语的特点新媒体话语的特点是指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产生的、以语言和符号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信息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即时性:新媒体话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几乎可以实时更新。
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即时互动。
语用身份构建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第七章余论

171
第七章
余 论
语言学对于情态研究的中心已经从情态助动词转移到情态意义上,而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都局限在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中,常常将责任型情态以及它所表达的人际意义忽略了。
然而,责任型情态在语篇中人际意义的研究不容小觑(李战子,2002)。
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研究情态系统,也能够更好地探索话语与语篇的情态意义,理解语篇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本书首次对责任型情态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从话语身份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责任型情态在中美两国医生用语中的体现。
关于责任型情态的使用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首先,从理论的维度上考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本书从概念的定义、表述的时间范畴、道义来源的属性以及情态表达的角度几方面分析了认知情态和道义情态之间的差别,并将道义情态的范畴进行了细化,分成责任型情态和许可型情态两个类别。
同时,首次对责任型情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归纳出现代英语与现代汉语中责任型情态的不同表达形式。
不仅扩展了我们对情态动词范畴的语义、语法、语用和认知特征的认识,深化了语法学理论对情态系统的研究,还提升了我们对情态系统表达的人际意义的认识,扩展了我们对评价理论与批评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并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理据。
(2)责任情态人际意义的研究具有极强的边际交叉性、开放性、复。
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现状、原则与议题

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现状、原则与议题一、本文概述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结合了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深入探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构建、协商和表达身份。
身份构建不仅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现状、原则和议题概述。
本文将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
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揭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尊重个体差异、关注语境因素、强调动态互动和追求交际效果等,它们为研究者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重点讨论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议题。
这些议题包括身份构建的动因、机制、策略、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等,它们构成了该领域的研究核心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共同推动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身份构建理论概述身份构建是一个涉及社会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过程。
其核心在于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理解、塑造和表达自我身份。
人际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构建和维持身份。
身份构建理论主张,个体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的社会互动中动态构建的。
这种构建过程往往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期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人际语用学中,身份构建被视为一种交际策略,人们通过语言选择和行为来展示自己的身份特征,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在身份构建的过程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不仅是人们表达自我身份的主要工具,也是塑造和维持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国内2010-2020年人际语用学研究:范围、应用与方法

•48-
环境而提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语用能 力,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层面上对人际语用学理论本土 化的探析。此外,冉永平(2018)通过对中国首届“人际 语用学前沿研究”专题论坛的回顾与总结,指出我国 人际语用学的前沿研究主要探讨了人际语用在不同 理论视角与不同语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人 际交往的相关问题,大大地推动了我国人际语用学的 理论探析及其应用的创新。 3.1.3人际关系多视角融合研究
夕卜语与翻译2021年第2期(总第109期)
3.2.2身份构建的交际语境 策略构建交际双方的不同身份,另一方面研 究者还注意到不同交际语境也会引发交际主体的身 份构建的多样性。如李成团、冉永平(2017)结合竞争 语境下的语料探究人际关系建构、人际情态表达与人 际关系评价对职业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效果与理据。 吕金妹、詹全旺(2020a)以“滴滴顺风车危机”为例,对 微博互动话题利用Python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探 讨危机语境中企业网络身份的构建路径及其人际语 用联动机制,发现不同企业机构身份会引发不同程度 的人际关系和谐度。此外,还有学者对具体的交际语 篇中的身份构建做了人际语用方面的探索,如柴改 英,韩骅(2017)就从人际语用学角度对比中美政府商 务外宣话语中关系身份的建构等。 3.2.3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理论建设
随着人际语用学与身份构建关系研究的不断深 入,除了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话语策略、交际环 境等探讨外,研究者还尝试总结身份构建下的人际语 用原则,进而丰富人际语用学的理论建设。如李成团、
冉永平(2015)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现状 进行梳理,结合并阐释社会建构主义原则、交互原则、 站位原则与指示原则,形成了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原 贝0。身份构建是交际过程中常见的话题,与人际关系 联系紧密。通过对身份构建和人际语用视角下分析身 份构建问题的探析,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丰富并推 进了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理论体系建设。 3.3话语语篇维度 3.3.1人际语用的语篇功能初探
责任型情态在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分析

量 值 责 任 情 态 语 篇 表 现 力 强 , 果 醒 目, 有说 服 召 唤 功 能 。 而 低 量 值 责 任 型 情 态 往 往 与 身份 、 位 等 效 具 地
权 势 因 素有 关 , 常把 责 任 情 态客 观 化 或 淡 化 或 掩 盖 主 体 责 任 情 态 以 满 足 发 话 人 的 面 子 需 求 。 [ 键词 ] 关 责任 型 情 态 ; 篇 ; 际意 义 ; 量值 ; 量值 语 人 高 低 [ 中图 分 类 号 】 0 H4 [ 献标 识 码 】 文 A
情态 表达 了说 话人 对语 句描述 情 景的看 法和 态 度 。不仅 仅 局 限 于 情 态 动 词 , 副 词 f n l、 像 r ky a fr n t y psil、 i l ot ae 、os y ws y等都 表达 了情态 。帕 u l b e
尔 默 认 为 , 态 涉 及 了 话 语 的 主 观 性 , 至 认 为 情 甚
[ 金项 目 ] 基 中央 高 校基 本科 研 业务 费 专 项基 金 资助 项 目。
[ 作者简介 】 孙启耀 (9 7一) 男, 尔滨人 , 授 , 15 , 哈 教 硕士研 究生导师 , 主要从 事英语语 用学、 知语 言学研 究; 认
董 欣 蓉 (9 6一) , 尔滨 人 , 士研 究 生 , 18 女 哈 硕 主要 从 事 英语 语 用 学 、 知 语 言 学研 究 。 认
主观 性 是衡 量情 态 的基 本 标 准 , 以他 将 情 态 所 定 义为 说话人 主观态 度 和看法 的 语法 化 ( a Pl m.
为 “ 说话 者公 开接受 所表 达主观 评价 责 任 的程
度 ” 近年 来 , 态 的研 究也 被 列在 人 际 意 义 。 情
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

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功能语法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将语言视为一个交流工具,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
在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框架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意图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人际关系和互动。
人际意义框架涉及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意图的方式。
为了构建人际意义框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人际意义框架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意图的方式。
它强调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角色,以及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方式。
人际意义框架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
人际意义框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意图的方式,因此它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人际意义框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礼貌语和称呼语就是人际意义框架的体现。
在工作场合中,人际意义框架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报告、会议和谈判等场合中,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人际意义框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立场。
通过使用人际意义框架来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理解人际意义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人际意义框架的不同可能会引起误解和冲突。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意义框架,以避免沟通障碍。
在运用人际意义框架时还应注意语气、措辞、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协调,以使交流更加顺畅。
随着人们对语言交流的深入理解,人际意义框架也在不断扩展。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扩展:在商业领域,人际意义框架在谈判、营销和领导力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谈判中,运用适当的人际意义框架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立场和意图,从而达成双赢的协议。
在教育领域,教师通过理解学生的人际意义框架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从而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一、概述在语言学领域,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议题。
语用身份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语言手段所展示出的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
这种身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语境、交际目的和交际关系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研究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对于理解话语建构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话语建构则是指说话者如何根据特定的语用目的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手段来构建自己的话语。
这一过程中,说话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听话者的背景、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话题的性质等。
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手段,说话者可以构建出符合语境和目的的话语,从而实现有效的交际。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为话语建构提供了基础。
说话者在选择语用身份时,会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和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用词和语气等,从而影响话语的建构。
另一方面,话语建构的过程也反过来影响语用身份的选择。
说话者在构建话语时,会根据听话者的反馈和语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语用身份,以实现更好的交际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下说话者如何动态选择语用身份以及如何构建符合目的的话语,本研究旨在揭示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语言学研究和实际交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阐述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的重要性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在人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交际环境,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效地传达信息、建立关系、达成目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即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根据交际目的、对象、场合等因素灵活调整自己的身份定位,是确保交际成功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语用身份,说话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话语的内容和方式,以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
话语建构则是指说话者根据语用身份和交际意图,组织语言材料、构建话语结构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豪斯医生》中的责任情态意义《豪斯医生》又名《怪医豪斯》,是一部医疗类美剧,于2004 年11 月始在美国福克斯(FOX)电视台上映。
剧中男主角格雷戈·豪斯医生(Gregory House)专攻传染病及肾脏疾病,是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的诊断医学部主任。
豪斯医生和他经过精挑细选的专家组成的团队,包括免疫学专家阿丽森·卡梅伦(Alison Cameron)、神经科医师埃瑞克·弗曼(Eric Foreman)、综合科目的重症监护室医生罗伯特·蔡斯(Robert Chase),以及他自己的好朋友、肿瘤学医生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一起合作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他们最拿手的是诊断重症病人及处理神秘、危急的不明疾病。
该片从2004 年到 2012 年,一共播出了8季,是最受关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医疗剧集。
剧中性情孤傲的瘸腿医生豪斯,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多重的性格特征一次次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坚强与意义。
根据尼尔森媒体调查公司的统计结果,医学剧情剧《豪斯医生》在其放映时段赢得了18~49岁年龄段的最多观众,并成为晚间收看观众最多的电视节目,平均人数达 2 270 万,18~49 岁成人观众收视率为 9.3/23。
此外,《豪斯医生》在保持观众的能力上也很出色,在总体观众中能够实现 79%的观众保持率,而在 18~49 岁年龄段能够实现 80%的观众保持率(Nellie Andreeva,2006)。
观众的关注度与支持率印证了剧集的可信性与现实性。
因此,通过对《豪斯医生》中医患对话进行分析研究,能够了解美国医生构建其主体身份的过程以及其在与患者交流时构建心理空间认知观的细节,更好地体会美国医生为促成医患交第五章《豪斯医生》中的责任情态意义际的顺利进行所采取的语言策略。
5.1 《豪斯医生》中的责任情态词的分布研究5.1.1cancan源于中古英语,从意义的发展来看,它是从实意动词转化而来的。
在古英语中,can相当于know(知道之意),例如:I can a noble tale.意指I know a noble tale.(我知道一个高尚的故事。
)(娄德欣等,2003)。
在现代英语中,can已经没有了实意动词的用法,完全转化成情态助动词。
can是一个多义情态助动词,可以翻译成“能”,在不同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说话人的语用目的,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情态意义。
首先,“能”可以理解为“可能”,相当于“be possible”,表达“可能或必定”的认知型情态意义,可以用“It is possible that ...”句型进行改写,表示说话人根据某些特定事实或现象,通过否决或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该结论。
如:John can be lying. = It is possible that John is lying. (约翰可能在撒谎。
)这句话就是说话人根据某些事实迹象或者约翰说话时的态度或者言语的破绽推断出来的猜测性的结论。
其次,“能”可以理解为“能够”。
这个“能够”又能理解成两重意思。
其一是相当于“be permitted”,表示“许可或义务”的道义情态,可以根据说话人的语境表达许可型情态意义或者低量值的责任型情态意义,可以用“NP is permitted to NP.”这个句型来对句子进行改写,表示说话人允诺准许某人做某事,暗含着某人有权利去做某事的意义。
如:You can smoke here. = You are permitted to smoke here. (你能在这抽烟。
)(雷志敏,2008)暗含着“你有在这吸烟的权利”。
其二是“能够”等同于“be able to”,笔者认为在表达“能够”含义的时候,其情态意义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如果这个“能”侧重于能力,可以用“NP is able to do ...”的句型进行改写,表示某人具有去做某事的能力,此时应归属于认知型情态意义,如:He can lift 100 pounds. =语用身份构建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He is able to lift 100 pounds. (他能够举起一百磅的东西。
)这句话是说话人对他的能力的判断。
而在有些情况下,这个“能”包含着“能力”和责任双重含义,如:I can explain what happened just now. 这里面的can可以翻译成“能、能够”,不仅指说话人具有解释刚刚发生的事情的能力,还暗含着说话人想要去解释的某种愿望或责任,以消除听话人的误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对话背景和说话语气去判断其情态意义,了解说话人的真实目的。
因此,句子“He can swim.”就是一个歧义句,我们既可以将can理解成“能力”的含义,指他具有游泳的能力;也可以将can理解成被允许的“能够”,指他被允许在这里游泳。
而究竟该如何理解,则需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如果说话人针对“What can he do?”这个问题回答的话,则can指的就是能力;若说话人是针对“Can he swim in this swimming pool?”这样的问题,则can指的是被允许的含义。
在《豪斯医生》这部电视剧的第一季中,can是医生在与患者进行对话时使用频率特别高的情态动词,can与它的否定式can’t的使用共达84次之多。
can所表示的含义也相对多样化,它既可以表示具有某种“能力”的认知型情态意义;又可以表示“可能”含义的认知型情态意义;也可以表示许可型道义情态意义;还可以表示责任型道义情态意义;由于can是医生在整部剧集中情态用词选择频率最高的词汇,我们将从不同的情态意义角度去解析医生选词的目的与作用。
5.1.1.1表示“能力”意义can表示具有“做某事能力”的含义,属于认知型情态,是说话人对施事者行为能力的一种认知。
这一含义在整部电视剧中使用的次数最多,达到57次。
其中,主语为第一人称单数的有4次,为第一人称复数的有10次;主语为第二人称有24次;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有11次,为第三人称复数的8次。
第五章《豪斯医生》中的责任情态意义根据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我发现,当主语为第一人称时,通常表示医生阐述自己的能力或者职责,如:Chase: If we fi gure out exactly which auto-immune condition it is, we can get you better quicker.(出自《第十三集》蔡斯医生为患者盖博(Gabe)采血时的对话)蔡斯医生和患者说,只要能查出患有哪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就能够尽快让患者康复。
而当主语为第二人称时,通常是医生想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查看患者是否具有某种能力或者告诉患者具有某种能力,例如:(1)C hase: [sticks his fi ngers in Matt’s hands] Can you squeeze my fi ngers for me?(出自《第八集》蔡斯医生和考场上想去厕所突然昏倒的学生迈特(Matt)在医院住院室的对话)在对话中,蔡斯医生检查患者是否具有握拳的能力。
(2)Victoria: [gibbers and cries]Foreman: Hey, come on — you can do this.(出自《第十集》患者维多利亚(Victoria)在进行冰浴时,弗曼医生与其进行的对话)在剧中,维多利亚由于高温昏迷,情况极为危险,弗曼医生在不断地给维多利亚打气,试图让她不陷入昏迷的状态,告诉她有能力保持清醒。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时,通常是对事实情况的陈述,例如:(3)F oreman: Hypoglycemia can cause temporary psychosis and it’s a common complication during a HEC procedure.(出自《第十六集》弗曼医生就之前患者杰西卡(Jessica)失常的情况对患者母亲进行解释的对话)弗曼医生陈述了低血糖症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即低血糖症能够导致暂时性精神病,是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检测的常见并发症。
(4)F oreman: As I’m sure you know, people with HIV can live a long time.语用身份构建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出自《第十七集》弗曼医生与豪斯医生怀疑患者患有艾滋病时与患者的对话)弗曼医生在讲述艾滋病人也能够活很久的事实。
5.1.1.2表示许可型情态意义can在表达道义情态中的许可型情态意义时,属于低情态量值的情态意义,语气最弱。
在整部剧集中一共使用了5次,分别出现在豪斯医生允许患者把手臂放下来做接下来的检查、豪斯医生问病人是否同意呼叫威尔逊医生、弗曼医生告诉病人身体没有问题第二天能够出院、蔡斯医生告诉患者家属可以进入病房以及弗曼医生允许患者朋友留在病房五个不同场景。
这里可以翻译成“能够”,但是由于语气色彩较弱,翻译成“可以”更加贴切,详情如下:(5)House: You can put your arms down.(出自《第四集》豪斯医生检测出患者怀孕的对话)(6)House: Can I get a page on Dr. Wilson?(出自《第七集》豪斯医生在门诊室与患者的对话)(7)F oreman: Hello. I’m Dr. Foreman, I work with Dr. House. Our initial tests say you’re fi ne. We think you may have had a clot but it resolved on its own, so we’re gonna keep you overnight to be safe and you can go back home tomorrow. Or, back to work.(出自《第十四集》当弗曼医生认为患者没有问题时与患者在病房的对话)(8)C hase: You can go in now, sit with him if you want. [Bill walks away.](出自《第十五集》蔡斯和豪斯医生在患者病房外与患者家属的对话)(9)Foreman: Well, she can stay.(出自《第二十集》弗曼医生与亚裔患者哈维(Harvey)谈论病情的对话)第五章《豪斯医生》中的责任情态意义5.1.1.3表示“可能”的含义can可以表示“可能”的含义,是说话人根据某些特定事实或现象,通过否决或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该结论,属于认知型情态。
这种用法在整部电视剧中一共出现了11次,其中有7次是由“can+be”构成的句子,2次是由“can+cause”构成的句子,1次是由“can+become”构成的句子,1次是由“can+probably+动词”构成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