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辉中医师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范德辉医生(教授 广东省最年轻的名中医)简介

范德辉医生(教授 广东省最年轻的名中医)简介

基本资料姓名:范德辉姓别:男籍贯:江西职称:教授主任中医师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9年5月工作单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学历:硕士学习与工作经历1988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读江西中医药大学担任班长2003年4月至2003年10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2005年5月至2005年8月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1993年3月至1999年11月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康复科担任科主任主治中医师1999年11月至2005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人民医院康复科担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2005年8月至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担任病区主任主任中医师临床与科研本人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擅长运用龙氏手法、针灸、小针刀、浮针及康复理疗技术治疗中风病、顽固性眩晕、头痛、失眠、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及各种创伤术后康复等,疗效显著。

科研成果如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2008年脊柱推拿诊疗规范化研究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2011年不同体位下腰椎牵引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2012年倒悬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理正交设计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项2007年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2012年不同角度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重大民生工程)科研课题1项2012年动正整脊手法(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学术兼职范德辉,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龙氏治脊疗法传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针刀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手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事脊柱相关疾病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针灸、浮针、小针刀、龙氏正骨手法及中药治疗脊柱关节疾病,主持国家级、省厅级及市局级脊椎病因学相关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你的脊柱到底正不正

你的脊柱到底正不正

你的脊柱到底正不正作者:殷鑫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8期殷鑫腰酸背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付这些病痛,老人们有自己的一套招数。

药敷、按摩、艾灸、针灸齐上阵,仍然有些腰酸背痛无法缓解,这又是为什么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中医师范德辉表示,高血压、冠心病、常年便秘、腰酸背痛等脊柱相关疾病,在经过专业的系统治疗后效果不佳,不妨检查下脊柱是否出现偏歪、错位。

脊柱偏歪常被误诊脊柱偏歪会发出信号告知患者警惕,但因为这些信号都过于常见,所以常常被忽略或误诊。

17岁的高三学生陈某,经常感到沉重感,还伴有头晕、失眠症状,陈某在上课时无法集中精神,成绩受到影响。

开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陈某是因为高三学习压力太大,所以出现焦虑症状,让陈某放松心情,并进行心理疏导,但是效果不佳。

后来经亲戚介绍,找到范德辉,经过一系列检查,才确诊为脊柱偏歪。

范德辉介绍,学生和白领都是要经常伏案的人群,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低头学习工作,加上可能坐姿不太标准,很容易出现脊柱的偏歪。

而此类脊柱偏歪的症状多以头晕症状出现,很多人会忽视,误以为是焦虑。

无独有偶,70多岁的张阿姨也因为偏头痛遍访名医,仍然没有缓解,后辗转到范德辉处求诊。

范德辉发现,张阿姨胸椎有两处偏歪,颈椎有三处偏歪,这直接导致了张阿姨的偏头痛以及手指麻木。

经过治疗,张阿姨表示:“轻松了很多,眼睛都没那么蒙了。

”范德辉表示,偏头痛可能有一半是因为颈椎问题所致,颈椎的偏歪经过纠正后,效果几乎立竿见影,但仍然要配合其他中医疗法巩固疗效。

端正姿势,防止意外损伤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出现脊柱的偏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范德辉表示,有3大原因可能导致脊柱的偏歪,符合下面3种情况的人群要格外小心。

首先是不良体位,我们常常说“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这不仅是让人看上去更加精神,更有其健康上的考虑。

走姿、坐姿、站姿的不标准都可能导致脊柱的偏歪。

曾经就有一位家庭主妇,因为家中灶台过矮,以致脊柱偏歪。

【推荐】清明养生不妨自己动手来艾灸 散寒祛湿保健康

【推荐】清明养生不妨自己动手来艾灸 散寒祛湿保健康

清明养生不妨自己动手来艾灸散寒祛湿保健康
我习惯在下班前打开办公室电脑,查看OA网,看看单位有什么新通知,昨天最先跳出来的消息是清明节放假通知,原来又到清明节了。

每年在此时,我的心情总是悲伤和沉重的:三年前的清明前夕,为了我们兄弟姐妹们辛劳一生的母亲因心梗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从小生活在贫穷而美丽的井冈山小山村,自我有记忆以来,每到清明节,母亲便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七八个在田埂上采摘清香翠绿的新鲜艾草,拿回家和糯米粉做成美味的艾米果,至今仍难以忘怀那种味道。

那时,我除了吃,不知道艾草还有什么用处,现在自己做了医生,才知道艾草原来不仅是菜,还是药,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儿时,每逢清明,母亲总是为我们做艾米果,青翠的味道久留余香。

长大后,我才知道,艾米果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极高,艾的味道,更是母亲爱的味道,蕴含了她对我们的美好祝福,期盼我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艾草全身都是宝用法多种多样
艾草在我国民间被非常广泛的使用,既能食用,也能药用,同时民间还认为能够驱毒避邪,深受人们喜爱。

艾草身上较有价值的部分分别是艾根和艾叶,两者的功效是有差别的。

艾草根苦燥辛散,能调理气血、温经散寒祛湿,为妇科要药。

食疗中,艾草根煲鸡汤可以散寒除湿、温经补血,当地女性坐月子期间常喝艾草根鸡汤以补养身子,因此,艾草根鸡汤已成为客家人餐桌上常见的必备品。

南城县中医院导师简介

南城县中医院导师简介

南城县中医院导师简介1、程冬耕:男,1963年11月生,江西南城人。

本科学历。

现任南城县中医院副院长、副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

85年7月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疾病诊治。

期间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深造。

对各类骨病、骨折及其并发症能运用中医辨证、手法复位、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进行诊治。

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2、张志强:男,1967年1月生,江西南城人。

本科学历。

现任南城县中医院工会主席,副主任中医师。

9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20多年,期间到江西医学院二附院进修深造消化内科,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等多种诊疗方法医治脾胃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3、丁应发:男,1962年10月生,江西南城人,本科学历,现任南城县中医院内科主任。

江西省名中医。

85年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期间到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神经内科专业。

对痹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4、郑先发:男,1967年9月生,江西南城人,本科学历。

现任南城县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1991年于江西中医学院骨伤科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骨伤疾病的诊治。

期间到江西省中医院骨伤科、山东文登整骨医院进修深造。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类骨折及其并发症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治疗手段进行诊治,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5、宁小平:1965年11月生,江西南城人。

现任南城县中医院肿瘤科主任,江西省名中医。

1989年7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期间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深造,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

对肿瘤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延长了肿瘤病人的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龙氏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

谢谢观看
这段摘录说明了学习脊柱医学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脊柱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症等。这些疾病都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有关。”
这段摘录指出了许多疾病都与脊柱有关,提示我们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该考 虑到脊柱的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肝主疏泄,肝主情志。肝失疏泄则筋络失养,容易 产生颈椎病。因此,颈椎病的发生与情志不畅有关。”
这段摘录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肝脏与颈椎的关系,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时,应该注重调节情志。
阅读感受
《龙氏治脊疗法》是一本深入探讨脊椎病治疗方法的医学书籍,作者范德辉凭 借其深厚的医学背景和对脊椎病的深入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实用、科学的 指南。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脊椎病的重要性。他指出,脊椎病不仅影响人体的力 学平衡,还会对神经、肌肉、血管等造成压迫,从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治 疗脊椎病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症状的缓解,而忽略 了病因的消除。因此,作者提出了“治脊疗法”的概念,强调从根源上治疗脊 椎病。
《龙氏治脊疗法》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是一本以脊柱疾病治疗为主题的 医学著作。通过对脊柱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关系的介绍,为读者展示了 如何运用手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脊柱疾病。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分享,进一步证明 了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龙氏治脊疗法》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治脊疗法”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症状、恢复健康。作者也强调了预防脊椎 病的重要性。他指出,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等都可以预 防脊椎病的发生。

四川省名中医简介

四川省名中医简介

四川省第二届名中医初评通过人员情况简介(29人)【 】【 2013-04-07 16:55 】【来源:四川新闻网】我校及附属医院入围老中医:1、艾儒棣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从文琢之、罗禹田。

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43年,擅治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特异性皮炎、荨麻疹、肿瘤疾病、脂溢性皮炎等病症。

2、张之文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年。

擅治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外感发热、失眠、焦虑性神经症等病症。

3、张发荣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年,擅治糠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脑血管病、健忘、痴呆、偏瘫、咳喘、郁证、疲劳综合征、性功能障碍等病症。

4、杨家林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从王渭川。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51年,擅治月经失调、子宫肌瘤、不孕症、先兆流产、绝经后骨质疏松、外阴营养不良、产后流血等病症。

5、罗才贵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从事中医推拿临床工作37年,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骨与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等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以及筋伤疾病、股骨头坏死等病症。

6、胡天成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从胡伯安。

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45年,擅治小儿高热、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多动综合征、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病症。

7、钟以泽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从王渭川、文琢之。

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年,擅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周围血管疾病、银屑病、皮炎湿疹、白癜风、等病症。

8、曹吉勋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成都中医学院“西学中”高级研修班。

从事中医肛肠临床工作63年,擅治混合痔、肛周脓肿、便秘、先天后天肛门会阴畸形等病症。

9、熊大经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从熊雨田。

从事中医耳鼻喉临床工作48年,擅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声音嘶哑、耳鸣、耳聋、耳胀等病症。

10、李培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4年,擅治胃痛、泄泻、痢疾、便秘、胸痹、心悸、哮喘、水肿、癃闭、黄疸、胁痛、臌胀等病症。

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通过对各种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进一步探讨热针疗法临床研究,将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建设项目规范性统一标准用于临床,向全国推广应用。

对各种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查询整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是充分肯定的,具有很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如何能使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建设项目管氏热针疗法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应用,才能更好地将热针疗法推广应用临床,更好地应用现代电子科技对热针疗法仪改进。

而且,从目前所查阅论文看,对如何客观评定热针疗法的临床疗效,针刺热效应,机理,如果能统一的规定,统一标准,才能更客观,更直接的标准来衡量热针疗法,这是我们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标签: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对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热针疗法,顺应了时代要求,脱颖而出了一些热针疗法,电热针疗法,磁热疗法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是肯定。

热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等疗法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大多方法都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现将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热针疗法热针疗法是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将针刺灸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热针疗法使用GZH型热针仪,可使刺入人体的针发热,根据治疗需要提高并控制体温度,温度可以30℃~80℃调节,并保持恒温,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疗效[1]。

GZH型热针仪的改型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课题,曾先后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是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之一[2]。

管遵惠,徐杰等[3]应用GZH型热针仪随机分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热针组治愈率64.1%,电针组治愈率31.7%,经统计学处理χ2=29.2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卧如弓”,你做对了吗

“卧如弓”,你做对了吗

“卧如弓”,你做对了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12期张华/李朝古人云:“坐如松、卧如弓、行如风。

”这些不仅是指日常仪态,既端庄富于美感,而且还有利于健康,气息调和自然血脉流畅,人就不易生病。

所谓“卧如弓”,是指人在睡眠时身体侧卧弯曲似“弓”的姿势。

在这个位置上,四肢可以放在较舒适的位置,全身的肌肉也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放松。

但是,有些人误解了这个姿势,错误操作继而引发了颈椎病。

李女士从事会计行业快5年了,基于工作要经常低头的缘故,她颈椎病也没少犯。

最近3个月,李女士的头晕、头痛又复发了,向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范德辉求诊。

范德辉用龙氏三步定位诊断,判断李女士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反弓导致的颈椎不稳定。

范德辉用龙氏正骨手法为其治疗后,李女士的症状当场就缓解了许多。

然而,李女士更想搞明白的一点是,明明自己已经很注意,比如硬板床、枕头的高度、睡如弓等方面都兼顾了,为何颈椎病老是反复呢?于是,范德辉让李女士在治床上做了个“卧如弓”的姿势。

结果当李女士示范完,范德辉就明白问题所在了——她误解并做错了“卧如弓”,头部、颈部均弯曲,像只虾米,以至于颈椎生理曲度反弓,导致关节不稳定。

像李女士一样,相信还有很多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范德辉说,弓的两端是直的,而不是弯的。

因此,真正的“卧如弓”,相对于弯曲的躯干而言,头颈跟足踝是直的。

也就是说,晚上睡觉时,头颈的摆位跟正常站立位是一样的。

只有这样,颈椎在休息的时候才依然保持中立位,才不会在白天已经“过度”屈曲的情况再继续保持屈曲,以致于颈椎曲度变直、反弓。

在听了范德辉解释后,李女士才恍然大悟。

经过几次治疗并按正确的姿势睡觉,她的颈椎病再也没犯了。

范德辉提醒,睡眠后第二天发现脖子劳累或颈部不舒服的症状并无缓解,甚至还加重,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睡姿不对了。

范德辉说,在临床上,相信很多医生都会对患者有所嘱咐,比如饮食、运动、保暖、姿势等,可是,有的时候,疗效却不大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项 2007年 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2年 不同角度倒悬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重大民生工程)科研课题1项 2012年 动正整脊手法(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
医学百事通
从事脊柱相关疾病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 用针灸、浮针、小针刀、龙氏正骨手法及中药治疗脊柱关 节疾病,主持国家级、省厅级及市局级脊椎病因学相关科 研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寄情山水——范德辉医师的旅行照片
工作学习经历
1988.9~1993.7 就读江西中医药大学 班长
个人荣誉
2006-200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2010-201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优秀带教教师 2012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青年科技标兵 2012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优秀学术论文作者 2012年获得“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2013年“龙氏正骨疗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民间特色疗法项目”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倒悬推拿疗法”全国适宜技术推广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
集体荣誉
2009年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项目中医名科(康复科) 2009年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康复科) 2012年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康复科) 2012年国家中医药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康
复科)

为患者做全方位的治疗
感谢您的下载让小编的努力能帮助到您, 最后一页是小编对你的谢谢哦,提醒一下, 下载好了几个全部自己看一遍,把用不上 的删除哦!包括最后一页!
2005.5~2005.8 广州军区总医院 康复科进修学习
医学百事通,在线医生咨询
范德辉医师在学术会议上的讲学
个人科研(临床)经历
科研成果如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 2008年 脊柱推拿诊疗规范化研究 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2项 2011年 不同体位下腰椎牵引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 2012年 倒悬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机理正交设计
1993.8~1999.11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 康复科 科主任 主治中医师
1999.11~2005.7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人民医院康复科 副主任中医师
2005.8至今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 师
病区主任 主 任 中 医
2003.4~2003.10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进修学习


龙辉
氏 治

脊医
疗师




教授 主任中医师 医学百事通成员
范德辉个பைடு நூலகம்简介
范德辉,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医学百事通 成员,龙氏治脊疗法传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 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 针刀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 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手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