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知识点讲义(全部基础)
初三数学知识梳理讲义

初三数学讲义第一讲将军饮马之线段和最小值问题领跑一线考点定位知识点一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其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知识点二“将军饮马”解决线段最值问题的实质是利用轴对称性质“化折为直”,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将军饮马基础模型如图,在直线异侧两个点A 和B ,在直线上求一点P ,使得PA+PB 最短.做法:1.找出定点和动点2.找河(即动点出现两次点所在直线或线段)3.做对称(做定点的对称点)4.连线计算典例分析例1(2016 某一中滨河分校模拟)如图,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两条中线,P是AD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A.BC B.CE C.AD D.AC思路点拨:因为AB=AC得△ABC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D为底边中线,也为BC边上的高线,易得点B、点C关于AD对称.若求BP+EP最小,即求PE+PC最小值,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PE+PC最小值,即求线段CE的长度.解析:如图,连接PC,△AB=AC,AD为中线,△点B、点C关于AD对称△PB=PC,△PB+PE=PC+PE,在△CPE中,PC+PE≥CE△PE+PC最小值为CE长度,△PB+PE最小值为CE长度,故选B.例2(2015陕西)如图,在每一个四边形ABCD中,均有AD△BC,CD△BC,△ABC=60°,AD=8,BC=12.如图,点N是四边形ABCD边AD上的任意一点,请你求出△BNC周长的最小值.思路点拨:作点C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C′,连接C′N,C′D,C′B交AD于点N′,连接CN′,则BN+NC=BN+NC′,BC′=BN′+C′N′,△BN+NC′≥BC′,则可得到△BNC周长的最小值,即BN+NC′+BC=BC′+BC.解析:过点A作AE△BC于E,如图所示:△AD△BC,AE△BC,△ABC=60°,△CE=AD=8,△BE=4,AE=BE•3=43△CC′=2CD=2AE=83△BC=12,△BC22421′BC CC+=△△BNC周长的最小值为421+12.实战演练1.如图,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2.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3.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MC=2MB,ND=2NC,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_.4.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8,△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求PD + PE的最小值.5.如图,△ABC中,AB=AC=13,BC=10,AD是△BAC的角平分线,E是AD上的动点,F 是AB边上的动点,则BE+EF的最小值为.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7.如图,在锐角△ABC中,AB=√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8.如图,直线l外有一点D,D到l的距离为3,让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的腰AB 在直线l上滑动,则AD+DC的最小值为.9.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ABC=60°,E为BC上一动点, P为BD上一动点,则PE+PC最小值为_______.10.如图,矩形ABCD中,AD=3,∠CAB=30°,点P是线段AC上的动点,点Q是线段CD 上的动点,则AQ+QP的最小值是_______.第二讲 折叠求长度问题知识点一折叠是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解题步骤知识点二1. 找对应边、对应角2. 设未知数(一般设所求边或其对应相等边)3.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4. 计算典例分析例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AD =8,点E 在BC 边上,将△DCE 沿DE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F 处,求DE 的长.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CD ,AD =BC ,△DCB =90°,△AB =CD =6,AD =BC =8,在Rt△BCD 中,BD =222286AC AB +=+=10,由于折叠△DFE =△DCB =90°,DF =DC =6,EF =EC ,△△BFE =180°−△DFE =90°,设EC =x ,则BE =8−x ,在Rt△BEF 中,由勾股定理得:BE2=EF 2+BF 2,△(8−x )2=x 2+42,解得:x =3,即:EC =3,在Rt△DEC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CE 2+DC 2,△DE =5363DC CE 2222=+=+例2.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C ′上.若AB =6,BC =9,求BF 的长.解:△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C′上△BC'=21AB =3,CF =C'F 在Rt△BC'F 中,C'F 2=BF 2+C'B 2,△CF 2=(9−CF )2+9△CF =5△BF =4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点E 在AB 边上,EF △AC 于点F ,连接EC ,AF =3,△EFC 的周长为12,则EC 的长为( )A .B .3C .5D .62.(2017秋•长岭县月考)如图,正方形ABCD 中,AC 是对角线,AE 平分△BAC ,EF △AC 于点F ,求证:BE =CF .3.(2016春•潮南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后得到△AFE,点F在矩形ABCD内部,延长AF交CD于点G.(1)猜想线段GF与GC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AB=3,AD=4,求线段GC的长.4.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5.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EF对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A=60°,AD=6,AB=12,则AE的长为.6.如图,在Rt△ABC中,△ACB=90°,且AC=8,BC=6.点P是边AC上一动点,以直线BP为轴把△ABP折叠,使得点A落在图中点A′处,当△AA′C是直角三角形时,则线段CP 的长是.7.如图,矩形ABCD中,AB=8,BC=6,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翻折至△EBP,PE与CD相交于点O,BE与DC相交于G点,且OE=OD.(1)求证:AP=DG;(2)求AP的长度.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EF分别与AB、DC交于点E和点F,点B的对应点为B′.(1)证明:AE=CF;(2)若AD=12,DC=18,求DF的长.9.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纸片沿AD折叠,直角边AC恰好落在斜边上,且与AE重合,求△BDE的面积.10.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翻折,点B落在点E处,EC交AD于F.(1)求证:△AFE△△CFD;(2)若AB=3,BC=6,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第三讲菱形知识点:菱形定义:有一组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初中复习纲要讲义

3
龙文教育·教务管理部
中小学 1 对 1 课外辅导专家 (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 H2 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 CH4) ③实验室制 CO2 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 HCl),不能用稀硫 酸(生成的 CaSO4 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工业上制 CO2 的方法是:煅 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 和 O2 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 和 O2 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③(红色或白色)P 和 O2 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 和 O2 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 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 和 O2 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 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 和 O2 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 和 O2 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 和 O2 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 的爆炸极限为 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你好!欢迎使用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该讲义的主要内容。
一、目录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实数与数轴第二章:一次函数第三章:三角形第四章:四边形第五章:圆第六章:统计初步第七章:数学思想方法二、主要内容1. 实数与数轴:本章主要介绍实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2.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以及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4. 四边形:本章主要介绍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5. 圆:本章主要介绍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以及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圆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并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6. 统计初步:本章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统计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7. 数学思想方法:本章主要介绍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作业与练习九年级人教版数学讲义提供了大量的作业与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作业与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九年级数学精讲班讲义

九年级数学精讲班讲义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
- 举例:x^2+2x - 3 = 0,这里a = 1,b = 2,c=- 3。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2=k(k≥slant0),解得x=±√(k)。
- 例如:(x - 1)^2=4,则x - 1=±2,x = 1±2,即x = 3或x=-1。
- 配方法。
- 步骤: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将方程化为(x + m)^2=n的形式再求解。
- 例如:x^2+4x - 1 = 0,x^2+4x = 1,x^2+4x + 4 = 1+4,(x + 2)^2=5,x=-2±√(5)。
- 公式法。
- 求根公式x=frac{-b±√(b^2)-4ac}{2a}。
- 对于方程2x^2-3x - 1 = 0,a = 2,b=-3,c = - 1,代入公式可得x=frac{3±√((-3)^2)-4×2×(-1)}{2×2}=(3±√(17))/(4)。
- 因式分解法。
- 把方程化为(mx + n)(px + q)=0的形式,则mx + n = 0或px + q = 0。
- 例如:x^2-3x + 2 = 0,分解为(x - 1)(x - 2)=0,解得x = 1或x = 2。
3. 根的判别式Δ=b^2-4ac-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 例如:对于方程x^2-2x + 1 = 0,Δ=(-2)^2-4×1×1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 1;对于方程x^2+1 = 0,Δ = 0 - 4×1×1=-4<0,方程没有实数根。
初三人教版必备英语核心讲义

初三人教版必备英语核心讲义Unit 1 My New TeachersPart 1: Introduction (150 words)In this unit, we will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topic "My New Teachers." As we transition to a new school year, we are introduced to new teachers who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in our education. We will explore different aspects of get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ing our new teachers, including their personalities, teaching styles, and expectations. Through this unit, we will not only improve ou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buil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ur teachers. Let's begin our journey of learning with enthusiasm and a positive attitude!Part 2: Meeting Our New Teachers (250 words)1. First Impress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school year, we are introduced to our new teachers for the first time. We sh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by being polite and showing respect. Remember to greet them with a smile and introduce yourself confidently.2. Getting to Know Their Personalities: Each teacher has a unique personality, and it's essentia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ir individual traits. Some teachers may be strict, while others may be more relaxed. By observing their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and interacting with them, we can gain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ir personalities.3. Understanding Teaching Styles: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such as lecturing, facilitating discussions, or us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how your teachers present the lessons and adapt your learning strategies accordingly to make the most out of their teaching methods.Part 3: Maintain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400 words)1. Respecting Their Authority: Teachers are in a position of authority, and it's crucial to show them respect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Observe their rules and guideline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earning environment.2. Active Participation: Engage in class discussions, ask questions,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group activities. B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we not only enhance our learning experience but also show our teachers that we are motivated and eager to learn.3.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Clear communication with our teachersis vital for build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If we need help or have a concern, don't hesitate to approach them politely and express ourselves clearly. Listening attentively during class and following instructions also demonstrate respect for their guidance.4. Meeting Academic Expectations: Teachers have certain expectations regarding our academic performance. We should strive to meet these expectations by completing assignments on time, studying diligently, and asking for help when needed. By meeting their expectations, we show our teachers that we are committed to our education.Part 4: Building Rapport Outside the Classroom (300 words)1. Participating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eachers often support and lead vario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allows us to pursue our interests but also helps us connect with our teachers on a personal level. This can further strengthen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m.2. Showing Gratitude: From time to time, it's important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our teachers for their hard work and guidance. Simple gestures such as saying "thank you" or giving them a handmade card can go a long way in showing appreciation.3. Seeking their Advice: Teachers have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eyond the classroom. By seeking their advice on personal or academic matters, we demonstrate our trust in their expertise and form a deeper connection with them.Conclusion (100 words)In this unit, we have explored various aspects of get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ing our new teachers. Remember that build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our teachers is not only essential for our academic succes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a supportive and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t us embrac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from our new teachers and make the most of the knowledge and guidance they offer.。
九年级中考基本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基本知识点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末端的一次重要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九年级中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数学1. 整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正负数的运算规则与性质。
2. 圆的相关概念:如圆周长、面积的计算与应用,弧长角度的关系等。
3.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4. 数据分析与概率: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与制作,事件概率计算等。
二、语文1. 词语的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的词性、词义辨析等。
2. 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结构、时态、语气等基本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与写作:理解短文、文章的主旨大意,提取细节信息,合理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三、英语1. 词汇与语法:掌握基本的单词、短语,了解时态、被动语态、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
2. 阅读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3. 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够使用正确的语法表达意思,进行日常对话和简单的写作。
四、物理1. 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力等的定义、计算和应用。
2. 声光电的基本原理:了解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和反射、电路的原理等。
3. 能量与能量转化:理解能量的概念、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源的利用等。
五、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明白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酸碱性等性质的观察与辨认,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
3. 常见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六、生物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及其对维持生命所起的作用。
2. 遗传与进化: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明白进化的概念,理解物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健康与环境:掌握常见的疾病预防、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七、地理1. 大地与地球: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理经纬度系统。
2. 气候与水文: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等。
初三数学讲义

初三数学总复习代数部分第一章:实数基础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2、倒数:(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0,0,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
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讲义

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讲义全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仍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从墨西哥到阿根廷。
5.领导人:1)北部地区:___。
2)南部地区:___。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1)___解放了___、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___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1857年。
3.组成: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___。
4.杰出代表:___。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___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___改革1.背景:在___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时间:18世纪初。
3.领导:___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复习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即宏观变化),如物体的直线运动,水的蒸发与冷凝等都是物理变化。
联系:发生了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但发生了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的存在。
如:蜡烛燃烧时也会熔化。
【归纳】: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基本实验1、药品的取用:A.固体药品(广口瓶)的取用: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送三慢竖”B.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2. 物质的称量:A.称取固体药品用托盘天平:称未知质量固体药品:天平调零→垫称量纸或小烧杯(有腐蚀性)→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砝码回盒→游码回零取指定质量固体药品:天平调至指定质量读数→垫称量纸或小烧杯(有腐蚀性)→向左盘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砝码回盒→游码回零B.量取液体药品用量筒:选合适量程的量筒平放→倒入液体→平视刻度→准确读数→倒出液体→洗净量筒3.物质的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加热前要将试管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引起试管炸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4. 物质溶解、溶液的配制:A:固体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B:浓硫酸(液体)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C:仪器:玻璃棒、烧杯5. 过滤:A:原理: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用过滤方法。
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B: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C: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6. 蒸发A:原理:蒸发是加热浓缩或蒸发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B: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C: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7. 粗盐的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8. 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9.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器壁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容器,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气密性好。
10.仪器洗涤:玻璃仪器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11.怎样进行化学实验A: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内容,估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B: 按实验步骤进行试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C: 实验结束后,要把废液等倒入废液缸,整理实验用品,洗净用过的玻璃仪器。
12.设计化学实验方案A: 设计实验室要求较高的探究活动。
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设计,二是实验。
B:设计实验的过程是:①:确定做什么实验。
先要确定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列出完成本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
②:进行试验。
组合装置,进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中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甚至有必要进一步实验探究。
第二章复习1.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等。
(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①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盼气体污染物比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工厂的废气。
可吸人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成为了空气质量分析项目。
【特别注意】二氧化碳不造成大气污染,但其大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性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②人类的生活和作物的生长都需要洁净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
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注意消除污染源,以保障人类的健康。
(3)防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2.氧气(重点)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S+O2−−−→点燃SO2↑硫适量,防止过量污染空气磷黄白色火焰,放热,大量白烟耀眼白光,放热,大量白烟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4P+5O2−−−→点燃2P2O5磷适量,集气瓶要盖好玻璃片氢气安静地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火焰上方罩小烧杯时有无色液体水生成2H2+O2−−−→点燃2H2O↑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防止爆炸金属单质镁带剧烈燃烧,耀眼的白光,放热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2Mg+O2−−−→点燃2MgO 镁条下要放置石棉网以承接生成的氧化镁铁丝铁丝发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3Fe+2O2−−−→点燃Fe3O4瓶底要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其他物质乙炔安静地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火焰明亮,放出大量的热无色液体水和无色、略带酸味气体二氧化碳2C2H2+5O2−−−→点燃4CO2+2H2O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防止爆炸(3)氧气的用途氧气除了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以外,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也有许多用途。
例如,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登山、潜水、航天航空、富氧炼钢、气焊等方面。
氧气的实验制取实验:(重点)(3)氧气的制法①工业制法(液化空气分离法)②实验室制法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我们选用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它只对某一个或一类反应有催化作用,对其他反应无效: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其外形等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4)氧气的用途氧气除了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以外,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也有许多用途。
例如,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登山、潜水、航天航空、富氧炼钢、气焊等方面。
注意问题:①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②添加双氧水若使用长颈漏斗,则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下,“液封”防止气体从漏斗中逸出;③用排水法集气时,应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④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已满。
集满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三、常见的元素符号(21种)元素名称氢氦元素符号H He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重点)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O 氧元素(宏观含义)一个氧原子(微观含义)Fe 铁元素(宏观含义)一个铁原子(微观含义)3H 表示的意义只有1种:3个氢原子常见的原子团原子团是不同原子的集合体,起的作用等同于一个原子。
NH4NO3OH SO4CO3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和—号和数字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注意一定要带+ - ),再加上数值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方法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四六硫二四碳,二三四五就是氮。
铁为二三铜一二,单质零价要牢记。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1 - 1 - 1 - 2 - 2NH4NO3OH SO4CO3(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1化合物中,化合价有正必有负金属常显正价,非金属常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化合物,则氧通常显负价(H是+1价,O是-2价)○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 -2如Al2O3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3)×2 +(-2)×3 = 0○3某些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Fe +2 +3 (+2价的铁称为亚铁) C +2 +4注意可变化合价依据化合价规则来判定。
四、单质、化合物1.单原子构成的单质(1)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其单质由单原子构成,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氦He、氖Ne等。
(2)金属、某些固态非金属(如碳、磷、硫等)的化学式,也用元素符号表示。
2.多原子构成的单质写多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时,它的分子是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数字几。
如: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是O2。
气体单质多是双原子分子(稀有气体、臭氧等例外),液态溴(Br2)、固态碘(I2)等单质也是双原子分子。
3.元素的存在状态(重点)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叫元素的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叫元素的化合态4.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物质的式量计算时应明确: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之间用“×”连接,不同种元素之间用“+”连接。
结晶水合物化学式中的圆点“▪”用“+”替代。
如CuSO4·5H2O的式量=64+32+16×4+5×(1×2+16)=250。
(2)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值,经约简得到最简整数比。
如:C2H5OH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mO==(2×12):(1×6):16=12:3:8。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化合物中某种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物质的式量如: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6×l/46=3/23=13.1%2.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个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对分子来说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