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先生有感(解析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文中的“花”指的是()A.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B. 诸元素之女C.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 以上三项都是(2)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D.以上三项都是【答案】(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4)略【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把“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是比喻。
(3)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生动,是比喻。
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D(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4)D【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一练(整册)

部编版⼈教版语⽂六年级上册⼀课⼀练(整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基础知识。
(38分) (⼀)读拼⾳,写词语。
(6分)hé’ǎi ( )可亲的奶奶总是把lán zi ( )之类的东西kānɡ kǎi ( )地借给别⼈使⽤,我笑她爱⼼fàn làn ( ),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 yuán ( )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后为他⼈、为国家多作ɡònɡ xiàn ( )。
(⼆)⽤“\”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节。
(4分)1.“长征”运载.(zǎi zài )⽕箭升空的画⾯⾮常壮观.(ɡuān ɡuàn )。
2.在恶.(è ě)劣的环境中,这棵参.(cān cēn )天⼤树依然顽强地⽣长着。
(三)与词语“⽿闻⽬睹”结构相似的是⼀组是( )。
(4分) A.排⼭倒海 B.地动⼭摇 C.惊涛骇浪 D.天涯海⾓(四)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
(4分) 1.树勇敢..( )地顶住了凶猛..( )的洪⽔。
2.地球所拥有..的⾃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练习。
(20分)1. 这位普通⽼⼈让我领悟到:青⼭是不会⽼的。
(8分) (1)改为反问句:(2)为什么说“青⼭是不会⽼的”?2. 照样⼦,仿写句⼦。
(4分)农民⼀有了⼟地,就把整个⽣命投⼊了⼟地。
活像旱天的鹅,⼀见了⽔就连头带尾巴钻进⽔⾥。
农民⼀有了⼟地,就把整个⽣命投⼊了⼟地。
活像 , 。
3.⽤⾃⼰的话说说下⾯诗句的意思。
(4分)千⾥莺啼绿映红,⽔村⼭郭酒旗风。
4.写⼀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4分)⼆、积累运⽤。
(10分)1.古诗名句填空。
(6分)(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的雄伟⽓势的诗句是,。
(2)《书湖阴先⽣壁》中,引⽤典故抒写诗⼈对⼭⽔的深情的诗句是,。
(3)《江南春》中写到了“莺啼”,你读过的古诗中也写到“莺啼”的诗句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时间就是生命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
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表明________。
(2)鲁迅把忙碌后看书当作是________;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_;把节省时间看作是________。
(3)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第________自然段写他珍惜别人的时间。
(4)文章赞扬了________。
【答案】(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3)三;四(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解析】【分析】(1)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 摔朽垮•• ((
xiǔ kuǎ
) )
尸 俯• 首 下• ((
shou fǔ
) )
二、同音字组词。
qí 骑 车 其次 奇 怪
时刻
kè 千克 乘客
整齐 功课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情愿
甘愿Leabharlann 心愿如愿1.如果我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甘愿 )受罚
。
2.风调雨顺是农民伯伯的( 心愿 )。
3.( 情愿 )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4.哥哥( 如愿 )以偿地考上他向往的大学
,原因在于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 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 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得 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者 的法律责任。
河南三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1)丁香结指的是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②的理解。
(4)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有何作用?()A. 通过赏花激发了作者浓浓的诗情画意。
B.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 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
D. 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答案】(1)丁香花的花蕾;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2)比喻(3)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就因为有了这永远解不完的结,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C【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画线句子①把“人生中的问题”比作“结”,是比喻。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先生有感(解析版)人教部编版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①这几句诗中的第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
②诗中两个“死”字的含义是( )。
A.两个都指失去了生命B.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C.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只是指失去了生命(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读了诗句,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面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可让人民爱戴B.名字刻在石头上,会被野草遮盖住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
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闷。
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
我欣然应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
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策划。
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
于是在30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头……(1)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文中画“___”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B.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C.每个人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答案1.(1)①答案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做牛马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_纪念鲁迅有感同步练习册新人教版202009281235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朽.(xiǔ kuī)木俯.(fǔ fú)首臧.(zāng zàng)克家摔.(suāi shuāi)垮.(kuā kuǎ)多数.(shù shǔ)一、查字典填空。
“摔”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本文“摔垮”这个词的意思是。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第一个“活”字,作者充满了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对鲁迅的怀念和惋惜;第一个“死”字是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是肯定和赞美。
()(2)第一个“活着”指的是肉体生存,第二个“活着”指的是精神活在人们心中。
()3.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这句话高度赞扬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这句话可以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来概括。
()4.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1)此句表明了鲁迅面对残酷的现实无能为力、甘愿被摧残的态度。
()(2)此句表现了鲁迅不畏牺牲的精神。
()(3)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5.《有的人》一诗用朴素、精炼的语言塑造了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
()三、选择题。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节诗的内容是()A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B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C人的活和死是对立的统一体。
D写两种人的不同活法。
2.给句子中的引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否定和讽刺。
D.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①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②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为革命事业。
六年级上册语文每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人教版(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每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人教版(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妥协.()(2)倾.向()(3)摧残.()(4)恶劣.()(5)腐朽.()(6)摔.垮()2.按拼音写汉字。
(1)狂wàng()(2)保zhàng()(3)坚rèn()(4)zēng()恨(5)kuì()败(6)yì()制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1)疲备不堪()迫不急待()(2)藏克家()避峰芒()(3)永往直前()开僻道路()(4)不曲不挠()头昏脑涨()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活:肉体存在。
5.下面标点符号中引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A.两个都是表示引用B.两个都是表示否定讽刺C.依次为表示否定.讽刺D.依次为表示引用.否定讽刺6.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2)《有的人》一诗用朴素.精练的语言塑造了典型鲜明的诗歌形象,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
()(3)《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4)诗歌是同小说.散文.记叙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7.文体常识(1)《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2)《论鲁迅》是一篇纪念性的简短的演说式论文,属于()文范畴。
二、能力提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8.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9.这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10.本诗2——4节,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形象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①这几句诗中的第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
②诗中两个“死”字的含义是( )。
A.两个都指失去了生命
B.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
C.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只是指失去了生命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读了诗句,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面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可让人民爱戴
B.名字刻在石头上,会被野草遮盖住
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
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闷。
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
我欣然应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
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策划。
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
于是在30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头……
(1)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___”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B.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C.每个人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答案
1.(1)①答案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做牛马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联系全诗,我们发现前四节诗中每一节都有“有的人”;前一句都指反动统治者;后一句都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②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理解的能力。
注意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诗句选自课文第一节,这一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指出:有的人“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其实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2)答案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积累。
我们平常要注意多积累,并且做到熟读成诵。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的理解。
我们可以联系诗的第三节来理解。
把名字刻人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著。
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的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而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
希望的感受,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
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词语,可以体现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情歌颂。
2.(1)答案作者一开始认为鲁迅先生是被时代夸大的人物,虽然他很有名,却不喜欢读他的作品;后来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因为作者认真地读了他的著作,从他的著作中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片段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我们发现“我”对鲁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而第二自然段叙述了“我”认识改变的原因。
我们从中梳理出“我”开始的认识及后来的态度,找到改变的原因——“我”认真地读了鲁迅先生的著作,才发现鲁迅先生是“熟悉而伟大”的。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联系文章主题来思考。
A项和B项体现了鲁迅的伟大精神,C项中“每个人都读过”说法太绝对,而且不是后边结论的充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