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的教科版科学课本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全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阳光、空气和水本单元主要介绍太阳的作用、阳光的变化、空气的存在以及水的重要性。

1. 太阳的作用: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源,提供光和热能。

太阳还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2. 阳光的变化:太阳光可以照射到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

这使得我们在一天中能感受到阳光的变化,例如早晨的阳光较为柔和而晚上的阳光则较为强烈。

3.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物质,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空气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才能生存。

4.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水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水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第二单元:天地万物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形的球体,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重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的变化,而公转则使得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交替。

3. 天空中的星星:夜晚,我们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天空。

星星是遥远的太阳,它们会发出光亮。

4.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的形状在一个月内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相变化。

第三单元:春夏秋冬本单元主要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还有与四季相关的活动。

1. 春天:春天是四季中温暖而有希望的季节。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百花争艳。

2. 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气温较高。

夏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游泳和野餐的好时机。

3. 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成熟,天空湛蓝,气温适宜。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超级完整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3.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1厘米深的土中。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发。

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佳时期是4月,花期是6—8月。

7.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11.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

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养料,之后,会萎缩脱落,它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绿叶可以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通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

16.植物的茎内有许多的小管子,所以有运输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匍匐在地面生长,也有攀援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缠绕物体向上生长。

(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

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一样,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

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成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附目录)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附目录)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梳理附复习要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课、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每天约5毫米。

8、植物的根可以分为正常根和变态根。

正常根一般有直根和须跟两种形态和类型。

直根有垂直向下的生长的主根,须跟无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

常见的变态跟有储藏根,着生于地下如胡萝卜、萝卜、甘薯;支持根,地上茎干基部长出而着生于地下,有支撑植物直立的作用,如玉米;气生根如榕树;寄生根如菟丝子;水生根如菱。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doc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doc

复习提纲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份单元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一发芽一生长一出现花蕾一开花一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有关系吗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路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路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什么是光合作用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3、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3、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5、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1)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3、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5、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7、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9、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1、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13、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15、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2、鸡、鸭、青蛙、乌龟等动物都产卵。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3、观察蚕: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

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

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

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如需要空气、需要食物、需要一定的温度等。

养蚕的盒盖上要扎小孔,给蚕提供空气。

养蚕适宜的温度是室温。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鸡毛或毛笔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刚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

5、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宝宝一生共蜕皮4次。

蚕的一生共蜕皮6 次6、在蚕要吐丝前,它不怎么吃叶子,且身体开始发黄发亮。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7、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每只雌蛾大约产300-500粒卵。

8、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和蚕蛾四种形态。

9、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蚕蛾的头上长着1对触角,胸部长着2对翅、3对足。

像蚕蛾这样的小动物我们称它为昆虫,我还知道蚂蚁、蜜蜂、螳螂、蚊子、蝴蝶、苍蝇、蜻蜓等都昆虫。

10、刚出生的蚕宝宝像黑色的小蚂蚁,所以称它为蚁蚕。

11、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

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12、动物:卵生:从卵孵化而来。

如鸡、蝴蝶、鸟、蜻蜓、鱼……胎生: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如山羊、狗、熊猫……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

如蜻蜓、蝴蝶、蟾蜍……不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

如鸡、山羊、熊猫、鱼……13、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4、人的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3、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刻度(0℃37℃-5℃-10℃,会读、会写)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

零下8摄氏度,可以用-8℃表示。

4、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5、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变成冰,叫做凝固;冰变成水,叫做融化。

7、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冰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8、让冰融化速度快的方法有:加热、在太阳下晒、用手捂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加热、吹风能加快蒸发。

水蒸气变成冰,叫做凝华;冰变成水蒸汽,叫做升华。

10、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1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凝结成了小水滴。

12、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冰中放盐后温度会迅速降低,大约在-7℃左右。

13、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

14、气温计可以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

测量体温用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范围是35℃—42℃。

15、体温计用的时候为什么要摔几下?把玻璃管中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

第四单元《磁铁》1. 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常见的有环形磁铁、圆饼形磁铁、条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等。

2. 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磁铁能吸铁,被广泛地利用在许多方面:冰箱门的封条、门吸、悬浮式列车、铅笔盒、皮包、指南针、电话、扬声器等。

3、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4、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不都是用铁制成的,可以是镍、钴等。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都不是用铁制成的。

5、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水、纸、木板、衣服等也能吸铁。

6、把小钢珠放在磁铁的中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小钢珠总向磁铁的一端滚动。

7、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并且不管是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一块磁铁断成两半,每小块都有两个磁极。

8、两个磁极接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9、一个能够自由移动的磁铁,静止时,磁铁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是南极,用S表示;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是北极,用N表示。

10、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南、北极,并且当磁铁断成几节后,每一节都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11、磁铁总会指向南北方向,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

12、两个或多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把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变大、增强,但不是成倍增大,把相互排斥的磁铁捆绑在一起,磁力会变小、减弱。

13、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人们用磁石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它的勺柄指向南方。

14、900多年前,人们把铁片和钢针磁化,制作出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15、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6、做磁针可以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17、检测磁针南北极的方法有:(1)用指南针(2)悬挂法(3)用已知南北极的磁铁18、磁铁的性质:①可以吸铁;②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有时吸引,有时排斥;③可以指南北方向。

19、条形磁铁两端(两极)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从两极到中间,磁力逐渐减弱。

20、有两条大小、形状相同的棒子,其中一条是铁棒,另一条是磁鉄。

只用这两个物体,怎么判断哪块是磁铁?答:任意拿起一条棒子,用棒子的一端去吸另一个物体的中间,如果能吸住,手里的是磁铁:如果吸不住,手里的是铁棒。

21、指南针的构造:盒子、磁针、支架、方位盘(八个方方向)。

八个方向为: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NW-西北、SW-西南。

22、指南针的使用方法:①把指南针盒子平放,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转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潘的S、W方向与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