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另类总结
初中物理大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大全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初中生,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和应用科学都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物理的大全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时引起其运动、改变其速度或形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接触方式和表面性质来决定。
1. 重力: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2. 弹力: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或受到压缩时,它们会产生相互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4. 合力: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合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合力不为零,则物体将产生运动。
二、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由于运动、形态、内部结构等因素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物体的能量可以分为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1. 势能与动能:物体具有位置、形态或状态上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能力,称为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动能。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等。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创造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所以,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概括为能量的总和在变化中保持不变。
三、光与光学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光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1.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这是我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形象的原理。
2. 折射定律: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是指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的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与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5.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可以用公式F=mg来计算。
二、声与光1. 声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2. 声音的特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量与振动幅度的关系,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3. 光的产生与传播:光是物质释放能量后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真空或介质传播。
4.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
三、电与磁1.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流动,通过导体形成闭合回路;电压是电势差,推动电荷流动的动力。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阻碍电流的通过,可以用欧姆定律表示;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 磁场与磁力:磁场是磁力作用的区域;磁力是物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4. 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实现了发电的原理。
四、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置、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动量: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p=mv 表示。
3. 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d表示。
4. 机械工作: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效率与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1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
)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2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光知识点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____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一起来看看吧。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各知识点总结归纳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加深对物理学科的理解。
一、运动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3. 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4. 加速度与作图:速度-时间图、位置-时间图的绘制与分析;5.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力学1.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及运用;3.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和大小;5. 弹力与弹性变形: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三、能量与功1. 功的概念与计算:力对物体的作用与位移之间的关系;2.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功与时间的关系;3. 动能与动能定理:动能的计算、能量转化与守恒;4.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势能的计算及其应用;5.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的转换与守恒规律。
四、静电学1. 静电现象与荷电体:带电体的性质与相互作用;2. 电荷守恒定律:闭合系统中电荷守恒的规律;3. 导体与绝缘体:导体与电荷分布的特点;4. 库仑定律: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计算;5. 电场与电场力线:电荷分布与电场的关系。
五、光学1. 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光的干涉:相长与相消的条件与现象;4. 光的色散:光的折射与频率、波长的关系;5. 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结语: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对物理世界基本规律的初步认识,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希望本文的总结对学生们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为他们打下牢固的物理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一、杠杆1.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3.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滑轮的应用1.定滑轮(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绳子段数:“动奇定偶”。
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现象和原理的科学学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世界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物理知识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物质的密度2.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弹力和重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3.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4. 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颜色和光的速度第二部分:力学知识1. 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 动能和势能- 能量转化的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功和功率3.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加速度的计算- 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第三部分:热学知识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测量和转换- 热量的传递-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2. 物质的状态变化- 溶解和凝固- 沸腾和气化- 冰的熔化和融化3. 热能的转化-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饱和蒸汽和凝结水的产生- 热能转化的效率第四部分:电学知识1. 电荷和电路- 正电荷和负电荷- 静电场和静电力-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2.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测量- 电阻的概念和电阻的计算-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电能和电功率- 电能的转化和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和电功率的计算- 电路中的效率和耗能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对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力学知识、热学知识和电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不断拓展物理思维和应用能力,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牛顿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色散实验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
焦耳
焦耳定律 功能关系
伽利略
将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
奥斯特
电流的磁效应
欧姆
欧姆定律I=U/R
汤姆生
发现电子
卢瑟福
发现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贝尔
发明电话
沈括
升高(降低)
物理量的变化量,如温度差
1标准大气压
1×105Pa,水的温度最高达到沸点100℃
白气
水蒸气液化现象,小水珠
不计热损失
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正常工作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串联
电流相等,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并联
电压相等,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
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力
2个鸡蛋的重力 1N
中学生重500N
电压
照明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一节干电池电压:1.5 V
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 V
8、常见的隐含条件及其内容
隐含条件
内容
光滑
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漂浮
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V排<V物
悬浮
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V排=V物
质量
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邮票质量50mg左右
密度
ρ水=1×103kg/m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
体积
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墨水瓶60毫升左右
保温瓶容积约2升
面积
人单只脚底面积200 cm 2
物理课本质量300克左右(约3N),长约25.5cm,宽19cm,面积约5分米2
某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3A、20Ω”
3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3安
2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欧姆
电能表所标注的3000r/kwh
或6400imp/kwh
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00r或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6400次。
3、常用物理量及其度量
物理量
符号
主单位
符号
测量仪器
备注
长度
l
米
m
刻度尺
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面积
S
平方米
m2
方格纸
注意清点格数和每格面积
体积
V
立方米
m3
量筒或量杯
注意分度值和凹形液面
时间
t
秒
s
秒表
大盘表示秒数,小盘表示分钟数
温度
t
摄氏度(常用)
℃
温度计
注意零下温度的读数
质量
m
千克
kg
天平
使用注意点
甲灯比乙灯亮
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大
家庭电路
工作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连接,开关接火线与用电器串联,用电器都不工作说明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9、物理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物理设备
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天平、杆秤
杠杆的平衡条件
常用温度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吸盘、抽水机
大气压的作用
重垂线、水平仪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滑动变阻器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
通电线圈能够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
发电机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的条件
7、常用估算量及常数
估算量
数值
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空调 5A
电冰箱 1A
电功率
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微波炉、 空调 1000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 1000W
彩电 70W~150W
电脑200W左右
电风扇60W左右
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大约为69~80W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密度计(表)
1g/cm3=103kg/m3 密度表规律
速度
v
米/秒
m/s
速度表
1m/s=3.6km/h
力
F
牛
N
弹簧测力计
校零、同向、稳定读数
压强
p
帕
Pa
液体—压强计
气体—气压计
1atm=1×105Pa=76cmHg
电流
I
安
A
电流表
0~0.6A/0.02A 0~3A /0.1A
16
Q = cmΔt
Δt = Q/cm
m = Q/cΔt
c = Q/mΔt
Q 热量/J
c 比热容
J/(kg ℃)
m质量/kg
Δt温度差/℃
17
v=λ/T=λf
T=λ/vf=1/T
v波速/m/s
λ波长/m
T周期/s
f频率/Hz
18
F1L1 = F2L2
F1/F2 = L2/L1
F1 F2 动力和阻力/N
P实/P额=
U实2/ U额2
已知定值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求实际电功率
P = I2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It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Q放=W= Pt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
I=I1=I2
v速度
m/s
s路程
m
t时间
s
km/h
km
h
3
P= W/t
W=Pt
t=W/P
P功率
w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功
J
t时间
s
kw
Kw·h
h
4
G =mg
m = G/g
G重力/ N
m质量/kg
g=9.8N/kg
5
F浮=G排
=ρ液gV排
ρ液 = F浮/g V排
F浮 浮力/N
ρ液体密度kg/m3
V排排开液体体积/m3
V排 = F浮/ρ液g
q石油=4.4×107J/kg
1千克石油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4×107J
c水=4.2×102J/(kg·℃)
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2J
g= 9.8N/kg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牛
若自行车的速度为3m/s
该自行车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
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浮力;合力。串联电路总电阻。
类比法
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用水流表示电流。用水压表示电压。用操场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发现磁偏角
托里拆利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
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
盖尔曼
提出夸克的猜想
麦克斯韦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瓦特
改良蒸汽机
爱迪生
发明电灯
托勒玫
提出地心说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
墨翟(子)
发现小孔成像
安培
提出安培定则
多普勒
发现多普勒效应
莫尔斯
发明电报和莫尔斯码
贝克勒尔
发现放射性现象
居里夫人
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W总 = F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F=(G+G动) /n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忽略摩擦)
S = n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η=G/n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P = Fv
求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或物体在某个速度下的瞬时功率
R=U额2/P额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13
P = W/t =UI
U = P/I I = P/U
P电功率/W
U电压/V
I电流/A
14
Q放=I2Rt
R = Q放/I2t
t= Q放/I2R
I2 = Q放/ Rt
Q 电热/ J
I电流/ A
R电阻/ Ω
t时间/s
15
Q放 = mq
m = Q放/q q = Q放/m
Q热量/J
m 质量/ kg
q热值 J/kg J/ m3
6
p= F/S
F =pS S = F/p
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7
W = Fs
F = W/s s = W/F
W功/J
F力/N
s做功的距离/m
8
η= W有/W总
W有 =ηW总
W总=W有/η
η效率
W有 有用功/J
W总总功/J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