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对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论积累。
它旨在揭示和理解市场经济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经济的增长、分配和资源配置等重要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和说明。
1.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其中生产、投资、分配和定价等决策主要由市场而非政府来完成。
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着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因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而得到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理说明了为何人们在消费中更愿意选择价值较高的商品。
3.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提供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需求则与价格、收入、消费习惯等因素相关。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4. 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或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供给弹性则衡量了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
弹性分析可帮助理解市场的反应和调整机制。
5. 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对非交易参与者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负面的(负外部性)或混合的。
外部性需要政府等相关方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的失灵。
6.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购买力下降,对个人和经济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7.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稳定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旨在通过稳定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来实现经济的目标。
8. 物价指数(Price Index)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篮子或一定种类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梳理!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
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 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微观部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3.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6.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7.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19.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0.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1.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2.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23.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2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
25.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26.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7.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着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是市场.30.需求量:买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的解释:
1.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问题。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当消费一单位商品时的效用变化。
4. 市场效率:市场效率是指市场在给定资源下分配和使用资源的程度,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5.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有效率,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该商品或服务。
6.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取舍和决策。
7.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包括在市场上的价格中。
8. 弹性:市场弹性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变动较大,称为弹性;如果变动较小,称为不弹性。
9.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10. 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少数几个卖方,能够控制价格和市场份额的格局。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的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发生商品的最大组合。
3.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4.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市场经济制度。
5.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且制定分配规则的经济制度。
6.混合经济制度:指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混合而成的经济制度。
7.微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的价格形成,并由此说明社会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8.宏观经济学: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1.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就是需求规律。
3.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4.需求量变动:指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变动。
5.需求变动:指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变动。
6.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曲线:指表示由所有可能的价格与相应于这些价格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组合点。
8.供给函数: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9.均衡:指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我们称该经济事物处于均衡状态,10.供给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生产者在每一可能价格下所有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变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汇总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言1、经济学指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
3、微观经济学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指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1、需求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定理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A、线性需求函数:D=a-b*p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4、替代效应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5、收入效应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6、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7、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8、供给函数(输入符号有困难,请去书上查找)9、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10、支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1、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61、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等产量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这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
62、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是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73、支付矩阵:博弈论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多个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阵。不同参与人的利润或效用就是支付。
74、纳什均衡:是指博弈论中的一种均衡,如果给出每个其他局中人的策略,在此均衡下,所有局中人都没有理由改变他自己的策略
75、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表示能飞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76、搭便车: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有些消费者不负担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
77、风险规避: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78、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西北大学
2003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2003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201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005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2007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
2010乘数与加速数
2009抽象劳动
2006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2007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2013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2009扶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2003改组,改造与改革
2012工资粘性与价格粘性
2005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006供给减少幅度小于需求增加幅度时的均衡点
2008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00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F 2010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2005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2008国有企业与国营企业
2005国有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
2009货币流通规律
2009机会成本与边际成本
2006挤出效应
2003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F 2009价格粘性
2013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
2013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014价值构成
2003价值与价值量
2012价值与交换价值
2007价值与生产价格
2005价值与使用价值
2014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004交易成本与科斯定理
201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014经济全球化
2008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006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010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2010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2006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2004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2005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2006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2004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2007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2009可变资本
2006垄断利润
2005名义GDP与实际GDP
2014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2010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
2012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2009帕累托最优
2005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012全民所有制与国有制
200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2010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2009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2014生产函数
2012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
2012剩余价值与利润
2009实际资产效应与跨期替代效应
2010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004使用价值与价值
2014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2005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
200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F 2007所有权与经营权
200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F 2008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2012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2009消费结构
2006消费者剩余
2009虚拟资本
2013一级价格歧视与二级价格歧视
2009长期成本
2006长期总供给增加
2007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2012支出法与收入法
2008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
2009资本黄金率水平
2010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
2013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
2012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200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2007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2010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
2014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201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