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思路

合集下载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是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从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包括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不到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排水系统、加强监管等途径进行治理。

结合当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产生原因、治理对策、背景、重要性1. 引言1.1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背景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内部水域中出现难以忍受的异味和颜色异常的水体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水质严重污染、生物种类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背景主要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水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增加、建设用地扩大和道路交通增加等都导致了城市内部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

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湖泊和海洋,不仅直接影响城市水体环境质量,还加重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排放问题。

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当,一些地区出现了缺水和水质下降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的产生。

为了改善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还需要改善城市水环境设施,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内污水排放不当或者处理不完善导致水质恶化并产生刺鼻难闻的臭味的现象。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工业废水排放:城市内大量工业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导致水体发黑发臭。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环保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一般是指居民生活及餐饮服务等领域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其中包括厨房废水、淋浴污水、洗衣污水、厕所污水等。

这些污水最终会被直接或间接地排入城市的水体中,引发黑臭现象。

2.农业污水的排放
城市周边区域多数为农村地区,大量农业生产废水的产生,如养殖、农田灌溉等,往往通过排放渠道,直接进入城市水体。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腐烂和恶臭。

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是另一个常见的污染来源。

大量的工业废水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成分,与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混在一起,形成城市水体的复合污染。

为了解决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问题,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强污水处理
各地政府可以在城市的污水处理站建设新的处理设施,也可对现有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

通过这些工作,废水可以在进入自然水体之前接受化学处理和物理除臭处理。

2.建设湿地
湿地到水的过程中,往往会吸收和吞噬水中的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物质,同时也能为周边区域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等功能。

3.加大农业环保力度
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实施农业废水的整治和治理,加强对养殖污染和农药残余的检测和管理,从而避免农业产生的污染对城市水体的污染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控制是一项长期而综合的治理工作。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湿地建设和农业环保等工作,可以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取得持久且积极的成效。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1.1 概念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2.1 理化处理技术(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和交通等活动的增加也导致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

城市黑臭水体指的是城市水体中存在的臭味和色泽异常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物的存在所导致的。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

许多城市中,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制度并不完善,致使很多垃圾直接被倾倒至污水沟中,进而导致水体的污染。

2. 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城市工业污染物往往会通过排放口进入水体,其中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元素将对生物生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进而使水体变成黑臭水体。

3. 人为行为的不规范。

投放废弃药品、油漆等化学物质或者投入大量石灰和消毒剂等物质都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在随后的暴雨、洪水、排污等过程中可能会被卷入污水管网,使所处地区的水体出现黑臭现象。

1. 强化城市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措施。

建立完善的分类垃圾系统,督促市民将垃圾分门别类投放,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减少对水体的负面影响。

2.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

落实工业污染物的减排标准,实行企业现场监测和日报告制度,加大对污染违法企业的惩治力度,使它们真正为水环境贡献力量。

3. 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水质达标率,减少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的情况。

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减少不规范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城市环保工作的宣传,提高市民对环保治理工作的舆论支持度,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总之,治理城市黑臭水体需要多方联合,综合治理。

政府、企业和市民都应该行动起来,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展,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黑臭水体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诸多困扰。

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内出现的臭味扑鼻、水质变浑浊、水面上浮漂着大量有机颗粒物的水体。

它不仅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就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规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得水质受到污染。

一些工厂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质下降,产生臭味。

2. 臭氧层破坏导致的紫外线增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增加,促进水体中藻类的生长,从而增加了水体产臭的可能性。

3. 水体富营养化。

城市黑臭水体的形成,一方面和城市的发展很有关系,另一方面和水体自身富营养化有关。

城市周边建设的工业区、居民区和农田区的污染物都会通过降水、径流等方式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腐败、异味。

对于城市黑臭水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对策:1. 加强排污管理。

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政府应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促使企业和居民合法排放废水。

2.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政府需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对居民和企业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环境责任。

4.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

利用水草、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来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水体中有机物的积聚。

5. 治理富营养化。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减少污染物的输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体产生黑臭的可能性。

6. 积极开展水域整治工程。

通过对城市水域的整治,清理水底垃圾、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

论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论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论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城市河道黑臭水体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严重损害沿岸生态环境。

因此,如何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技术两方面探讨如何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

一、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1.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形成与城市垃圾和污水直排有着密切关系。

城市中的垃圾、废水等大量有机物质在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由于这些有机物质未被处理,会在河水中迅速繁殖大量细菌,而大量细菌代谢后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及臭味,导致河道产生恶臭和黑色水体。

2.工业污水排放工业企业是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又一主要原因。

工业企业使用的一些有害化学品和工业废水,若不经过科学处理便会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加重。

3.缺少维护和管理城市河道缺乏对河道水质的维护和管理,一些居民或企业的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处置,导致河道污染严重。

针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有生态修复技术、物化技术和优化管理等技术。

1.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培养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微生物、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上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然环境,促进河道水质的恢复。

在生态修复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是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把河道两侧的空地改造成湿地;同时,进行水面上的浮草种植。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有助于改善河道水质,达到治理典型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目的。

2.物化技术物化技术是通过化学物质、光线、多相界面传质等手段,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中,光催化技术和活性炭等技术较为常见。

光催化技术通过太阳光照射光催化剂,使其处在高能状态,从而分解恶臭污染物质。

而活性炭则是通过吸附物质来净化水质。

在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中,物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对于难以进行生态修复的情况,如大型污水处理厂的附属治理等。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城市黑臭水体是指由于废水排放、垃圾堆积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城市水体出现恶臭和黑色污染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废水排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管网老化等问题导致大量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产生臭味。

2. 垃圾堆积:城市垃圾处理不及时、垃圾填埋场过度运营等原因导致垃圾长时间堆积,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气体并污染附近的水体。

3. 工业污染: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尾气排放及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大量化学物质进入水体,改变水体自身的生态环境,产生黑臭现象。

针对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升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废水经过合理处理后再排放入水体。

2. 推进垃圾分类和有效处理:引导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加强对垃圾处理场的管理和监督,推广生物处理、焚烧和填埋等多种垃圾处理方式,减少垃圾堆积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监管力度,建立定期检查和监测制度,对超标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4. 强化城市水体保护与修复:加大对城市水体的保护力度,建立水体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5. 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强对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手段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氛围。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垃圾堆积和工业污染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同时强化城市水体保护与修复,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并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摘要】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水体中出现恶臭、黑色沉积物等现象的污染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以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污水处理不当、城市排水系统老化等因素所致。

针对这些问题,应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技术创新和政策法规完善,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建设更清洁、更美丽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产生原因、治理对策、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排水系统、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可持续发展、研究展望、危害、重要性1. 引言1.1 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中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富集、堆积和腐败分解,产生恶臭异味和黑色污染的水体现象。

这种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危害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它通常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过量或未经处理直排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物积聚所形成的。

城市黑臭水体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对水体本身的描述,更是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一种警示,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1.2 城市黑臭水体的危害城市黑臭水体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黑臭水体会释放出难闻的臭气,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品质,甚至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

黑臭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黑臭水体会引发藻类过度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黑臭水体还可能成为蚊蝇滋生的温床,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城市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还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亟需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整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思路
发表时间:2017-07-24T15:08:38.1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陈旭娈
[导读]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水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的落实和执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已经越发受到关注,本文以安徽某市的黑臭水体治理为例,通过实地调差城区内黑臭河道现状,结合黑丑水体特点以及环境条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及相关建议,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道黑臭;方案;问题
1黑臭水体治理指导思想与原则
1.1 指导思想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秉承“人―水―城”和谐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格局构建、水安全措施保障、水文化整合传承、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科学治理的方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

1.2治理原则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遵循城市水系的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系统性和特色文化性原则。

既要全面考虑防洪、除涝、降渍、供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等各项水利目标,也要兼顾水生态修复、交通航运、旅游开发、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要求。

注重水资源水环境容量资源、水域与岸线资源等河道相关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管制使用,保证开发利用的合理、高效并与河道保护相协调。

(2)畅通水系、发挥效益。

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疏浚局部卡口、束窄段,以及现有泵站、闸坝,通过调度手段畅通水流,发挥现有工程效益。

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用地布局要求,适当新增、拓浚河道,合理调整河道功能,完善现有水系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突出重点。

突出骨干河道、重点区域的保护和治理,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城市排水、排污口整合方面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彰显城市水文化的传承与鉴赏。

创建城市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健康之城。

2黑臭河道造成原因
2.1 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生活废水是指炊事、洗涤、沐浴等,伴随人的生活而向公共水域排放的污水。

这些废中都含有大量的P元素,极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如果不加处理和限制,是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中,将会严重使河道污染,这是造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之一。

2.2 初期雨水夹带的污染物质
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2.3 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

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工业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逐步减少,但仍存在零星、小规模企业偷排等现象,尤其是分散的食品加工、餐饮、洗衣等企业,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形成对河道水质的冲击。

3治理思路及方案
3.1 物理法
3.1.1人工增氧
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

河流会变成缺氧或者无氧状态。

致使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正常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话。

通过在适当位置向河道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增氧,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消除黑臭现象。

人工增氧的方式有多种,如曝气增氧、跌水增氧等等。

3.1.2河道清淤
长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的底泥中沉积由大量的污染物。

如N、P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造成水质恶化。

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可以将底泥中的污染物移出河道生态系统,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

3.1.3引水补水
引水冲污和换水稀释是湖泊净化经常采用的措施,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有应用实例。

对污染较严重并且流动缓慢的河流尤其是长期缺乏补充水源的城市内河较为适用。

此方法可以在短时间了将河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总量降低,提高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恢复部分自净能力;并可以置换河道死水区、非主流区的重污染河水。

但通过此方法,水体内的污染物仅转移到下游,并末得到有效降解。

3.2化学处理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滇池治理中得到了应用。

城市河道出现严重的水华现象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应急除藻措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除藻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

但此方法不能将N、P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3.3人工增氧方案
溶解氧的缺乏不仅阻碍了水体中好氧过程对污染物的分解,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更使水体环境转化为缺氧,甚至厌氧环境,使厌
氧微生物成为污染物分解的主体,生成黑臭物质。

为了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解决由缺氧造成水体黑臭问题,通过增设太阳能曝气系统对水体进行曝气富氧。

3.4岸带修复方案
岸带修复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在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水生动植物不断吸收营养盐,并结合微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最终通过人工对水生动植物进行收割和捕捞,将 N、P 等营养物质移出水体,使水体逐渐呈现贫营养化状态,最终实现水体的净化。

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

3.5生物生态技术
生物生态净化技术是现代处理城市河流污水的主要方式,由于成本低廉,环保效能好,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因此比传统的截流和清淤方式更具有可行性。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思路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主要目标是恢复和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在科学的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技术是很难治理污染的水体,必须有针对性的、采用综合性的技术。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根据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体所含化学元素的不同,配合一些化学处理方式,得到更好的效果。

结束语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城市黑水的成分也各不相同,通用的处理方法应用的难度也较大,许多黑水处理的新方法目前还是尝试阶段,没有成熟模式可供参考。

因而,进行对污水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研究,推广行之有效的专门处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皓,严红.微生物除臭技术的研究现状[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
[2]张振家,张仁江.高浓度有机硫废水的厌氧生物除臭处N[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
[3]韩云艳,梁立伟,郭桂悦,等.论恶臭的治理方法[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