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1人口与环境专题卷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试卷(47份) 通用20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试卷(47份) 通用20

[人文地理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围绕人地关系考查类人文地理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2017·临沂二模)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

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部小幅上升B.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C.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D.西北升高,东部小幅下降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迁入 B.出生率持续走低C.放开二孩生育 D.城市化水平提高3.2000~2010年,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B.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C.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D.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解析:1.C 2.B 3.D 第1题,从图中可知,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趋势是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明显扩大。

第2题,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升高,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持续走低,导致老年人口占的比重升高。

第3题,2000~2010年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劳动力会增多,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水量和水质是反映水资源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如图示意以地表水污染、地下水开采、万元GDP用水量、矿化度(单位体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等为指标综合评价出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脆弱状况。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水过度开采 B.地表水污染严重C.水体矿化度较高 D.万元GDP用水量大5.为实现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减弱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的脆弱性,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实行海水淡化 B.增加地下水开采C.进行跨流域调水 D.完善灌区排灌水网解析:4.C 5.D 第4题,图中水资源强脆弱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水体矿化度较高。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最新教育文档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最新教育文档

2019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4)1.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从常住人口数量的1990—2019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D对,ABC 错。

故选D。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甲、丙、乙、丁D. 丁、乙、丙、甲3.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教育压力大B. 人口老龄化C. 劳动力不足D. 死亡率高【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比较及读图分析能力。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第 1 页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

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所以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死亡率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慢所致。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小题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 2019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B.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C. 2019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 2019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5.自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呈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B. 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C.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D. 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6.2019年以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下降,有关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B. 人口总数减少C.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D. 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完整版)2018年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完整版)2018年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Ⅱ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 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 东北部B. 西北部C. 东南部D. 西南部5. 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 狭窄B. 曲折C. 坡大D. 路面凹凸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 东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北方向8.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 生物类型多样B. 对全球变暖敏感C. 大气质量优良D. 人类活动影响少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2018年高考地理 万卷检测 专题十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8年高考地理 万卷检测 专题十二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专题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

据此回答下列3—4题。

3.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4.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读右面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5—6题。

5.两区域共同的优势资源是( )A.煤炭资源B.铁矿资源C.水资源D.水能资源6.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③完善水陆交通④清除污染,美化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下图,回答下列7—9题。

7.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8.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9.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10.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八人口与城市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八人口与城市 Word版含答案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人口与城市是相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及其演变。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两个重点:人口—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人口迁移;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核心点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表现①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方法技巧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2 第1章人口与环境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必考+选考)含答案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2 第1章人口与环境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必考+选考)含答案

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必考+选考)(2016·浙江衢州二中4月选考模拟)下图为中国人口发展情况统计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基数大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出生率低2.为缓解图示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政策是()A.接收海外移民B.放开二孩政策C.停止实行计划生育D.禁止人口流动解析第1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图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且数量、比重不断增长,反映了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

第2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

图中反映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因此可通过放开二孩政策提高出生率,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接受海外移民会增加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停止实行计划生育不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禁止人口流动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

答案 1.C 2。

B(2016·浙江省湖州市高二调研)下图为四国2010年和2050年(预测)每100名劳动人口(15~65岁)的家属(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名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由于()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C.迁入率高D.迁出率高4.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加剧C.人口迁移量增大D.城市化速度加快解析第3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因素。

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名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显然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高。

第4题,考查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造成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不高。

答案3。

A 4。

B(2016·浙江省新高考猜题卷)我国的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l 日起正式实施.但城市育龄夫妇生育二胎的愿望不高,不符合人口政策预期。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此次人口政策如此重大调整的主要目的是()①恢复妇女生育权②增加未来的劳动力供应③应对老龄化问题④国内劳动力不足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城市育龄夫妇生育二孩的愿望不太强烈,其原因最可能是( )①夫妇工作忙碌,时间紧张②年龄偏大,丧失了孕育能力③孕育二孩的经济压力大④工作单位不批准孕育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5题,考查人口的相关知识。

2018年 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

2018年 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卷(全国适用)+Word版含答案

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中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农村、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均不到7%,没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项错误。

第2题,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高。

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所致,故B项正确。

答案:1.A 2.B(2017·深圳市二模)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下图示意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总量(2020、2030年为预测)。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将导致我国人口分布( )A.全国范围内趋向均衡B.东南半壁趋向均衡C.东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D.西北半壁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4.下列原因中,最可能导致2020~2030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下降的是( )A.全国人口数量减少B.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C.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趋缓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人口迁出较多的省份多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大省,人口迁入较多的省份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人口密集区的集聚程度提高。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

最新-2018年高考地理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

J 单元 人口与环境J1人口数量、素质与环境3.J1[2018·广东卷] 老少比=老龄岁以上人口数少儿~14岁人口数×100。

下表是2018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波兰 C .白俄罗斯 D .匈牙利3.B [解析] 由老少比= 老龄岁以上人口数少儿~14岁人口数×100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把它变形,分子、分母同除以人口总数,老少比就变成了老龄人口比重/少儿人口比重;结合题表中的信息,应选B 。

28.(1)M4 (2)D3 (3)F4 (4)J1[2018·江苏卷] 图1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_______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8.[答案] (1)种类多 分布广(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3)原料 市场(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 第(1)题,考查区域资源分布的特点。

读图可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分布地区较为广泛。

第(2)题,考查世界主要渔场的形成原因。

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第(3)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埃德蒙顿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蒙特利尔石油资源缺乏,但位于东部地区,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石油产品市场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十一) 人口与环境(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年~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序号是( )A.②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②D.②③①2.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 A.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死亡率降低C.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上世纪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3.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有( )A.青壮年负担加重B.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C.教育、卫生压力减轻D.加重就业压力答案 1.C 2.D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老年人口比重最高,且老龄化出现时间早,应为发达国家;②人口老龄化发展快,目前比重高,是由于我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③人口老龄化比重低,应为发展中国家,故选C项。

第2题,读图可知,②曲线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变化情况,在2015年前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增长速度加快,而这部分老年人的出生年份为1950~1960年代,当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快,故选D项。

第3题,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现阶段,青壮年负担加重,A项正确。

短期内新出生人口不会转化为劳动力,B项错误。

由于儿童数量增加,教育、卫生压力加重,C项错误。

短期内,新出生儿童不会成为劳动力,不会加重就业压力,D项错误。

故选A项。

(2017·山西太原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A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B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4~6题。

4.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距B.家庭原因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5.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 A.0.2亿B.0.7亿C.1.0亿D.1.3亿6.“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答案 4.C 5.B 6.D解析第4题,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其他原因都不会导致“空巢家庭”迅速增加。

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预计到2040年,“全面二胎”政策增加的0~14岁人口大约是15.5×19%=2.94亿人,“单独二胎”政策14×16%=2.24亿,两者相差约为0.7亿人。

第6题,“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负担和多种因素有关,“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家庭负担可能会加重,但不一定持续加重;“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不会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会导致人口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

(2017·辽宁锦州模拟)国际上一般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

下图示意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年份大约是( )A.1985年B.2015年C.2020年D.2050年8.下列不属于我国合理应对劳动人口变化策略的是( )A.全面放开二孩政策B.推行延缓退休方案C.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知识密集、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D.推行家庭养老政策答案7.B 8.D解析第7题,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变化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由材料可知,图示意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和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根据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现状可知,中国的劳动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判断,图示中的曲线为中国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则阴影柱状图则表示的为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预测图。

根据曲线判断可知,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年份是在2015年前后,故选B项。

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劳动人口会逐渐减少,通过完全放开二孩生育政策,能够增加人口的出生率,可以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故A项合理;推行延缓退休方案可以减缓社会养老压力,可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B项合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知识密集、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主,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以应对劳动力日益短缺的问题,C项合理;家庭养老制度的推行,会导致家庭负担日益加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D项不合理,故选D项。

(2017·福建泉州模拟)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

据此完成9~11题。

9.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部小幅上升B.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C.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D.西北升高,东部小幅下降10.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迁入B.出生率持续走低C.放开二胎生育D.城市化水平提高11.2000~2010年,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B.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C.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D.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答案9.A 10.B 11.D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我国201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与2000年相比,总体呈升高趋势,东部上升明显,西部地区上升不明显,东西差异扩大,北部地区升高,南方地区略有下降,故选A项。

第10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在该时间段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升高,人口迁入,会导致老龄化程度降低,A项错误。

放开二胎,出生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会降低,C项错误。

出生率降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B项正确。

城市化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

故选B项。

第11题,读图可知,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是由于大量外来年轻劳动力迁入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降低,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减轻,C项错误。

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升幅降低,D项正确。

人口老龄化升高,会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B项错误。

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项错误。

故选D 项。

(2017·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模拟)读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关该区域人口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机械增长超过自然增长B.人口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C.影响该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政策D.人口总数与劳动力总数同时达到最大值13.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2041年与1981年的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相似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人口增长率一致C.2026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主要与1966年前后人口自然增长有关D.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人口增长率完全呈正相关答案12.B 13.C解析第12题,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变化周期晚15年左右,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相关,说明人口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受人口机械增长影响小,A项错误B项正确;影响该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C项错误;人口总数比劳动力总数晚达到最大值,D项错误。

第13题,1981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很大,2041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1981年劳动人口比较年轻,2041年劳动人口年龄较大,A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周期早于劳动人口增长率,B、D项错误;人口增长高峰周期大约20年,2026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主要与1966年前后人口自然增长有关,属于人口增长惯性,C项正确。

(2017·江苏)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15.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答案14.A 15.B解析第14题,先阅读图中坐标,横轴为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纵轴为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由图可知,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高。

第15题,我国人口迁移加速,人口流动趋势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人口迁移;人口迁出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故导致中西部农村老龄化比较严重。

(2017·高考信息卷模拟)人口年龄中位数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7岁,即一半的中国人年龄小于37岁,而另一半则大于37岁。

比较而言,这一数字似乎比日本的46.5岁、德国的46.2岁等要年轻不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比中国更严重。

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接近日本53.3岁的水平,而瑞典、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依然才40岁出头。

据此完成16、17题。

16.与2015年比较,2050年下列各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的是( )A.日本B.德国C.韩国D.中国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中位数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数量B.鼓励生育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C.人口迁移一定能降低年龄中位数D.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始终最低答案16.D 17.B解析第16题,与2015年比较,2050年年龄中位数变化中国增加12.6岁,日本增加6.8岁,发达国家增加岁数比较小,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比较快,中国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大,故选D项。

第17题,年龄中位数主要表现人口年龄结构,老年人数量多青少年也很多,中位数不一定很高,A项错误;鼓励生育增加青少年儿童比重可以降低年龄的中位数,B项正确;中青年人口迁出,导致迁出地人口年龄中位数增大,C项错误;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降低,发展中国家年龄中位数增大,故选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