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现在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

《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

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

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下面推荐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范读,有法可依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师必须深入到教材中,要把文章的道理弄清,自己先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反过来才能指导学生,感染学生。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指导好学生朗读,自己首先要爱朗读,并且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经常在学生面前范读课文(哪怕是一篇长文章)也要选取一个片段来读。

二、技巧指导,掌握方法朗读必须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进行朗读指导。

但不管是何种文体,教师都要遵循一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诵读技巧。

首先做到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

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做到流畅,即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

最后要做到传神、有感情:即能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

这是高标准的要求。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

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章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小兴安岭》、《草原》、《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浅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技巧

浅谈范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技巧

朗读 ,范 读 不 失为 一种 有 效 的方 法 。 朗读 自然 有 朗 读 的方法 与 技 巧 , 比如 停 顿 、语 调 、重 读等 等 ,在
训练 中给 予 学 生具 体 的指 导是 非 常必 要 的 。但对 于 小学 生特 别 是低 年 级 的小 学生 , 由于 知 识水 平 的局 限 ,一 味地 通过 说 教进 行 技 巧训 练 ,学 生会 感 到抽
童 话化 ,轻 松 些 ,夸张 些 ,有 时还 要 强调 一下 声音 的卡通 效果 , 以此 来 引起 学生 的兴 趣 ;高年 级 学生 心 理上 日趋 成 熟 ,感情 变得 丰 富而 深刻 ,在 范 读 时 就 要 特 别注 意 真 情 实感 的表 达 ,严 肃 而 不 失 幽 然 , 深 刻而 不 失亲 切 ,让 自己尽量 与文 本 融为 一体 。如 在 朗读 《 我 的伯 父 鲁 迅先 生 》 中 鲁迅 先 生 的话 时 , 笔 者 就特 别 注 意 读 出鲁 迅 先 生 身处 逆 境 、愤 世 疾 俗 、无 所畏 惧 的性 格特 点,让 鲁迅 先 生 的形象 通过
者 的范读 中引发 出对文 本 的 兴趣 ,对 文 本 建立 整 体
感知 。
2 . 1 深 钻 教 材 ,做 好 范 读 前 的案 头 工 作 。小 学 语 文课 本 中 的一篇 篇文 章 ,都 是作 者把 生 活 中积累 的
素材 融合 在 自己 的思维 过程 中,加 上 自己的感受 重 新 组 合 成 的 。作 者 由感 受 进 发 出 的情 感 不 是 浅 薄 的,而 是渗 透 思想 内涵 、经 过提 炼 的情 感 。范读 是
声 音 艺术立 体地 呈现 在 学生脑 海里 。 2 . 3 范读 要注 意 与 多媒 体 相 结合 ,强 调 视 听效 果 的和谐 统 一 。在课 堂 教学 中 ,范读 与现 代 化教 学手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示范朗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示范朗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示范朗读北村小学赵鑫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与训练,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那么,如何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呢?我在教学中也经常摸索并总结,现将点滴经验加以介绍。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同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多读”,但并非放任自流地“多读”。

作为教师,必须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如:教学生如何处理重音、停顿,如何恰当运用语气、节奏等。

在示范朗读时,教师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找准示范朗读的时机。

无论采用放录音的方式还是教师亲自范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找准示范指导的时机。

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为了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可以一开始就示范引路。

至于一些重点句段的示范朗读,一般是和提问连在一起,随时示范。

如:听老师读这段课文,看老师强调了哪几个词语?听老师读这几句话,几种读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并从中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全文范读最好放在总结课文之前进行。

其次,要高质量的示范朗读。

对此,老师要做到两点: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就特别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示范朗读。

在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生动的美文,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雨》,这些文章它将本来用手摸不到的事物写得触手可及,将没有生命活力的东西写得活力十足。

在示范朗读时,如果教师缺乏儿童化的语言,用比较干涩的生硬的语言去示范,学生不但不能理解文字,甚至会觉得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怪怪的”,这样,学生就体会不到春天的魅力,也就感知不到秋雨的迷人了。

因此,老师自身要好好研究朗读,好好练习朗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标签:阅读教学;范读;作用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活动。

而教师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感情真挚的范读,不仅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一、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内心情感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直接感受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和语速等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大都词句优美、感情充沛、富有文采。

教师在讲授此类文章前,如果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语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之前的范读,是激起学生情感的有效方式。

如进行《草原》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用明快清新而又抒情的语调朗读了全文,学生在听读中,老舍笔下的草原风景图、人欢马跃迎宾图、握手言笑相见图、把酒举杯宴客图、舞伴斜阳联欢图逐一在脑海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的赞叹之情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学习课文的急切心情。

二、范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对语言文字所表达内容的感悟。

强烈而丰富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特点,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范读出于教师之口,入于学生之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法。

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要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听读中受到的感染,从而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也浅谈教师的范读论文

也浅谈教师的范读论文

也浅谈教师的范读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师范读;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训练,但要让学生读好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那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老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老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

中图分类号:h319正文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于是,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也重新得到了认定,这个“读”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读好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那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那么,跟学生的“读”相关联的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老师的“读”,即教师的范读,范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我认为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虽然现在教学中,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看课件、听录音,但这毕竟是有限的,记得于漪老师说过,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有多深,教师的范读正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然后以直观的、生动的、可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因此“以机代读”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与“以机代读”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老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老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

其次,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

”因此我们要给儿童模仿的机会,教师在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范读的有效性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范读的有效性
在指 导 中年 级 学生 的朗 读 中,经 常遇 见这 样 的问题 :学生 朗读添 字 漏 字 ;语 调平 淡 ,感情 不 充沛 ;句 词之 间没 有轻 重缓 急 的变 化等 等 。分析 原 因 ,不 难发 现 , 中年级 学生 年龄 小 ,识字 量 不多 ,知 识面 窄 ,在感 悟作 者 所 要表 达 的思想 感 情可 能不 够深 切 ,所 以也 就不 能够 完全 做 到有感 情地 朗 读 。范 读 是指 导学 生有 感情 朗读 的 一种有 效 教学 方法 。 《 语文 课程 标准 》 指出: “ 小 学各 个年 级 的 阅读 教学 都要 重 视 朗读 。要让 学 生充 分地 读 ,在 读 中整体 感 知, 在 读 中有 所 感悟 ,在 读 中培养 语 感, 在 读 中受到 情感 的熏 陶 。” 可 见 , 朗读能够 使 学生 感知 语 言文 字 ,增 强 语感 和 思维 能力 。好 的范读 可 以激发 学 生朗读 的 兴趣,感 染学 生, 提 高 学生 朗读 及欣 赏课 文 的能力 。 正因 为“ 模 仿 是儿 童 的天性 ” ,教 师正确 的范读 最 能够把 课 文 中所表 达 的强 烈 的 感 情 直接 传 递给 学 生 ,同时 还能 激 发学 生 的 朗读 兴趣 ,在潜 移 默化 中提 高 学生 的 朗读水平 。 1树 立正 确 的理念 ,落 实 “ 学 生主体 。教 师主 导” 有 效 的范 读 ,必须 正 确看 待新 课程 ,认 真 学习 新标 准 ,辩证 地处 理好 几个 关系 ,树 立正 确的 新理 念 ,让理 念来 指导 我们 朝正 确的 方 向努力 。 1 . 1处理 好学 生主 体和 教师 主导 的关 系 。 教学 是师 生之 间的双 边活 动 。教师 的教 和 学生 的学 是相 辅相 成 的 。为 了更 有效 地达 成教 学 目标 ,教师 应把 握实 施“ 教 与 学” 平 衡 的基本 原则 。 学生 为主 体 即学 生是 学 习的主 体 ,在教 学 中要 以学 生为 中心 ,无 论 是 教学 内容 还 是教 学活 动都 要从 学 生 的学习 角度 出发 ,而 教师 的主 导作 用 就 是教 师在 学 生学 习过 程 中起 指导作 用 ,主 导有 二个 任 务,一 是 主导 教学 内 容 、教 学 的重点 和难 点 、设计 教 学过 程和 教学 活动 : 二是 帮助 学生 学 习、 指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培 养 学生 的创新 意识 和创 新 能力 。 如 果 ,教师 一味 地成 为 课堂 的主 宰 ,无视 学生 的主 体 ,按 照 自己设 计 的教 学 程序 去“ 主导 ” ,学 生就成 了教师 教学 的试 验 品 。反之 , 如果 一味 地 注重 学 生主 体 ,即 使 目标发 生偏 差 、错误 时 ,也不 加 以引 导 、纠正 ,这 样 的课 堂 也将 是 失败 的课 堂 。所 以,教 师 既要把 学 生真 正视 作实 实在 在 、具 体 的 、有着 丰 营 } 青感 、蕴含 着生 命潜 能 的人 ,真诚 地 对待 他们 ,放 手信 任 他们 ,也要 考虑 到 学生 意识 形态 的不 完善 ,认识水 平 的不 到位 ,容 易产 生 片面 认 识 的现状 ,真诚 地对 待学 生 ,科学 地 关爱 学生 ,辩 证地 评价 学 生 , 使 两者 能够 和谐 统一 。 1 . 2 处 理好 预设 与生 成 的关系 。 课 堂教 学是 预 设与 生成 的矛 盾 统一体 。传 统 的教 学过 分强 调预 设 , 以 教 案为 本位 ,教学 过程 就是 教案 的程 序化 翻 版 。新课 改则 强调 动态 生成 , 把 教学 当 作一个 动 态生 成 的过程 。因此 ,我 们既 要做 一个 课前 的有 心 人 , 把 教案 从 显性 为主 转 向隐性 为主 ,把 以教为 设计 中心 转 向 以学习 为设 计 中 心 ,更 要 做一 个 临场 的智者 , 能充 分合 理地 利用 动态 生成 的 新资源 ,把握 动 态 生成 的新 机会 , 既不 能唯预 设 ,更 不能 唯生 成 ,让师 生 的生命 力 、创 造 力在 课 堂上 充分 发挥 ,充分展 现 ,使课 堂 成为 激情 与智 慧 综合 生成 的过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读中悟悟中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徐贞南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读中积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困惑“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可学生就是读不出味来”“我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但教学时间不够用”等诸类问题。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一、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朗读可以使读者将自身对文章所产生的感悟融入在声调中,并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旁听者。

因此,有感情的朗读不但可以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轻重缓急等。

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一)注重引入,激发情感通过老师范读或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听课文朗读音频,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培养出良好的朗读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

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老师用下降、悲痛的音调开始朗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缓慢的语速以及严肃悲伤的朗读气氛中,感受到作者既为父亲自豪,又同时失去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使学生们个个悲痛欲绝,潸然泪下。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传情,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朗读声中,引起“我什么时候才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想法,教师成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后,便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诵文章时,需要将自身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才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抒发自身对文章产生的情感,从而在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使朗读能力获得飞速提升。

如教学《水乡歌》,朗读最后一节,“水乡的渔民伴着美丽的晚霞,唱着动听的渔歌,收获满船的鱼虾,是多么的幸福。

”当同学们能在脑中放出画面,形成一种情感的氛围,自然就能品出诗歌的快乐和幸福,读出感情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
1、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

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

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3、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

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

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

如阅读《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
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在我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读的有声有色,美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范读是那么原始,那么简单,“走点老路”返朴归真。

别担心!兴许语文阅读教学本该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