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1)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案被视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质的教案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涉江采芙蓉教案,通过分析该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以《涉江采芙蓉》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文学欣赏:-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 辅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朗读与表演:- 引导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 观摩示范朗读和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涉江采芙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意义;- 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与赏析:-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创造个人的想象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问答法:-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通过再现画面,学习把握“悬想”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2、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我们全世界母亲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枝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亲友结婚,我们会送上百合,祝愿好友百年好合。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的人们都有送花这种情怀,将最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花草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同学们芙蓉是什么花呢?明确:芙蓉别称“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二、导学检测1、关于《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2、字词解释三、诵读感知1、听录音,感受诗歌内容及节奏。
2、齐读(老师指导五言诗朗读“二三”格式)3、请学生试读四、体悟情感1、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个词语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伤以终老2、是因为什么而忧伤呢?明确: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
3、学生再次全读全诗,读出那种思而不见的忧伤之情。
(老师点评)五、赏析采莲图1、诗人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忧伤呢?诗中有两幅画面,找一找。
(采莲图、望乡图)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课前预习作业)3、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板书:采莲图——以“乐景”衬“哀情”六、赏析“望乡图”1、请发挥想象,描绘这幅“望乡图”。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商丘市一高赵娜一、导语设计师: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
跟着这位同学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具体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也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
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一对分离的恋人在彼此思念着对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1)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重点: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解读诗歌主旨2、难点:怎样调动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品读《古诗十九首》•之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思念,忧伤……三、师生共同探讨,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你读出了哪些情思,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方法点拨:(1)着重关注课后的两个思考问题(2)勾画、批注、吟咏、想象、体味。
2、通过对意象的把握,诗歌画面的想象、描述,师生共同来解决前面的问题,体会诗歌情感。
四、全班吟诵全诗,总结加深对诗歌的体悟优雅浪漫的纯情真挚纯厚的深情高贵忠贞的痴情同心离居的忧情1、五、活学迁移,提升运用:1、浪漫而多情的同学们,你如果要选取一种植物赠送给你最想赠送的人,你会选取哪种植物?并且要为之配上一段美好而浪漫的物之情语,你会怎么写?2、思考全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一声叹息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一声叹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所思在远道,一霎时,天地为
之变色,此中有无限凄凉寂静,等 一场离别,衰老的离别……
一句叹息,有雷霆万钧之力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永远的乡愁 对等的爱情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王维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驿 寄 梅 花
鱼传尺素
赠范晔诗 陆凯
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寄一枝春。
❖
——李白《长干行》
执着 专一
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路过很多 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城市的酒,但 在我的一生,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 年纪的人。
——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
坚强 独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谈一谈】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 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 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 死生新故之感。
清·沈德潜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Ⅰ以物传情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花草传情
以花草相赠
•第一组:红豆 •第二组:杨柳 •第三组:莲子 •第四组:梅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惊心动魄 一字千金
——永远的乡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涉
江
采 芙 古
诗 十
蓉 九
首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张九龄《折杨柳》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民歌《西洲曲》
初读,晓故事
掌握诵读节奏。 知晓故事内容。
析读,品感情
根据故事内容, 领悟故事情感变化。
赏读,悟深情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男子? 女子? 其他?
鉴读,悟深情
游子思乡与思妇怀远皆有
男: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读,探主旨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民谣
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于他邦,或 长幼而不归……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 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小结
透过《涉江采芙蓉》40个汉字,我们站在1800 年的历史河岸,采摘了诗歌中那朵难以送达的莲花 ,聆听了那一声声悲哀而无奈的叹息,更感受到了 人类那生别离的普世悲哀。
思妇怀远:一个女子借采莲来表达思念,想象自
己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4句为实, 5、6句为虚)
游子思乡:游子想象家中的爱人正在思念自己采
莲想要送给自己,而自己却只能望乡不能归乡。(前4 句为虚,5、读。
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谢 谢!
苏 幕 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 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
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 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 移位,对面落笔,更加衬托出我对家 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 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了解诗歌意境,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平平仄仄的诗行里,摇曳着多少美好的情感,而正是因为这些丰润情思的滋润,我们的灵魂里才永驻着浪漫和感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去感受流传千年的经典吧!二、诵读诗歌,初步感悟(约5分钟)1、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全班诵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意。
2、学生读,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味诗歌的韵味。
3 问:在诵读和听读后,你对这首诗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明确:思念,忧伤.....三、反复吟咏,深入体味诗歌的情感(约25分钟)将你的心与诗中的那颗心契合起来,让诗中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词句、每一个细节都跳动在你柔软的心灵上。
也许,我们再来读这一首诗,我们还可以感受得更细腻。
. 1、这是怎样的一种忧伤?2、诗歌怎样表现这种忧伤?1、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小组讨论,用一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你品鉴诗歌的感受,,并结合相关诗句表达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表达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相机点拨A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美好高洁的意境与形象——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重点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芙蓉也称之荷花是一种清雅高洁之物,再配之兰泽、芳草营造出的是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
诗人将抒情主人公置于其中,这就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优雅。
让我们不禁想到一江南女子在风和日丽中采摘晶莹可爱的荷花。
幽香袭人,教人醉心,此可谓“诗中有画”或者“画中有诗”了B读《涉江采芙蓉》,我感受到了浪漫、优雅的传统——物寄相思,表达思念、爱慕“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往往不是什么财宝,而是一枝花或一株芳草。
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见面时托一支梅花给朋友既传达浓浓的思念,又表达深深的祝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摘 “芙蓉”的目的是什么?抒情主人公
的情绪有何变化?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 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 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 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 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 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 欣转为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 样的心情?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 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
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 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
的心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你能从中想到 什么?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 感,想爱却不能相守。
朗读诗文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读完这首诗歌,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游子思乡之情
具体分析这首诗 歌,如何表达出这种 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 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 文的思想感情。
2、寻找诗歌中关于表达情感 的语句。
3、通过分析,抓取意象—— 意境——思想情感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背景简介
• 东汉末年,一些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 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 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 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 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 自然要产生沉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 思妇。《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就反映 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
• 朗读由《涉江采芙蓉》改编成的现代诗歌
• 作业:
• 通过想象,描写“涉江采荷图”与“还顾 望乡图”。
氤氲的雾气, 弥漫在这寂静的河面上。 我手提竹篮,走向那片迷人的粉红 乘上小舟,慢慢渡到河的中央 那淡雅的莲花,那挺拔的枝叶, 像极了你 我远离故乡的爱人 伸手 轻轻抚摸, 缓缓摘下这美丽的莲 你还记得么 当初 就是在这片粉红中 你向我许下了一世的诺言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 高洁之感,为文章奠定了高洁、 清幽的意境。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什么环境下 登场了?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渲染气氛 • 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 • 推动情节的发展 • 成为文章的线索 • 深化作品主题 • 生动地表现事情发生的背景
• “多芳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泽”。意在从侧面烘托主 人公形象的高雅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 好。
抒情主人公是谁?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 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看法一:
“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 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 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 蓉”的是他,“忧伤”的也只是他。
看法二
“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照这样看, 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 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 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 浩”欲归不得之叹。
“对写法”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 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 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 子偕老” 你答应过我 很快就会回来 可是, 这莲花开开落落
我抬头远眺, 向着故乡的方向 我的爱人,想必依然在莲花边 默默地等待吧 对不起 虽与你定下了美好的誓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 子偕老” 但我无法实现 归乡的路 短暂而又遥远 时光在这条路上设下了重重陷阱 我无法归去 此生 我无法与你携手 就这样孤独终老, 今生今世 生活在对你的思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