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氧化镁MSDS

氧化镁MSDS

Material Safety Date Sheet1. Product IdentificationSynonyms:MAGNESIUM OXIDEChemical Formula: MgOCAS NO.: 1309-42-82.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MgO 90% MAX SiO2 4.8%MAX CAO 2.6% MAXFE2O3:1.7% MAX Al2O3 1.5%MAX3. Hazards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Overview--------------------------CAUTION! MAY CAUSE IRRITATION TO EYES AND RESPIRATORY TRACT.Houying SAF-T-DATA(tm) Ratings (Provided here for your convenience)-----------------------------------------------------------------------------------------------------------Health Rating: 1 - SlightFlammability Rating: 0 - NoneReactivity Rating: 1 - SlightContact Rating: 2 - ModerateLab Protective Equip: GOGGLES; LAB COATStorage Color Code: BROWN (General Storage)-----------------------------------------------------------------------------------------------------------Inhalation:Nuisance dust. May cause irritation to the nasal passages, respiratory tract. Inhalation can cause a flu-like illness (metal fume fever). This 24- to 48-hour ill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chills, fever, aching muscles, dryness in the mouth and throat and headache.Ingestion:Magnesium oxide is slowly absorbed. Ingestion may cause rapid bowel evacuation.Skin Contact:No adverse effects expected.Eye Contact: May cause irritation.4. First Aid MeasuresInhalation:Remove to fresh air. Get medical attention for any breathing difficulty.Ingestion:Give several glasses of water to drink to dilute. If large amounts were swallowed, get medical advice.Skin Contact:Wash exposed area with soap and water. Get medical advice if irritation develops.Eye Contact:Wash thoroughly with running water. Get medical advice if irritation develops.5. Fire Fighting MeasuresFire:Not considered to be a fire hazard.Explosion:Magnesium oxide reacts violently or ignites with interhalogens such as chlorine trifluoride (ClF3) or bromine pentafluoride (BrF5), and incandescently with phosphorus pentachloride (PCl5).Fire Extinguishing Media:Use any means suitable for extinguishing surrounding fire.Special Information:In the event of a fire, wear full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NIOSH-approved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with full facepiece operated in the pressure demand or other positive pressure mode.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Ventilate area of leak or spill. 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specified in Section 8. Spills: Sweep up and containerize for reclamation or disposal. V acuuming or wet sweeping may be used to avoid dust dispersal.7. Handling and StorageKeep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d in a cool, dry, ventilated area. Protect against physical damage. Isolate from incompatible substances. Containers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hazardous when empty since they retain product residues (dust, solids); observe all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listed for the product.8. 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Airborne Exposure Limits:MAGNESIUM OXIDE- OSHA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PEL) -15 mg/m3 (TWA).- ACGIH Threshold Limit Value (TLV) -10 mg/m3 (TWA), Inhalable fraction, A4 Not classifiable as a human carcinogen.Ventilation System:A system of local and/or general exhaust is recommended to keep employee exposures below the Airborne Exposure Limits.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is generally preferred because it can control the emissions of the contaminant at its source, preventing dispersion of it into the general work area. Please refer to the ACGIH document, Industrial Ventilation, A Manual of Recommended Practices, most recent edition, for details.Personal Respirators (NIOSH Approved):If the exposure limit is exceeded, a full facepiece respirator with dust/mist filter may be worn up to 50 times the exposure limit or the maximum use concentration specified by th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agency or respirator supplier, whichever is lowest. For emergencies or instances where the exposure levels are not known, use a full-facepiece positive-pressure, air-supplied respirator. WARNING: Air purifying respirators do not protect workers in oxygen-deficient atmospheres. Skin Protection:Wear protective gloves and clean body-covering clothing.Eye Protection:Use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Maintain eye wash fountain and quick-drench facilities in work area.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ppearance:BROWNOdor:Odorless.Solubility:Insoluble in water.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Stability:Stable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of use and storage. Absorbs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from air. 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None known.Hazardous Polymerization:Will not occur.Incompatibilities:Acids, interhalogens, phosphorus pentachloride, and chlorine trifluoride.Conditions to Avoid:Air, moisture, and incompatibles.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No LD50/LC50 information found relating to normal rout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vestigated as a tumorigen.--------\Cancer Lists\--------------------------------------------- ---NTP Carcinogen---Ingredient Known Anticipated IARC Category ------------------------- ----- ----------- ------------- CAUSTIC CALCINED MAGNESITE(1309-42-8) No No None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Environmental Fate:No information found.Environmental Toxicity:No information found.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Whatever cannot be saved for recovery or recycling should be managed in an appropriate and approved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Processing, use or contamination of this product may change the waste management options. State and local disposal regulations may differ from federal disposal regulations. Dispose of container and unused contents in accordance with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requirements.14. Transport InformationNot regulated.15. Regulatory Information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No TSCA 12(b): No CDTA: No SARA 311/312: Acute: Yes Chronic: No Fire: No Pressure: No Reactivity: No (Pure / Solid)Australian Hazchem Code: None allocated.Poison Schedule: None allocated.WHMIS:This MSDS has been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hazard criteria of the Controlled ProductsRegulations (CPR) and the MSDS contains all of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the CPR.16. Other InformationNFPA Ratings: Health: 1 Flammability: 0 Reactivity: 0Label Hazard Warning:CAUTION! MAY CAUSE IRRITA TION TO EYES AND RESPIRATORY TRACT.Label Precautions:Avoid contact with eyes, skin and clothing.Avoid breathing dust.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Keep container closed.Label First Aid:If inhaled, remove to fresh air. Get medical attention for any breathing difficulty. In case of contact, immediately flush eyes or skin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irritation develops or persists.Product Use:Laboratory Reagent.Revision Information:MSDS Section(s) changed since last revision of document include: 8.Disclaimer:*******************************************************************************THE ECONOMIC TRADING GROUP OF HAICHENG HOUYING COR.LTD.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n good faith but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its comprehensiveness or accuracy. 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only as a guide to the appropriate precautionary handling of the material by a properly trained person using this product. Individuals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 must exercise their independent judgment in determining its appropriate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THE ECONOMIC TRADING GROUP OF HAICHENG HOUYING COR.LTD.MAKES NO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EITHER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ANY W 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WITH RESPECT TO THE INFORMATION SET FORTH HEREIN OR THE PRODUCT TO WHICH THE INFORMATION REFERS. ACCORDINGLY, THE ECONOMIC TRADING GROUP OF HAICHENG HOUYING COR.LTD.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DAMAGES RESULTING FROM USE OF OR RELIANCE UPON THIS INFORMATION.*******************************************************************************。

镁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镁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镁粉(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镁粉化学品英文名:magnesium powder分子式:Mg相对分子量:24.31(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7439-95-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对眼、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

吸入可引起咳嗽、胸痛等。

口服对身体有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雨水剧烈反应,可引起燃烧或爆炸(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漱口,就医(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燃烧时产生强烈的白光并放出高热。

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遇氯、溴、碘、硫、磷、砷、和氧化剂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镁灭火方法:用干燥石墨粉和甘砂闷熄火苗,隔绝空气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严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

施救时对眼睛和皮肤须加保护,以免飞来炽粒烧伤身体、镁光灼伤视力。

(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转移回收。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加强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使用氧化镁的注意事项

使用氧化镁的注意事项

使用氧化镁的注意事项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使用氧化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使用:-在使用氧化镁之前,应戴好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受到伤害。

-使用氧化镁时,应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以避免产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当使用大量氧化镁时,应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以防止吸入过量的粉尘而影响呼吸系统。

2.存放和储存:-氧化镁应存放在干燥、凉爽、通风的地方,并与不同类型的化学物品分开存放,以避免产生反应或事故。

-氧化镁应避免与水接触,以免产生氢气和可燃的溶液。

-在存储过程中,应标记清晰的包装盒或容器,以避免混淆和误用。

3.使用注意事项:-对于粉末状的氧化镁,在使用过程中应小心,以避免产生粉尘或溅入皮肤和眼睛。

-当使用氧化镁作为陶瓷、玻璃或橡胶产品的填料时,应注意按照使用说明来控制添加量,以免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当使用氧化镁作为镁砂的添加剂时,应根据具体工艺和使用要求来确定添加量和混合比例。

-在使用氧化镁进行炼钢或炼铁时,应遵循相关的工艺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4.应急处理:-在意外接触氧化镁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眼睛,并尽快就医。

-如果吸入了过量的氧化镁粉尘或溶液,应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通畅。

如有需要,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CPR等急救措施。

-如果发生氧化镁的火灾或爆炸,应立即启动相应的灭火器具,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总之,使用氧化镁需要注意安全使用、正确存放和储存、遵循使用注意事项,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只有正确使用氧化镁,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确保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同时,应加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知识更新,以确保对氧化镁及其应用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氧化镁的使用说明书缓解便秘和胃酸过多

氧化镁的使用说明书缓解便秘和胃酸过多

氧化镁的使用说明书缓解便秘和胃酸过多一、产品概述氧化镁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成分,常用于缓解便秘和胃酸过多等消化系统问题。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氧化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您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该药物。

二、适应症氧化镁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症状:1. 便秘:氧化镁具有轻度泻效,可通过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2. 胃酸过多:氧化镁可中和胃酸,降低胃酸的酸度,从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

三、使用方法1. 剂型:氧化镁常见的剂型包括口服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不同类型,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剂型。

2. 用量:根据具体症状以及个体差异,用量会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使用。

3. 服用时间:氧化镁可根据需要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4. 服用方式:将氧化镁口服,遵循正确的服用方法和剂量。

四、注意事项1. 儿童与老年人慎用:在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氧化镁时需尤为谨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的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氧化镁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长期使用:长期或过量使用氧化镁可能导致肠道依赖性,严重影响肠道功能。

因此,不宜长期或过量使用该药物。

4.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氧化镁的同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含有氧化镁成分的药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5. 过敏体质:对氧化镁过敏或有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6. 存储方法:氧化镁需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并远离儿童。

五、不良反应使用氧化镁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1. 肠道刺激:过量使用氧化镁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肠道刺激症状。

2. 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氧化镁时需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过敏反应:对氧化镁过敏或有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等,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过氧化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过氧化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镁化学品英文名:magnesium peroxide;magnesium dioxide化学品别名:二氧化镁CAS No.:1335-26-8EC No.:215-627-7分子式:MgO2·MgO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液体,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燃烧,但会增强火势。

与木材、纸张、油类或金属粉末等可燃物质接触,能引起自燃或剧烈分解。

因释放氧气有助燃效果。

物质含有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可通过供氧使火势加强并让火焰自身维持。

灭火行动对已发生的火灾可能无效。

氯化镁MSDS

氯化镁MSDS
氯化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化镁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magnesium chloS No.:
7786-30-3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氯化镁
7786-30-3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误服有导泻作用。若肾功能有障碍可出现镁中毒,表现为胃痛、呕吐、水泻、无力和虚脱、呼吸困难、紫绀等。长期接触本品粉尘,眼睛和上呼吸道可发生炎症。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氧化镁。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环境危害: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氧化镁 技术说明书

氧化镁 技术说明书

氧化镁技术说明书1. 引言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技术说明书旨在介绍氧化镁的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应用领域以及相关安全注意事项,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氧化镁。

2. 制备方法氧化镁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煅烧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2.1 煅烧法煅烧法是一种传统的制备氧化镁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1. 准备高纯度的镁粉或者镁盐。

2. 将镁粉或者镁盐放入高温炉中进行加热。

3. 在高温下,镁粉或者镁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镁。

4. 冷却后,得到纯度较高的氧化镁产品。

2.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氧化镁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1. 准备适量的水合硫酸镁溶液。

2. 将水合硫酸镁溶液放入高压容器中。

3. 加热容器至一定温度和压力,使溶液发生水热反应生成氧化镁。

4. 冷却后,得到纯度较高的氧化镁产品。

2.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和凝胶转变制备氧化镁的方法。

其步骤包括: 1. 准备适量的镁盐溶液和适量的沉淀剂。

2. 将镁盐溶液与沉淀剂混合,形成溶胶。

3. 控制温度、pH值等条件,使溶胶逐渐凝胶成固体。

4. 凝胶经过干燥和煅烧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氧化镁产品。

3. 物理化学性质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在常温下无臭无味。

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包括: - 分子式:MgO - 相对分子质量:40.31 g/mol - 密度:3.58 g/cm³ - 熔点:2852 ℃ - 沸点:3600 ℃ - 溶解性:不溶于水和酒精,微溶于酸4. 应用领域氧化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阻燃材料由于氧化镁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可在高温下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广泛应用于阻燃材料的制备中。

例如,在建筑材料、电线电缆等行业中,添加氧化镁可以提高材料的防火性能。

4.2 催化剂和吸附剂氧化镁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和吸附剂,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氯化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化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生密闭操作,全面通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氧化镁。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氧化镁
化学品英文名称:magnesium oxide
中文名称2:苦土
英文名称2:Magnesia
技术说明书编码:1341
CAS No.:1309-48-4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氧化镁1309-48-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氧化镁刺激粘膜引起结膜炎和鼻炎。

人吸入氧化镁烟尘浓度4-6mg/m3,12分钟,可发生金属烟热,患者发热,咳嗽,胸部有压迫感,白细胞明显增多,但比氧化锌烟雾引起的症状要轻而且少见。

有资料报道,口
服大量氧化镁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增多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与五氯化磷等卤化物混合, 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
化物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回目录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菱镁矿]
TLVTN:ACGIH 10mg/m3[烟]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回目录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

pH:
熔点(℃):2800
沸点(℃):3600
相对密度(水=1): 3.5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微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抗酸药和轻泻药。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回目录稳定性:
禁配物:卤化物、强氧化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回目录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回目录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回目录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回目录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化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回目录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车间空气中间氧化镁(烟)卫生标准(GB 16195-1996),规
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回目录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