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共18页文档
第三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第一六版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1.证据推理能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等都是证据推理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例析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还是,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如果实验开始前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若测得有1.15 g C2H6O参加反应,把量筒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280 mL,结合计算和讨论得出________(填“①”或“②”)正确。
2.模型认知通过对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理性认知并进行初步吸收和加工,用有序的思维去分析化学问题等都是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例析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甲烷,甲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B.乙是乙烯,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丁是乙酸,一定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苏教版必修1专题1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课件(18张)

(3)标准状况下,1.6 g某气态氧化物RO2的体积为0.56 L,该气体的摩尔质 量是_6_4__g_·m__o_l_-_1_。
解析
由Mm=VVgm可知,M=1.6
g×22.4 0.56
LL·mol-1=64
g·mol-1。
例7 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铜片、氧氧化钡、氢氧化钠、铁片、 生石灰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的几种存在如图所示关系,选择适当的物质, 使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酸、碱、盐均配制成稀溶液)。 (1)判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F__e_;②__H_2_S_O_4__;③_C__O_2_; ④_B__a(_O__H_)_2 _;⑤_N__a_2C__O_3_。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 此题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H+,②符合要求;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OH-,③符合要求; 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④符合要求。
例5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氮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溶液电电解离质方溶程液式
返回
核心素养提升
多角度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使科学探究的思路更开阔,在科学 探究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利用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量与构成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从微观角度认识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为分析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变化找到 根本原因,使宏观辨识更透彻,从微观角度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
典例剖析
例1 (2019·湖北普通高中联考)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 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本章充分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前,体系中的相关物质的量一直存在着趋向于达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即使是达到平衡状态后,体系中的物质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各种变化。
例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g)和O2(g),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SO3(g),该反应过程中SO2(g)、O2(g)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而SO3(g)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这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观念”;而反应达到平衡后,SO2(g)、O2(g)、SO3(g)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这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思想”。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本质,即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化学平衡。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理清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规律构建模型,建立分析解决各种相关问题的思维框架,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1 在容积为1.00 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2NO 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ΔH 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0;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在0~60 s 时段,反应速率v (N 2O 4)为__________ mol·L -1·s -1;反应的平衡常数K 1为________________。
(2)100 ℃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c (N 2O 4)以0.002 0 mol·L -1·s -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 又达到平衡。
①T 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00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苏教版必修2同步讲义及练习:第四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核心素养解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对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 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 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 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 相关的问题,如外界因素对生物基因、染色体、性状的影响,自然界生物表现的适应现象的 解释。
[例析1] (2015 •苏,30)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 (PKU ),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知识体系构建遗传 荃闵突变遞传物砺一证据酣质| Z"—** '、广r 、-f DNA(^W) x-z-^. RNJtEffJK 、」怦 ft遗 传别 貴帚染色休 性架色体占达S一習執!-1诃腕染色体碱数分裂交亜帀换 曲專位基i 阳朮妙労开(專位塵闵分离】 染盼 〔伽传)5沁色4仆駅爲合」------------ 町遗倍的变斤 人类遗传病与■it 生/、甘种理念港适雷穿始终(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 、a 表示)。
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 其中n 1、n 2、n 3及胎儿川i (羊 水细胞)的DNA 经限制酶Msp I 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 (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 探针杂交,结果见图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0正常男女• 崽純女 o 未知性别及性状Mxp I Ms p I 二」 kb A 基刚f 晟 M.^p I Msp I :』 I 1 kh总基内片段(i ) i i 、n 1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2)依据cDNA 探针杂交结果,胎儿川i 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 。
川i 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___________(3)若n 2和n 3生的第2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 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 __________ 倍。
第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第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第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革,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提升核心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章将探讨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
【第一节】知识体系构建1.1 知识体系的概念知识体系是指个体或组织在探索、积累和组织知识时所形成的一套框架或架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的能力。
1.2 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带来以下好处:首先,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通过将知识组织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其次,知识体系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
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建立全面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知识体系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依靠知识体系中的经验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1.3 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要构建一个合理而有用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
其次,建立知识的层级结构。
我们可以将知识按照不同的分类和层次进行组织,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最后,注重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知识的积累和构建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巩固和运用知识。
【第二节】核心素养的提升2.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集合,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文化素养等。
它是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境和挑战时的综合应对能力。
2.2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提升核心素养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专题核心素养整合讲课文档

×NA
mol - 1×2 =
2mMNA;
第7页,共18页。
(2)由 n=NNA可知 a 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bA mol,那么 c g 气体的
物质的量为NbA·ac mol,则 V=n·Vm=22a.N4Abc L。
(3)由Mm=VVmg可知
M=1.6
g×22.4 L·mol-1 0.56 L
=64 g·mol-1。
答案 (1)①22M.4 m ②2M2.4 ③2mMNA (3)64 g·mol-1
22.4bc (2) aNA L
第8页,共18页。
◇专题 3 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陷阱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考试的“热点”问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阿 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 加德罗定律这些概念的辨析与应用,以及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考查了思维的严 密性。 陷阱之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下,如常温常压下 (25 ℃、1.01×105Pa),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 22.4 L·mol-1 进行计算。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主要根据各成分在溶解性、密度、沸点等物 理性质上的差异,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 (1)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通过结晶(重结晶)、过滤 的方法将混合物分离,如 NaCl 和 KNO3、NaCl 和泥沙。 (2)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将互溶性混 合物分离。
第13页,共18页。
(3)根据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用萃取的方法将 物质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如用 CCl4 萃 取水溶液中的碘),然后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第14页,共18页。
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 (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 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 (2)“三必须”: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在后 续过程中被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了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 必须是最佳的。(如除去 CO2 中混有的 HCl 气体的最佳试剂是 饱和 NaHCO3 溶液,不能选择 NaOH 溶液或 Na2CO3 溶液)
新苏教版必修2同步讲义及练习:第三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I 性嗣决定和伴性遊传『染边休结构变片L 染価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j 核心素养解读理性思维强调能够从不同的生命现象中运用归纳的方法概括出生物学规律,并在某一给 定情境中运用生物学规律和原理, 对可能的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或解释, 能够选择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法进行表达并阐明其内涵。
理性思维是学科核心与素养内容,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 用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构、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的规律, 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例析1] (2017海•南,29)果蝇有4对染色体(I 〜W 号,其中I 号为性染色体 )。
纯合子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 性突变的纯合子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知识体系构建f -对相対性狀的朵交实験J{毎因前分离定津(剪础)验证 实质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基因型_吐一表现型遗传的越本觇律<显性垦I 对隐性基因显性性狀 隐悝性状相对性狀同源染色体■**染伽借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诰色体f (XY^.ZW^)对相对性狀朗朵交实脸J匕基阂的F1山组J 合定律在实践屮的应川滋1解释 騷证 实质—普性遗传— (特昧的遗琶方式 符會两大定律)染色怵数[]变卄r 染色体呃异(生物变界的一种)理念苗透贯穿始坐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
回答下列问题:(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 i的表现型是 ____________ ;F i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 : 3 : 3 : 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 i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表现型为 ________ , F i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20-21版: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步步高)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O元素、b可能为Na或Mg、c为Al、d为S元素。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为O,原子半 径最小,故A错误;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b>c,a、d为非 金属,金属性较弱,则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 c为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a的单质 的氧化性强,故D错误。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 根据题图知,X能形成4个共价键,Z能形成1个共价键,则X位于第ⅣA 族,Z位于第ⅦA族;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 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Z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X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X为Si 元素,Z为Cl元素;Z6X2Y整体显-1价,Z(Cl元素)为-1价,X(Si元素)为+4价, 故Y为-3价,所以Y为P元素;阳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W为Na元素。故 W、X、Y、Z分别是Na、Si、P、Cl元素。 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错误; B项,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P>Si,错误; 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中强酸,正确; 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内
知识体系构建
容
索
引
核心素养提升
一、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体系构建
二、元素性质的递变
返回
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在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理论基础上,考虑 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化学学科的发展,进一步认识最基本、最核心的物质结 构理论,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学以至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微观物质研 究的科学思想,通过认识构造原理与核外电子排布,能辨识微观粒子运动 状态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状态。结合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能论证证 据与模型建立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认识基态与激发态的区别能辨识 微观粒子的不同状态。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论证不同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与排布规律的关系。通过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认识构成周期和族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拉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