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摘要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计划和目标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发挥提问的功能;注意提问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所以,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必须抓住突破口,怎样抓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从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比如教《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有位教师这样设问: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的成果是怎样取得的?学生通读全文就能理出竺可桢从事科研工作的五个生活片断;再如《故乡》这篇小说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呢?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是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提问设计,因为这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从训练重点入手训练重点也就是教学重点,就课文教学内容而言,提问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设置,如《我的老师》一文的训练重点是弄清记叙的要素。

因此,可设计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如果对时间、地点、人物出现较多的记叙文还可问:哪个时间、地点和人物是主要的?三、从了解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入手从这里入手设疑,就可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线索,如教学《枣核》一文可问:“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看书后就能回答:(写索枣核——问枣核——话枣核),从安排材料的顺序看,文章明显地分为三段,这三段都写到“枣核”,因此,枣核既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又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四、从人物的描写入手以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中心思想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所写人物的思想品质上,而人物的思想品质却又是直接从外貌描写:“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搂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方向,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向期望的方向前进。

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时,可以问:“从这段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习一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有哪些诗句是最令你感动的?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提问要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受到肯定和鼓励。

在学习一个生僻字时,教师可以问:“谁能够用这个生僻字造一个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尽量避免答案的单一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机会。

在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另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在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提问艺术:1 抓住题眼设置疑问激活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从文题题眼人手,有意设置疑问,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

当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然水到渠成。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出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

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和文章的核心。

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教者一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治”字设置疑问: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发问,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2利用矛盾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精读课文的注意力课堂的提问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

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如果不设置疑问,学生便会束手无策,因读不懂,而分散精读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注意力。

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写道:“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旋律由音符构成,音符是作曲家用笔写成,肖邦的一腔热血怎么会化成音符?在看似矛盾不可能的地方发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吸引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答案。

小学语文提问课堂艺术

小学语文提问课堂艺术

小学语文提问课堂艺术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

当然,提问要讲究艺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门教学技能艺术。

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

合理的提问,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本文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及方法,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主要是课堂提问存在着误区。

针对这些误区,表现在空洞浮泛、形式主义、浮光掠影、单调直露、惟我独尊等五种课堂现状。

第一,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

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第二,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

课堂中有人为哗众取宠,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

第三,浮光掠影的误区,它使学生浅尝辄止,学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

其实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实质。

第四,单调直露的误码区,不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

第五,惟我独尊的提问方式,教师严重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

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声断喝,要么置之不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点第一、启发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点之一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也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方式,启发式提问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启发性中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本文就简要谈谈笔者自己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艺术提高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

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

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我们教学中到底有哪些提问的方法?一、铺垫提问法在讲授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

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教练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

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写“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二、对比提问法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导语: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求异创新的火花并使之成燎原之势,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肩负的历史重任。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技巧一、围绕课题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整篇文章内容的精髓。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钟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氛围的第一道关卡,更是诱发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凝聚剂。

在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运用富有激情的话语,抓住总缆全文词句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指向新的学习课题,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将相和》一文时,笔者用简短、富有激情的话语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内容学习,随即板书课题提问学生: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课题的题眼又是什么将?和?相?为了什么事闹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你想知道吗简短的几个问题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话音未落,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打开文本阅读起来。

这样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围绕课文思路提问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品读、去理解才能透彻。

思路即文章的脉络,也就是文章的主要线索。

教师设计提问如能紧扣文章思路,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有?序?可循,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人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材中的《海底世界》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提纲)10秋教育管理吴晓华学号:44501022240051提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设计与运用恰到好处,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本文试从四方面来阐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及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2、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3、课堂提问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

4、课堂提问有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时存在的问题。

2、教师提问时存在的问题。

(1)、问题过多。

(2)、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到位。

(3)、提问的形式掌握不全面。

(4)、定向提问现象严重。

(5)、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3、提问结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三、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

1、有的放矢,提问要“明”。

2、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3、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4、由浅入深,提问要重“度”。

5、激发情趣,提问要重“情”。

6、学有所获,提问要重“效”。

7、相互促进,提问要重“评”。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1、抓住兴趣点提问。

2、抓住重点提问。

3、抓住难点提问。

4、抓住发散点提问。

5、抓住发散点提问。

6、抓住内容的重复点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1 . 课 堂 提 问 受 有 一 定 的难 度
机, 还会给澡堂教学提 问栉来 干扰 , 挤 占学生 读。 j 、 思考 、 练 习的
时间, 更重 要 的 是会 让学 生 对 教 学 和 提 问 : 生 惧 , 限制 厂 学 生 的
这样的提问是低 效头至无效 的。 做好这一点 , 教师应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 设计好提问的难 思维 , 度, 难度还得 因人而异 . 有所不同, 对于差生 来说 , 所提 的『 n J 题应 当不 总之 , 语 文教学离 不开课堂提问 。 课堂提 问的艺 术在 于它的方 要太难 , 爆量让其能叫答对, 用此来鼓励学生 ,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和深 法 与技 巧 , 丽方法与技巧在于创新 , 正确地应f { 】 课常提 问打法与技 厚的学习兴趣 , 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 提问应 当具有一 一 定的难度, l 何 不 巧 , / r 能让学生更加牢 地掌握知识 和技能 ,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 是不经大脑思考 , 简简 单单地用 “ 是” “ 对” , 或者足“ 不是” “ : 对” 来 回答问题 , 要让学 生思 考一 下 ,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 力,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 , 养成积极的思考习惯 2 . 在课堂教学提 问巾 , 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 “ 梯度 ” 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 、理解能力 ,提 } I J 的 问题要有 “ 层 次” , 针 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提 } J I 不 同的问题 , 在解 决问题的基础 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 恰 当拿捏 问题 的难 易程 度 , 引导学 生寻 找问题的答案 , 掌握知 识的要点 。 3 . 课 堂提问要有 一定的深度 根据新课程大纲的要求 , 教师应该从易到 难循循善诱 , 让学生 按照 自己的引导方向进行思考 , 自丰发掘 问题答案 的所 在 , 激发学 参考文献 : 刘会芹. 浅谈 小学语 丈课堂提 问的艺术 J ] . 学周刊 , 2 0 l 1 ( 2 7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有效性,问点,技巧,时机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

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问,课堂上能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取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师还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达到合理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

我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阅读来实现的,而语文教案中提问的设计,是关系到阅读教案组织的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收获。

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提问。

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入深思的教案提高,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如何避免多余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一、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环节,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布局,对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可能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问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

在课堂教
案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要想提高课堂教案效率,除了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

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二、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选择合适的问题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案艺术,而教案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

记得我在教案《清平乐。

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如果问“无赖”是什么意思,必然索然无味,而我绕道迂回,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意在彼,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寓于启发性。

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讨论,使学生理解了这里的“无赖”不是指“游手好闲,品质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

三、把握时机提问,增强提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时机很重要,时机选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效果就不大。

从教案内容的角度来说,提问的时机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也就是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的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时机及时提问,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
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我觉得提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问题一定要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

反之,学生即时回答得再好、积极性在高,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另外,我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一课所提的几个问题,要针对全体学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四、优化提问方式,增强提问的实效性
教案一篇课文,一般要经历揭示课题·初读感知·精读理解·总结评价四个环节,每个教案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

我在教案一年级语文第八课《月亮的心愿》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1.揭示课题——采用引发性提问方式
这一环节的提问,我是通过引发性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一开始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先板书“心愿”两个字,然后问学生;“你们的心愿是什么?”接着在“心愿”的前面加上“月亮的”三个字,再问学生;“月亮能有什么心愿呢?”、“看到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这一问学生的思路就一下打开了,“月亮怎么会有心愿呢?”“月亮的心愿会是什么呢?”这就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课文。

2.初读感知——采用疏导性的提问方式
这一环节的教案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扫清课文中的障碍,初读理清文章中的脉络,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我在教案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划出不认识的字,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③找出郊游前一天的晚上月亮看到两个小女孩家的情景,④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呢?我认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定向阅读,可以又快又好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3.精读理解——采用探究性提问方式
这一环节的教案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重点、难点、分清事情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一环节的教案,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读了课文你发现月亮的心愿了吗?”“把你发现的说给大家听听”。

我就围绕着“心愿”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欲望,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可以发现;①月亮看到第一个小女孩已经做好了郊游的准备,希望明天有个好天气。

②月亮又看到了第二个小女孩,听到小女孩与妈妈的对话,为什么又希望下雨呢、③为什么月亮一会希望明天天气晴朗,一会又希望下雨呢?④两个小女孩都去郊游了吗?他们玩的开心吗?⑤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探究发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读懂了月亮的心愿的不同方面的知识,还明白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由此可见,在精读理解环节中,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
总之,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缺少的教案技能,恰当的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案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课堂教案的一项基本功。

我要在今后的教案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