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可用下列函数表述y=f(P,R,T,X)其中,Y国民收入或产出,P人口,R资源,T技术,X制度。请

合集下载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专业课考试试题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2008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08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09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0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2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3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4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5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6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7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2017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08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一、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这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2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则其上某点的供给价格弹性( )。

A.等于0B.等于1C.小于1D.大于13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满足,这意味着( )。

A.边际效用最大B.总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零D.总效用为正4如果某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平行于代表该商品消费量的坐标轴,可以推断( )。

A.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具有无限弹性B.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具有单位弹性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D.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若生产函数为Q=ALαKβ,则( )。

A.当α+β=1时,α表示要素L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B.根据参数α和β之和可以判定生产函数是否是长期生产函数C.根据参数α和β之差可以判定生产函数是否是短期生产函数D.当α+β>1时,要素L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6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3单位资本。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 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    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 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 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 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_荆仰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_荆仰峰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9期 ·西方宏观经济学专题研究·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荆仰峰 货币理论是研究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作用机制的理论。

货币理论包括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及相应的货币政策。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包括古典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现代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和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本文只对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一介绍并进行概略评价。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继承了剑桥的现金余额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投机动机需求理论,我们先对这两种货币需求理论作简要介绍。

一、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货币数量论一直在货币需求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

货币数量论认为绝对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的数量。

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具体地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实际数量增加多少倍,价格水平就上升多少倍;货币的实际数量减少多少倍,价格水平就下降多少倍。

根据分析角度的差别,货币数量论有两种不同的分析理论:现金交易数量论和现金余额数量论。

现金交易数量论着眼于对货币的流通职能分析,认为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

现金余额数量论则注重于对货币的储存功能的分析,认为一定价格水平下货币的需求量体现着国民保持“现金余额”的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认为剑桥学派关于现金余额的分析更为有效,并用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来表述其新的货币数量论。

(一)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现金余额数量是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庇古等人首先提出来的,并以其建立起的现金余额方程而著称。

现金余额论认为,人们为了生活的便利,也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存在持有一定的“现金余额”的货币需求。

这种持有现金余额的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即人们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是稳定的。

如果流通中货币的票面价值增加,就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最终使居民的实际货币余额保持于一个稳定的水平。

如果用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表示国民收入的实物量,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名义的国民收入,根据现金余额数量论的分析,则:M=KPy (1)M=KY (2)这就是由马歇尔提出、庇古阐述的著名的剑桥方程。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均衡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AD
总产出 Y
产品与劳务需求
总需求的组成: C = 对产品与劳务的消费 I = 对投资品的需求 (意愿的) G = 政府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
NX= 净出口=X – M
Y= C+I+G+NX
消费C与收入
消费
2000 2600 3200 3800 4400 5000 5600 6200 6800 7400 8000 8600 9200 9800

2. 假设商业管理者们比较乐观,他们增加了投资支出。支出线会发生 什么变化?这将怎样影响实际GDP?画一张图来证明你的答案。 3. 假设中国商品在美国突然变得不受欢迎了,净出口怎样变化?支出 线怎样移动?实际GDP 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作图说明。
收入(Y)(10亿元) 消费(C)(10亿美元) 0 5 10 11 20 17 30 23 40 29 50 35 60 41 70 47 80 53 90 59 100 65
第三章
总需求均衡分析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决定国民总收入 产品市场的简单凯恩斯模型
乘数效应与财政政策
总需求决定国民总收入
Y = 总产出 AD Y= 总支出 Y= 总收入 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 Y=总需求 总需求:指整个社会的有效 需求 Y=总支出=总需求 Y为均衡产出(与计划需求 相一致的产出)
政府购买支出 G 的增加将导致收入增加,增量 是政府购买支出增量的 5 倍。
政府购买乘数
定义:
政府购买增加 1 单位,导致的收入的增加.
在模型中, 政府购买乘数等于
Y 1 G 1 MPC
在例子中: MPC = 0.8,
Y 1 5 G 1 0.8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

宏观经济学2022最新题库(带答案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即得个人可支配收入。

人们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二、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某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某4.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某+Kr)。

√7.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某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某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某11.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某12.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2016年暨南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暨南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暨南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1.若X和Y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为-2,则()。

A.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正常商品C.X和Y是劣质品D.X和Y是互补品答案:D解析: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向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2.就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来说()。

A.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则边际成本下降B.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C.如果平均成本上升,则边际成本上升D.如果平均成本上升,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答案:B解析:如果平均成本下降,不能说明边际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但是可以说明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这是因为新增加一个项目的成本起到了拉低平均成本的作用。

3.在道德风险的保险市场上()。

A.法律诉讼比较频繁B.保险卖不出因而价格较低C.保险出售过多D.全保险不可能存在答案:D解析: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全保险不会存在。

4.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为()。

A.1.6B.5C.2.5D.4答案:B解析:自发支出乘数是指自发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也是国民收入增加量和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以K代表自发支出乘数,MP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在两部门经济中:K=1/(1-MPC)。

5.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A.货币供给量B.税率C.银行准备金率D.银行利息率答案:C解析:货币乘数(m )是指货币供给量(M S )与基础货币(B )的比值。

M S =m ×B 。

基础货币虽然是由通货,也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 和存款准备R 这两者构成,但在货币乘数中的作用并不一样。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1、储蓄2、储蓄-投资恒等式3、边际消费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5、平均消费倾向6、消费函数7、投资乘数8、政府支出乘数9、税收乘数10、平衡预算乘数11、对外贸易乘数12、节俭的悖论二、判断题1、自主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4、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由于存在进口,将导致投资乘数和政府开支乘数降低。

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在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8、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总支出水平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该均衡国民收入正式社会满意的产出水平。

9、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表明,只要增加总支出计划的水平,就能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10、总支出曲线表示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2、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平均消费倾向C.自主消费水平D.自主投资水平3、在下列选项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储蓄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储蓄倾向为0.34、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是5500亿元,如果政府需要将均衡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应增加()。

A. 10亿元B. 20亿元C. 50亿元D. 100亿元5、自主消费增加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是()。

A.向下移动,曲线变缓B.向下移动,斜率不变C.向上移动,曲线变陡D.向上移动,斜率不变6、当以下()发生时,经济将衰退。

A.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而变小B.自主支出增加C.乘数因边际消费倾向增加而变大D.自主支出减少7、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章节题库】(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名词解释1.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答: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C/∆Y。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MPS=ΔS/ΔY。

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2.引致需求答: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

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α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β和收入y的乘积。

3.潜在国民收入答:潜在国民收入又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劳力、资本、土地等)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答: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 g =Δy/Δg,k g一般为正值,也与投资乘数相等。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一般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可用下列函数表述y=f(P,R,T,X)其中,Y国民收入或产出,P人口,R资源,T技术,X制度。

请用某一种或几种要素变量,运用具体事件或经济发展史实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
一、自然资源虽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但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作用:
1.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着基础和条件。

中国国土广袤,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当属资源丰富的富国。

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枚铁蕴含丰富,江河湖泊众多,有色金属矿藏更居世界前列,具有较好的工业化条件。

2.自然资源的状况还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几乎每一省都有,又以华北和东北最为集中。

从煤炭赋存条件来看,北方矿区的建井条件优于南方,西部优于东部,以晋陕蒙的煤田地质条件最好。

观察我国的煤炭产业也集中分布于北方和西部。

期中晋陕蒙的煤炭工业尤为发达。

非决定因素:
1.自然资源虽为经济发展所必需,但本身并不是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只是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还受许多中间环节的制约。

近代中国虽然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本国经济却沦为了受工业国家辖制的半殖民地经济。

由于既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深厚扎实的技术累计,又无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因而技术水平落后,纵有丰富的资源,却没有技术能力将之转化为工业生产之所需,资源开发多趋向于殖民地型的原料生产。

2.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当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森林自元代以来,已有很大破坏,长期未能恢复。

近代战争频繁,大量森林被破坏,仅抗日战争总计损失达全国森林蓄积量10%以上。

外国人对森林进行了掠夺性开采,只重掠夺,没有建设。

期中日本、俄国对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掠夺最为体现。

整个近代,森林损失严重,这不仅造成在当时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对日后的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3.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受到社会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了石油的存在,但限于勘探、开采技术,近代石油开发起步较晚,虽常有油苗发现,但因缺乏钻井、炼油设备,石油工业迟迟得不到发展。

抗战爆发后,石油供求矛盾日益尖锐,有计划的大规模探采才开始进行。

最为著名的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筹办的甘肃玉门油矿。

二、人口的数量、质量、与资源的结合方式及对比关系既影响又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1一定规模的人口是资源开发的基础,同时也为产品提供广阔市场;人口如果过量又会造成资源供给紧张,使经济陷于人口增长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同时引发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

2人口质量与生产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人口的素质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之间也存在正比例关系。

3 人类活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上的,到了近代社会,资源的利用范围因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大大拓展,由此使更多的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

三、社会制度主要是从四大方面,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即市场制度因素,产权制度因素,国家政体因素,法律体系因素。

1市场制度分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企业总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使资本与劳动力,更合适的组合与配置;计划经济下政府干预过多,打击了经济个体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产权制度分为产权私有和产权共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私有可以极大的激发国民的生存能力,提高社会以及企业的运行效率。

产权共有不利于国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还可能导致浪费现象的发生。

3国家政体主要分为民主和非民主的社会。

民主社会可以提高国民的平均创造力,促进科学技术以及各种思想的前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独裁社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对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

4健全公平的法律体系,有利于社会更好的运行,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运行,节约经济运行成本。

同时独立的法律,可以降低企业的各种风险,对商业发展很有好处。

四、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

2.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技术进步决定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是引起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提。

(2)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及社会生产效益提高的主要源泉。

而产业结构本身又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在各种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比较中形成和发展的。

(3)技术进步影响着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而生产力要素的变化,正是社会生产宏观结构变化的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