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__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张衡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相关文言知识;2、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并清楚本文是篇评传。

3、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精神。

一导入二.解题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2—4段):第三部分(5—6段):四.走进文本学习探究1、速读全文,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人物一生的?2、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记叙的重点是什么?3、张衡在科学上做出如此大贡献的因素有哪些?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两者对比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的哪种?五、强化·归纳(三)古汉语特殊字词句归纳1、通假字(1)员径八尺(2)形似酒尊(3)傍行八道(4)一时收禽2、一词多义善(1)安帝雅闻衡善学术()(2)积善成德()(3)择其善者而从之()(4)素善留侯张良()(4)不如因善遇之()因(1)因入京师,观太学()(2)蒙故业,因遗策()(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5)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乃(1)精思傅会三年乃成()(2)乃重修岳阳楼 ( )(3)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今:(2)举孝廉不行古:今:(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今:(4)覆盖周密无际古:今:(5)振声激扬古:今:(6)衡下车,治威严古:今:4、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范晔、张衡相关文学常识(以及文史、文化常识),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通过课下注释、查阅词典、对比历史中的张衡翻译课文;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以及他在政治上的作为。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后左迁宣城太守。

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120卷;2、张衡: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3、基础知识梳理:查阅工具书完成任务。

新新学案(目标):识记生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积累文化常识(如举孝廉、辟公府等)于课本中。

二、思维探究与创新传记: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课前反复读《张衡传》,并完成相关问题:[自主独学]1、听录音,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张衡的?(传记的角度思考)2、整体感知: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技能应用与拓展[对学探究]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张衡的那些才能品德。

2、翻译课文2-4自然段,说说张衡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3、读课文的5、6自然段,张衡迁侍中时的时局和处事态度、心思?[群学探究]1、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质地、大小、外形等角度),候风地动仪是怎样于预知地震的?2、学习了這篇课文,请你说说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作答)[学习反思]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那些收获?[课内素材]:张衡在担任太史令时,潜心研究天文历法。

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做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下不停的转动。

《张衡传》学案导学.doc

《张衡传》学案导学.doc

《张衡传》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学习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导学程序与内容:一、解题“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张衡传》《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传记)(传记)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

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

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

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 多年。

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

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

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学习有层次有重点的人物传记写法。

3、了解张衡其人及其在科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知识链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

生于公元78 年,卒于139 年。

其祖父官至太守,至张衡家境败落,时需亲友接济度日。

张衡少年时就富有求知欲望,十六、七岁就曾游历长安、洛阳一带,观赏山川之险,考察物产风俗、世态人情,游览名胜古迹。

在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东汉儒学大师,文学家马融和书法家崔瑗。

公元100 年,张衡由洛阳返回家乡,做南阳主簿,掌管文书工作。

108年辞职在家,直到111 年才入京做尚书台衙门里的郎中,负责起草文书。

115 年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

121 年调任公车司马令,负责保卫皇宫,通达内外奏章等。

126 年任太史令,136 年被排挤出京,任河间相。

张衡任南阳主簿时,曾一度潜心于文学创作。

他感于统治阶级的奢侈堕落,作《二京赋》描述洛阳和长安两座都城的繁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抨击了那些过着荒淫奢侈生活的官僚贵族。

张衡担任太史令的时间前后达14 年之久。

在这期间,他精心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后代的天文学家就根据张衡造的水运浑天仪的原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张衡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大地上地震频繁的岁月。

自张衡12 岁时起,到他62 岁逝世后的一年,在这半个世纪中发生了53 次地震。

人们在频繁的天灾面前束手无策。

社会上迷信流行,皇帝和臣民都在祈祷、叹息。

55 岁的张衡经长期研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不仅精通天象,穷究大地,他还制作了“相风铜鸟”、“记里鼓车”等仪器。

相风铜鸟与12 世纪欧洲创造的候风鸡相仿,是世界上最早的候风仪。

《张衡传》复习导学案

《张衡传》复习导学案

《张衡传》复习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复习巩固文言知识点,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能力: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情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复习巩固文言知识点学法指导: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合作讨论练习巩固【知识链接】1、回顾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2、走近张衡: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张衡在科学文艺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自主学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属.()文邓骘.()逾侈.()璇.()玑驿.()站河间相.()骸.()骨蟾.()蜍【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5、府吏见丁宁()同()【古今异义】常从容..古义:今义:..淡静古义:今义:举孝廉不行公车特征..,治威严古义:今义:..拜郎中古义:今义:衡下车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今义:覆盖周密..,治威严古义:今义:..无际古义:今义:衡下车振声激扬..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寻其方面上下肃然..古义:今义:中有都.柱古义:今义:【解释下面多义词.(实虚词)】(一)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三维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前学案】1、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

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

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

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

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3、张衡(78--139)东汉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4、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学案段柳清【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和文言句式。

2、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一、知识链接:1、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3、《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4、《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5、《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6、《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7、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陈寿的《三国志》8、回忆:编年体:《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三、疏通课文(一)、研读第一段。

高中文言文导学案《张衡传》.doc

高中文言文导学案《张衡传》.doc

七树庄中学导学案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课题:文言文复习《张衡传》课型:复习编号:13 编制人:李春红审稿:日期: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敢于绽放!【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会翻译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自己会找出采分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人要有志向才能走向成功【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当堂检测】模块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一,解释加点的字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凰文(),诙于三辅(),【互动策略】因入京师(),砚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o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自读课不行(),连麽公府不成()o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渣侈()o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文,结合注释填空,分小组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鹭奇其才,果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皆缶样郎中(),母迂为太史令()o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枝,复为太史令()o衡不摹当世(),所届之官那积年不)。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郁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赊,张口卒之()o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赊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句式),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句式)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廖()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二、翻译句子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一轮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史传类文章特点,归纳概括传主重要信息。

2. 积累总结文言知识,熟悉该考点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课前阅读】一、作者与作品简介范晔(398~445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二、张衡简介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

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一、自学检测(-)结合文本,总结史传类文学的特点1.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只记述传主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吋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张衡的?(三)、整理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员径八尺、傍行八道一时收禽形似酒尊古今异义a >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b 、公车特征拜郎古义今义C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今义d 、寻其方面古义今义e >衡下车古义今义f、不好交接俗人3、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鹭奇其才⑵皆共目Z 古义今义4、特殊句式(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口驿至,果地震(于)陇西二、合作探究:“我当高考命题人”:请结合史传类文章高考考点,设计高考题并写出命题感悟。

(文言实词、断句、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关键句子翻译)三、课堂小结课堂收获课堂疑问四、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了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

安少传良学。

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时人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

安口:“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Z急,迫痛口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Z。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LI:“如有不合,太守自为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岁余,征为河南尹。

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

常称Ch “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

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

”闻之者皆感激自励。

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

宜还其牛口,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诫诈,求欲无厌,即得牛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述Z 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

弘因大言激励虞“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卬绶谢。

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阁闻衍衍,得礼Z 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Z福。

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

”帝竟从安议。

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选白《后汉书•袁安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 .为人严重有威严重:严肃持重B.洛阳令身出案行案行:巡视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奉献:进贡D.述之足示屮国优贷优贷:富庶2. 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H,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

有一年人雪成灾,人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 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吋影响別人。

B. 袁安执法严明,宽厚仁慈。

在做楚郡太守处理楚干-英阴谋叛乱的案件时,他把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逐一上奏,救出了四百多家人。

C. 袁安清iE廉明,爱惜名声。

袁安任河南尹,政策号令严明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他的言行感动激励了很多人,在朝廷上下很侑名气。

D. 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

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安日:“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2)公卿皆言夷狄诫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口夸大,不町开许。

【知识链接】(一)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五经十《乐》。

(说经的经文和传文)%1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史汉:《史记》《汉书》。

%1《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1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1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1《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

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氏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二)古代官职变动相关用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映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了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任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吋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少“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其他。

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人谷县。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掌管。

例如《史记・吕太后木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勃: 人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