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历史人物
说说江阴市的来历

说说江阴市的来历汉代江阴属毗陵县地,汉高祖五年(前202)析其东部为其属乡,由于县境内有暨阳湖,称为暨阳乡。
这也是今日江阴又名暨阳的由来。
江阴有县的建置始于西晋。
晋太康二年(281)析无锡县北部、毗陵县之暨阳、南沙二乡之地置暨阳县(《晋书·地理志》作既阳县),县因乡名,属毗陵郡。
南朝梁绍泰元年(555),梁敬帝将暨阳县改为江阴县,兼置江阴郡,此为江阴得名之始。
古人把水之南称为阴,水之北称为阳,因江阴在长江之南,故得此名。
隋开皇九年(589)废江阴郡,改隶毗陵郡。
入唐,改隶常州。
唐武德三年(620)于县置暨州,九年州废,县仍属常州。
由于江阴地扼长江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南唐升元中为江阴军治。
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军,以县属常州。
南宋复为江阴军治。
元代时,改置为江阴路、江阴州。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攻占江阴后,改称洋连州,寻复为江阴州。
至正二十七年又降为县。
明清隶常州府。
1912年,属江苏都督府。
1914年6月属苏常道。
1927年4月废苏常道,属江苏省。
1933年3月,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6年直属省政府。
汪伪政权后江阴县仍属江南行署第二区。
1941年,中国共产党于江阴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后随新四军北撤而撤销。
江阴曾分属苏中第五、第六专员公署。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江苏省江南行署。
1948年,仍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区。
1949年4月23日,江阴解放,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
1953年属江苏省苏州专区。
1970年属苏州地区。
1983年3月划归无锡市。
1987年4月,撤县建市,仍属无锡市管辖。
江阴文化发展源远流长,人文昌盛。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创始人缪荃孙、著名现代文学家与语言学家刘半农、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国际宇航科学院士曹鹤荪等都是江阴人。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大专院校中,有100多位江阴籍人士先后担任校长。
阎应元:被遗忘的民族英雄 杀满清三王十八将

阎应元:被遗忘的民族英雄杀满清三王十八将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推举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但如果要推举的是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江阴前任典史阎应元便可以算是一个。
偏偏历史对他一直吝啬得很,虽然中华英烈灿若繁星,然而这位小小的典史却一直只能出现在江阴的地方志上。
这种遗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叹息。
一前些时看到一份资料,说明末抗清英雄阎应元墓在江阴小石湾。
我一直认为,如果要在明末清初的铁血舞台上推举出几个慷慨赴死的大忠臣,大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但如果要推举的是集忠臣良将于一身的人物,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江阴前任典史阎应元便可以算是一个。
偏偏历史对他一直吝啬得很,虽然中华英烈灿若繁星,然而这位小小的典史却一直只能出现在江阴的地方志上。
这种遗之青史的不公平,常使我扼腕叹息。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叹息也没用,且到小石湾找阎典史去。
小石湾依偎在江阴要塞古炮台下。
在这个升平年头,又正值落日黄昏,一切都寂寞在夕阳的余辉里。
衰草寒烟中,坟堆倒有不少,而且大多修葺得很讲究,细细找过去,那些“先考”“先妣”皆名讳凿凿,却始终没有发现一块属于“典史阎公”的小石碑。
问一位搞文物的老先生,他说,当年阎应元不屈被杀之后,一位乡民把他从死人堆中背出来,偷偷葬在这里,兵荒马乱,又加月黑风高,自然没有留下标记,到底是哪座坟,现在已经搞不清了。
我无言,说不清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二一个小小的典史,按今天的说法,最多不过相当于一个正科级的县公安局长。
在那个民族危亡之秋,率义民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碧血81天,使清军铁骑连折3王18将,死75000余人。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百姓幸存者仅老幼53口。
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黯淡的晚明夕照图中,无疑是最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
然而,江阴城沸沸扬扬的鲜血和呐喊,在史家笔下却消融得了无痕迹,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对此竟不著一字。
徐姓的名人作文

徐姓的名人作文一提到徐姓的名人,那可真是不少。
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姓的杰出人物如同繁星般璀璨,其中有一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明朝的徐霞客。
徐霞客,原名徐弘祖,江苏江阴人。
这家伙可真是个奇人!别人一辈子要么忙着科举求功名,要么守着田产过日子,他倒好,一门心思就爱游山玩水。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年代,徐霞客愣是靠着自己的两条腿,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不畏惧路途艰险,也不在意风餐露宿,仿佛这世间的山川河流都在召唤着他,让他一刻也停不下来。
我记得有一次读到他游历黄山的经历,那细节描写简直让我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了。
他说那黄山的山峰,有的像竹笋般直插云霄,有的像莲花般绽放开来,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他为了看那日出,半夜就起身,抹黑往山上爬。
那山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甚至得手脚并用。
他说那风呼呼地吹着,好像要把他给吹下山去,但他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登上山顶,看到那壮丽的日出。
等他终于爬到山顶,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
他找了个平坦的地方坐下,眼睛紧紧盯着东方。
渐渐地,天边出现了一抹红霞,越来越红,越来越亮。
突然,一轮红日猛地跳了出来,光芒四射,把整个黄山都照得红彤彤的。
徐霞客当时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他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还有他去云南的时候,遭遇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当地的气候多变,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暴雨倾盆。
他走在路上,鞋子都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
有一次,他不小心走进了一片沼泽地,脚陷进去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他费了好大的劲,才一点点把腿挪出来,结果整个人都成了泥人。
但他没抱怨,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独特的经历。
徐霞客的游记可不仅仅是记录风景,他还会详细地描述当地的风土人情。
比如他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村落,看到人们穿着鲜艳的服饰,唱着独特的歌谣,跳着欢快的舞蹈。
他会和村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然后把这些都写进他的游记里。
他这一辈子,没当官,没发财,但他留下的却成了无价之宝。
这本书里,满满的都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事迹

XX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事迹张纪清,男,汉族,1941年6月生,江苏省江阴市祝塘镇景阳村村民,江阴无偿捐款者,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XX年11月,在向云南鲁甸灾区汇去1000元善款后,突发脑梗晕倒在邮政储蓄银行,随后被送到医院。
民警发现老人身上的三张汇款单据上写着“炎黄”和“黄炎民”。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炎黄”这个让江阴人感动了27年、更是牵挂了27年的好心人,终于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XX年当选为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张纪清(江阴炎黄)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XX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XX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
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
”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中国历史故事-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人”?他有没有妻儿?他的历史成就

中国历史故事-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人”?他有没有妻儿?他的历史成就姓名:徐弘祖别称:徐霞客字:振之号:霞客国家:中国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南直隶江阴出生时间:万历十四年(1587年)去世时间:崇帧十四年(1641年)主要作品:《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生于公元1586年,去世于公元1641你那,原名徐宏祖,霞客是他的号,后人多称呼其为徐霞客。
他是中国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留有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存世。
徐霞客五十多年的人生中,有三十多年是在外游离度过的。
他不靠外人资助,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徐霞客被后世热爱旅行之人称为游圣,同时中国政府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最为重要的是,徐霞客也是后世公认的“千古奇人”。
“千古奇人”这个称号为什么会被安在他的头上,他哪里“奇”了?一、不求功名,立志探险。
徐霞客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徐霞客个人也十分喜好读书,读完家中藏书后,就四处搜集购买好书,遇到自己喜欢的,甚至来不及回去拿银子,自己脱衣服换书,所以徐霞客本人的才能是无需多说的。
古时候读书,大多数都是科举取士。
但是徐霞客本人却对科举功名毫不在意,一生的志向就在于游览名山大川。
他很小的时候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二、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徐霞客游历四方,完全不靠他人资助,全靠自己一双脚走遍四方。
期间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都未曾害怕过。
就在最后一次都还遇见了盗匪,他却仍然坚持完成了旅行。
三、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他凭双脚去走遍大江南北,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纠正了许多历史上的地理错误。
比如经书上说,岷山是长江之源,但是经过考证金沙江才是。
四、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这本书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文学价值。
徐霞客虽然一生沉醉于外出游历,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时间谈恋爱了。
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四——常州府江阴县缪廷槐家族

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四——常州府江阴县缪廷槐家族繆氏得姓于赢,为秦穆公之后,秦穆公为繆氏始祖。
而江阴繆氏祖籍原为东京汴梁,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南下攻陷东京,宋室南渡,时任都统制的繆宏毅和繆宏才兄弟随驾南移,繆宏毅镇守毗陵(明代为武进县)中浦,而繆宏才则驻扎在江阴,兄弟二人之后裔遂世居于此,繆宏毅和繆宏才兄弟则成为江阴缪氏始迁祖。
明清时期,居住在江阴申港镇的缪弘毅后裔是江阴的著姓大族,缪昌期及缪荃孙、缪佑孙是这个家族的杰出代表。
入清后,繆氏先后有10人进士及第,其中,入翰林2人,中举人24人,武进士1人,武举2人,是当地著名的官宦簪缨世家及文化世家,缪昌期与缪荃孙是这一家族的主要代表人物。
缪昌期,缪宏毅十八世孙,缪廷玉曾孙,繆桓孙,繆炷子,字当时,又字尚时,别字又元,号西溪,为诸生时有盛名,年五十二,方中万历四十一进士(1613)癸丑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有同年生忌之,扬言为于玉立所荐,自是被目为东林党人。
张差梃击案发,御史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首功。
繆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刘廷元辈闻其语,深恨之。
给事中刘文炳疏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繆昌期。
时缪昌期方授检讨,刘文炳再疏显攻,繆昌期即移疾去。
既而京察,刘廷元辈复思中之,学士刘一燝力持乃免。
天启元年(1621),刘一燝以次辅当国。
其冬,首辅叶向高莅任。
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有人说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章是繆昌期代草的,魏忠贤遂深恨之。
及叶向高辞官归里,韩爌秉政。
魏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等,韩爌皆具揭恳留。
魏忠贤及其党谓是缪昌期实左右之,由是魏忠贤益恨。
繆昌期知局势已经不可挽回,于是具疏乞假,遂落职闲住。
天启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
天启六年三月,下缪昌期诏狱,繆昌期慷慨对簿,词气不挠。
历史趣谈:明末最强的抗清英雄——江阴典史闫应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末最强的抗清英雄——江阴典史闫应元导语:引子:清军入关后,迅速南下,一举攻陷南京,活捉南明弘光帝。
之后,清廷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
绝大多数地方都慑于清朝兵威,纳土投引子:清军入关后,迅速南下,一举攻陷南京,活捉南明弘光帝。
之后,清廷派出使者招抚南直隶各府县。
绝大多数地方都慑于清朝兵威,纳土投降。
清廷以为大局已定,遂颁布剃发令,不料导致江南各地绅民群情激奋,纷纷自发举兵抗清。
首先高举义旗的是常州府属的江阴县。
而我们的主人公--阎应元适时登上了历史舞台。
正传: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通州人,崇祯辛巳年,赴任江阴典史。
上任之初,海寇顾三麻子率数百艘战船进犯黄田港,应元领兵拒守,连发三箭,皆有人应弦而倒。
海寇心惊胆战,不敢再犯。
他任内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
南明朝廷本想调他转任广东韶州英德县主簿。
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顺治二年(1645年),江阴降清,明朝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清知县方亨继任,循例颁布剃发令。
阴历六月二十八日乡耆何茂、邢觳、周顺、邢季、杨芳、薛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议请留发。
方亨破口大骂。
众人大怒,也骂道:“你身为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不知道羞耻吗?”方亨羞愧不已,暂停所议。
闰六月初一日清晨,方亨以上香为名,召集地方诸生百余人及乡绅、百姓会于文庙。
众人问道:“现在江阴已尽归顺,应该没有什么事了吧?”方亨道:“只剩下剃发了。
刚才所差四兵,便为押人剃发之故。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徐霞客母亲七十岁竟还陪同儿子游山玩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徐霞客母亲七十岁竟还陪同儿子游山玩水?导语:徐霞客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游家。
徐霞客的原名叫做弘祖,祖籍是在如今的江苏江阴。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也是当时有名的徐霞客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游家。
徐霞客的原名叫做弘祖,祖籍是在如今的江苏江阴。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也是当时有名的书香世家,家族在他父亲那一代是就已经开始中落。
徐霞客的父亲名叫徐有勉,对于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荣华富贵都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希望能够过上平淡幸福的隐居生活,也许是受到一定程度的父亲的影响,徐霞客才会在长大后过上四处游历的生活。
幼年时候的徐霞客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遇到不懂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探个究竟才肯罢休。
对于当时比较受到人们重视的四书五经这类的书籍,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而是对于探索大自然规律,以及记载历史跟地理这方面知识的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四处借阅这些书籍。
也正是因此,使得他的阅读面和知识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即使是在他很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是只要有钱就拿来买书,甚至到了后来不惜卖了衣物来换取书籍,他对于书籍的爱好,实在让人敬佩。
随着他读的书越来越多,他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欲望也越发强烈起来。
在徐霞客19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三年的孝期一过他便向母亲提出了想要外出游历的决定。
他的母亲是一位淑良贤惠的女子,她也知道,男儿应该志在四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跟被圈养的小鸡和被拴住的小马一样,因为无法挣脱束缚而最终一事无成。
徐霞客的母亲对他的游历的决定不仅深表赞同,还大力支持。
甚至在已经70岁的时候还亲自陪同儿子去游览山水,每次在徐霞客去了一些地方游行归来讲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 3 个月亡中国 的美梦,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 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 之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日侵期 间,陈毅同志曾赋诗江阴要塞“:江阴天堑望无涯, 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于南城门。江阴“人心齐,民性刚”的城市精神也 是源自于此。清代,分南直隶为江苏和安徽,江阴 为江苏省学政衙署所在。
抗日战争时期长江江阴段是著名的江阴海战 的主战场,江阴作战是中国海军史上最惨烈的战斗。 江阴海战是江阴保卫战中的海上战役,自 1937 年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明末乙酉后, 获“义城”之名。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 邦死难者。状元姚文田于 1799 年为江阴题“忠义 之邦”四个大字,道光年间摹作南门门额光前裕后。 1937 年冬,日本侵略军炮击江阴,“义之”二字被 毁。1947 年,蒋介石为江阴书“忠义之邦”,今刻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华。”渡江战役东起江阴,华中工委从 1947 年开始 便策反江阴要塞。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阎吏殉难。 还有一位江阴女子投江前噬指血题诗:“尸山白骨 (一说露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予 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时人作诗叹息, “提起江阴城破日,石人也要泪千行。”明《崇祯 江阴县志》评价江阴“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8 月 16 日江阴大战拉开序幕开始至 1937 年 12 月 2 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 108 日,是抗日战争 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 一次海军战役;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份 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甲午战争以 来最重大的损失。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
在江阴漫长的历史中,涌现了大批爱国民族英 雄。明代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政误国,在朝的三位江 阴人——主事黄昭、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或以挽 死谏,或以奏章忤。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称 之为“江阴一时三忠”。还有勇斗阉官魏忠贤,慷 慨赴狱、死于酷刑、被列入“东林后七君子”的缪
昌期、李应升。
江阴素被称为“忠义之邦”。明末抗清守城战, 江阴全城百姓在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 厚敦的带领下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史称“江阴八十 一日”),后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清初,“剃发 易服令”刚传谕至江南,江阴书吏抄到“留头不留
0c56f7e 江阴信息港
发,留发不留头”一句时,义愤填膺,弃笔而出。 江阴百姓得知后群情激愤,举明典史阎应元为首领 抗清,江阴守城八十一日,杀死鞑子贼寇 75000 余 人、3 王和 18 将,后被攻破,最后江阴城仅老幼 53 人藏于古塔中幸存。阎应元曾于江阴东门城楼 题联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