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信息与社会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信息技术教案(初中第一册)备课人:X X X青岛出版社第1课信息与社会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第2课信息技术概述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第3课认识计算机(一)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课件展示】展示人体和计算机硬件的图片,启发学生谈谈对计算机的认识。
引出第一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功能。
【小组合作】拆开主机箱,观察里面的部件组成。
通过因特网搜索了解它们的功能、性能指标、工作原理等。
完成学案中下表的填写:【教师讲授】人脑——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相类比。
人体四肢——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相类比。
最后总结探究结果:主频、字长、存储容量是购买计算机时参3.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并尝试进行数值转换。
三、【板书设计】第4课认识计算机(二)一、【教材分析】三、【教学流程】【自主学习】【课件展示】1.软件系统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拓展】介绍开源软件Python【试一试】展示练习题,将软件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探究活动二:常用软件的安装方法【合作探究】三、【教后反思】四、【板书设计】第5课操作系统一、【教材分析】四、【教学流程】探究活动一、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自主探究】调查家里的电脑、ipad、父母的手机都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通过网络搜索及亲身体验,了解各操作系统的技术优势。
展示探究成果。
【提出问题】如何查看计算机上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并尝试操作。
【讲授】操作系统的功能1.它们能以尽量有效、合理的方式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2.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自主探究】调查家里的电脑、ipad、父母的手机都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如何查看计算机上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合作探究】操作系统的分类?探究三、利用操作系统控制硬件资源(一)设备管理器【想一想】我编辑了一个文档,想打印出来,可是打印机突然没有反应了,我该怎么办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想办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第五章第1节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 1.2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件

政治家最重要的演讲和决策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和信息网络与公众直接见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及时提供民意测验和有关信息全民选举将变得更加容易政治上长期以来通行和沿用的以少数人代替全体人民表达意志和行使权利的代议制将因此而获得崭新的补充方式政治民主化将进一步加强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
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5、将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化信 息
网络的开通,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 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集中办公的需要 减少了,许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通 过电视讲话可举行会议,通过虚拟现实 管理系统可操作机器进行生产。
种种情况表明,信息技术对人类 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比其它任何一 种社会技术更加巨大和深刻。
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4、对教育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多 媒体、交互式、图形显示及音频视频功能,将创造一 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最丰富的教学 资源。学生在家里可受到与学校一样的教育,通过网 络进行讨论,请教师解答疑难问题。据报导,这种教 育方式比代现教育方式可减少40%的时间和30%的费 用,学习速度提高30%~50%,并多学30%的课程。 这意味着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尤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提供了除教学教育之外的 多种教育途径,使“受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人类崇高 信条变成现实,从而为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铺平了 道路。
第五阶段:前四个阶段都只有局部意义,影响也有限.6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 第一个用于军事目的计算机网络。9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扩大。只是 这一阶段,才把电信、电话、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多媒体传输)。目 前为止,几乎每个国家都与国际互联网有联接,从电子邮件到互联网的全部功能。 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的飞速发展开始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25分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及其特征。
2、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2、信息和信息社会的特征。
教学难点:1、对信息和信息社会的含义的理解;2、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课,大家知不知道我们这节课叫什么?”学生回答:“电脑课”,“计算机课”,少数同学能够回答出“信息技术课”。
教师设疑:为什么以前叫电脑课,现在叫信息技术课,那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社会?从而引入新课(板书)信息与信息社会2、讲授新课(1)信息的概念教师用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教师提问:能从图片得到些什么内容?学生回答:照片中的符号、颜色、图像等。
教师回答:你们都说的很对,这些就叫信息,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信息的广泛的理解:1、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2、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知识(美国、韦伯);3、是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知识(牛顿);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信息的概念。
通过给予具体事例,师生互动,从而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板书)信息(2)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师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理解的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那我们获得信息之后怎么让这些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呢?学生回答:对信息进行加工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而加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就是信息技术,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找到信息技术的含义。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五、课后作业
1.梳理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制作思维导图。
2.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3.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提炼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变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加强团队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与信息社会

1、信息的获取:请同学们找出材料中主要介绍了哪 、信息的获取:
些获取信息的途径? 些获取信息的途径?
耳闻目睹 借助工具
2、信息的处理:对信息的处理需要我们做什么? 、信息的处理:对信息的处理需要我们做什么 需要我们做什么?
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检索、筛选、存储、发布等操作。 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检索、筛选、存储、发布等操作。
注意:报纸、电视、声音等本身并不是信息, 只是能够装载和传送信息的“容器” ——我 们叫它们“载体”,它们包含的“内容”才是 信息。也就是说,当声音、数据、文字、图片、 影像等被赋予一定的含义或者意义时,人们才 能从中得到信息。
大家现在是否对“信息” 大家现在是否对“信息” 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探索活动: 存在吗? 探索活动:UFO存在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存在吗
传闻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碟形飞行器
人造飞行器常被人误认为UFO 人造飞行器常被人误认为
俄罗斯发现的外星人尸体, 俄罗斯发现的外星人尸体, 经证实这是用面包和鸡皮做的 是当地人的恶作剧 墨西哥发现婴儿外星人 身体结构类似蜥蜴
作业:阅读材料《什么是UFO》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
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完成下表。
收 集 的 信 息 分 析 结 论 自我评价 评 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UFO存在
UFO不存在
信息的定义
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 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 叫做“信息”。
大家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例1、“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 、 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 叫做信息”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叫做信息”,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能传达信息 、声音、数据、文字、图片、 B、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两只鸟儿嬉闹向对方发出的叫声也是信息 、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 C、看到河里的水冒泡当然也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 D、这里的文字、声音、图片与信息是同义词 、这里的文字、声音、 本题的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 答案解析:B、因为声音能传达信息,所以,两只鸟儿嬉闹向对方发出的叫声也 这里讨论的信息是针对人类, 是信息 (这里讨论的信息是针对人类,比如公鸡打鸣对人类而言就是一种信息 这里讨论的信息是针对人类 比如公鸡打鸣对人类而言就是一种信息) C、看到河里的水冒泡当然也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此说法太绝对,如 、 此说法太绝对, 此说法太绝对 果对于钓鱼的人而言,这也许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果对于钓鱼的人而言,这也许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D、这里的文字、声音、图片与信息是同义词 (它们本身不是信息, 、这里的文字、声音、 它们本身不是信息, 只是信息的载体,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才是信息。) 只是信息的载体,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才是信息。)
1-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3--1--1 《走进信息社会》教案购票、网上购物、视频聊天,还可发短视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课件图片展示)老师:通过上面的实践,你在网络中看到了哪些形式的信息,这些形式的信息向你传递了什么内容?学生: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老师: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下面请同学们从保存与传递两个方面探究信息社会的发展。
2.信息社会的发展(10分钟)利用教材,以自主学习作用探究的方式,掌握以下知识,并完成相应任务:(1)信息保存方式的变迁从古至今,保存信息的方式一直不断地变化和进步:人脑——龟甲——竹简——丝帛——纸张信息社会:想一想:你知道或者使用过哪些保存信息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信息传递方式飞鸽——驿站——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移动通信传递方式优点缺点寄信电子邮件打电话视频通话试一试:引领爷爷奶奶感受当下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高效,同学们请根据P6内容完成P7表格,并进行交流汇报。
3.巩固练习(3分钟)(1)情境分析: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选择?①把作文上交给老师。
②向远方的爷爷奶奶祝贺中秋节。
③告诉爸爸尽快来兴趣班接我。
三、项目拓展(8分钟)1.未来的社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尝试,分享交流2.拓展阅读: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思考:你认为信息社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阅读教材第8页,自由说一说。
案例分析:远程会诊居家网课电脑手机办公学生:保存信息更方便、交流更快捷、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产生垃圾信息、网络诈骗、伤害眼睛……四、项目小结(3分钟)同学们,让我们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与计算机、网络交上好朋友,在信息的海洋里浏览世界、阅读知识、丰富生活、开阔眼界。
五、活动日志(3分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1.1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3.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对信息社会的理解达到预期目标。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信息社会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和挑战,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
4.通过对信息社会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现代人。
5.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本节课注重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不仅让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特征,还让他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处理、传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学习信息社会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信息社会的概念,明确信息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2.讲解信息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球化),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特征。
3.探讨信息社会对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信息社会的特征及其影响。
清华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教学内容:第1课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课标分析: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彩色版)第一单元第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认识如今的信息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信息是怎样传递及保存的,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有一定的差别。
另外,由于知识储备能力不同,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过大。
在教学中应该要注重这种差异的存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1.知道如今的信息社会;2.知道视频聊天工具;3.知道信息保存及传递;4、知道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信息;2、信息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3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的含义,了解信息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以及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对事物的理解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情景导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句诗的大意是:家书应该寄向哪里?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在古代,人们通常是通过书信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当时收到一封书信非常不易。
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捷又方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视频聊天。
无论是寄书信还是视频聊天,这些通信方式都是传递信息,那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社会吧!(设计目的:让学生感受视频通话通讯)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你认为传递信息最便捷的方式是什么呢?生:有电话、手机、发邮件、发短信、发语音、视频电话二、新知引入知识大课堂知识点:1:什么是信息?(设计目的:由对图片的理解引出对信息定义归纳的理解)师:我们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符号、图像,闻到的气味及感受到的温度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表现形态:文字形态、声像形态、记忆形态。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1.观看短片,短片中有哪些信息?
什么是信息?列举生活中的信息例子
2.大自然用不同的自然现象描绘了春、夏、秋、冬的美丽画卷。我们是如何感知四季信息的?
3.信息的表现形态有哪些?
探究任务二:探究信息的特征
PPT展示图片:人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自主探究】
学校昨天贴出通知要求各班班干部于明天中午12:30在会议室开会,而班干部小明是在今天下午放学时才看到通知。说明了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例1、例2、例3思考:它们分别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展示提升
PPT展示:探究讨论:如何合理的使用信息?
例1:张三是一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为了寻找合适的工作,他及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了解到今年7月份全省要招考公务员,上网查询招考中正好有符合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位。于是他集中精力学习相关考试科目,通过努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例;视频中通过人物的的语言,得知他用方言说出“你猜猜俺是哪里人”这条信息;人物的表情说明他很高兴;墙上悬挂的时钟显示当前的时间是十点十分;墙上张贴的标志代表此地禁止吸烟;窗外的情景说明现在是冬天等,引导学生什么是信息?
观看视频,发现信息
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
信息具有时效性
PP性。
PPT展示:做一做:
例1聪明的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结绳记事、烽火通信,后来采用飞鸽传书、快马驿站、击鼓鸣号等方式传递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利用电话、邮件、微信、QQ等工具传递信息。
例2: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第1课 信息与社会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
3.正确辨别信息,养成合理利用信息的好习惯。
过程
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看视频、看图片、分析例子等方法理解什么是信息;通过例子分析讨论法掌握信息的特征;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使用信息。
情感
目标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和合理利用信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难点: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采取探究讨论法、读书分析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过程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例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信息还具有:可处理性、客观性、识别性、多样性……
【自主探究】信息的特征
信息有哪些特征?阅读教材
议一议:电子书和传统书有哪些异同?不同的信息一般依附在什么样的载体上?
想一想: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吗?
【合作探究】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吗?
【合作探究】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群具有同样的价值吗?
【合作探究】
例1、例2如何合理的使用信息?
梳理总结
通过板书,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信息与社会
一、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特征
三、信息的使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6页
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信息?列举生活中的信息例子
2.信息的表现形态有哪些?
3.信息有哪些特征?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一:走进信息的世界
PPT展示:什么是信息?
PPT展示图片:生活中信息的例子
感知信息:人们阅读报纸时看到的新闻;观看电视播放的电视节目;交通信号灯所传递的内容;四季信息。
通过语言描述人的一些共同特征,引发学生思考:信息有哪些特征。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
可传递性、真伪性等……
PPT展示: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议一议:电子书和传统书有哪些异同?不同的信息一般依附在什么样的载体上?
想一想: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而存在吗?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PPT展示图片:说明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什么是信息载体?
不同的信息一般依附在什么样的载体上?
2.信息具有价值性
PPT展示:做一做:1972年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了“银雀山汉墓简”。其中包含《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些竹简在当时有什么价值?其发掘对现在又有着怎样的价值?
PPT展示图片:说明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价值。
例2:90年代随着纺织业的兴盛,棉花的价格上升了很多,给棉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第二年棉农或更多的农民投入棉花种植业。造成今年棉花供大于求,价格,致使大部分棉农亏了本。
正确的使用有价值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相反,错误的使用没有价值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信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合理的使用信息,让信息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