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域经济的发展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山风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耿雪梅邱瑛来源:《对外经贸》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山作为天下名山之一,是人们心中的旅游胜地,近几年来黄山风景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通过对黄山旅游风景区发展现状的研究,探究风景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突破交通瓶颈,增强旅游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景区导游服务质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2-0119-02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ouris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Huangshan,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in the world, is 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the heart of people. In recent years, Huangshan Scenic Are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shan Scenic Spot, it explor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epth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breakthrough traffic bottlenecks and enhance tourism convenience;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cenic guide service quality; increase government support.Keywords: Huangshan; Scenic Area; Tourism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使之享誉世界。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黄山市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高质量为统领,全面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汇聚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新样板。
一、构建一体化合作新格局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加强与合肥、南京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格局。
聚力推进“融杭接沪”。
落实与杭州都市圈城市“1+9+4”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政策规则接轨,巩固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完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与杭州同城化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主动加强与上海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外溢,推进与杨浦区战略合作,以上海茶林场、练江牧场等“飞地”为纽带,加强情感人文交流,做足知青文章,促进经贸合作,推动发展互补。
以杭黄毗邻地区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等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杭黄绿色产业园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城市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共建合作为重点,以各县(区)与沪苏浙相关县(区)对口合作为支撑,聚力形成“四个区块链接”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
全面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省自贸区等,主动承接科创、人才等创新资源外溢,拓宽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通道。
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宁淮宣黄经济成长带。
主动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畅通我市物流出海通道。
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闽浙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等载体,深化与周边地区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无锡、宁波等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开展物联网产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接”打造工程二、高质量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以一体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协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作者:黄雪婷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2期摘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开发程度、产业基础、科技水平等因素,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皖北、皖西、皖江经济区、皖南四大差异极大的经济发展板块。
笔者认为持续提升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效性、制定符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规划、不断完善安徽省的区域发展保障制度是解决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安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状与原因;解决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4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9.9 文献标志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安徽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层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安徽省形成了皖北(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皖西(六安)、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滁州)、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四大发展差异极大的板块。
本文以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研究对象,概述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形成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最终结合安徽省的省情、企情及民情,提出对策建议,促使安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1.1 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在经济总量方面,安徽省区域经济总量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以2016年各市的GDP数据来分析,皖北地区(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没有一个市GDP总额超过1 500亿,最低的淮北、淮南GDP总额不到1 000亿,皖北地区6市的GDP总额仅仅与合肥的GDP总额相当;皖西(六安)为1 108.1亿,刚刚超过1 000亿大关;皖江经济区(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除铜陵GDP在960亿外,其他均在1 400亿以上;皖南(池州、宣城、黄山)地区三地的GDP总合还不及芜湖一市,由此可见安徽省地区经济差异之大。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19•【字号】黄政办秘〔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黄政办秘〔2024〕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4年4月19日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工业企业。
二、奖项设置(一)对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设置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奖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二)对工业企业设置工业纳税贡献二十强企业。
特殊规定:有重大涉税风险的企业不作为工业纳税二十强评价对象。
三、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一)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奖考核1.考核内容。
设置10项基础分指标,其中屯溪区、黄山高新区考核数据分开计算分值,详见下表:2.计分方法。
功效系数法公式为:得分=[基础分+(某地区实际值-8个地区最小值)/ (8个地区最大值-8个地区最小值)×(100-基础分)],基础分均为60分。
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技术改造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新兴产业产值5项指标,参照2024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②工业投资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如下:采用静态和动态考核相结合,以功效系数法计算静态、动态分值,按照静态占40%、动态占60%计算得分,计算结果乘以对应指标权重。
③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如下: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分值,计算结果乘以对应指标权重。
加快省际黄山市境内经济发展环境改造与建设的若干建议

芦 神
其 经 济 建 设 得 蓟 更 快更 好 的 发 展 。而 对 依 据 ,从 而 使 乡 镇 工 作 真 正 转 到经 济 建 少钱 . 要 看 每年 新增 了 多 少 钱 , 开 肆 更 即 耶 l 些经 济 发 展 落 后 的 乡 镇 ,通 过 体制 给 设 上 来 , 而不 是 片面 地就 财政 抓 财 政 。 予一 定 的 压 力 . 他们 立 足 自身 , 使 加快 发
维普资讯
加快省际黄山市境内经济发晨 环境改造与建设的若千建议
口 黄 山市国税 局 谢 鸡 生
黄 山市 位 于安 徽 的 东南 部 ,东 接 浙 浙 江 毗 邻 市 县相 比 经 济 发 展 的 速 度 与 规 安 徽 垒 省 的 发展 形 象 。因此 站 在 安 徽 应
江. 西连江西。境 内山J 秀美 , r J 人文荟萃 模却有如此 大的差距 呢?我们认 为既有 全 局 的 高 度 正 确 看 待 省 际 黄 山境 内硬 环 政 机 安 近 年 来 随 我 国经 济 体 制 改革 的 不 断 深 化 观 念 策 制 等 软 环 境 建设 滞 后 的 原 境 改造 与建 设 问题 前 几 年 , 徽 省 委
浙 江 淳 安 县 与 我 市 休 宁 县 _ 口 相 近 . 万 ^ 改 , 上 年 增 长 1% 以上 , 说 明旅 者 认 为 ,】 纪 的 经 济 集 中 袁 现 为 艘 市 ^ 比 2 这 2 世 20 O 0年 的 G P总 量 为 3 . 元 .是 休 游 经 挤 景气 度 逐 年 提 升 ,并 正 成 为 安 徽 经济 、 D 32亿 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竞争 在
一
、
要高度重视 发展黄 山经济对增 鉴 反 映 2 0 0 0年 黄 山 市 是 安 徽 省 少 数 几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
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
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
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
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
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1.交通不便。
黄山市多山区。
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
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
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3.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
黄山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欠缺。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流量的加大,导致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和破坏度加强;二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其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资金难度。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1.政策层面的高屋建瓴。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黄山经济发展中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
黄山市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和经济优惠进行招商投资,并鼓- 3 -克服威胁。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0•【字号】黄政办秘〔2018〕158号•【施行日期】2018.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先行区作用,全面实现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功能布局由产业引领为主向产城融合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变,现就分解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目标任务制定如下方案。
1.明确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开发区总营收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财政收入4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3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亿美元。
(责任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黄山海关,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完成二个争创。
黄山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责任单位: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推进主导产业。
组织实施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4个省级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和1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为依托,全力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推动关联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做强首位产业。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

!>智能规划94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NO.152020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石中钰(黄山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形式到风格,从结构到布局,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随时都在发生改变。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特点,有效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针对空间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现阶段城市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主城区;形态演变历程;可持续发展1背景概述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西南边界紧邻着江西景德镇、婺源县,东南依靠浙江临安市、开化县等地,东北则与宣城相连,西北部与池州接壤。
黄山市成立于1987年,辖区内三区分别是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四县分别是黟县、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总面积9807km2。
市政府驻地为屯溪区,毗邻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地理位置优越。
2主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在黄山市的三个城区中,黄山区与屯溪区、徽州区两区只有在行政上的联系,而在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未实现一体化。
休宁、歙县与屯溪区、徽州区在区位、交通和经济联系上较为紧密,共同形成了以屯溪为核心的南部城镇群。
该城镇群是黄山城镇体系的核心,市域发展的主体空间。
黄山市在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对于屯西县的发展目标极为明确,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地带进行布局;属于皖南地区的交通重要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徽州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休宁是区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歙县是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洪魁1207079081)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准确的区域经济定位成为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本文分析了黄山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宏观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中的地位,并且对黄山市与周围重点城市的关系作了探讨以及其未来十二五的发展作了规划,从而使黄山市的区域定位更加明晰,以便于更好的促进黄山市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黄山市;区域经济;定位;经济规划一、黄山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黄山市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三区四县,黄山市城区是由屯溪(屯溪区)、岩寺(徽州区)、甘棠(黄山区)三个城镇组成的较分散的组团式城市。
到2010年末总人口147.72万,人口密度为150.62人/平方公里。
2012年黄山市国内生产总值424.9亿元,三项产业结构为11.4:46.3:42.3。
黄山市域内旅游资源丰富。
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00亿元,其中创汇4.8亿美元[6]。
二、黄山旅游经济的综合开发我国旅游业得改革开放之先,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黄山旅游区还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力求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统筹兼顾的旅游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明确黄山旅游区在长三角中的定位,实施黄山旅游区融入长三角的对策:在政府层面,建立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统筹旅游整体规划;加强区内外的交通网建设;从推进旅游产业政策入手,共同发展旅游大市场;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积极申办“长三角旅游高峰论坛”和“长三角城市旅游交易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等[1]。
在企业方面,要注意改革现行管理机制,培育大型旅游集团、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强化市场营销等。
从基础设施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三方面构建黄山旅游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
三、黄山市在安徽省中的地位以及与省内城市的关系1.黄山市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黄山市根据经济总量来讲在安徽省并不是位于前列的,2010年在安徽省17地市中处于第16位,名次比较靠后。
黄山市的人均GDP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17地市中处于第6位,基本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黄山市的产业结构在安徽省的17地市中是独一无二的,是唯一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分布的地区。
大部分城市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是最大的,也有一些城市的第一产业占最大比重。
黄山市的产业结构代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所以要进一步完善黄山市的产业结构。
从以上分析当中,我们看到黄山市在安徽省经济发展当中的地位,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先进,城市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2.黄山市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安徽省属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这样划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安徽沿江地带在安徽省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安徽沿江地带地处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T”型轴线的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结合部,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中承东启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
长江流域流经安徽401公里,沿江自东向西分布有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四个主要城市,构成了皖江地带的地域中心。
2012年安徽省各地市人均GDP前三名是马鞍山市、铜陵市和芜湖市,因此皖江经济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如果把皖江经济带称为皖中经济带,那么黄山市就属于皖南经济区,并且是皖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皖北的中心城市就是合肥。
合肥-南京-上海使皖北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的北翼连接起来;皖江经济带通过长江与上海和武汉加强经济联系;黄山市作为皖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正逐渐融入黄山—杭州—上海通道。
皖江经济带由于没有突出的中心城市,因此合肥市仍旧是安徽省的经济中心,黄山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充分利用与合肥市的经济联系是必要的。
在省内的纵向联系中,皖江经济带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太平湖大桥的贯通以及铜陵长江大桥的建成,安徽省内的三个经济带之间的联系将逐步加强。
四、黄山市宏观经济区位分析黄山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除了受到安徽省的影响外,还受到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辐射和吸引,所以,制定黄山市发展规划,还必须考虑其宏观经济的区位条件。
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对黄山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黄山市与长江三角洲联系逐渐紧密,从经济联系的角度,可以把黄山市划到大范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吸引地区内[2]。
从现状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空间特征看,形成三个城市群:(1)上海大城市区及苏锡常城镇群;(2)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城市群;(3)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城镇群。
从经济发展的方向看,对于皖北来讲,南京是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中心,皖中沿江经济带以上海市作为中心,皖南主要是以杭州作为中心城市,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是上海。
随着浦东开发的展开,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城市群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这从客观上为黄山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黄山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与外部地区的主要联系就体现在人流上,具体来讲就是客源。
长江三角洲占到黄山市客源的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黄山市应该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2.黄山市与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合肥市之间经济联系(1)黄山市与各城市的联系程度度量我们用谢费尔引力公式计算“城市联系指数”来衡量黄山市与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合肥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我们可以计算出黄山市与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合肥市之间的联系指数分别为0.79、0.83、0.25和0.07。
黄山市及其周边四中心城市指标(2)对城市联系指数的分析根据黄山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指数可以看出,黄山市与杭州市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是最密切的,其次是上海,再次是南京。
其中,合肥市作为安徽省行政中心的地位没有在公式中体现出来。
虽然黄山市距离合肥市比杭州市还要远,合肥市的经济总量也没有杭州市大,但是行政的隶属关系使得黄山市与合肥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
长期以来形成的安徽省内的经济联系在一定时期内仍将长期存在,并且在经济联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四个城市当中,上海市是中国最强大的经济中心,这对邻近的黄山市将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合肥,杭州,南京这三个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因此密切黄山市同这三个市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打通黄山市对外联系的窗口和通道。
同时黄山市还可以与周围的旅游城市一起构筑旅游网络,争取早日实现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以及黄山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50%左右;也可以看到,上海市的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元,杭州市和南京市也正逼近2万元,而黄山市仅为5000余元,经济结构的相似会产生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也会造成分工上的合作。
3.黄山市与四个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比较从黄山及四个中心城市旅游业发展来看,四个中心城市旅游业的国际和国内收入,除合肥外,均高于黄山,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也好于黄山。
由于四个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出行的人数也较多,成为国内最大的游客来源地之一,而黄山市成为他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从黄山市的游客来源来看,黄山游客以华东地区为主,尤以江苏、上海、浙江为多,约占到60%。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山市与华东地区的经济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黄山市要建成国际旅游城市,注定其经济联系很重要的就是旅游业之间的联系,杭州—千岛湖—黄山很有潜力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
杭州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远远高于其他中心城市。
从国际旅游收入可以看出,上海市吸纳了华东地区大部分的境外游客,如果再加上杭州和南京,基本上占到了华东地区相当大的比重。
黄山市要建成国际旅游城市,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以及与杭州、南京的合作,共享国际游客市场,对于黄山市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上海市的经济辐射,是黄山市发展必须的。
应该积极推进黄山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市场和产品的联手开发,进一步理顺发展具有区域大旅游特色的思路,找准能发挥各城市优势、区域旅游联合的模式。
五、“十二五”黄山市的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黄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纲要》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市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
未来五年黄山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
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市产业升级的条件更加有利;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市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我市全面展开,以黄山为核心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3]。
六、结论综上可知,黄山市的两个经济中心是杭州和合肥,黄山-杭州-上海一线的经济发展对于黄山市至关重要;皖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进一步沟通和加强皖南与皖北的联系意义重大;黄山市与安徽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以及黄山市与安徽省内其他城市与省外的经济联系构成了一大的圆形通道:黄山—皖江经济带-合肥-南京-苏锡常-上海-杭州-黄山。
因此要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淡化行政区域观念,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逐步打破行政界限,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黄山市位于华东经济区的边缘,以上海为其主要的经济中心,南面受到杭州的吸引,北面受到合肥的吸引;第二,黄山—杭州—上海一线的经济发展对于黄山市至关重要,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面向的方向,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加速这个经济带的形成;第三,黄山市应当面向东部沿海发展旅游业,力争使安徽省的旅游业以黄山市为龙头,围绕黄山发展大旅游;第四,黄山市是皖南的经济中心,应当发展和强化其中心的作用,拓展和充实其中心的内容,扩大和加重其中心的实力,建成皖南真正的经济增长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