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药理学抗菌药权威章节习题
抗菌药物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试题及答案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治疗感染至关重要,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菌药物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抗菌药物的分类?A. 磺胺类药物B. 抗生素C. 抗病毒药物D. 喹诺酮类药物答案:C2.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A. 抑制细菌的DNA复制B. 促进细菌的生长C. 增强免疫系统D. 杀死病毒答案:A3. 以下哪个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的后果?A. 细菌耐药性的增加B. 提高治疗效果C. 减少副作用D. 降低治疗成本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抗菌药物的适应症?A. 细菌感染B. 病毒感染C. 真菌感染D. 寄生虫感染答案:B5.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A. 随意更换抗菌药物B.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C. 长期大量使用D. 预防性使用答案:B二、填空题1. 抗菌药物的_________是其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_________。
答案:剂量;药物敏感性测试2. 抗菌药物的_________是指在正常剂量下,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答案:副作用3. 抗菌药物的_________是指在长期使用某种抗菌药物后,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答案:耐药性4. 抗菌药物的_________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或剂量。
答案:调整5. 抗菌药物的_________是指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滥用三、简答题1. 简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答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以指导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情况。
2. 为什么需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答案: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得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逐渐失效,给感染的治疗带来困难。
药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

药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2、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对机体的影响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C、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D、药物的调配E、药物的加工处理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2、药动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一、单项选择题1、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用药剂量过大B、血药浓度过高C、药物作用选择性低D、患者肝肾功能不良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效应力B、对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效应力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效应力D、对受体无亲和力,并无效应力E、对受体有强亲和力,但仅有弱的效应力3、受体激动药的特性是()A、与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亲和力,低内在活性D、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4、具肝肠循环药,一般是()A、LD50大B、ED50小C、t1/2长D、肾小管再吸收低E、蛋白结合率低5、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反应C、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D、药物产生的毒理作用,是不可知的反应E、属于一种与遗传性有关的特异质反应6、药物的效价是指()A、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C、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D、治疗量的最大极限E、药物的最大效应7、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A、极性增加,利于消除B、活性增大C、毒性减弱或消失D、活性消失E、以上都有可能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D、能杀死半数动物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9、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A、A药LD50=500mg ED50=100mgB、B药LD50=100mg ED50=50mgC、C药LD50=500mg ED50=25mgD、D药LD50=50mg ED50=5mgE、E药LD50=100mg ED50=25mg10、药物与特异受体结合,可能兴奋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A、药物的给药途径B、药物的剂量C、药物是否有内在活性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11、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ED90/LD10B、ED95/LD50C、ED50/LD50D、LD50/ED50E、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12、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A、毒性愈大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D、安全性愈大E、治疗指数愈高13、某病人服用某药的最低限量后即可产生正常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属于下列哪种反应?()A、高敏性B、过敏反应C、耐受性D、成瘾性E、变态反应14、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副作用()A、治疗量B、极量C、中毒量D、LD50E、最小中毒量15、下列哪个参数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二、多项选择题1、下述对副作用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治疗量时出现的作用B、一般较轻、多为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C、药物固有的作用D、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E、是可以设法纠正消除的2、激动药是指()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B、无内在活性C、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D、可引起生理效应E、不引起生理效应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副作用B、毒性反应C、过敏反应D、反遗效应E、致突变三、填空题1、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和有关。
(完整word版)药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一、选择题:1。
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如何改善药物质量D。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E.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2.药动学是研究:A.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B.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 E。
药物效应动力学3.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A。
系统药理研究数据 B.新药作用谱 C。
临床前研究资料D.LD50 E。
急慢性毒理研究数据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2、药动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E。
2 E。
3 C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选择题: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A.功能升高或兴奋B.功能降低或抑制C.兴奋和/或抑制D。
产生新的功能 E.A和D2。
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A。
大于治疗量 B。
小于治疗量 C.治疗剂量D。
极量 E。
以上都不对3。
半数有效量是指:A。
临床有效量 B.LD50 C.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D.效应强度 E。
以上都不是4。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
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
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D。
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5.药物的极量是指:A。
一次量 B.一日量 C。
疗程总量D。
单位时间内注入量 E。
以上都不对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A.ED50/LD50B.LD50/ED50C.LD5/ED95 D。
ED99/LD1 E。
ED95/LD58、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C.药物的酸碱度D。
药物的脂溶性 E.药物的极性大小9、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是药物的副作用?A. 治疗作用B. 毒性作用C. 过敏反应D. 副作用答案:D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A. 药物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B. 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 药物完全被代谢的时间D. 药物完全被排泄的时间答案:B3.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β-受体阻断剂?A. 阿司匹林B. 地尔硫䓖C. 洛卡特普D. 布洛芬答案:B二、填空题1. 药物的____效应是指其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治疗效果。
答案:治疗2. 药物的____效应是指其在剂量过大时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答案:毒性3. 药物的____是指其在体内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
答案:达到稳态时间三、判断题1. 药物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错误2. 药物的半衰期越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越短。
()答案:错误3. 药物的过敏反应属于副作用的一种。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区别。
答案: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药效学则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
2. 描述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
答案: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五、论述题1. 论述药物剂量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答案:药物剂量对药物效应有直接影响。
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剂量过高则可能导致毒性反应。
因此,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2. 论述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的影响。
答案: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药效或毒性。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增强或减弱药效,增加或减少毒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郑大药理学抗菌药权威章节习题

郑大药理学抗菌药权威章节习题第三十六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一、名词解释1.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
2.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3.杀菌药指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4.耐药性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5.MIC最低抑菌浓度,指抗菌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成的最低浓度。
MIC用以反映药物的抗菌活性,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6.PAE即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短暂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低于MIC或药物全部排泄后,仍然对细菌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的现象。
二、填空题1、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时,应注意▁▁、▁▁和▁▁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抗菌药物、机体、病原微生物)2、交叉耐药性指细菌对▁▁▁▁产生耐药性后,对▁▁▁▁也产生耐药性。
(某一药物、其他药物)三、单选题1、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D)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抗叶酸代谢E、抑制核酸代谢2、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抗叶酸代谢E、抑制核酸代谢3、最小抑菌浓度指:(E)A、体内抗菌实验中,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低浓度B、体外抗菌实验中,能杀死供试细菌的最低浓度C、停用抗菌药物后,体外仍然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D、停用抗菌药物后,体内仍然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E、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4、化学治疗指:(E)A、仅对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B、仅对恶性肿瘤所采用的药物治疗C、仅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D、仅对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E、指对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对恶性肿瘤采用的药物治疗四、多选题1、细菌加强主动流出系统外排而致耐药的抗菌药物有:(ABCDE)A、四环素类B、氯霉素类C、氟喹诺酮类D、大环内酯类E、β-内酰胺类2、细菌产生灭活酶破坏的药物是:(ABC)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氨基糖苷类D、大环内酯类E、四环素类3、抗菌机制属于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ABCD)A、四环素类B、氯霉素类C、大环内酯类D、氨基糖苷类E、青霉素类4、抗菌机制属于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的抗菌药物有:(ABCDE)A、多粘菌素BB、制霉菌素C、两性霉素BD、咪康唑 D、链霉素5、化疗药包括:(ABCD)A、抗病原微生物药B、抗寄生虫药C、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D、抗恶性肿瘤药、抗结核药和抗麻风药6、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因为病原体:(ABCD)A、改变药物作用点的结构B、改变代谢途径C、改变细菌胞浆膜对药物的通透性D、产生灭活酶,如水解酶或合成酶7、一种理想的化疗药应具有的特性是:(ABCD)A、抗菌谱广B、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C、能有效地分布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中D、对机体无损害或不改变机体的防御机制五、是非题1、细菌和扑乳动物细胞的胞浆膜外均有一层较厚的细胞壁。
郑大药院抗菌药物各章重点

第一讲(2学时)抗菌药物概述掌握: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抗菌谱、MIC、MBC、化疗指数、抗生素后效应。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机制。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熟悉: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分类。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抗菌素药、抗生素、抑菌药、杀菌药。
第二讲(2学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掌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熟悉:青霉素G,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以及各种头孢霉素的特点第三讲(2学时)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掌握: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机制林可霉素及克林霉素的体内过程特点及临床应用第四讲(2学时)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类抗生素掌握:1.氨基糖苷类常用药物的抗菌谱、适应症、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体内过程、不良反应;3.氯霉素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五讲(2学时)人工合成抗菌药掌握: 1.喹诺酮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磺胺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不良反应;3.TMP与SMZ的协同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第六讲(2学时)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掌握1.抗HIV药、抗真菌药主要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特点的特点。
2.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不良反应,耐药性,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第七讲抗恶性肿瘤药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什么是多药耐药性。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抗菌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A.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B.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C. 增强细菌的免疫能力D. 抑制细菌核酸代谢答案:C2.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A. 红霉素B. 头孢菌素C. 阿莫西林D. 庆大霉素答案:C3.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 青霉素B. 红霉素C. 头孢菌素D. 庆大霉素答案:B4.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 红霉素B. 头孢菌素C. 阿莫西林D. 庆大霉素答案:D5.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A. 青霉素B. 红霉素C. 四环素D. 庆大霉素答案:C二、判断题6.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所有感染性疾病。
()答案:×7. 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答案:×8. 使用抗菌药物时,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答案:×9. 抗菌药物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答案:×10.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答案:√三、填空题11. 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类。
答案: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核酸代谢、增强细菌的免疫能力12. 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选药、剂量适宜、疗程足够、个体化治疗13. 以下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红霉素14. 以下药物属于窄谱抗生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四、简答题15. 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案: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2)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3)抑制细菌核酸代谢:如喹诺酮类等;(4)增强细菌的免疫能力:如免疫调节剂等。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药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科学,它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药理学知识,以下是一些药理学各章节可能出现的试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药理学导论试题:什么是药物的药效学特性?答案:药效学特性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作用时间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等。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试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如何影响其疗效的?答案: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有效成分被吸收并到达作用部位的百分比。
生物利用度越高,意味着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越高,疗效也就越显著。
第三章: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试题: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在药理学上有何不同?答案:受体激动剂能够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产生生理效应;而拮抗剂则与受体结合但不激活受体,阻止激动剂的作用,从而抑制或减少生理效应。
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试题:镇静催眠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答案:镇静催眠药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 的作用,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
第五章:心血管系统药物试题:什么是β-受体阻滞剂,它们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够选择性地阻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作用的药物。
它们通过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来降低血压。
第六章:呼吸系统药物试题:支气管扩张剂在治疗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答案:支气管扩张剂通过直接或间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直径,减少气道阻力,从而缓解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难。
第七章:消化系统药物试题: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在治疗胃溃疡中各起什么作用?答案:抗酸药通过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来降低胃内的酸度,减轻胃黏膜的刺激;胃黏膜保护剂则通过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损伤。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药物试题: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胰岛素是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它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增加糖原的储存和减少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六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一、名词解释1.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
2.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3.杀菌药指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4.耐药性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5.MIC最低抑菌浓度,指抗菌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成的最低浓度。
MIC用以反映药物的抗菌活性,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6.PAE即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短暂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低于MIC或药物全部排泄后,仍然对细菌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的现象。
二、填空题1、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时,应注意▁▁、▁▁和▁▁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抗菌药物、机体、病原微生物)2、交叉耐药性指细菌对▁▁▁▁产生耐药性后,对▁▁▁▁也产生耐药性。
(某一药物、其他药物)三、单选题1、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D)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抗叶酸代谢E、抑制核酸代谢2、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抗叶酸代谢E、抑制核酸代谢3、最小抑菌浓度指:(E)A、体内抗菌实验中,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低浓度B、体外抗菌实验中,能杀死供试细菌的最低浓度C、停用抗菌药物后,体外仍然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D、停用抗菌药物后,体内仍然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E、体外抗菌实验中,抑制供试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4、化学治疗指:(E)A、仅对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B、仅对恶性肿瘤所采用的药物治疗C、仅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D、仅对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E、指对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对恶性肿瘤采用的药物治疗四、多选题1、细菌加强主动流出系统外排而致耐药的抗菌药物有:(ABCDE)A、四环素类B、氯霉素类C、氟喹诺酮类D、大环内酯类E、β-内酰胺类2、细菌产生灭活酶破坏的药物是:(ABC)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氨基糖苷类D、大环内酯类E、四环素类3、抗菌机制属于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ABCD)A、四环素类B、氯霉素类C、大环内酯类D、氨基糖苷类E、青霉素类4、抗菌机制属于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的抗菌药物有:(ABCDE)A、多粘菌素BB、制霉菌素C、两性霉素BD、咪康唑 D、链霉素5、化疗药包括:(ABCD)A、抗病原微生物药B、抗寄生虫药C、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D、抗恶性肿瘤药、抗结核药和抗麻风药6、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因为病原体:(ABCD)A、改变药物作用点的结构B、改变代谢途径C、改变细菌胞浆膜对药物的通透性D、产生灭活酶,如水解酶或合成酶7、一种理想的化疗药应具有的特性是:(ABCD)A、抗菌谱广B、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C、能有效地分布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中D、对机体无损害或不改变机体的防御机制五、是非题1、细菌和扑乳动物细胞的胞浆膜外均有一层较厚的细胞壁。
错2、细菌细胞内的核糖体为70S,而扑乳动物细胞内的核糖体为80S。
所以,化疗药对病原微生物就有选择性作用。
对六、简答题1. 简述抗菌药物、机体及病原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答:(1)机体对病原体有防御能力,而病原体对机体有致病力。
(2)药物对病原体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病原体对药物可产生抗药性。
(3)药物可引起机体发生不良反应,而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又可影响药物的作用。
2. 简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答:(1)产生灭活酶: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酶可以破坏青霉素的抗菌活性结构β-内酰环,使其失去杀菌活性。
(2)靶位的修饰和变化:如耐链霉素菌株的核蛋白体30S亚基上的P10蛋白质发生结构改变后,链霉素与之结合力下降,作用减弱。
(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如革兰氏阴性菌外膜孔蛋白的量或孔径减小,将减少经这些通道进入的物质的量。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如耐四环素细菌由质粒编码的排出因子在细菌细胞膜上表达,介导了镁依赖性药物外排,使四环素不能在菌体内蓄积而产生耐药性。
3. 简述抗菌药与抗生素的区别。
答:抗菌药即指抗病原微生物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和抗生素。
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七、论述题1.论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2)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4)抗叶酸代谢。
(5)抑制核酸代谢。
2.简述化学治疗的概念答:化学治疗是指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恶性肿瘤,以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致疾病的治疗。
所用的药物称化疗药物。
第三十七章合成抗菌药一、名词解释1、氟喹诺酮类:是第三代喹诺酮类产品二、填空题1、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而影响细菌▁▁▁的合成。
(DNA回旋酶 DNA)2、磺胺类药物在▁▁▁尿中易析出▁▁▁,阻塞尿路。
故应嘱咐病人服药期间▁▁▁。
(酸性结晶多饮水)3.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病人,使用磺胺类药物可致▁▁▁。
(溶血性贫血)4.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是由_____和______组成。
(SMZ TMP)5.各种磺胺之间有交叉_____性和交叉______性,•但与其它抗菌药之间无_____性。
(抗药性过敏性抗药性)6.呋喃妥因与呋喃唑酮的主要适应症分别是_____感染和______感染。
(尿路肠道)7.磺胺类抗菌谱较广,但对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无效。
(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病毒)三、单选题1、口服呋喃妥因可用于治疗:CA、肠道感染B、耳道感染C、泌尿系感染D、呼吸道感染E、全身感染2、第二代喹诺酮类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EA、诺氟沙星B、培氟沙星C、氧氟沙星D、多氟沙星E、环丙沙星3、氟喹诺酮类药物最适用于(B)A、骨关节感染B、泌尿系感染C、呼吸道感染D、皮肤疖肿E、以上都不是4、治疗流脑首选磺胺嘧啶(SD)是因为:(B)A、对脑膜炎双球菌敏感B、血浆蛋白结合率低C、细菌产生抗药性较慢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E、以上都不是5、磺胺类药物对下列哪类细菌不敏感?(C)A、大肠杆菌B、溶血性链球菌C、梅毒螺旋体D、脑膜炎双球菌E、砂眼衣原体6、脓液中的PABA含量高,因此对磺胺的抗菌作用可产生:(B)A、增强B、降低C、无影响D、无效E、以上都不是四、多选题1、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治疗:(ABCDE )A、泌尿系感染B、呼吸道感染C、肠道感染D、前列腺炎E、淋病2、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ABCDE)A、泌尿系损害B、过敏反应C、血液系统反应D、肝损害E、消化道反应3、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谱为:(ABC)A、革兰氏阳性菌B、革兰氏阴性菌C、衣原体D、螺旋体E、病毒4、甲硝唑的临床应用是:(ABCD)A、厌氧菌感染B、幽门螺旋杆菌C、肠外阿米巴感染D、阴道滴虫病E、病毒感染5、引起磺胺药物肾脏损害的诱因为:(ACDE)A、尿液酸化P H﹤5.0B、尿液碱化P H﹥8.0C、尿液中磺胺浓度高D、磺胺药溶解度低E、服药期间饮水多6、对磺胺嘧啶正确的叙述是:(ACE )A、属中效磺胺B、属长效磺胺C、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E、为流脑治疗的首选药7、喹诺酮类的特点有:(ABCD)A、光谱、高效、可口服、安全及价廉B、对G-杆菌及G+球菌等抗菌所用较强C、口服吸收良好、不良反应较少见D、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严重全身性感染五、是非题1.磺胺类药物为广谱抗菌药,对G+菌和G-菌、少数真菌、衣原体、原虫、立克次体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错2.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TMP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故二者合用对细菌叶酸代谢双重阻断,疗效提高。
错3.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加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
错4.治疗流脑时,磺胺药物中首选磺胺嘧啶,主要是它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较强。
错5.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工作期间应避免使用磺胺药物。
对6.患者对某一种磺胺药物过敏时,需改用其它类抗菌药。
对7.使用磺胺药物时应避免与普鲁卡因同用。
对8.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加强呋喃妥因的抗菌作用。
错9. 环丙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中抗菌作用最强的。
对10. 甲硝唑可治疗滴虫病、阿米巴病及厌氧菌感染。
对11.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的DNA回旋梅而抑制DNA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对六、简答题1.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答:(1)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2)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疼、头晕或失眠等。
(3)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
(4)肌肉或关节疼痛。
2.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理及该类药物各代的抗菌特点。
答:抗菌机理:抑制菌体DNA回旋酶。
一代药物抗菌谱窄,仅作用于肠科细菌,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故血药浓度低,主要用于尿路感染; 二代药物抗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增强,对绿脓杆菌有效,与各种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不仅可用于尿路感染,还可用于肠道感染。
三代药物为含氟的喹诺酮类,抗菌广,抗菌作用增强,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服用次数少,较少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
3.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有哪些?每类各列举一常用药物。
简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掌握其抗菌机理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答:常用的磺胺类药物可分为3类:(1)全身感染用药:短效的有SIZ、SM2,中效的有SD和SMZ,长效的有SMPZ和SDM’;(2)肠道感染用药:常用的有SG、PST、SST和SASP;(3)外用药:常用的有SA、SD-Ag和SML。
磺胺类的抗菌机理为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不能合成二氢叶酸,最终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掌握磺胺的抗菌机理有以下理论和实践意义:(1)使用磺胺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剂要加倍,使药物在血中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以对抗PABA;(2)局部感染应排脓清创,否则磺胺药的作用将减弱;(3)磺胺药忌与普鲁卡因、酵母片合用;(4)人体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叶酸,核酸代谢不受磺胺类的干扰,能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细菌对磺胺不敏感。
七、论述题1、叙述SMZ和TMP联合应用的药理学意义答:SMZ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两者合用可起到双重阻断作用,使抗菌作用增强数十倍,甚至呈现杀菌作用,同时还可起到减缓细菌抗药性的作用。
2、预防磺胺类药物肾脏损害的措施有哪些?答:(1)嘱病人多饮水,使尿量每天在1500ml以上,以降低尿中药物浓度(2)服用较大剂量SD或SMZ时,同时服用等量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加药物溶解度。
(3)避免长期用药,用药连续一周以上,应定期查尿,出现结晶尿、血尿、蛋白尿者,应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