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试卷5(评价)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二十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考核试题(评价方向)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A)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A 绝大多数B 所有C 少数D 个别2.用人单位的(D)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总经理 B专职管理机构 C专职管理人员 D主要负责人3.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 B )管理。
A专门 B特殊 C综合 D一般4.《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 A )A 10类132种B 9类115种C 10类115种D 9类132种。
5.国家《高毒物品目录》共列出高毒物品( B )种。
A 52种B 54种C 56种D 58种6.PC-STEL是(C)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15min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B 在遵守PC-TWA前提下,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C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D 按工作地域,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15min均不应超过的有害物质的浓度。
7.粉尘控制应遵循“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其中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涉及(C)四部分。
A 革、水、密、查B 革、密、风、护 C革、水、密、风 D革、水、密、护8.车间内有2台打磨机相邻布置,单独测量任意一台打磨机的噪声均为95dB(A),则将两台设备同时运行时,车间内的噪声至少为( C )dB(A)。
A 95B 96.5C 98D 1019.某品牌耳塞SNR值为30分贝,其实际降噪效果约为( B ) 分贝。
A 15B 18C 21D 2410.某岗位有8名工作人员,其中确定有一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最长,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对此岗位进行个体采样时,应选( C )名人员进行个体采样。
A 1B 2C 3D 411.低温作业是指(D)。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12.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真题十八

2021年云南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试题(检测方向)单位:云南天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姓名:身份证号:一、单选题(每2分,共40分)阅卷人:1.以下那项属于有机粉尘( B )A.铅尘B.棉尘C.煤尘D.水泥尘2.某工作岗位共有4名劳动者,若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个体采样时该岗位应选取多少名采样对象?( D )A.1名B.2名C.3名D.4名3.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吸收与于水种生成( C ),再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玫瑰红色。
在54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测定。
A.硝酸B.氨C.亚硝酸D.一氧化氮4.某室内岗位会不定期接触高温,应在( B )时间内进行高温测量。
A.夏季最热月B.工期内最热月C.夏季最热月晴天 D. 工期内最热月晴天时5.滤膜呼吸性粉尘的增量Δm要求为:( C )A.1≤Δm≤5 B.1≤Δm≤10 C.0.1≤Δm≤5D.0.1≤Δm≤106.化学因素现场采样的频次应当满足GBZ159的要求,物理因素现场应当至少测量( A )工作日。
A.1B.2C.3D.47.如无质控样品,可采用加标回收率进行质量控制,加标回收率应保证在75%~105%。
(A)A. 75%~105%B.80%~100%C.85%~100%D.95%~105%8.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A )A.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从而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B.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C.识别和鉴别是否有新的职业病发生D.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和预防措施效果9.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A )A.硫化氢B.氮氧化物C.苯D.氮气10.采样时,应当按要求采集空白对照样品,同一检测项目同一批次样品至少采集( C )个空白对照样品。
职业卫生试卷(评价)含答案

评价试卷填空题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234567简答题:1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易产生严重职业病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该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几类?按来源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导致法定职业病分类十大类115项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职业健康监护分为哪五类?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4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调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它们的名称,理化性质,使用数量等2)调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中间体,副产品及成品的名称,以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逸散物3)了解生产过程情况,了解工人生产操作方式,经查停留的地点和时间,作业姿势和劳动习惯4)了解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存在状况,包括有毒物质的种类,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估计浓度以及产生,分布,和消散的规律和趋向等。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质现场评审题库单位名称:姓名:从事专业:评分:一、填空题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及生命时,则应选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
《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标准》论文文献里有。
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7. 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由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 PC-TWA,达到 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 60min 。
11.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职业卫生评价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及判断题知识点1、总局第50号令(第35条)对违法违规行为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2、“代表性”,一是要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是要满足检测的目的。
3、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4、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气溶胶三种状态。
5、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6、三种常用固体吸附剂管特性7、在最大流量和4 kPa的阻力下应能稳定运行4~8h以上,流量保持稳定,变化小于等于5%;8、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9、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
因此必须使用3 L/min的采样流量。
10、臭氧能否有采气袋采集?(标准里没有用采气袋的)11、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12、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
13、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14、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范围为1~5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
15、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6、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17、生产性噪声测量常用Ⅰ型、Ⅱ型声级计或积分精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
18、A 计权,慢‘S ’档19、高温要测量气温最高、通风最差这两种情况20、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
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21、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职业卫生考试参考试题(试卷一至试卷五)

试卷一一填空1工作场所空气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将锰的浓度换算成二氧化锰的浓度应乘以1.58。
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特征浓度是对应0.004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
3加热、振摇(震荡)或超声等方法可以加快洗脱和提高洗脱效率。
4固体吸附剂的解吸法有溶剂解吸法和热解吸法。
5我国职业卫生检测标准中应用不分光红外气体仪检测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6常用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有洗脱法和消解法。
7固体吸附管解吸效率最好大于等于90%,不得小于75%。
8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中,采样后样品尽量在当天测定。
9色谱定量分析通常是采用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的。
二选择1苯、甲苯、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中气相色谱仪用的是C 检测器。
A火焰光度检测器。
B热导池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电子捕获检测器。
2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中样品采集用的是D。
A微孔滤膜。
B浸渍玻璃纤维滤纸。
C玻璃纤维滤纸。
D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液)。
3消解回收率要求在B范围内A95%-105%。
B90%-105%。
C90%-110%。
D90%-100%。
4汞的原子荧光光谱法中使用的采样流量是B L/min。
A5. B0.5 C1. D3三判断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中,通过氧化管的吸收管测得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浓度。
(√)2实验室进行的所有工作应当时记录。
(√)3用微孔滤膜采集的工作场所空气镉及其化合物,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4 苯、甲苯、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是用活性碳管采集,甲醇解吸后进样。
(×)5取出吸收管中的吸收液进行测定时,应用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
(√)6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活性碳管内都装100mg活性碳。
(×)7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的。
(√)8待测物浓度低于检出限时,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报告值应为小于检出限。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及生命时,则应选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
《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标准》论文文献里有。
5.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7. 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11. 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 180 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资质现场评审题库单位名称:姓名:从事专业:评分:一、填空题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及生命时,则应选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
《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标准》论文文献里有。
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7. 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由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 PC-TWA,达到 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 15min ,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 4 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 60min 。
11.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