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周9大穴位详解

合集下载

调理眼睛的六个穴位

调理眼睛的六个穴位

调理眼睛的六个穴位令狐采学1、攒竹穴:“消除眼睛疲劳”命名:攒、聚集的意思;竹,指山林的意思。

“攒竹”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湿冷水由此吸热上升。

因为此处的穴位的物质是晴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吸热上行,与晴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有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样,所以名“攒竹”。

攒竹穴有很多别名,如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穴、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眉本”的意思是指此处穴位气血的强弱关系,到眉发的荣枯。

“始光”的意思是说膀胱经气血在此处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

部位: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腚骨上凹陷处。

主治:此穴对急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寒颤,眼睛疼痛等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③长期按摩此穴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袋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自我取穴按摩:正坐、轻闭双眼,两手肘支撑在桌面上;双手的手指交叉,指尖向上,两个大拇指的指腹向上,由下往上向眉棱骨按压,轻按由痛、酸、胀的感觉;③每次左右两穴位各按揉1—3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压。

注意:一般人取穴,是由面部直接按压,在眉棱骨上,正确的应该是由下往上按。

2、晴明穴“眼睛明亮”命名:晴,指穴位所在的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晴;明,光明的意思。

“晴明”的意思是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的光明。

此穴是太阳膀胱经上的第一个穴位,气血来自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是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即血。

此穴将膀胱经之血提供给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所以名“晴明”“晴明穴”也被称为“目内”“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泪外”。

部位:属于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目内眼角外一分处,鼻梁旁的凹陷处。

主治:此穴是主治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对眼睛具有去眼翳,镇痛、消肿、止泪、止痒的作用,能令眼睛明亮;按摩此处穴位,能使急慢性眼结膜炎,眼睛充血红肿的症状有所缓解;③长期按摩这处穴位,对假性近视、散光、老花眼、夜盲症、早起轻度白内障、迎风流泪等眼疾、具有非常明显的条例,改善和保障作用。

古代人怎么治疗近视

古代人怎么治疗近视

古代人怎么治疗近视古代人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近视,大家都知道吗?那么如何用穴位按摩治疗近视,近视眼按摩治疗穴位图怎么看呢?今天为大家推荐古代人治疗近视的方法。

1、睛明穴睛明穴是很重要的,因为睛明从字义上来说让眼睛明亮,而且睛明穴是一个汇穴,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还有阴跷和阳跷,它跟这么多经脉有联系,因此它的作用很大,捏脊们还是要按揉睛明穴。

按揉的方法,一般来说是按揉,按住了之后进行揉。

还有一种叫点按,你点住这个穴位之后,进行上下的按动,增加它的压力。

因为睛明穴在目内眦里面,按住了之后要轻轻的揉,不需要用的劲特别的大,在揉的时候就闭目,一定要放松自己,去享受这个过程。

一般来说,咱们做眼保健操都是八拍,可能是64次,你按的时候,一个穴位按摩一分钟。

2、瞳子豂睛明穴旁边的外眼角叫瞳子豂,是在目外眦旁0.5分的地方,这个穴位也是你自己进行按揉,闭目之后进行轻轻的按,八个拍次。

3、四白穴眼下的穴位,大家都知道四白穴,四白穴的位置你要找好了,在你正视向前看的时候,在眼眶边缘下面有一个凹陷的地方,你按这个地方的时候会非常的酸,它是一个小的凹陷,这个凹陷叫眶下孔。

为什么有这个小孔呢?这个小孔里面有一个神经血管从这儿出来,这个神经血管肯定是营养眼周围的,你按揉它刺激这个穴位以后,让它的血管里的血更加充盈,让它的流速有一些改变,这样对眼睛有一些好处。

4、鱼腰穴在眉毛正中间的地方叫鱼腰穴,你也可以在这个地方进行按。

5、上明穴鱼腰下面、眼睑的上部捱着眼眶的部位叫上明穴,这个穴位也是很重要的,你也可以按揉这个地方。

6、率谷穴太阳穴在眉梢再往外边一点,按揉太阳穴,再往外一个穴位,就是在耳尖直上1寸半的地方,有一个率谷穴,率谷穴是在临床治疗头痛,治疗偏头痛,治疗一些中风的病人,都可以用这个穴位。

率谷穴在治疗眼睛方面也是有效果的,因为率谷穴这个地方正好在颞肌的这个部位,颞肌也是邵阳经所过的路线,按揉它以后,对放松你眼周的肌肉非常有好处。

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人体面部常用穴位及功效

人体面部穴位及功效1、面部穴位图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

2、穴位功效穴位位置及功能(1)承泣穴:位置:位于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和眶下缘之间;功效:清利头目,疏风通络,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迎风流泪、近视等。

(2)四白穴位置:位于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功效:清利头目,除皱润颜;主治目赤肿痛、眼睑不适,面痛。

(3)巨髎穴位置:位于目直视,瞳孔直下与鼻翼连线的交界处;功效:疏风通络、泽面肤皱;主治口眼歪斜、齿痛、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皱纹等。

(4)地仓穴位置: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散风;主治齿痛、颊肿、痤疮、红血丝、皮肤过敏等。

(5)颊车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功效:袪风清热、通络消肿;主治痤疮、黄褐斑,酒渣鼻、皮肤过敏、牙痛。

(6)大迎穴位置: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面部脉搏动处。

闭口鼓气时即出现一沟形凹陷处;功效:颊肿面痛齿痛,提升下颌肌肤光滑度。

(7)睛明穴位置: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黑眼圈等。

(8)攒竹穴位置:位于眉头,眉毛的内侧端;功效:袪风明目、除皱益颜;主治头痛目眩、眉棱骨痛,黄褐斑、皱纹、黑眼圈等。

(9)大杼穴位置: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头痛项背痛,肩胛痛,颈项直硬。

(10)风门穴位置: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功效:咳嗽发热,头痛项背痛,颈项腰背痛。

(11)翳风穴位置:位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处:功效:耳鸣耳聋,牙痛面痛,眼角歪斜,肌肉松弛。

(12) 丝竹空位置:位于眉梢处的凹陷中;功效:疏风明目,除皱美容;主治眼部皱纹、胞轮振跳、上胞下垂、目偏视等。

眼部穴位图解

眼部穴位图解

眼部穴位图1、阳白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2、丝竹空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3、瞳子髎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4、承泣穴〖取穴方法〗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眼眶边缘之间。

〖主治疾病〗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抖、眼睛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此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5、四白穴〖取穴方法〗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疾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6、上关穴〖取穴方法〗上关穴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7、攒竹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疾病〗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 目闰) 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IT 一族眼部保健按摩穴位详细图解第一个穴位:攒竹穴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 , 即眶上切迹处。

操作方法 : 取仰靠坐或仰卧 , 在两眉毛内侧端 , 当目内眦直上处取穴。

主治: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

攒竹穴按摩方法:按摩方法:双手搓热,以双手食指轻轻按压于攒竹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 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

九宫穴位按摩

九宫穴位按摩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按摩头部九宫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治顽固性头痛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中风、偏瘫、感冒、癫痫、颈项强直疼痛、恼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和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

头部九穴位置:一宫风府穴在头颈后,用手指自头上方顺头后正中线往下摸到凹陷处即是。

五宫百会穴是头顶最高点,在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

九宫神庭穴在前额上方、头正中线入发际半指(指拇指)或印堂穴(两眉中间)直上四指处。

四宫(头左前额)和二宫(右前额)叫左右头维穴在额角发际直上半指处,或五指并拢成梅花指、将拇指对着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指凹处),上面的中指尖处即是本穴。

三宫和七宫叫左右承灵穴在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一指处,或神庭与头维之中点往头后约四指处。

八宫和六宫是左右风池穴,在风府两侧大筋外凹处、与风府平行。

一宫:风府穴:督脉。

行气活血开窍。

适应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中风、癫狂、失音、颈部疾病、半身不遂、精神病。

六及八宫:风池穴:胆经。

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

适应于头痛、中风、偏瘫、感冒、暑病、目眩、高血压、颈项强直、失眠、腰背痛、眼耳鼻病。

五宫:百会穴。

督脉。

阳经之首,醒脑、升阳、镇静,调理脏腑。

适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偏瘫、癫痫、高血压、低血压、脑充血、胃及子宫下垂、久泄、脱肛。

九宫:神庭穴。

督脉。

活血止痛,安神养脑。

适应于头痛、泪出、眩晕、癫痫、昏睡、失眠、惊悸、鼻流清涕、呕吐、精神病、躁狂。

二及四宫:头维穴。

胃经。

头痛、眩晕、眼痛、中风、癫痫、鼻塞。

三及七宫:承灵穴。

胆经。

头痛、眩晕、目痛、鼻病、脑病、恶风寒、喘息不利。

简要按摩法:晚11时至上午11时按一宫到九宫的顺序按摩,其余时间由九宫到一宫的顺序按摩。

按摩次数是凡单数(13579宫)是9的倍数,要顺时针旋转,2468宫是6的倍数逆时针转。

九个穴位按摩后,再在一宫处加按9次,最后在五宫处双手叠压顺转36次、逆转24次。

按摩结束后要搓手欲面,在家时要用热水洗手。

穴位诊断

穴位诊断
8、蛔虫(蚘虫):
①下牙龈下方有 很多白点。
②眼白的地方出现蓝色的点。
③(小孩)肚子大。 ④睡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时候肛门痒。 (5)百虫窝
9、三阴交:压痛点,月经不正常时有痛感。
10、关元:压痛有肿瘤
11、关元旁开三寸:压疼盆腔有瘀血
12、三阴交:压疼有肿瘤或瘀血
13、大 杼:压痛骨裂
1、第六、七胸椎(灵台、至阳):诊断血癌;
2、第 五 胸 椎:诊断心脏病
3、孔 最 穴 压痛:痔疮
4、印 堂 痛:胃有问题
5、承 泣 穴:拉开下眼睑看到眼翳从下向上升是足阳明经出了问题。
6、天 枢:压天枢惨叫,大便燥矢
7、阑 尾 穴:压惨叫阑尾炎。
14、三胸椎压疼:易患肺癌早期
15、九椎压疼:易患肝病
16十胸椎压疼:易患胆结石
17、十三胸椎压疼:易患肿瘤和瘀血
18、乳根穴压疼:易患乳癌
19、消积穴压疼:有肿快或肿瘤(后跟正中上三寸)
20、胆石点压疼:胆结石(阴陵泉下一寸)
21、肾结石点压疼:肾结石(交信和太溪中间)
22、手掌小鱼际鱼腹的位置,有深咖啡色的斑点,代表有盲肠破裂引起的腹膜炎,时间比较久,浅色的斑点,是盲肠炎时间短,在足三里下一寸的阑尾穴有压痛点,可以互相印证是盲肠炎引起的腹膜炎,颜色变淡是病在退,见好中。

眼部穴位作用及手法

眼部穴位作用及手法

1、穴位及功效攒竹穴:主治长时间用眼产生的头痛,三叉神经痛,睫状肌、晶状体调节紧张。

睛明穴:明目益脑,疏通睑络和泪道。

主治眼睛发干、发涩。

承泣穴:矫正近视、散光、远视、弱视、斜视,减轻头晕眼花。

四白穴:打通眼部周围细胞组织的通透性,增加血氧流量,消除眼袋及黑眼圈,润泽面部肌肤鱼腰穴:主治眼睑下垂,眼肌和面神经麻痹,提高眼肌张力。

丝竹空:有效消除额纹,健眉秀目,养颜美容。

瞳子:增强眼肌张力,主治头昏眼胀,迎风流泪。

太阳穴:提高视觉神经、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有醒脑明目之功效。

2、按摩步骤及手法1)洁面:清除面部毛孔污垢。

2)睛明穴:拇指并列放在额头,小指和无名指自然放在面庞两侧,食指和中指腹由鼻翼两侧向上经睛明穴交替刮10次,顺时针在睛明处打小圈十次,然后按压睛明穴5秒钟,再逆时针在睛明处打小圈十次,然后按压睛明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3)太阳穴:食指睛明穴经过下眼皮滑到太阳穴,拇指由眉头刮到太阳穴接替食指,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太阳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拇指接替食指后,其他四指顺势自然放在面庞两侧)4)刮眉:食指回到太阳穴,拇指返回眉头刮眉10次。

5)攒竹:刮眉完毕,拇指回到额头,取攒竹穴,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攒竹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辅助刮眉4次)6)鱼中:取鱼中穴,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鱼中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辅助刮眉4次)7)鱼腰:鱼中穴旁边是鱼腰穴,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鱼腰穴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辅助刮眉4次)8)丝竹空:眉峰处上外侧是丝竹空,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辅助刮眉4次)9)瞳子:拇指顺势滑到眼角3MM处即为瞳子,先顺时针在穴位打圈10下,然后按压穴位5秒钟,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共4次。

(辅助刮眉4次)10)挤眉:食指收到太阳,拇指收到眉头,食指经过下眼皮、睛明到眉头与拇指会合,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挤捏眉毛,共40次。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补充说明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补充说明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补充说明五官科眼科眼科疾病治疗處方眼睛的病症,常見的有迎风流淚、目赤肿痛(紅眼病)、視物模糊、麦粒肿,青光眼、白內障..臨床上我们有个基础方,只要眼睛病症用這些穴位基本上都能治疗。

這组处方就是【木穴、止涎穴、腎关、光明、中白、下白、二角明】,臨床上全部对侧取穴。

本眼科病症处方可治疗眼部周围相关病症1.迎风流泪、眼睛痒2目赤肿痛(红眼病)3视物模糊,可加珠园穴、4麦粒肿。

耳尖耳中边緣放血。

5青光眼、白内障,可在眼上眉骨区域放血。

加火菊火連火㪚、三頂穴。

木穴二角明:脊椎病特效,脇肋痛,鼻病,男性性功能障礙中白下白(向上斜刺):近視止涎穴3穴:視神經萎縮,視物模糊,所有水,男性勃起時間,口乾雙向調節眼底出血+制污,消腫。

斷紅三叉1+制汙穴:崩漏,陰道出血,血,水,液。

眼鼻口問題都治腎關,光明(太溪上1寸):飛蚊,白內障,青光眼,近視,斜視,+火連火菊火散(太白公孫然谷):血壓高眼壓高,散光。

三頂穴(肘橫紋下5分,曲池尺澤少海下):頭部問題 +手解:過敏耳腕順12:耳鳴耳聾中耳炎,腰痠背痛,腳抽筋,側面病症都可駟馬123: 耳鳴耳聾甲狀腺腫淋巴結界面癱眼肌痙攣三重穴:靈骨大白:鼻止涎穴:鼻水鼻塞(木穴+二角明+止涎+制污:流鼻血)木穴:感冒綜合症不聞香臭鼻涕鼻水噴嚏過敏鼻炎二角明:鼻骨眉陵骨痛,頸椎脊椎尾椎宗筋駟馬穴+四花穴(ST36骨邊,再加下4.5寸,副穴是再下2.5寸,下穴再2.5寸):鼻炎感冒咳嗽不聞香臭駟馬穴(主氣):美容,青春痘,乳腺,胸痛,背痛,脇肋痛,肩痛,身上氣機開關(治肺最強穴),皮膚病,感冒。

+駟馬,手解,四花:皮膚病。

四花穴(主血):腸道臉面乳腺(+三重穴,駟馬)病症,心臟病四花穴+腑腸穴(四花下上1.5寸):打呼嚕制污穴:出血,流膿,傷口不收,潰瘍,帶下,癌症,毒素,病理產物,中耳炎特效,牙痛,皰疹,催經聖穴。

制污止涎斷紅:崩漏拇指,中指,拳頭都全息做頭土水穴123:胃脾腎問題,水土不服,胃病,胃潰瘍,嘔吐噁心,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噯氣吞酸,胃嘈雜,胃病,反流食管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睛明穴
睛,指穴位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明,光明穴之意。

睛明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

本穴位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

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1、位置: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位于人体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2、取穴方法:仰卧位, 此穴位于眼部内侧, 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3、按揉睛明穴的作用及功效:a、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b、缓解、治疗迎风流泪、结膜炎、目赤肿痛、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近视、夜盲,色盲等。

C、舒缓急性腰痛。

d、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注意事项:如有血肿、皮损、怀疑骨折的病人不能按摩。

另外,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按摩时用力不可过大。

二、攒(cuán)竹穴
攒竹别名眉头、眉本、始光,员在,光明,属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

攒竹又名眉本,眉,穴所在的部位也,本,根本也。

眉本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眉发的根本。

眉发与人的头发须发一样,皆为血气之余物,由人的肾之所生、血之所养。

攒竹也名始光,始,开始也,光,光明也。

1、位置: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2、取穴方法:仰卧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3、按揉攒竹穴的作用及功效:按揉攒竹穴可有效治疗近视,泪囊炎,现代临床医学多用按压或灸刺攒竹穴来治疗近视、泪囊炎、视力减退、急性结膜炎,眼肌痉挛。

注意事项:如有血肿、皮损、敏感肌肤按揉力度不可过大。

三、太阳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

1、位置: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2、取穴方法:仰卧位,此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3、按揉太阳穴的作用及功效: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按揉此穴可清肝明目,通络止痛,现代临床医学多用按压太阳穴来治疗初期白内障、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视疲劳、头痛。

注意事项:此穴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处,骨质脆弱,因此在按揉此穴位的时候用力不宜过大。

四、瞳子髎(liáo)
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

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穴外头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将归地。

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主要物质即是汇集头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头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1、位置:瞳子髎是足少阳胆经常用的腧(shù)穴之一,位于面部,目内外眦外侧0.5寸的凹陷中。

2、取穴方法:仰卧位,此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外侧0.5寸的凹陷中。

3、按揉瞳子髎的作用及功效: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现代临床医学上多以按揉此穴用来预防、治疗青少年青光眼、青少年近视、视网膜出血,同时对远视不明、白内障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按揉时力度要均衡,不可用力过大。

五、鱼腰
鱼腰别名:光明、眉中,节睛。

眼眉形状如鱼,本穴位于眉中点故名。

1、位置:鱼腰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2、取穴方法: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3、按揉此穴的作用及功效:镇静安神,疏风通络,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眼睑下垂、近视、沙眼、青光眼、角膜炎和神经炎,现代临床医学也以按揉此穴用来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

注意事项:按揉此穴位的时候用力不宜过大。

六、丝竹空
丝竹空,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

丝竹:细小竹,空:空窍。

穴在眉梢状如细竹,局部呈浅表凹陷,故名。

1、位置:位于面部,眉梢凹陷处
2、取穴方法:正坐或侧伏位,于额骨颧突外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

3、按揉此穴的作用及功效:散风止痛,清火明目,现代临床医学多以按揉此穴来治疗视神经萎缩、电光性眼炎、结膜炎,泪囊炎等眼部病症。

注意事项:在按揉此穴时要注意力度和患者耐受力。

七、承泣穴
承泣,承,受也。

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

本穴的物质即为胃经体内静脉气血上行所在,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1、位置:目视正前方,在瞳孔的直下方,当眼球于眶下缘即是。

“承”有承受的意思,“泣”有眼泪水液的意思。

它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穴位。

胃经多气多血,而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

2、取穴方法:仰卧位,此穴位于瞳孔直下方,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3、按揉此穴的作用及功效:中医上讲“穴位所在,主治所及”,所以经常按揉承泣穴,会使眼部气血旺盛,眼睛得到足够的血养,而目得血能视。

经常按揉此穴可以预防近视,缓解眼部疲劳。

现代临床医学多以按揉此穴来治疗:近视、夜盲、眼颤动、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注意事项:按揉力度适中,考虑患者的耐受力。

八、球后
球后,经外穴名,在眶下缘的外1/4与内1/3交界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颧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静脉。

由于本穴位置在眼球后方故名。

1、位置:位于眶下缘1/4与1/3交界处。

2、取穴方法:取仰卧位,于眶下缘1/4与1/3交界处。

3、按揉此穴的作用及功效:清热明目,明目利窍,清热泻火。

现代临床医学多以此穴来治疗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内斜视等眼部疾病。

注意事项:此穴位离眼球较近,在按揉此穴时注意力度和患者的耐受力。

九、阳白
阳白,阳,天部也,气也。

白,明亮清白也。

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填补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已受热膨胀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

1、位置:在前额,瞳孔直上,眉上一寸。

2、取穴方法:仰卧位,于瞳孔直上,眉上一寸。

3、按揉此穴的作用及功效:清头明目,祛风泄热。

现代临床医学多以此穴来治疗: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角膜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注意事项:注意按揉力度及患者耐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