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与答案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思考题解答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思考题解答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思考题解答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答:(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2)概括描写洞庭湖的美景。

(描写)(3)描写阴雨天的景色以及登楼者悲伤的心情。

(描写、抒情)(4)描写晴天的景色以及登楼者愉快的心情。

(描写、抒情)(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

(议论)(6)点明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2. 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感情?答:巴陵胜状图:既表现了作者容纳百川般的开阔胸怀,同时又暗含规劝朋友滕子京,虽遭贬谪但仍然心胸开阔,矢志不移;霪雨霏霏图:作者用这样的景物烘托了悲凉凄清的气氛,引出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春和景明图:迁客骚人看到这优美的景色内心洋溢着无边的快乐。

3.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内容上: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结构上:为下文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作铺垫。

4.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说明了什么?答: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的作用?答:内容上:写出了岳阳楼重修后的文化氛围,诗情雅趣。

结构上: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埋下伏笔。

6.第一段的作用?答: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十分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

这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

7.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答:(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8.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答: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岳阳楼记》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岳阳楼记》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岳阳楼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①,寓居城下。

晏殊请掌.府学。

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

往往潜至斋舍诇②.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③云:“适疲倦,暂就枕耳。

”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

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

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④,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⑤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①母忧:母亲的丧事。

②诇(xiòng):刺探、察看。

③绐(dài):撒谎。

④辐辏:车轴辏集于毂上,比喻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

⑤场屋:科举考场。

1.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3)晏公请掌.府学2.选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旨也(《虽有佳肴》)B.其.人亦妄对其.真无马邪(《马说》)C.出题使.诸生作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3.翻译句子。

(1)仲淹即取书问之。

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2)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5.【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在“为官”和“掌学”上的共同点:甲文能体现范仲淹为官特点;乙文能表现范仲淹“掌学”特点。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一模)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依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可知,此项理解正确;B.有误,范仲淹没有亲自登上岳阳楼;C.有误,“迁客骚人”的感情是“因物喜,因己悲”,与作者的情感不一样;D.有误,作者是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重点词有:居,居住;庙堂,朝廷;忧,担忧;句子翻译为:处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选文第2段以“嗟夫”开启第一问,这是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古仁人的更高的理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近几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真题和答案(可直接打印))

近几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真题和答案(可直接打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和答案(2018年吉林省中考)【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朝代)文学家。

(1分)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执策而临之B.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临溪而渔1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11.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

(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____ 下联:____【答案】8.宋代或北宋9.A 解析:“把酒临风”的“临”解释为“面对”。

A面对;B到,到达。

这里指登上;C 临近;D靠近。

10.从比拟(拟人)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吉林省中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吉林省中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吉林省中考)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朝代)文学家。

(1分)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执策而临之 B.东临碣石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临溪而渔1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11.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

(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____下联:____答案:【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8.宋代或北宋9.A解析:“把酒临风”的“临”解释为“面对”。

A面对;B到,到达。

这里指登上;C 临近;D靠近。

10.从比拟(拟人)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角度1分,表达效果1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岳阳楼记》(九上)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岳阳楼记》(九上)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岳阳楼记》(九上)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传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①,未报②。

乃请问曰:“宫廷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

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③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④上救敝十事。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释】①循行:查看。

②报:答复。

③蠲:juān,除去,免除。

④条:逐条。

16. 下面加点词语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百废具兴具答之(《桃花源记》)B. 南极潇湘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C. 其喜洋洋者矣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 不以物喜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17. 下列对《岳阳楼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用拟人手法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一“衔”一“吞”,气势磅礴。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18题。

(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④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⑤,即彻⑥宴席,厚赒给⑦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 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同“撤”,撤去。

⑦赒(zhōu)给:救济。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是进亦忧(3)先天下之忧而忧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7. 【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18.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分)答案:15.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2)是进亦忧(这,这样)(3)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死;去世)16. (1)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译文: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17. (1)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1分)(2)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两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两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岳阳楼记》对比阅读两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湘、漓同源,分为二水。

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

罗君章①《湘中记》曰:湘水之出于阳朔②,则觞③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

湘水又北迳④衡山县东。

山在西南,有三峰。

芙蓉峰最为竦杰⑤,自远望之,苍苍隐天。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①罗君章:晋耒(lěi)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著有《湘中记》。

②阳朔:地名,在广西,以风景秀丽驰名中外。

③觞(shānɡ):酒杯。

④迳:同“径”,引申为“取道,经过”。

⑤竦杰:高耸。

竦,同“耸”。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晖:(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3)南极潇湘极:(4)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若: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

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极言湘水起始处的狭窄。

(用原文句子填空)4.【甲】【乙】两文都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美景,但写作目的却略有差异。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日光(2)壮丽景象(3)至、到达(4)如同,好像2.(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芙蓉峰最高耸,从远处望去,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湘水之出于阳朔,则觞为之舟4.【甲】文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胜景,“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转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写“览物之情”。

【乙】文直观生动地描绘了湘水的发源地和特点,主要体现了洞庭湖山水的独特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与答案
《》中考阅读理解
(一) 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成1-4题。

( 12 分)
1、下面一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人持汤沃(《送东阳马生序》)
B .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前人之述备矣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论战》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 2 分)
(1)薄.暮冥冥 ( ) (2)多会于.此 ( )
(3)春和景.明 ( ) (4)不以. 物喜 ( )
3、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①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 5、《岳阳楼记》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

( 2 分)
答案:1、(2分)B 2、(2分)(1)迫近 (2)在,到 (3)日光 (4)因,因为
3、(4分) ①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或“除了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2分)无固定答案。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10分)
6、请解释选文中加点的。

(2分)
(1)去国怀乡( ) (2)春和景明 ( )
7、请用现代汉语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8、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2分)
答案:6.(1)离开 1分。

(2)日光,1分 7.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1分,意思对即可。

8.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

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

意思对即可。

(三)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19分)
9、用“/”为第④段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译下面句子。

(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1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_________ 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14、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10.(1)放晴 (2)优美的,好的 (3)一起 (4)这,这样(每空l分,
共4分) 11.(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他们)观赏景物的感受,怎能没有差别呢?(每句2分,共4分) 1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 13.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 14.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2分)
(四) 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12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 (2)属于作文以记之 ( )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译文:
(2)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17、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 (4分)
答:答案:15.(1)通“俱”,全、皆 (2)同“嘱”(3)各种景象 (4)向南直到 16.(1)到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者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为什么呢? 17.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五) 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18—18题。

(9分)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薄暮冥冥 ( ) (2)忧谗.畏讥 ( )
(3)沙翔集(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0、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3分)
答案:18.(1)昏暗的样子 (2)说别人坏话(说坏话) (3)鸟停息在树上(栖息) (4)朝廷(4分,每词1分) 19.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20.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
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3分,要求从“旷达胸怀”和“崇高抱负”两方面回答,只写一方面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