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普通话范文苏州话和普通话区别
吴语观察日记

日期:2023年8月19日
今天我开始记录吴语的观察日记。
作为一种汉语方言,吴语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使用,尤其在上海及周边地区。
我对吴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观察和学习更多了解这门语言。
早上,我去了一家当地的市场购物。
在市场中,我能听到很多人用吴语交流。
他们的口音和普通话有所不同,发音更接近于轻声或者轻声化。
同时,吴语中也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我感到十分新奇。
下午,我去了一个公园,看到了一群老人在打牌。
他们之间交流时使用的也是吴语。
通过观察,我发现吴语在口语中更加常见,而书面语则较少被使用。
晚上,我参加了一个吴语学习小组的活动。
在小组中,大家一起练习吴语的发音和基本的会话。
我发现,掌握吴语的语调和韵律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非常重要。
通过今天的观察和学习,我对吴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吴语在当地社区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学习吴语对于与当地人沟通和融入社区十分有益。
我期待未来继续学习和探索吴语的魅力。
吴语三门话和普通话的同字异义词(一)

吴语三门话和普通话的同字异义词(一)三门湾乡音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三门,宁海南乡、象山南部,临海下乡,椒北,甚至仙居东乡,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
共说本地话,同做文明人。
后台回复字典即可查汉字的吴语三门话读音主播:王怀军现代台州吴语的范围大致和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设立的台州府相当,除了当前台州行政区域内的吴语区外,还包括宁海、象山南部、磐安方前等乡镇、乐清清江以北、永嘉北片溪下黄南张溪岭头等乡,内部一致性较高,南北一般能互相通话。
台州吴语大致分以下各小片:1、宁海片宁海(岔路以南除外)+象山中部。
主要特征:有宁波腔;见组、晓母齐齿呼腭化;精、知、章、见四组及晓母蟹开三四,以及见组晓母止开三强擦化,如“渠第三人称代词(gi1)”读“迟(dzy1)”,“鸡(ki1)”读“猪(tsy1)”,“世(shi3)”读“四(sy3)”等等。
2、天台片天台+磐安方前等乡镇。
主要特征:四声八调;双元音明显;开口度大;见组(除疑母)、晓母齐齿呼不腭化;an韵鼻音脱落变成a,如“阳”读“耶(ghia1)”;精组麻三读i,如“借”读“祭(ci3)”。
3、临三仙片临海+三门+仙居+宁海岔路以南+象山南部石浦及旧南田地区+椒北+永嘉溪下、黄南、张溪等乡。
主要特征:连读变调特点相近。
本小片笔者是从连读变调相近这一大的分层特点上来区分,但内部的差异较南台片大,其实内部完全可以再分为三小片,分别是府城片(临海上乡)、三门湾片(三门+临海下乡+宁海岔路以南+象山南部石浦及旧南田地区+椒北)和仙居片(仙居+永嘉溪下、黄南、张溪等乡)。
府城片(临海上乡)的主要特征:“我”读“`nge5”,类似“呆”的小称调;韵母uaon介音脱落,如“黄”读“杭(ghaon1)”;锐音不分臻深;衣烟不分,如“田”读“提(di1)”。
三门湾片的主要特征:四声八调;锐音分臻深,如“七(tsheh)”≠“尺(chih)”,“室(seh)”≠“湿(shih)”;三门亭旁到椒北见组(除疑母)、晓母齐齿呼基本不腭化。
普通话与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差异

国吴语差异第一篇:吴语及上海话的历史和特点吴方言是中国第二大语,分布在浙江省和江苏省东南部,使用人口逾70,000,000。
吴越地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吴越、吴语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极重要成份。
上海话作为吴语的代表方言,不仅是因城市地位,更由它的历史形成和特点决定的。
上海曾隶属于嘉兴辖下,苏州话因其权威性对上海话也有着影响。
上海开埠後移民大量涌入,各路移民的语言,主要是吴方言,对上海话又改造了一番,尤以宁波话为重要(因宁波人数量大、且有社会地位),上海话第一人称“阿拉”来自宁波话。
上述原因造成上海话中有些同义词特别丰富,如“一共、拢共、一塌括子、侪部、全部、亨白浪当、一革龙东”等是组同义词,对祖父、祖母的称呼也五花八门,多种方言冲击是造成上海话结构简化的重要原因。
总之,今日上海话是苏州话、宁波话为主的各路吴方言的混合体;这造就了上海话兼具苏州话的软,宁波话的硬。
吴语长期没合法地位,没做过规范化处理,所以词形常不固定。
1,上海话词形不少是同音假借,同音指本地音;所以有时词义不准确,甚至音意都不准确。
音意都不准确者如将“甴曱<tcoq,khaq>”(或“触揢”——“触气”加“恶揢”)写作“促狭<rhaq>”这样无论使用上海话还是普通话读音都远开八只脚,意思也浑生不搭界,即使是上海人也未必能悟出“促狭”即是我们常说的“甴曱”,总之作为注音词“促狭”有点淘浆糊。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吴语词汇进入普通话和吴语的文化特色。
2,又有人说吴语有些词汇不能写,绝大多数情况是我们不熟悉其写法。
确有部分找不出合适写法,不特吴语有这种现象,普通话也有过,如:“的(de)、那、怎、这”等字不是自古就这么用的。
3,我个人认为汉字必尽是种全民族的交流工具、写意文字,在方言用字上不必太囿于读音,有时读音可以迁就字意,何况有时是音变而来。
又上海话第三人称“伊”是由宁波话“其(或说是‘渠’)”声母脱落而来,上海本地话“伊”本读阴调;有人使用阳调“夷”表示上海话第三人称,又有人给“夷”字加上单人旁;但时间和事实说明注意胜于注音的“伊”更能被接受。
江苏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作文800字

江苏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作文800字我的家乡是在江苏省如东县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到大,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
我的家乡是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美丽富饶,也因为它承载着很多文化底蕴,最重要的是家乡人民说的方言让我深深迷恋。
家乡的方言——如东话,和普通话有着天壤之别。
家乡话听起来不仅十分可爱、俏皮,而且还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
有时我们用普通话交流会觉得词汇贫乏,意思难懂。
而家乡话则不同,家乡人常说:“吃饭吃得多”,“吃得饱”。
“今天星期五”,“今天过节”,“今天放假”,等等。
我的爷爷、奶奶就经常用这些词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而家乡话中又存在着丰富的双关语,有些句子没有文字,但稍加琢磨便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如:“当心!”家乡话里说“当心受骗”。
“你好!”,“吃了吗?”家乡话里说“吃午饭了吗?”。
“快点!”家乡话里说“快去拿!”。
“怎么样?”家乡话里说“怎么样啊?”。
“请坐!”家乡话里说“请坐吧!”。
等等。
所以家乡话是一种非常亲切、幽默、诙谐的语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方言。
如东方言的舌尖。
如东方言的舌尖是舌头的最前端,但并不代表最前面,正确的发音应该是舌尖顶住下齿背后部,再向上卷。
我对如东方言十分感兴趣,于是买来《中国方言词典》认真钻研,然后我惊奇地发现,我们家乡话与普通话竟然有三千多个相同或相近的词汇。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家乡话中表示否定的词“莫有”与普通话的“没有”,都含有“无”的意思,比如:“莫有啦!”“莫有吃饭!”“莫有书看!”,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哑巴腔”。
如果你仔细听,家乡话还会不断冒出些难懂的语调。
比如: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方言。
我愿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名地道的如东人,那样我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如东人!。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的语法
苏州话是一种流行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方言,它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发音、单字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苏州话的语言规则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首先,苏州话的发音比普通话更加清晰、飘逸,发音的特点包括易于产生滑音、歌唱式发音以及清脆的发声。
其次,它的词汇比普通话丰富许多,词义灵活多变,甚至有些词虽然经常听到,却没有普通话的等价词。
此外,它的句子结构也不同于普通话,它采用的反问句结构显得更加简洁、鲜明,结构更加复杂,语法使用也更加刁钻丰富,可以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苏州话的语法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它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精致。
此外,苏州话的语法还有一种特别的学习方式,它采用了强调式,以不同句式、语法来表达,从而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
在当今社会,苏州话正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种研究也更加深入,无论是从文字角度来研究苏州话的语法,还是从发音研究,都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苏州话的语法特点,从而使苏州话的语言规则更加清晰化,使语法规则的应用更加灵活实用。
苏州话是一种拥有独特语言特点的语言,它的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都与传统普通话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以反问句结构表达则使其
更加简洁、鲜明,深受广大江苏籍话民的喜爱。
因此,要想深入了解苏州话的语言规则,就需要对它的发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使用。
关于吴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之探讨

关于吴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之探讨一、语音方面:(1)许多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
如ian→i;an→i。
因而下面这些字就成了同音字:钱=缠=奇,剪=展=几,线=扇=细;联合=离合,尖刻=饥渴,烟厂=衣厂,面饭=米饭。
(2)声母分清浊,上海话辅音分三声,即送气清音,不送气清音;浊音普通话只区分送气清音,不送气清音,没有浊音(3)普通话有儿化音而上海方言没有二、语调方面:(1)上海话有五到八个音调(新派上海话音调合并),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上海话有古汉语的入声,这是普通话里已经消失的。
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个音调。
上海话的连续变调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即单字音调和连读音调是不同的。
(2)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及笠、独等字都是入声字,带喉塞音韵尾,读起来特别短促。
三、词汇方面(1)其实,现在的吴方言是整个中国在古时候的某一阶段的通用语而已,因为地域偏远,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语音语言发展变化较快的中原地区。
所以,既然吴方言作为古汉语语音的一个时代的遗留(稍有变化)物,其词汇方面必然会受到古汉语词汇的影响,所以存在大量文言词汇。
(2)上海方言形象生动,入情入理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皮”;手叫手骨,腿叫脚骨,脊柱叫背脊(音吉)骨,因为它们主要是“骨”;鼻子叫鼻(音白)头管,因为是管状的,鼻涕叫鼻(音白)头,因为它是从鼻头管流出来的;睫毛叫眼眨(音霎)毛,因为跟眨眼有关,眉毛叫眼眉(音迷)毛,因为长在眼睛上面;胡子叫牙须(音苏),因为长胡子的地方里面就是牙齿;脑门叫脑磕头,膝盖叫脚磕头,两者都是旧时臣民磕头时所用的部位;腋窝叫肋胳肢下,因为它位于肋骨与胳膊相交处底下;手肘叫手挣支头,用它可以支撑头;手指叫指末头,脚趾叫脚末头,因为它们既是四肢之末,又可视作四肢之头;腿肚子叫脚娘肚,因其像孕妇的肚子,大腿叫大(音舵)脚胖,因其又大又胖;脚叫脚泥螺,因其形酷如泥螺;脚心叫脚底心,因为脚心总朝底,手心叫手天心,因为手心可朝天;脖子叫头颈,因为它连着头;胃叫饭包,因为它像装饭食的包;腰叫腰缚(音婆),因它是系腰带、裤带的地方;肠子叫肚肠,因为它在肚子里边;肚脐叫肚脐眼,屁股叫屁眼,因为都有洞孔如眼;右手叫顺手,因其做事灵活而顺,左手叫借手,因其做事不利索,手如借来的一般;不得不惊叹上海方言本身的魅力以及我们祖先创造的词汇是何等的富有哲理,富有情趣,富有想象力(3)有些复音词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刚好相反,如:人客、气力、牢监、蛳螺等四、上海方言在以下几方面具备普通话所没有的价值吴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语音工具。
苏州话小结生

苏州话小结生苏州话,又称吴语苏州话,是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方言,在中国吴语方言中属于太湖方言。
苏州话常用于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也是该地区的通用语言之一。
下面对苏州话进行一个小结。
苏州话的音韵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州话有前后鼻音分裂的特点。
例如,“今天”读作kïng-tïn,而不是一般普通话的读音jīn-tiān。
其次,苏州话没有声母浊化现象,而是以清音为主。
例如,“唱歌”读作tsong-kê,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chàng-gē。
此外,苏州话的声调也是一个显著特点,音调变化较多,需要注意。
苏州话的基本词汇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方言。
比如,“我”在苏州话中称为wò,而不是一般的普通话的读音wǒ。
类似地,“你”在苏州话中称为lï,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nǐ。
此外,“好”在苏州话中称为hǎ,而不是普通话的读音hǎo。
这些基本词汇的不同发音使得苏州话在听力上对于非苏州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些适应。
除了音韵和基本词汇的差异外,苏州话还有一些特有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例如,苏州话中的动词一般没有时态的区别,只是通过上下文来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
另外,苏州话中的量词使用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量词。
例如,“一把刀”在苏州话中可以说作一把刀仔,而不是一把刀。
总体来说,苏州话是一门独特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如果想要学习苏州话,需要注意其音韵特点、基本词汇的差异以及特有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苏州话。
苏州话作为苏州地区的方言之一,承载着苏州人的文化和历史。
苏州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情。
苏州话的存在和使用也是苏州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对于苏州人来说,苏州话是他们与家乡和文化联系最紧密的方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使用苏州话,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苏州的独特魅力。
苏州普通话范文苏州话和普通话区别

苏州普通话范文苏州话和普通话区别苏州普通话范文苏州话和普通话区别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
现代苏州话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个声调,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
苏州话有很多特征词、俚语和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
苏州话不仅是生活语言,也是一种文学语言。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
苏白是江南最流行的语言。
传承与保护苏州话是每一位苏州人的责任。
1.吃力萨特哉2.下趟再吃监尚多,我拨内两个倪光搭搭3.小姐,ni yi tao zuan qi ba,勿要去管格个醉杀 ju 哉苏州话的发音很难用汉字表示哇短语你好=倷好大家好=大家好早上好=早阿吃饭了吗=饭阿吃勒吃过了=吃过哉还没吃呢=还朆吃勒不好意思=弗好意思麻烦你了=麻烦倷哉没关系,不要紧=弗碍个,弗要紧谢谢=谢谢不用谢=覅谢得个有人吗=阿有人阿我走了=我走哉哦再见=再会有空来玩=有空过来白相哦我来了=我来哉好久不见=长远弗见行不行啊=阿来赛阿/戛行的=来赛个不知道=弗晓得俗语骂太平山门(指桑骂槐,不指名地骂人)做花手心(暗里耍花招,使坏)断链条活狲(坐立不稳,不安稳的人)搞百叶结(胡搅蛮缠)掐脱头葛苍蝇(遇事慌乱)蚂蝗叮螺蛳(紧叮不放)氽脱木排撩筅帚(丢西瓜拣芝麻)门门勿落空(处处占便宜)烂木头氽勒一浜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关亡讨口气(探人口风)说嘴郎中呒好药瓦爿部亦有翻身日上歪一寸,下歪一尺顺风背纤,逆风扯蓬要保粘囡平安,常带三分饥寒乌头风,白头雨小暑热吼吼,大暑凉飕飕破甏腌不出好咸菜年轻苦,风吹过,老来苦,真正苦金窠银窠,不及自家草窠(或“不及屋里狗窠”)棉纱线扳倒石牌楼又做师娘(指巫婆)又做鬼(音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普通话范文苏州话和普通话区别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
现代苏州话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个声调,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
苏州话有很多特征词、俚语和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
苏州话不仅是生活语言,也是一种文学语言。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
苏白是江南最流行的语言。
传承与保护苏州话是每一位苏州人的责任。
1.吃力萨特哉2.下趟再吃监尚多,我拨内两个倪光搭搭3.小姐,ni yi tao zuan qi ba,勿要去管格个醉杀 ju 哉苏州话的发音很难用汉字表示哇短语你好=倷好大家好=大家好早上好=早阿吃饭了吗=饭阿吃勒吃过了=吃过哉还没吃呢=还朆吃勒不好意思=弗好意思麻烦你了=麻烦倷哉没关系,不要紧=弗碍个,弗要紧谢谢=谢谢不用谢=覅谢得个有人吗=阿有人阿我走了=我走哉哦再见=再会有空来玩=有空过来白相哦我来了=我来哉好久不见=长远弗见行不行啊=阿来赛阿/戛行的=来赛个不知道=弗晓得俗语骂太平山门(指桑骂槐,不指名地骂人)做花手心(暗里耍花招,使坏)断链条活狲(坐立不稳,不安稳的人)搞百叶结(胡搅蛮缠)掐脱头葛苍蝇(遇事慌乱)蚂蝗叮螺蛳(紧叮不放)氽脱木排撩筅帚(丢西瓜拣芝麻)门门勿落空(处处占便宜)烂木头氽勒一浜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关亡讨口气(探人口风)说嘴郎中呒好药瓦爿部亦有翻身日上歪一寸,下歪一尺顺风背纤,逆风扯蓬要保粘囡平安,常带三分饥寒乌头风,白头雨小暑热吼吼,大暑凉飕飕破甏腌不出好咸菜年轻苦,风吹过,老来苦,真正苦金窠银窠,不及自家草窠(或“不及屋里狗窠”)棉纱线扳倒石牌楼又做师娘(指巫婆)又做鬼(音居)蜓蚰吃百脚(蜈蚣),各自有一法出头椽子先烂小鸡踏勿碎瓦,泥鳅翻勿起浪荷叶包不住沙角菱灯草勿能做拐杖快马勿用鞭摧,响鼓(锣)勿用重锤靛缸里捞勿出白布鸭吃砻糠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俏眉眼做给瞎子看吃素碰着月大千年文书好合药绣花枕头一包草做一回憨大,学一回乖顺风蓬勿要扯足七石缸,门里大屋请了个箍桶匠炒虾等勿及红老大多,打翻船交人交心,浇树浇根托人托仔皇伯伯救仔田鸡饿仔蛇新箍马桶三日香摇仔半日船,缆绳也勿曾解马夹呒不罩袖,说话呒不绕头日里讲到夜里,菩萨还在庙里含在嘴里怕烊,吐出来怕冷,咽下去怕鲠伲子勿养爷,孙子啃阿爹家里出仔绞家精,三缸清水六缸浑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商量北寺塔,兜转六城门迷露开,晒得呆(迷露吴语指雾)老伤酸痛,天要变动春寒冻杀老黄牛歇后语先说前句,隐去后句,以示含蓄。
例如:汤罐里笃鸭——独出张嘴台子底下打拳——出手勿高郎中开棺材店——死活有进帐老寿星插草标——卖老麻将牌突勒河里——牌潮(下流、不知耻)八仙桌浪第九位——轧不上一粒米笃粥——米气也呒没太湖里消(刷)马桶——野豁豁老虫落勒书箱里——咬文嚼字死人额骨头——推勿动月亮里点灯——空挂名(明)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子困一横头——呒商量阎罗王屋里贼偷——老鬼失匹弄堂里拔木头—直出直进淘箩里坐笆斗—笃定、稳妥六月里穿棉鞋—日脚(日子)难过四金刚的琵琶(或称:棉花店里死老板)--勿能弹(谈)熟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有决心痛改前非,前程无限)娘娘相公自家叫(夫妻要相互尊敬,然后也会引起人家尊敬)刀切豆腐两面光(处理得恰到好处,双方都顾到)外香骨头臭(表面不差,内里搞鬼)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为人不能忘记根本)穷算命,富烧香(穷人想等好运,喜欢算命;富人志得意满,欢喜烧香还愿)芦席浪(上)爬到地浪(上)(相差无几)一代做官七代穷(做官必然造孽,因而祸及子孙)雨落勿要爬高墩(櫈),穷人勿要攀高亲(承认客观现实,不要脱离实际)朝中无人莫做官,千里做官只为财(凡事都要有基础,凡事都有个目的)人情(婚丧礼金)不是债,背仔子沿街卖。
(“人情”比债还难逃)门前结仔高头马,勿是亲来也是亲。
(世态炎凉之一:有权有势就有亲)只认衣衫不认人,嫡亲娘舅陌路人。
(世态炎凉之二:无权无势断六亲)人老珠黄勿值钱,酒盅甩到酒缸边。
(世态炎凉之三:人老无用,遭人轻视)盐钵头里出蛆(苍蝇不会叮在盐上,怎会出蛆,意即“荒唐”)一退六二五(原为一句珠算口诀,即每个16两秤的1两,只等于10两秤中和0.625两。
这里用“以多变少”的隐意,借用“推出多事”“推得大事变小,小事变了”之意。
)一只裤脚管(形容串通一气的人)心勿勒肝上(形容忘性大的人)外香骨里臭(对外头人要好,对自己人厌恶的意思)轧扁骷颅头(形容两面勿讨好)老皮脓滚疮(老是这样不会好之意)夹蚌炒螺蛳(形容忙中更增加别人麻烦)赤脚地皮光(形容一无所有)拆空老寿星(拆空,事成画饼之意。
即喻事情糟糕。
)钉牢黄包车(形容老是钉住别人)活狲勿赅宝(形容藏不住东西)活狲爬肚肠(形容欢喜无事搬弄东西)犟头摆耳朵(形容不肯听人说话,表现执扭的态度)脱落面颊骨(形容不怕坍台的人)眼睛地牌式(做事突然遇到困难双目圆瞪吓呆时的状态。
)新鲜活死人(形容知觉迟钝的人)苏州话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
现代苏州话有28个声母,49个韵母,7个声调,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
苏州话有很多特征词、俚语和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
苏州话不仅是生活语言,也是一种文学语言。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
苏白是江南最流行的语言。
传承与保护苏州话是每一位苏州人的责任。
参考资料:投五投六——没目标>愁头怪脑——没事瞎犯愁>屑屑嗦嗦——偷偷摸摸;嚼舌>F来塞哉——不行啦>野野哗哗——没边没沿>死样怪气——有气无力、装赖样>盐鼻头出蛆——“鼻头”应为“钵头”,意思是“没影的事儿”>肚肠骨啊痒哉——看别人做事做不好,恨不得自己去做。
>要死快哉——要死啦!>搞七捻三——瞎搞八搞>策呢——口头禅,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 >系系特算哉——死了算了>出趟——出的大场面>花里巴啦——颜色很花>肉滋滋——肉乎乎>鸭连连——鸭>鸡咕咕——鸡>猪噜噜——猪>牛哞哞——牛>羊咩咩——羊>发寒热——发烧>敌卫——特地>七力叠类——累死了>萨体——什么事>日不做夜磨嗦——该做时不做,拖到不该做时做 >困思懵懂——犯困>白相——玩>浑堂——澡堂>插烂糊——敷衍了事>夯八啷汤——一骨脑儿>眯特歇——打个盹>啊无乱——应为“鸭孵卵”,外行充内行 >铜钿——钱>娘起来——骂人的话>瞎七搭八——胡说八道>草脚——菜鸟>作内个老孽——罪过>戆胚——傻瓜>结棍——厉害>屁招精——啥也没有>磨头施哦——那个磨蹭劲啊>七不牢三千——做事颠三倒四>吹头怪脑——发痴>小赤佬——小鬼>昏特哉——昏头了>F要舌割乱盘哉——别瞎讲了>啊是要七生活哉——没事找抽呢?>昏说乱话——胡说八道>胡调——人云亦云、胡说八道>小娘鱼——小女孩>乃么豁特——这下糟了,完蛋>贼特兮兮——鬼鬼祟祟或油腔滑调>吹花夜咪——不认真做事,一边做事一边想入非非>蹲坑——大便>萎在猫——应为“偎灶猫”,病病歪歪的人 >蜡蜡黄——黄>旭旭红——红>碧碧绿——绿>雪雪白——白>霜霜青——青>墨墨黑——黑>冷势势——冷得缩头缩脑>老嘎嘎——老三老四>奥糟——脏兮兮或心里憋闷>嘘头哗先——吹大牛>SO拔嗦——莫明其妙>缩胚——小气鬼>门槛精——精明,会算钱>黑踢嘛蹋——黑漆漆的看不太清楚 >钟生——畜生>小巨丫头——丫头片子>捂空——装腔作势>有孔八只脚——差的很远>高比高眼——装傻充愣>老里巴早——很久以前>木几几——不要做的事自己先去做了>浪头斗类——耍阔>来塞格——可以,好的>温吞水——温水>弥类——有时间还早的意思>尼阻——恶心>排皂——下流>嚓呱啦新——崭新>啊木林——傻瓜>自色塞无——自说自话,不和别人商量,自作主张 >吃错点来——不像样,有“有没有搞错”的意思>艰惧煞哉——表示有一点小事都要与人计较 >僧子要壶——迷迷糊糊>拎否清——搞不清状况、不机灵>青肚皮猢狲——形容没有脑子的人>眼头木屑——呆头呆脑>滴沥嗒啦——滴滴嗒嗒>汤吾子——一种于热水袋功效一样的取暖用品 >穷爷——本人(男)唉……。
很拽的自称语 >猪头三——不识好歹的人>铁撒拉——铁栅门>似体——事情>卡嫩头——老牛啃嫩草>赤佬——鬼魂,或多别人的鄙称(多指男性) >妄输妄——横下心来什么都不怕!>窝面——屋顶>灶无头——乡下的厨房>阿无卵——骂人的>来塞——能干,有能力,行,可以>狗戳——狗生的(禽兽!多被用于形容男性) >跌搭八冲——神志不清引起的走路不稳>皮头——被子>擦家牌——总把自己家财产败坏的人>心荡——好怕怕哦!>眼乌珠荡——眼珠子快掉出来了(形容等得很急或美女香车巨款让你碰然心动)>一卡(掐)一包水——形容女人或小孩的皮肤好,水灵>辣豁豁——有刺痛感,如太阳“辣豁豁”表示太阳光太厉害了,晒得人受不了>卵气——不爽(多男用)>戳气——不爽(多女用)>烂泥塘——路上的泥水坑(平而面积大的)>团团——较深的坑(挖个团团拿你葬嘞嗨=挖个坑埋了你)>烂泥膜膜——泥人>落雨——下雨>笔立直——笔直>连牵——象样>差巴眼——眼睛长得歪或左右视力极不平衡(用于形容人看不清事物本质,说的就是>你!)>哦哟歪!——感叹词,表惊讶>真家伙——对哦,这家伙真是$#$%$#%&>门樘子——门框,泛指门>黑铁麻踏——黑得看不见,也形容人长得黑>黄卜拉季——黄色(多形容人面色发黄)>批要——一定要>咕嗦~~咕嗦~~——人睡觉老是动 >西呛——前段时间>滴粒头——小的球形物>哈翘——瞎捣乱>搭错点——当然是说你神经搭错了 >吹子——疯子>节卡——指甲>与空八只脚——差得远哩!>滴沥挖——滑得要死>得令滚与——圆得要死>留白相——开玩笑!嘿嘿~~~~>血淋带滴——很惨!血淋淋的>磨羊工——故意拖拉>额拉个皮夹子——拣小便宜>铜佃眼里七跟头——爱财如命>新掴马桶三日响——虎头蛇尾>像隔壁张木匠——形容小孩长得不象爹妈(晕,怎么他就在隔壁??)>瞎七搭八——乱七八糟>映特哉——有灯熄了或蜡烛灭了的意思>外加——而且>招牌头——有借光的意思>拗(肉)痛——心痛(苏州人好有内涵,内心的痛苦被巧妙的隐藏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