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教学说课

合集下载

屈光不正课件PPT课件

屈光不正课件PPT课件
轻度:<-3.00D 中度: -3.00D~-6.00D 高度: >-6.00D 病因 1、遗传因素 2、发育因素
3、外界因素
临床表现:
1、视功能的改变 2、视疲劳 3、眼位偏斜(外斜视) 4、眼球改变 5、眼底改变:(1)豹纹状眼底,(2)近视弧 形斑,(3)黄斑部病变,(4)后巩膜葡萄肿, (5)周边眼底病变。
共同性内斜视
1、非调节性内斜视: (1)先天性 (2)获得性
2、调节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先天性内斜视
六个月内发病 斜视角较大,>40△ 与屈光的关系不大
获得性内斜视
2岁以后的儿童期发生,与调节无关; 斜视角比先天性的小; 可随年纪的增大而增加。
小度数外斜 三棱镜矫正 正位训练 手术治疗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1、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获得正常眼位(美容)
1. 矫正屈光不正 2. 治疗弱视
3. 正位视训练 4. 手术治疗:斜视角已稳定
非手术后仍偏斜 交替性注视
内斜: 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外斜: 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是由 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 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 分性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其偏斜角度在不同注 视方向和距离有所不同,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 动障碍。
结果判断: ①水平复视主要在左右注视时最为突出,周边物 象属患眼。
②垂直复视时不仅左右注视时突出,重点在右上、 右下、左上、左下寻找分离最大的方向,周边物 象属患眼。
3、代偿头位检查 检查目的:发现头位倾斜的类型,协助麻痹

眼睛的科学教案之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

眼睛的科学教案之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

眼睛的科学教案之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眼睛是人类的重要感官器官之一,而角膜则是构成眼球的关键部分。

角膜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入射的光线进行折射并使其汇聚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视觉感知。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强烈的近视、远视、散光等),角膜的屈光功能受到了破坏,导致视力下降。

为了纠正这些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名为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的方法。

一、什么是角膜屈光不正角膜在折射光线时,需要保持光线经过后能够集中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如果角膜的曲率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所折射的光线不再汇聚在视网膜上,而产生模糊和失真的视觉感受。

较为常见的角膜屈光不正就是近视、远视和散光。

1.近视近视常见于年轻人,这是一种视网膜前近视,原因是眼轴过长或角膜过度弯曲,致使远处景物焦点在视网膜前形成模糊像。

近视者远看模糊,而近看清晰。

2.远视远视是指角膜弯曲过小或眼球轴长,使得光线不能汇聚于视网膜上,导致远离焦点且成像虚化。

远视者近消元模糊,而远看清晰。

3.散光散光在其他类型眼问题中较为罕见,是指光线汇聚在多个焦点上,以至于使得物体的轮廓模糊,并且视线扭曲。

这通常是由于眼球本身的不对称性导致的。

二、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针对近视、远视、散光等角膜屈光不正问题,人们早期是通过隐形眼镜、眼镜等办法来进行矫正。

然而这只是临时解决了视力问题,而并未解决症结所在,即角膜的虚拟曲率。

科学家们意识到,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手术可以永久性地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实现视力恢复。

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的核心在于角膜切削和重塑。

它最早由雅各布·萨克斯博士和其团队于20世纪60年代末发明,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断完善。

如今,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不正矫正手术中。

1.PRK手术PRK手术针对眼球切下的眼表层细胞,方法是使用激光分子细胞抗原9(MHC9)作为免疫细胞,使眼表层细胞对其产生厌恶,进而产生会导致细胞死亡的效应。

接着,医生们使用准分子激光器,定向修剪眼球屈光处的角膜上皮细胞,改变其形状以促进光线的正确聚焦。

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屈光不正(视力异常)的矫治教学目标1、了解屈光不正的矫治原理及主要症状。

2、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掌握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及矫治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身说法:什么是屈光不正师讲解: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

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二、主体活动活动一:讲解屈光不正的原因和主要症状1、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2、主要症状近视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他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远视远视眼的视力,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远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

视力疲劳症状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反复发作。

散光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活动二:检查1.主观检查法(1)根据视力检查初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

屈光不正-精品医学课件

屈光不正-精品医学课件

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
• 正视眼:远点位于被检眼前无穷远。
用平 行 光照射正视 眼从视网膜反射回来的光线平行光线
• 近 视 眼:远点位于被检眼前真实的一点。
用平行光照射近视眼从视网膜反射回来的光线会聚光线
• 远 视 眼:远点位于被检眼后虚拟的一点。
• 用平行光照射远视眼从视网膜反射回来的光线发散光线
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径线在90º±30º位置。 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径线在180º±30º置。 斜向散光:轴在45°和135°附近 不规则散光:各径线屈光力无规律可循。
根据主径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分类
❖ 单纯近视散光 ❖ 单纯远视散光 ❖ 复性近视散光 ❖ 复性远视散光 ❖ 混合散光
单纯近视散光
角膜塑形术( OK镜)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K):使用特殊设计的 高透氧硬镜,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作 用及泪液的液压作用,是角膜中央压平,达到暂 时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
OK镜的适应症与并发症
适应症:青少年 近视小于-3D 无角膜及其他眼部疾患 无角膜逆规散光或不规则散光
验光
•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诊断过程,通过这 些过程,要使我们验光的对象—人(而不仅仅是 眼球)看得清楚、看得舒适、看得持久。---医学 验光(不同于常规验光)完整的医学验光的过程 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 ---精确阶段 ---终结阶段
验光
•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收集有关病人眼部屈光状态的基本资料,根据这
散瞳验光
目的: 睫状肌麻痹,消除调节的影响。
药物: 阿托品,托品酰胺 原则:6岁以下及高度远视等:阿托品散瞳
6--40岁:托品酰胺快速散瞳 40岁以上:小瞳验光

屈光不正健康教育课件

屈光不正健康教育课件

什么是屈光不 正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将 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视 力模糊或矫正问题。 常见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 视和散光。
屈光不正的原 因
屈光不正的原因
近视:眼球长度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弯导 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远视:眼球长度过短或角膜曲率过平导 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使用合适的视力矫正工具:佩戴适合的 眼镜或隐形眼镜,以纠正视力问题。
预防措施
频繁进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 有助于调节眼球焦距和放松眼 睛。
治疗选择
治疗选择
眼镜矫正: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眼 镜将光线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隐形眼镜:提供更自然的视觉体验,通 过放置在眼球上进行视力矫正。
治疗选择
屈光手术:如LASIK和PRK等, 通过激光技术改变角膜的形状 来纠正视力问题。
屈光不正健康 教育课件
目录 引言 什么是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的原因 诊断方法 预防措施 治疗选择
引言
引言
屈光不正是一种常见的眼睛问 题,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和生活 质量。
本课件旨在为大家提供关于屈 光不正的健康教育知识,帮助 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屈光不 正问题。
引言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了解屈光不正的原 因、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选择。
屈光不正的原因
散光:角膜或晶状体的不规则 形状导致光线聚焦在多个焦点 上。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视力测试:通过阅读视力表来评估视力 问题的严重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底检查:检查眼底以了解眼睛内部的 结构和病变情况。
诊断方法
屈光度测量:测量眼球的屈光 度以确定屈光不正类型和程度 。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安排用眼时 间,经常休息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屏 幕或书本。

屈光不正教案范文

屈光不正教案范文

屈光不正教案范文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屈光不正的定义、类型、原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区分近视、远视和散光等不同的屈光不正类型,并了解如何预防和纠正这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屈光不正的定义、类型、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能够准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屈光不正类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积极预防和纠正屈光不正问题。

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 (10分钟)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屈光不正症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屈光不正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Step 2: 知识阐述 (20分钟)1.谈论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定义和原因。

2.解释近视的症状,如看近处物体清晰而看远处模糊。

3.解释远视的症状,如看远处物体清晰而看近处模糊。

4.解释散光的症状,如看近物时,物体模糊不清,且周围有光晕或多幅图像。

5.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屈光不正类型的特点和影响。

Step 3: 学习方法与预防 (15分钟)1.讨论如何预防屈光不正问题,如保持正确阅读和用眼姿势、适度休息眼睛、远离电子屏幕等。

2.告知学生戴眼镜或使用隐形眼镜的纠正方法。

Step 4: 活动与讨论 (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讨论一个案例,并分析屈光不正类型及其纠正方法。

2.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3.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Step 5: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1.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以小组形式分享。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PPT或白板2.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入和解释屈光不正症状3.不同屈光不正类型的案例分析材料五、教学评估1.小组活动中的讨论和分析2.学生的总结分享和课堂参与度3.学生对预防和纠正屈光不正问题的理解和态度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眼科医院或眼镜店,深入了解屈光不正的症状、检查和治疗过程。

医学院眼科教研室教案(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

医学院眼科教研室教案(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

一、教案名称:屈光不正的定义及分类1. 教学目标:了解屈光不正的定义,掌握屈光不正的分类及各种屈光不正的特点。

2. 教学内容:a. 屈光不正的定义b. 屈光不正的分类1) 近视2) 远视3) 散光4) 老花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屈光不正的定义及分类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屈光不正特点的理解4.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素材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眼科常见问题之一——屈光不正2) 讲解屈光不正的定义3) 讲解屈光不正的分类及各种屈光不正的特点4) 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屈光不正特点的理解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屈光不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 教学目标:了解斜视的成因,掌握斜视的分类及各种斜视的特点。

2. 教学内容:a. 斜视的成因b. 斜视的分类1) 内斜视2) 外斜视3) 上斜视4) 下斜视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斜视的成因及分类b.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种斜视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斜视特点的理解4. 教学准备:教案、PPT、斜视图片素材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眼科常见问题之一——斜视2) 讲解斜视的成因3) 讲解斜视的分类及各种斜视的特点4) 展示各种斜视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斜视特点的理解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斜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 教学目标:了解弱视的定义,掌握弱视的原因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

2. 教学内容:a. 弱视的定义b. 弱视的原因1) 屈光参差2) 斜视3) 单眼盲或双眼盲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弱视的定义及原因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的理解4.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素材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眼科常见问题之一——弱视2) 讲解弱视的定义3) 讲解弱视的原因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4) 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的理解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弱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屈光不正科普讲座PPT课件

屈光不正科普讲座PPT课件

如何预防屈光不正?
如何预防屈光不正?
养成好习惯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 眼。
遵循20-20-20规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的物 体20秒。
如何预防屈光不正? 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 眼睛健康。
阳光中的自然光对眼睛发育有积极作用。如何预防屈ຫໍສະໝຸດ 不正? 合理饮食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表现
出现视力模糊、眼睛疲劳、头痛等症状时,建议 及时就医。
早期干预可以防止屈光不正加重。
何时应就医?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尤其是青少年和儿 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矫正屈光不正。
何时应就医?
专业评估
专业的眼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提供合适的矫正 方案。
包括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等多种选择。
屈光不正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屈光不正? 2.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预防屈光不正? 5. 如何矫正屈光不正?
什么是屈光不正?
什么是屈光不正? 定义
屈光不正是指眼睛在调节光线时出现的偏差,导 致视觉模糊。
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什么是屈光不正? 成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眼也是一种常见的屈 光不正。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职业影响
某些职业如教师、程序员和设计师等,因工 作性质容易导致屈光不正。
定期眼部检查对于这些职业的人尤其重要。
谁会受屈光不正影响?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用眼习惯、缺乏户外活动等,会增加 屈光不正的风险。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和增加户外活动有助于预 防。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C和 Omega-3脂肪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光不正教学说课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屈光不正
1.眼屈光系统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为眼的屈光。

5.屈光度的形成
人眼总屈折力的大小是由各屈光要素的代数和。

例如:
中+中+中+中=正视眼
高+高+低+低=正视眼
高+高+高+高=近视眼
低+低+低+低=远视眼
6.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7.简化眼:
三对基点:
焦点、主点、结点。

前焦点(距第一主点)-17.05mm
后焦点(距第二主点)+22.78mm
第一主点;1.348mm
第二主点;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定义:
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体的
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机制: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有利于视远。

视近时环形睫状肌收缩-->睫状冠形成的环缩小,放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屈率变大两种作用下增加了屈光力。

调节范围与调节力、调节幅度:
调节近点:经过眼的调节所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

调节远点:无调节作用下所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

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距离之差称为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调节幅度。

调节力与年龄有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视近困难症状(老花眼)。

调节与屈光状态无关:无论正视、远、近视及散光人其绝对调节力基本相同,但是调节近点、远点与屈光不正有密切关系(详见各论)。

第二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新生儿眼轴长度12—16mm,和发育成熟的眼球相比,需要增长8—11mm。

从数据看,外界光线要聚焦在视网膜之后,造成20D左右的远视,实际并非如此。

新生儿眼轴短,角膜屈率小,晶体呈球形,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力强,使外界光线仍可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人眼球重约7.5g,前后径24mm,
新生儿只有2g及16mm,
婴幼儿多为远视,随着生长眼球前后轴越来越长,远视便逐渐减退。

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婴幼儿由于受眼轴的影响,存在轻度远视可以视为生理现象,远视度数不应超过3—4D。

随眼球发育,眼轴延长,年龄到青春期时,可以逐渐变为正视。

远视便逐渐减退;近视逐渐增加。

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正视眼。

(屈光正)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称为屈光不正。

一、近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长多见
屈光性:球形晶体、圆锥角膜
按近视程度轻度<-3.00D
中度-3.00D—-6.00D
重度>-6.00D
按屈光成份分
轴性近视──屈光力正常,但眼前后径(轴)过长。

眼轴每长1mm,近视增加3D。

某些青少年发展到成年期,眼轴逐渐增长,发展过快,视力不能矫正,度数较高,称为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

屈光性近视─眼轴长度正常
角膜、晶体,曲率过大,弯曲度过高。

圆锥状角膜、球形晶体。

临床表现
视力:视近清楚,视远不清
视力疲劳:调节集合失调
外斜视:不用调节─>集合不足─>外斜
眼球改变:眼轴长,轻度突眼。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退行性变(病理性近视)
近视弧形斑:眼轴伸长,巩膜扩张快,脉络膜扩张慢,而暴露出白色弧形巩膜斑。

豹纹状眼底:后极部巩膜扩张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脱失,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呈豹纹状。

黄斑变性:出血、新生血管、白色萎缩斑、黑色Fuchs斑。

巩膜后葡萄肿:
网膜周边变性:囊样,格子样,裂孔,网脱。

玻璃体液化、混浊、后脱离。

治疗
光学眼镜矫正:青少年必须散瞳验光
①视远戴凹镜,视近不戴镜;
②低矫正,最好矫正到0.8-0.9;
③最好用双光眼镜;
隐形眼镜矫正
屈光手术
二、远视眼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从视网膜上发出的光线穿出眼球之后呈发散光线)其远点在球后,是虚焦点。

分类
按屈光成份轴性眼轴短、小眼球
屈光性晶体缺入、扁平角膜
按远视程度低度<+3.00D
中度+3.00D—+5.00D
高度>+5.00D
屈光性远视:
眼轴长度正常,眼的屈光力小,角膜及晶体弯曲度低,晶体脱位,无晶体等。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低。

与调节、年龄的关系:
远视看近看远都不清楚,需要调节。

轻度远视;
青少年调节力强,当屈光力不高时,可以加强调节,得到明视(假正视、假近视)可出现调节痉挛(隐性远视、潜伏性远视)。

老年人调节力下降,出现早花。

中、高度远视;(多为显性远视)。

视力;远、近视力都不好,都用调节。

调节力与年龄和健康有关。

1)低度远视;远近视力正常。

2)中高度远视;远视力差,近视力更差。

3)随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都下降,近视力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视疲劳;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调节过度,产生疲劳。

视物不清,眼痛,眼胀,头痛,失眠,记忆力↓。

调节性内斜视和斜视弱视(后述);
解剖学异常:眼球小,前房浅,眼轴短;
眼底改变:见于高度远视,假性视乳头炎。

常伴慢性结膜炎,睑缘炎。

治疗
必须在睫状肌麻痹下,配戴凸透镜。

学龄儿童,每年验光更换眼镜。

轻度远视,视力好,无症状可不戴眼镜。

有视疲劳,内斜者必须戴镜。

中高度远视患者应戴充分矫正眼镜;
中老年人远视者要常戴远近两付眼镜;
配镜原则:矫正视力好,度数高的镜片。

三、散光
定义: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在不同的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前后两条(不能在网膜上形成焦点)焦线,称为散光。

病因:角膜、晶体各经线曲率半径不同。

规则性
不规则性
临床表现:
视物不清,远近均不清。

眼疲劳。

不正常头位,视物歪头。

视盘呈斜形边界不清。

轻度:无症状不治疗。

有症状者,要配柱镜矫正。

高度:接触镜矫正或屈光手术。

不规则散光:角膜移植。

四、屈光参差
定义:双眼屈光度不相等称为屈光参差。

双眼相差大约2.50D以上。

分类
两眼屈光状态;
1一只眼正视,另一眼非正视眼:单纯近视屈光参差单纯远视单纯散光性
2两眼均为非正视眼:复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屈光参差复性远视复性散光性
3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远视、一眼近视
临床表现:
参差超过2.5D以上时,双眼影像清晰度、大小不同,常常影响双眼单视。

视疲劳:双眼使用的调节力不同。

弱视,斜视。

治疗:
小于3D者──眼镜矫正。

大于3D者──接触眼镜、手术。

五、老视
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核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降低,从而引起眼的生理性调节功能逐渐下降。

(视近困难)称老视。

老视不是屈光不正。

原因:晶体核逐渐硬化,
晶体囊膜弹性降低,
睫状肌力减弱。

症状:
1.近点远移;
2.眼疲劳(睫状肌疲劳);
3.辐辏力减弱。

治疗:
配戴凸透镜(花镜)、双光眼镜。

随年龄增长,调节功能按规律逐年下降,因此花镜度数逐年加深,花镜在原有屈光状态基础上增加(取代数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