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

合集下载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问题及答案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问题及答案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先生为什么要提出“抱定宗旨”的要求?答:蔡元培先生之所以首先提出“抱定宗旨”的要求,是因为当时北大风纪败坏,腐败不堪,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并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尖锐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思想来“混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抱定宗旨,这样才会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演讲稿中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谓的学习只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只图蒙混过关3、你怎样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答:这是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抱定宗旨”这个观点时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蔡先生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与当时北大的腐败有关,作者想让青年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来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做官致富,这才有可能消除当时北大所存在的弊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还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即是要身处象牙塔的师生们不要受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袭,也不要受外界思想的束缚,而是发扬自由、独立的精神,用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见解、朴实的作风,去研究高深的学问,使自己处于社会思想、人类科学的最前端,并用研究出的成果启发人们的心智,造福于社会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理有何特点?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说理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情理并重本文不仅仅只是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文中既有痛心的指陈,又有激越的阐发,还有设身处地的忠告(2)善用反问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中,都有反问句,不仅使人警醒,而且还语重情长(3)语言明晓通畅当时还处于文言文、白话文交替之期,本文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堪为中国现代演讲之经典(4)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当时北大校风颇不尽如人意文中列举的各种腐败现象确实存在,对这类现象痛加针砭,大有催人奋进之势,演讲中提出的三个要求,都含有匡正时弊的功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及答案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肄.业(yǐ) 干禄.(lù)冶.游(yě)造诣.(yì)B.切磋.(cuō) 商榷.(què) 敷衍..(fū yǎn) 弭.谤(mí)C.訾詈.(lì) 相勖.(ūn) 砥砺..(dǐ lì) 贻.误(yí) D.塞.责(sè) 颓.俗(tuí) 提携.(ié) 筹.集(chóu)解析:A项,“肄”应读yì;B项,“弭”应读mǐ;C项,“勖”应读ù。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茅于轼先生是我敬重的经济家,但是茅先生教育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消除对企业家存有的偏见”,这话就值得。

②朝韩两方曾于去年2月举行过军方,但谈判未取得任何结果。

③以前美菱公司对工业设计不够重视,如今成立了工业设计中心,使这项工作走上了,开始发挥它的功效。

④用积极乐观的观点评价他人当然是可取的,但别人却不太可取。

A.商榷会面正规指摘[]B.商榷会晤正轨指摘C.商量会晤正轨指责D.商量会面正规指责解析:“商榷”,商讨,多用于书面语。

“商量”,交换意见,多用于口语。

“会晤”,会面,会见,多用于郑重场合,能带宾语。

“会面”,见面,彼此对面相见,多用于一般见面,不能带宾语。

“正轨”,正常的发展道路。

“正规”,符合规定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形容词。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强调“摘”。

“指责”,指摘,责备,强调“责”。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山师范院音乐系教师杨胜利表示,“艺考”如今已被不少习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或家长视作了考大或考一流大的“终南捷径....”。

B.日前,台湾一名男子在公交车上殴打一名中年女乘客,而司机和其他乘客都无动于衷....。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答案
武汉市第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4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梳理字词障碍:
(1)给下列字注音:
数(shù)载(zǎi) 干(gàn)禄(lù) 提携(xié) 肄(yì)业
孜孜(zīzī) 造诣(yì) 店肆(sì) 沦丧(lúnsàng)
訾(zǐ)詈 (lì) 冶(yě)游 塞责(sèzé) 会晤(wù)
相(xiāng)勖(xù) 敷衍(fūyǎn) 庶(shù)民 切磋(qiēcuō)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提出“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在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1918年)“本校的宗旨,就是为求学问而求学问。”(1922年)他以坚决的气魄,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正是这些,缔造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是蔡元培先生,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何幸!中国何幸!可以说先生改变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了中国。
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题高频考点(含答案)
试卷第 1页,总 38页
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小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 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 ——智、仁、勇。为什么叫“达德”?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 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一课时训练含答案新人教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一课时训练含答案新人教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一课时训练(含答案新人教)第四单元伟人之音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肄业()②相勖()③訾詈()④指摘()⑤造诣()⑥砥砺()⑦商榷()⑧会晤()⑨沦丧()⑩敷衍()⑪贻误()⑫轻侮()⑬干禄()⑭当轴()(2)给多音字注音①干干禄干劲②教教员教书③轴轴承压轴戏④塞活塞塞北阻塞2.辨形组词①肄肆②弭弥③砥邸诋抵④贻怡饴眙3.词语释义(1)肄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干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弭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相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终南捷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7)另眼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8)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9)开诚布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指摘指责二者都有批评责备之意,但二者的词义轻重不同。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肄.业(yǐ)干禄.(lù)冶.游(yě) 造诣.(yì)B.切磋.(cuō) 商榷.(què)敷衍..(fūyǎn) 弭.谤(mí)C.訾詈.(Iì) 相勖.(xūn)砥砺..(dǐ lì) 贻.误(yí)D.塞.责(sè) 颓.俗(tuí)提携.(xié) 筹.集(chóu)【解析】A项,“肄”应读yì;B项,“弭”应读mǐ;C项,“勖”应读xù。

【答案】 D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茅于轼先生是我敬重的经济学家,但是茅先生教育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消除对企业家存有的偏见”,这话就值得________。

②朝韩两方曾于去年2月举行过军方________,但谈判未取得任何结果。

③以前美菱公司对工业设计不够重视,如今成立了工业设计中心,使这项工作走上了________,开始发挥它的功效。

④用积极乐观的观点来评价他人当然是可取的,但________别人却不太可取。

A.商榷会面正规指摘B.商榷会晤正轨指摘C.商量会晤正轨指责D.商量会面正规指责【解析】“商榷”,商讨,多用于书面语。

“商量”,交换意见,多用于口语。

“会晤”,会面,会见,多用于郑重场合,能带宾语。

“会面”,见面,彼此对面相见,多用于一般见面,不能带宾语。

“正轨”,正常的发展道路。

“正规”,符合规定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强调“摘”。

“指责”,指摘,责备,强调“责”。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________,上场守门。

②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________的现象。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理解(一)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理解(一)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令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柬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节选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下列各句中,是蔡元培先生给青年学生指明的宗旨的一项是()A.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B.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C.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崇旨既乖,趋向自异。

2.下列对下面句子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

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人,原籍浙江诸暨。

1917-192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实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主要作品教育论著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评价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是中国近代美育的倡导者,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二)人物轶事蔡元培逸事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有志节、有操守的知识分子,他一生“有所不为、无所不包”,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逸事。

(一)家中遭火蔡元培毕生勤于治学,小时已初见端倪。

一次,他在楼上读书,家中忽然遭火,举家惶恐,家人急呼其下楼。

不想,他仍读书自若,态度极为镇定。

还有一次,蔡元培随女佣下楼,由于他年龄小加之楼梯又高,所以必须让人抱着下。

女佣先抱另一孩子下楼,令他坐在楼梯上等候。

这时因有其他事情打岔,女佣一急竟然忘了上楼。

蔡元培便端坐楼口数小时,不移位置,亦不呼其他家人,其举止安详如此,实令人诧异。

(二)脱帽回礼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

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

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而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二、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第3、4课时
第3、4课时
一、前情反馈
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知识链接】
(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辞的特点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怡-贻;C,渡-度;D,弛-驰)
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以诚相待
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
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
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项是(B)(应为“磨炼”)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武汉市第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4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
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砥砺(lì):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
商榷(què):商讨。
(3)解释并熟记下列成语:
问心无愧:wèn xīn wúkuì问,自问;愧,愧疚;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孜孜以求:zīzīyǐqiú孜孜:勤勉的样子。求:探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
(三)蔡元培与北大: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一、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见【知识链接】
蔡元培(1868---1940),字,号,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家、家、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毛泽东赞扬他为“,”。
2、作品相关知识简介:见【知识链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的教育思想,将北大这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转变为新、新、新运动的发源地。
(①真心实意办教育,真正为学校、学生的前途、声誉着想;②对北大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能对症下药;③有非凡的洞察力、决心和魄力;④善于做思想工作;⑤有人格魅力;⑥务实……)
三、归纳小结:
7、说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
结构特点: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8、说说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4、诵读课文,理清结构:作为演讲稿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那么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真阅读课文,理出本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二、质疑探究:
1、本文作为演讲稿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分别是针对什么社会现实提出的?在课本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①“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在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1918年)“本校的宗旨,就是为求学问而求学问。”(1922年)他以坚决的气魄,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正是这些,缔造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是蔡元培先生,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何幸!中国何幸!可以说先生改变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了中国。
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运用多种语言技巧,增强了演讲效果。采用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四、拓展提升:
挑选一所你喜爱的大学,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及办学宗旨,谈一谈自己今后的打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2、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文稿。要求:观点明确,有演说稿特点,不少于400字。
②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③提出“尊师爱友”的要求,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不良风气。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乏一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师生不能融洽相处。
【学习过程】
第1、2课时
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很多普校学生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正轨(guǐ)砥(dǐ)砺(lì)鲜(xiǎn)为人知
(2)解释下列词语: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6、大家思考一下,一上来连客套话也没说,就开门见山的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
他对北大的学生要求很严格,是个严厉的人。他不说客气话,也不说理想、目标之类让人觉得虚幻的话,一点虚的都没有,全来实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理性、务实的人。他敢于挑战流俗和时弊,而不是向它们妥协,是个勇于改革的人。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个改革家。他是以战斗者的姿态踏上北大校长之位的,做校长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大学。他是一个改革者,也是北大的舵手,是开拓者。他提出的三点要求,直指弊端,针针见血,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办法、有谋略的人。
④语言要通俗,尽量口语化。
⑤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收获。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毛泽东赞扬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②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③演说辞要富于感情,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3、梳理字词障碍:
(1)给下列字注音:
数(shù)载(zǎi)干(gàn)禄(lù)提携(xié)肄(yì)业
孜孜(zīzī)造诣(yì)店肆(sì)沦丧(lúnsàng)
訾(zǐ)詈(lì)冶(yě)游塞责(sèzé)会晤(wù)
相(xiāng)勖(xù)敷衍(fūyǎn)庶(shù)民切磋(qiēcuō)
束之高阁:shùzhīgāo gé束,捆扎起来。之,代词。高阁:储藏书籍、器物的高架子。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