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春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2020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素质检测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繁华热闹的商业区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
唐朝的经济发展,科举制
【解答】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唐代长安”,结合相关知识可知,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制瓷业发达,其中唐三彩是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世界工艺的珍品,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盛行;唐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进京赶考”成为读书人的人生大事;唐朝的主要文学就是诗歌,名家辈出;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由此可见,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
7.我国古代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下列诗句与科举制无关的是()
A.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答案】D
【考点】
开元盛世
【解答】
由“登科”、“田舍郎”到“登天子堂”的转变、“唯有读书高”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均与科举制有关。D描写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繁荣景象。故选D。
材料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构成“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渡》
(5)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两个事例。(3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下列隋文帝的措施中,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立隋朝B.发展生产C.提倡节俭D.统一南北2.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
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A.统治十分残暴B.洛阳盛产粮食C.横征暴敛无度D.社会经济发展3. 《话说运河》解说词中说:“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
”如图,对于隋朝运河工程描述正确的是()A.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A是涿郡,B是扬州B.图中D段是通济渠,沟通了黄河和淮河C.图中E段是邗沟,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D.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4.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
隋炀帝继位……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材料认为秦隋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连年征战B.统治残暴,矛盾激化C.农民起义频发D.大兴土木,不惜民力5.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
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多元文化碰撞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国家建立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6.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初定,就修大殿,劳民伤财,唐太宗最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
据此说明唐太宗()A.革新政治B.轻徭薄赋C.完善制度D.虚心纳谏7. 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8.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乐章,那么“开元盛世”就是乐章里的最强音,它的出现是几代人努力达到的结果。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
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元时期2.(题文)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开元盛世4.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B.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吐蕃是唐王朝的一部分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5.《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18年D. 605年6.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这个国家是()A.日本B.天竺C.大食D.大秦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8.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0.下列的工具,发明于唐朝而且用于灌溉的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水排11.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B.以失败而告终C.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D.推翻了唐王朝12.日本共派遣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余人。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 A .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 .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 .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 .唐朝和吐蕃的关系2.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广为百姓传唱。
歌词大意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
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
”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崇敬和怀念。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A .唐高祖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唐高宗时期D .唐玄宗时期3.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是( ) A .松赞干布 B .尺带珠丹 C .颉利可汗 D .呼韩邪4.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吐蕃与唐盟约“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亲……” B .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C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 .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6. “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7.科举制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8.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僧人B.都对唐朝和邻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贡献C.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D.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9.作为中国历史的学习者,如果你想研究唐朝与印度、西亚交往的历史,最好的参考资料是()A.《史记》B.《资治通鉴》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10的是()A.提高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B.加强了唐与各国经济尤其是文化的交流C.促进了唐朝封建制度的改善和进步D.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11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12.安史之乱发生在()A.751年B.755年C.765年D.770年13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B .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D .交通发达14.下列对下图人物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 .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B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故称“诗史”C .“三吏”“三别”是他写的名篇D .他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 15.下列内容的关联,错误的是( ) A .李白——诗仙B .白居易——《送子天王图》C .杜甫——“三吏”“三别”D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16.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之黄金时代,究其原因,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关键因素是( ) A .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B .诗賦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C .“百家争鸣”解放人们的思想D .各民族团结和中外交往密切17.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卷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
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外戚宦官专权乱政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开通了大运河③创立了科举制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C.和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宜D.见证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开元盛世”4.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孙悟空5.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A.唐太宗用人唯贤 B.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C.唐太宗营建东都 D.唐太宗开创科举制6.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7.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创立殿试制度8.“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这句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B.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记诵的能力C.科举考试中人们普遍推重明经科D.进士科比明经科难度大,不易考取9.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10.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北周2.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它的中心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
”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制度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5.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B.创立了三省六部制C.知人善任,虚心纳谏D.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6.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
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①曲辕犁②筒车③水排④耧车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9.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的是()A.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籍B.茶叶C.青瓷D.唐三彩10.小明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中华文明的起源11.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诗中“千里长河一旦开”是指( )A.修建都江堰B.开凿灵渠C.治理黄河D.开凿大运河3.1 300多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
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
材料表明科举制度(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C.为历朝选拔了大量人才D.阻碍了社会的发展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认识到( )A.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虚心纳谏的好处5.开元年间,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大,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这一封建盛世的缔造者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7.唐中宗时,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薔“和同(为)一家”。
这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朝的册封B.吐蕃同唐朝联系不断加强C.唐朝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同汉族长期交融已成为一家8.文学发展有其特定的繁荣时期。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邗沟 D .通济渠2.下列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 A .经济繁荣 B .短暂而繁荣 C .二世而亡 D .节俭盛行3.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
这位大臣是(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4.能突出反映唐朝时期最高文学成就的是( ) A .小说 B .词 C .诗 D .戏剧5.开元通宝是唐中后期通用的货币,它有利于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年号是“开元”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6.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 A .曲辕犁 B .石犁 C .直辕犁D.筒车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遣唐使来华D.文成公主入藏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国家强盛时期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是()A.翻车B.筒车C.水车D.水排11.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曾回中国“探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七(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是()A. 隋的统一 B. 唐的统一 C. 宋的统一 D. 元的统一
2.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严重
B. 暴虐无道的统治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土地兼并严重3.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举制④民族关系融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也有人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我们肯定她的原因不包括
A.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B.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C. 爱惜人才
D. 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5.梅派京剧《贵妃醉酒》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
这里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宗
D. 武则天
6.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7.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9.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唐朝对外交通比较发达
B. 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 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
D.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1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
”这里“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1.隋炀帝对中国的功绩也是不朽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亡国。
隋炀帝“对中国的功绩”是指()
A. 修筑万里长城
B. 开凿大运河
C. 修筑都江堰
D. 开凿灵渠
12.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
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 甲:分裂走向统一
B. 乙:繁荣与开放
C. 丙:文明初露曙光
D. 丁:巩固与危机13.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两位高僧都生活唐太宗统治时期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隋唐时期开始确立与初步完善的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段评述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C. 体现了公开公正的原则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5.“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资治通鉴》
二.材料题(共55分)
16.(14分)(创新探究题)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6)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4分)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政治比较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4分)
【对外关系篇】
(3)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个对外交往的人物。
(4分)
【启示篇】
(4)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看左图。
(1)(1)材料中隋朝大运河的三点
①_________;②__ ____;③__ ______。
(3分)
(2)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
材料二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
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
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三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下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3)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4)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
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名言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6分)
(2)材料一中的统治者为避免“覆舟”在经济方面实行了什么样的措施?(4分)
(3)材料二中的“开元”与哪位皇帝有关?历史上把这位皇帝前期的统治称为什
么?(4分)
(4)材料二中“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说明了什么?(2分)
(5)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2分)
19、依据所学知识探究唐朝对外交往相关问题:(10)
材料:
(2)图片反映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隋唐时期我国文化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鉴真与玄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3)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正在顺利推进,你能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得到哪些借鉴和启发?(4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考第一单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ADB 6-10 CDCBA 11-15 BBCCA
二、材料题
16、(1)科举制、隋炀帝(2)魏征、“贞观之治”(3)鉴真、玄奘
(4))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局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
17.(1)洛阳、涿郡、余杭
(2)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选拔人才,维护统治。
创立殿试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拨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8、 (1)唐太宗。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以民为本的思想。
(2)减轻人
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唐玄宗统治
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
(5)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19、(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
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方面保留唐朝某些风尚。
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2)启迪:
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③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