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合集下载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是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一。

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美丽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显得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最好看的一朵花,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充满了花香,可是路途遥远,没人能将花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朵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赏析: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

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庭中有奇树的名句赏析和主旨

庭中有奇树的名句赏析和主旨

庭中有奇树的名句赏析和主旨说⼀个⼥⼦好看,最经典的赞美莫过于如花似⽟,⽊槿或许是最早⽤作喻体的花⼉。

《诗经郑风》说“有⼥同车,颜如舜华。

……有⼥同车,颜如舜英……”,舜华、舜英就是⽊槿花。

颜值可观,有很多种风情,妖娆妩媚、端庄齐整,精致俏丽都⾜以赏⼼悦⽬,⽊槿的美清朗⽽纯净,⽤来⽐拟少⼥清纯的容颜再合适不过。

《古诗⼗九⾸》⾥似乎也有⽊槿的影迹,“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诗字⾥⾏间⼀派葱茏绿意,应该是夏天,诗中让⼈⼀望惊艳,继⽽情思绵绵的,不是草花,不是盆栽,不是攀援缠绕的藤,是⼀棵⽆勾⽆刺可以攀枝折花的树,想来想去,唯有⽊槿。

⽊槿的花瓣,清透、娇嫩、轻软,密布⼀条条细细的褶痕,正是丝绢的质地,可玩赏,亦可⼊馔,最宜和鸡蛋⾖腐鲫鱼之类相配做成羹汤,静静漂浮在碗盏之中,⽊槿花瓣留存着⼏许若有若⽆的艳⾊,像长空中⼏丝云缕,⼊⼝的感觉细嫩到近乎虚⽆。

在故乡,⽊槿随处可见,只是不⽤来观赏,亦不作⾷材,当然也不叫⽊槿,叫屏条⼉,这个半点也不诗意的名字概括了⽊槿两种功能。

⼀是做篱笆,菜地、果园、院落外密密匝匝围上⼀圈,挡鸡挡猪,挡习惯顺⼿牵⽺的⼈,每到夏⽇,绿屏花发,那些灰⽡青砖的⼩屋,茅草顶和⼟坯墙都被照亮了;⼀是做编织材料,夏⽇长长,农⼈拿镰⼑在槿篱上随⼿割⼏⼑,篱笆未见稀疏,怀⾥已经是⼀⼤捆,再⿇利地轻轻⼀捋,花叶满地,⼀根灰褐⾊的枝条就在⼿中了,平直、绵软、柔韧,怎么扭怎么弯也不折不劈,在乡民⼿中跳跃穿梭⼏回就是鸡笼、提篮或箩筐的⾻架与经纬,做成农家物件被使⽤多年乃⾄⼀代代传承下去,实⽤⽽恒久,这或许⽐⽤来看花或做菜更有意义。

⽊槿,独处成树,丛⽣成篱。

⼀夏⼀秋满枝繁花,在庭院、在公园,甚⾄在⾼速路的绿化带⾥,顶着着烈⽇的毒焰,热风的⽕⾆,来往车辆灼⼈的废⽓和滚滚烟尘,依旧笑靥嫣然,优游招摇,不见凋残不见萎蔫,葳蕤枝叶间,朵朵花冠舒张铺展,粉嫩鲜泽、神采奕奕。

《礼记》云“夏⾄到,⿅⾓解,蝉始鸣,半夏⽣,⽊槿荣”,⽊槿花开的情态,也只有“荣”才能表现。

庭中有奇树拼音版注音、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拼音版注音、翻译及赏析

庭中有奇树拼音版注音、翻译及赏析【原文】庭tínɡ中zhōnɡ有yǒu 奇qí树shù,绿lǜ叶yè发fā华huá滋zī。

攀pān 条tiáo 折zhé其qí荣rónɡ,将jiānɡ以yǐ遗yí所suǒ思sī。

馨xīn 香xiānɡ盈yínɡ怀huái 袖xiù,路lù远yuǎn 莫mò致zhì之zhī。

此cǐ物wù何hé足zú贵ɡuì?但dàn 感ɡǎn 别bié经jīnɡ时shí。

【译文】 庭院里有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 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10、庭中有奇树

10、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翻译】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文意理解】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

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词语解释】《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这组故事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盈:充满。

致:到达。

经时:历时很久。

【理解性默写】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3.《庭中有奇树》中写出女主人公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但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的句子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5.《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考试真题】无。

《庭中有奇树》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庭中有奇树》翻译、背景、主题思想

《庭中有奇树》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
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背景】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主旨】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庭中有奇树》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庭中有奇树》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庭中有奇树》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庭中有奇树》诗的开头四句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庭中有奇树》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庭中有奇树》注释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遗(wèi):赠送,赠与。

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致:送到。

贵:珍贵。

一作“贡”。

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庭中有奇树》鉴赏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

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庭中有奇树,古诗19首

庭中有奇树,古诗19首

庭中有奇树,古诗19首
《庭中有奇树》是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这首诗用比兴的手法,借孤芳自赏的庭中奇树,来表达闺中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全诗原文如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庭院中一棵奇树的模样,它满树绿叶,繁华茂密。

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朵花,想要将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女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刻画,她手中拿着花朵,却因为路途遥远无法送达而感到惆帐。

最后两句则是女主人公的自我宽慰,她认为这花虽然珍贵,但也比不上与爱人分别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奇树和折花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相聚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凉。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庭中有奇树》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心上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表达一个女子对远行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是哪一句?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4、结尾两句诗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答: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罕,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答:“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这首诗涉及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本诗这一细节,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答:“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的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

“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

“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

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

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

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

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

——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

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

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说道,“此物何足贡”,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

“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

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

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

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最后两句,蕴涵深曲。

你怎样理解?请你简要赏析。

这花本是区区小物,不值得献给远方的心上人,不过假若他果真得到了一束”“馨香盈怀袖”的花,不知该生出多少感慨:当年的情谊,别后的思念……假如这花送到他手里,它不正代替了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吗?所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