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围城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对于《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一,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下面我将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讨词义在作品中的传递。
1. 贾鸣凤作品中的“城外女人”,身世不显赫,从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
但是她并不向命运低头,不想沦为“穷亲戚”,竭力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她过早地离开了家乡,投身于歌舞事业。
然而,她的一时冲动和侥幸心理似乎都背离了她的初心,拉下了她赢得别人尊重的大好前途。
她虽然逆来顺受,但在环境巨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暴躁易怒,甚至是冷血残忍。
她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一个社会中边缘化人群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价值,从而突出了一个人在历史变动中保持人格尊严的难度、矛盾与挣扎。
2. 甄嬛甄嬛是卓文君的女儿,早在她五岁时,便被四爷一眼相中。
可谓是有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人。
她是一个聪明、有心机却不失天真的女子,在宫廷中富有智谋,却不作恶,屡破屡立。
而她周身散发的无尽的妩媚,令所有男人都不自觉地倾心于她。
无论是善意的,还是算计多端的,都围绕着甄嬛异常地打转,她那深婉、圆润的语调往往能疏通最复杂的桥梁。
她最后通过自救终能够获得自由,赢得了生命的另一个可能。
她形象的传递在表现了一个皇宫妇女在历史环境中的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展示了一个天真却不失智慧的女性形象在宫廷和人类世界中的多重角色。
3. 冯玉祥冯玉祥是作品中陪伴了贾鸣凤度过余生的一个男子。
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知青出身。
然而,他的成长和人生轨迹完全没有脱离自己的命运轨迹。
他以后虽然掌握了政权,成为了自己的老板,但是他自由的时代缺乏自由。
他的形象塑造中,也渗透了很多反映时代之矛盾的元素。
他身体的自由与精神的束缚,既是个人命运的残酷反映,也是一个时代困境的写照。
他在作品中是一个个体的象征符号,触及了一个时代的灵魂痛楚和文化矛盾,同时也是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质量的期许。
《围城》人物形象

苏文纨
性格特点
工于心计、高傲狡黠、虚伪做作。
相关情节
①以前做同学的时候,看不起方鸿渐。一起回国时,她又准备向方鸿渐示爱。但方鸿渐被鲍小姐引诱,她很妒忌,将方、鲍两人贬得一文不值。然而鲍小姐刚走,她就马上打扮好来找方鸿渐。
②得知方鸿渐喜欢唐晓芙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的丑事抖出,导致唐、方两人最终分手。她为挽回尊严,下嫁给曹元朗。
【经典摘抄】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衬了这背景,一个人身心的搅动也缩小以至于无,只心里一团明天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
《围城》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形象分析
方鸿渐
性格特点
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经不住诱惑;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相关情节
①出国四年换了三所大学,一无所成,回国前为了应付家人,买了假博士文凭。
②不喜欢苏小姐,万不得已拒绝时,用的还是法语。喜欢唐晓芙却不敢跟她说,闹矛盾时在雨中等唐晓芙,却又坚持不下去。
③受邀演讲忘带演讲稿,只能胡扯出西洋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长存的笑话,出尽洋相。
④有民族气节和正义精神。在华美新闻社时,新闻社因言论激烈受到警告,又有传言称敌伪企图收买报社,总编愤而辞职,方鸿渐不顾妻子的反对也跟着辞职了。
孙柔嘉
性格特点
独立自主、工于心计、外柔内刚、颇有主见。
相关情节
①孙柔嘉故意把被陆子潇追求的事透露给方鸿渐,让方鸿渐心生妒意。
②赵辛楣离开后,孙柔嘉说有人给她家里写信造他们的谣,挑拨方、赵二人关系。路遇陆子潇和李梅亭时,她紧抓方鸿渐的右臂,做出两人是情人的假象。在她不动声色、步步为营的“逼迫” 下,方鸿渐终于跌入她所设置的婚姻“围城”。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

围城中得女性人物分析《围城》对女性人物得塑造非常精彩,小说中主要得四位女性都各具特色:温柔得体得、妩媚风骚得、孤高冷静得与工于心计得。
这几位女性构成一条爱情线索贯穿于方鸿渐整个人生旅途之中,使方鸿渐得旅途颇不平静。
最先踏进方鸿渐得旅途中得当然就是鲍小姐了,鲍小姐姓“鲍”,取意“鲍鱼之肆”,从这点足以瞧出作者对她得褒贬得态度。
鲍小姐皮肤黝黑,穿着火辣,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得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就是赤裸裸得"。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她们修正为"局部得真理"。
“英国人瞧惯白皮肤,瞧见鲍小姐暗而不黑、肥腻辛辣得引力,以为这就是地道得东方美人。
”这绝对就是对她得讽刺。
鲍小姐就是几位女性中最开放得一个,或者说她非常放荡,有了未婚夫,还故意在船上引诱方鸿渐,说方鸿渐像她得未婚夫,让方鸿渐自作聪明得认为“自己可以完全享受未婚夫得权利,而不必履行她未婚夫得义务了”,使方鸿渐忍不住与她调情。
她毫无羞耻之心,不受道德得约束,公然地与方鸿渐在船上得甲板上调情,表演亲密举动,毫不在乎别人得眼光,全然忘了家中得未婚夫。
在欧洲她也没闲着,从这句“幸亏鲍小姐就是学医得,所幸也没弄出什么事了”可以略知一二。
她更就是一个情场老手,在感情上收放自如、拿捏得当,知道什么才就是自己真正想要得,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停止。
所以在快抵达香港,她对方鸿渐得态度立时冷下来,热情地投入未婚夫得怀抱。
这时候,方鸿渐才知道自己不过就是她在寂寞旅途得一个消遣。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女人就是可怕得。
鲍小姐香港上岸之后,方鸿渐开始了与苏文纨得爱情纠葛。
苏文纨就是个典型得大家闺秀。
书中就是这样描述她得“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得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
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涩。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最新文档资料

论《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富,他的“钱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围城》更是家喻户晓,仅这一部书就可以奠定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大家普遍关注围城中的男权主义研究,但其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更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意,本文主要从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去分析。
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一、天真烂漫型――唐晓芙唐晓芙是作者用笔墨较少的人物形象,但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取这个名字也是有着深刻寓意的,“晓”是早晨,“芙”是荷花,也就是说她像早晨池塘里刚出水的荷花那样纯洁美好,也确实是这样,刚出场便给人一种清纯之美,书中这样描述“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颜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正是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美深深地打动了方鸿渐。
唐晓芙是活泼开朗,美丽善良而又大方聪明的,她直言直语,不矫揉造作,这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愿意追求并希望得到的理想中的女孩子,可这种美好却是稍纵即逝的,当方鸿渐终于和苏文纨划清界限时,他和唐晓芙的爱情也结束了,唐晓芙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物,她的家庭,她的交际圈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她缺少压力和打击,一旦苏文纨把方鸿渐的一切都告诉她时,她便完全相信表姐,而变得束手无策。
她本想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却迟迟开不了口,“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这也看出她倔强的一面。
杨绛先生曾说“《围城》中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的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11],而这也成了方鸿渐一生的遗憾。
分析近现代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近现代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近现代小说《围城》中的人物形象《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1947年创作的一部小说,以揭示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命运的困境为主题。
小说以重庆大学南岸的校园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群年轻人的爱情、友情、事业和人生选择,深刻剖析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心态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方鸿渐:困境中的智者方鸿渐是《围城》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聪明才智却在人生选择上徘徊不定的年轻人。
从小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高中时期荣获全校的文综第一名。
然而,他在进入大学后,却陷入了舒淇和谢混搭的爱情漩涡中。
他一方面陷入困境,不知道应该选择谁,另一方面也见识到了舒淇虚荣心的巨大。
方鸿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逐渐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被围城的局面。
他在围城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且获得了不少的思考和体悟。
他的形象揭示了当时年轻人的无奈和思考,也代表了智者在困境中的自省和成长。
二、林世妤:坚守信仰的女性形象林世妤是方鸿渐在大学时代的同窗情人,她和方鸿渐一样都是聪明才智,但林世妤对待感情和事业有明确的追求和选择。
她坚守自己的信仰,选择了出国深造而放弃了和方鸿渐在一起的机会。
她对方鸿渐的爱始终是坚定而深沉的,但她并不妥协于婚姻和物质。
林世妤形象表达了当时女性的独立和坚持,以及对个人价值观的追求,她是围城时代女性形象的一个缩影。
三、舒淇:虚荣与欲望的代表舒淇是《围城》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富有的家庭出身,自视甚高,一直过着奢侈和肤浅的生活。
她对方鸿渐产生了虚荣和欲望,并试图通过嫁给他来满足自己物质和地位的追求。
舒淇忽略了方鸿渐对她的真实感情,只关注他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她的形象象征了当时社会上某些阶层的虚荣和功利,以及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不择手段的心态。
四、谢混搭:失去自我的追随者谢混搭是围城中的一个边缘人物,他与方鸿渐是朋友关系,但在他的人生选择上却在方鸿渐的引导下迷失了自我。
他追求金钱和享受,跟随着方鸿渐投入到舒淇的世界中。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对围城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
本文将从主角方鸿渐、芙蓉、白嘉轩和比尔等人物入手,分析他们的形象塑造及其所体现的主题意义。
方鸿渐是小说的主角,也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具备良好的学识和才华,却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生活不如意的困境。
方鸿渐通过文字来发泄自己对环境的不满和对围城现象的思考,他的内心独白成为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
方鸿渐的形象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围城中的困惑和无奈,以及他们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芙蓉是方鸿渐的妻子,她是一个热情而活泼的女性形象。
她在婚后渐渐变得冷淡和不解风情,因为她对方鸿渐的异性朋友们感到嫉妒和孤独。
芙蓉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围城中的局限和无奈,以及她们在婚姻中的焦虑和痛苦。
芙蓉的经历提醒着读者,要注意理解和关心配偶的感受,共同面对围城的种种问题。
白嘉轩是方鸿渐的哥哥,他是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代表。
他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却往往忽视了精神追求和情感生活。
白嘉轩的形象暗示着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偏颇,以及人们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丢失精神满足的现象。
白嘉轩的命运也表明了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比尔是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他是小说中的边缘人物。
比尔思考着如何改变现状,但却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
比尔的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乌托邦的追求,他的经历也揭示了知识分子面临矛盾和无补的境地。
比尔的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悲剧性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围城的压迫与封闭。
通过对上述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围城》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围城中的困境和无奈,以及他们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方鸿渐、芙蓉、白嘉轩和比尔等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小说中的个人命运,更重要的是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的困境和迷茫。
小说通过对围城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展示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同时也引发了对围城现象的深入思考。
女性角色的解读《围城》的性别观察

女性角色的解读《围城》的性别观察《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男女主角侯宝林和沈从文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性别观察。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个性鲜明,远超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呈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形象。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展现了不同的家庭地位和社会身份。
从青涩的王筱筱到成熟的陈世美,她们分别代表了旧时代的守旧和现代文化对女性地位的认知。
王筱筱是一个传统家庭中的女性,她被视为聚光灯下的受害者,因为她对婚姻的理解只是依赖和被动接受。
而陈世美则更加独立和自尊,她有自己的事业,不依附于男性,展现了现代女性勇于追求自我实现的形象。
其次,在小说中,女性角色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陈世美作为一名学者,她的才智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她自信、果断并且能够坚持己见,不受周围人的影响。
在和侯宝林的爱情中,她多次采取主动,她的决策和思考引导了整个故事的走向,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第三,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展现了积极和进取的特点。
陈世美和其他女性角色一样,都具备自我奋斗的精神,并且积极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目标。
她们不仅在情感上独立,还在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王筱筱在家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对家庭的关爱和责任感赢得了读者的赞叹。
这些女性角色表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进取心,对社会和家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小说中还描绘了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
陈世美在与侯宝林的关系中,时常与男性的传统期望发生冲突。
她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她不再愿意接受传统的束缚,而是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她的坚持和勇气表明,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也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综上所述,《围城》中的女性角色展现了独立、自主的形象。
她们不再受制于传统观念和家庭压力,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她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积极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也在男权社会中勇敢地抗争。
漫谈《围城》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漫谈《围城》中的⼏个⼥性形象钱⽼⼀部《围城》,刻画了多个⼥性形象,其中⼜数唐晓芙、孙柔嘉、苏⽂纨三⼈作者⽤⼼颇多,这⼏个⼥性形象,也是我们每个⼈⽣命中都会遇见的。
唐晓芙是作者最钟爱的⼀位⼥⼦。
作者夫⼈杨绛先⽣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物,不愿意把她嫁给⽅鸿渐。
”作者温情脉脉地赋予了唐晓芙其他任何⼥性⾓⾊都没有的好条件。
她拥有让⼈眼睛⼀亮的美貌和清纯⽓质,甫⼀出场,作者就不吝拿出⽆尽的好话来赞美她,篇幅实在有点偏⼤:“唐⼩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着⼀般⼥⼈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新鲜得使⼈见了忘掉⼝渴⽽⼜觉嘴谗,仿佛是好⽔果。
她眼睛并不顶⼤,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的⼤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话,⼤⽽⽆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都⽢⼼变成⼥⼈头插的钗、腰束的带、⾝体睡的席,甚⾄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齿。
她头发没烫,眉⽑不镊,⼝红也没有擦,似乎安⼼遵守天⽣的限⽌,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之,唐⼩姐是摩登⽂明社会⾥那桩罕物,⼀个真正的⼥孩⼦。
” 作者为她安排了优越的家庭环境,⽗亲是⼀个事业有成的律师,还有苏家这门阔亲戚,家庭开明,风趣,“爸爸妈妈对我姐妹们绝对信任,从不⼲涉,不检定我们的朋友。
”她回到家⾥,⽗母都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她没有经历世俗社会的侵扰,正处于刚上⼤学的纯真年代,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学因战事内迁,她停学在家半年,现在也计划复学”,有时间可以专⼼⽤于恋爱,她见过世⾯,不⼟⽓,每天进出的都是苏家的沙龙。
作者还赋予了唐晓芙处⼦的圣洁。
虽然苏⽂纨说她⼿⾥握着⼤把⼤把的男朋友,但从作者的叙说中我们却能看出她的不经⼈事。
她的爱情观是原⽣态的,“我爱的⼈,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等待我”。
这个听起来类似于现在的⼤款征婚,要求⼥⽅不仅⽆性经历,甚⾄是⽆情感经历,但后者是掌握强势话语权的⼈的强势要求,前者却是未谙⼈事的处⼥的爱情期盼,唐晓芙的爱情观正在趋于成熟中,当⽅鸿渐站在⾬中,她已经抛弃了这⼀幼稚的观念,可是作者却决定在这个时候终⽌叙述:她“看得⼼溶化成苦⽔,想⼀分钟后他再不⾛,⼀定不顾笑话,叫佣⼈请他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围城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
作者:周倩指导老师:孙逸诗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
此书发表之后引起重大反响,主要讲述了在20世纪早期到20世纪40年代那段动荡的时代中方鸿渐婚姻爱情人生的围城。
而其中四个主要的女性角色是围绕方鸿渐而塑造的。
正如钱钟书本人所说,故事和人物虽然都是虚造的,但有人物是稍有真实人物的影子。
本文通过解读其中这四位女性角色的形象,找出可以勾画出当时社会的女性的思想形态。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主要女性形象解读
正文:
一、“开放”、堕落的“朱古力美人”鲍小姐
鲍小姐是全书唯一一个受到作者正面批判的人物,同时也是方鸿渐婚姻爱情人生围城的开端。
她只穿绯红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又叫她“真理”。
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毕竟是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这是鲍小姐在书中的形象。
鲍小姐有未婚夫,但却依然在留学时寻欢作乐,而方鸿渐就是她在留学过程中的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说说是她在外寻求欢乐的最后一个对象。
她曾和方鸿渐说过:“方先生,你叫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的相貌和他像极了。
”她虽被当时船上众人所嫌弃和谴责,但从她对自己魅力的那种自信中可以看出,她确实有极容易引诱人的魅力和自信的资本。
就这样她公然和方鸿渐在船上的夹板调情,晚上私通。
但这似乎都是鲍小姐的一种习惯的社交方式。
而在船快抵达香港的时候,鲍小姐“翻脸比翻书还快”,在方鸿渐称呼她为“黑甜”、“朱古力美人的时候”她却挖苦冷落方鸿渐,和苏文执亲热起来。
船靠岸之后,她投入了她未婚夫的怀抱:一个半秃顶,带大眼镜的黑胖子。
她和方鸿渐发生的种种,被视作道德观念中不检点的女性代表,受到作者的正面批判。
但实际上,这个被作者和其他小说人物否认的放荡女性形象,是否那么开放呢?汪太太在文中曾经有一言:“女人出来做事,无论地位有多高,还是给男人利用,只有不出面,用太太或情妇的资格指使男人。
”这句话可见当时女性在社会中地位低下,没有追求正常物质生活的权利。
从鲍小姐的身世看,她是家里的长女,“父母从小对她不好,经常使唤她,故而使鲍小姐心眼伶俐”。
从这样的经历鲍小姐知道,要寻求她所期盼的快乐以及机会,只能自己去把握。
在未婚夫资助独自留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的“快乐”,更是为了一些“便利”,才有她这般风流的“开放”性格。
但实际上在方鸿渐与鲍小姐的这段感情尾声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看出那么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开放”风流不拘小节的鲍小姐,突然一夜之后喜怒无常,像变了个人似的,然后她又高高兴兴的投入未婚夫的怀抱。
实际上鲍小姐并未如此的开放,也做不到像西蒙波伏娃那样的程度,其实很多方面都体现出鲍小姐其实是一个受男权主义影响,战战兢兢的形象。
二、虚伪、清高的大家闺秀苏文执
苏文执,身为女博士,她反觉得崇高的孤独,没人敢攀上来。
同船回国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人也不讨厌,似乎也有钱,已准备向方鸿渐示爱。
但因为稍微因为自己心中的“清高”矜持了一点,方鸿渐竟被已有未婚夫的放荡的鲍小姐引诱了去。
苏小姐怒火中烧,骂他们无耻。
然而鲍小姐刚刚下船,她就马上打扮得袅袅婷婷来找方鸿渐。
苏文纨在追方鸿渐,可她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就
在暗处使劲儿。
知道方鸿渐喜欢唐晓芙,除了嫉妒与促狭别无他法。
苏文纨纵自始至终不敢说一句“我爱你”,总是半推半就,只敢躲在洋文里叫方鸿渐吻她。
“打电话”是两人关系的分水岭,苏文纨风格依旧,不敢去与晓芙平等竞争,一场爱情游戏就此偃旗息鼓。
说到底,文纨虽洋派,亦难摆脱“窈窕淑女,君子好述”的传统恋爱模式,她宁愿费尽心机玩那“猫捉老鼠”的游戏,也不肯扯掉遮羞布表达自己的渴望。
难怪方鸿渐从一开始就不认可苏文纨,因为“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钮扣或补一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在对待爱情上看不出一点才女和大家闺秀的影子。
应该说她是喜欢方鸿渐的,可人们不是很理解她的那种喜欢。
她坚守的封建礼教之下的大家闺秀形象,但身上又有在外留学和洋墨水的洋派作风,自恃清高,不愿意突破那样的局面,骨子里都是封建传统的观念。
后来她委身于曹元朗也是她无法放弃作派的一种体现。
苏文执的圆滑同时也体现了她作为名门之后封建闺秀的一种特色。
三、纯真天然的“水生芙蓉”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
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这是原文中作者对唐晓芙的描写,明显带有偏爱,以及可以清晰地体现出唐晓芙那种出尘的、纯真天然的气质,不同于当时都市女孩造作和早熟。
而与作为方鸿渐的最爱,与方鸿渐的交往中,本来不打算和方鸿渐交往的她却爱上了方鸿渐,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样苛刻而脱离现实的理想爱情成为了两人的阻碍,给方鸿渐造成了伤害,也给自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无论怎么说,描绘唐晓芙的笔墨虽不多,但确实刻画出当时社会下的一个“稀罕人物”,她有着不同于另外三个女性形象的性格以及纯真自然,少了一份心计。
四、颇有心计、独立自主的孙柔嘉
柔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温和,柔顺”,嘉的意思就是“赞许”。
中国儒家文化当中,对于男子的教义就是“温良恭惠”,说起来就是“柔嘉”的意思。
孙柔嘉的名字,刚好凸显出她的谋略——无则有之,虚则实之。
她还把男子的“温良恭惠”当成了她的策略。
“人家更要说闲话了。
”孙小姐依然低了头低了声音。
鸿渐不安,假装坦然道:“随他们去说,只要你不在乎,我是不怕的。
”
“不知道什么混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
这段对话可以说成是孙柔嘉把“柔嘉”当成谋略的最好注解,方鸿渐终于自
觉地走进了那个陷阱,直到作茧自缚,困在"围城"里进退两难。
但方鸿渐接着发现,孙柔嘉的柔和嘉不过是一种策略。
方鸿渐突然发现,孙柔嘉不但很有主见,这个主见往往还和他相反。
到了最后,孙柔嘉要方鸿渐老老实实三从四德就像她的姑母调教姑父的时候,方鸿渐终于感到了困惑孙柔嘉的行为还真地象传说中的某个圣人一样。
不幸的是孙柔嘉是女的,否则的话,孙柔嘉大可以理直气壮赞美方鸿渐是听话而又有夫德的好丈夫的。
孙柔嘉在这本书不能算是一个很令人喜欢的形象,而且可以看得出她和唐晓芙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对比。
“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如此简简单单的描述之中,却对孙柔嘉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毫无赞美唐晓芙的那种极尽修饰的热情劲儿。
说她“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大概是表明孙柔嘉脸皮薄,没有经过世面吧,还有点小家子气的意思,而非唐晓芙的落落大方。
但孙柔嘉这种与众不同的性格以及作风,把小说推向了高潮。
虽然大家都喜欢纯真天然的唐晓芙,但其实孙柔嘉才是本书最核心的女性形象。
她的性格带有那么一点戏剧性,加强了本书对当时社会的讽刺之意。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百度百科:围城苏文执唐晓芙孙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