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重点字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摘要:一、引言二、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螳螂捕蝉2.重点词语释义三、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伤仲永2.重点字词解释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字词1.冷漠2.偏爱3.遗憾4.辉煌5.辛辣6.威慑7.聪慧8.惨境正文:【引言】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是深入领会文章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解析七年级上、下册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您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螳螂捕蝉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故事讲述了一只螳螂捕捉蝉时,却不知背后有黄雀正准备捕食它。

这个成语用以比喻人们在前方追求利益时,却忽视了背后的危险。

2.重点词语释义螳螂:一种昆虫,具有强大的捕捉能力。

蝉:一种昆虫,夏天分泌甘露,被视为高雅的象征。

黄雀:一种鸟类,善于捕食昆虫。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1.伤仲永《伤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神童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继续深造,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这篇文章告诫我们要珍惜天赋,不断努力学习,否则便会浪费天赋,一事无成。

2.重点字词解释伤:伤感,悲伤仲永:原名方仲永,本文的主人公平庸:平凡,没有作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字词】1.冷漠含义:对人、对事冷淡,不关注。

2.偏爱含义:在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件。

3.遗憾含义:遗恨,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4.辉煌含义:光辉灿烂的。

5.辛辣含义:味辣,比喻文章风格或人的性格厉害。

6.威慑含义: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7.聪慧含义:聪明而有智慧。

8.惨境含义:凄惨的境地。

通过掌握这些重点字词,您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全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全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全部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词语非常多,以下是部分词语及其解释:
喉咙:泛指喉腔。

风筝: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朗润:明亮滋润。

健壮:健康强壮。

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嘹亮:声音圆润而响亮。

抖擞: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宽敞:指宽大、开阔、宽阔。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器物小巧灵便;清亮;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娇媚: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瘫痪: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沉寂:非常寂静。

暴怒:大怒。

侍弄:整治;料理;喂养;摆弄。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乞求。

此外,还有爽朗温和、酝酿、烘托、呼朋引伴、肌肤、贮蓄等词语,建议查阅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或者咨询语文老师,以获取全部词语及其解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攒成(cuán) 执拗(zhíniù) 拗过去(niù) [拗口(ào) 拗断(ǎo)] *确凿(záo)菜畦(qí) 桑椹(shèn) 轻捷(jié) 蟋蟀(xīshuài)臃肿(yōngzhǒng) 脑髓(suǐ) 书塾(shú) 蝉蜕(chántuì)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盔甲(kuī) *秕谷(bǐ) 系绳(jì) 鉴赏(jiàn) *收敛(liǎn) 油蛉(líng)珊瑚(shānhú) 斑蝥(bānmáo) 竹筛shāi 倜傥(tìtǎng)2、《爸爸的花儿落了》肿胀(zhǒng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ǔ) 发簪(zān) 鸡毛掸子(dǎn)/3、《丑小鸭》丑陋(lòu) *讪笑(shàn) 嫉妒(jídù) 来势汹汹(xiōng) /*木屐(jī)/4、《诗两首》瞬息(shùn) 幽寂(jì) 延绵(yán) 荒草萋萋(qī)6、《黄河颂》巅峰(diān) 澎湃(péngpài) *狂澜(lán) 屏障(píngzhàng) * 哺育(bǔ)九曲连环(qū)7、《最后一课》郝叟(hǎosǒu) *哽住(gěng) 懊悔(ào huǐ) 祈祷(qídǎo) 踱(duó) 步字帖tiè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逼狭(bīxiá) 崎岖(qíqū) 阻抑(zǔyì) 回环曲折(qū)亦复如是(yì)9、《土地的誓言》*炽痛(chì) *嗥鸣(háo)斑斓(bānlán)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ǒng) 蚱蜢(zhà měng)*污秽(huì) /镐头(gǎo)/11、《邓稼先》宰割(zǎi) 筹划(chóu) 彷徨(pánghuáng) 仰慕(mù) 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kuì) 高标锋芒毕露家喻户晓(yù) 妇孺皆知(rú)马革裹尸(guǒ)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衰微(shuāi)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 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 一如既往(jì)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āngkǎilínlí)气冲斗牛(dǒu) 群蚁排衙(yá)13、《音乐巨人贝多芬》 *重荷(hè) 深邃(suì) *踌躇(chóuchú) 巴望锁闭 *磐石(pán)不见天日惹人注目(rě) 杂乱无章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博学多识(bó) 一拍即合(jí) 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yīng)16、《社戏》(不)惮(dàn) 踱(duó) 棹着小船(zhào) 归省(xǐng) 行辈(háng)*撺掇(cuānduo) 凫水(fú) 舟楫(jí) 桕树(jiù)撮(cuō) 潺潺(chán)17、《安塞腰鼓》戛然而止(jiá)飞溅(jiàn)亢奋(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bàn)蓦然(mò) *冗杂(rǒng) 搏击(bó) *烧灼(zhuó) 大彻大悟(chè) 叹为观止/18、《竹影》撇[撇开(piē)撇嘴(piě)]蘸(zhàn) 惬意(qiè) 疏密(shū) 包罗朱砂(shā) 口头禅(chán) 参差不齐(cēncī) / 云汀(tīng)/19、《观舞记》咿呀(yīyā) 静穆(mù)端凝(níng) *颦蹙(píncù)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变幻多姿(huàn)本色当(dàng)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wǎn)叱咤风云(chìzhà)浑身解数(hún xiè) 高视阔步尽态极妍(yán)21、《伟大的悲剧》拽拉(zhuài) 无垠癫狂(diāo)凛冽(lǐnliè) *吞噬(shì)销蚀(shì) *羸弱(léi) 步履(lǚ) *告罄(qìng)遗孀(shuāng) 坚持不懈(xiè)千辛万苦风餐露宿(lùsù) 夜不成眠精疲力竭(jié)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sǒng)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yàng) 姗姗来迟(shānshān) 忧心忡忡(chōngchōng) 疲惫不堪(bèi) 鲁莽大胆念念有词语无伦次(lún) 精打细算与其……*毋宁(wú nìng) / 白雪皑皑(ái)/22、《在沙漠中心》硌gè噎yē 辐射(fú shè)筛糠:(shāi kāng)遮蔽:(zhē bì)躯壳(qiào)脐带 (qí)犁铧(lí huá)真谛(dì)卷土重来芸芸众生死得其所:23、《登上地球之颠》*砭骨(biān)履践(lǚjiàn) 崔巍(cuīwēi) 养精蓄锐(xù) 齐心协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24、《真正的英雄》余暇(xiá) *阴霾(mái) *疆域(yù) 迫不及待孜孜不倦(zīzī) 刚毅不屈梦寐以求(mèi)26、《猫》相称(chèn) 一缕(lǚ)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27、《斑羚飞渡》肌腱(jiàn) 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 甜腻(nì) *娴熟(xián) 进退维谷* (wéi) 一尘不染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liáo) *秩序井然(zhì)/ *悲怆(chuàng)/28、《华南虎》铰链(jiǎo) 劝诱(yòu)*抽搐(chù) *沟壑(hè) 不羁(jī) 叽叽喳喳(jīzhā) 石破天惊29、《马》相觑(qù) 鬣毛(liè) 犷野(guǎng) *剽悍(piāohàn) 疆场驯良(xùn) 勇毅窥伺(kuī) 迎合 *疮痍(chuāngyí) 枉然(wǎng) *阔绰(chuò) 观瞻(zhān) 妍丽(yán) *庇荫(bìyìn) *遒劲(qiú) 慷慨以赴(kāngkǎifù) 相得益彰(zhāng)有过之而无不及(jí) /妒忌(dùjì) 颚骨(è) 面面相觑(qù)/ *飞溅(jiàn)*畸形(jī)重点词语解释1-4课确凿:非常确实。

初一语文上册第6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6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6课笔记一、重点字词1. 重点字:(1)蒙:méng(2)涉:shè(3)陵:líng(4)堕:duò(5)岂:qǐ(6)若:ruò(7)岂:qǐ(8)为:wéi(9)裨:bì(10)益:yì(11)矣:yǐ2. 重点词语解释:(1)蒙辞以军中多务:蒙,古时对别人的敬称。

辞,托词,即借口。

务,事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成为。

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是。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4)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过,到。

寻阳,地名。

(5)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接近。

学(读书),动词。

(6)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东吴。

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读书人。

别,离别。

三日,几天。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的意思。

即更,重新。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

何见事之晚乎?对“读书人”这样天知地知的事你才知道啊!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

表示感叹或反问。

二、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 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时升任侍郎、宰相。

《资治通鉴》是他主持编纂的一部重要史书。

司马光编写这部书是为了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加强统治者的治理能力。

他编书时采取了按年代顺序编修的方法,“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解释语文一、二单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解释语文一、二单元

第一课: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艰苦支持。

分歧:不一致,有差别。

霎时: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第二课: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整宿:整夜,整个晚上。

诀别:分别(多只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

第三课:自作主张: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见决定。

仗义:讲义气。

形影不离:像身子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双方关系非常密切。

第四课:匿笑:偷偷地笑。

菡萏:古人称为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也比喻犹豫不决。

攲斜:倾斜,歪斜。

姊妹:姐妹。

姊,指姐姐。

第六课:榆钱: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连缀成串,形状圆而小,像过去的小铜钱。

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

军阀:指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也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

文中取前一义项。

卜:古人用火烧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

后来泛指用各种方式(如用铜钱、牙牌等)据测吉凶。

炮子儿:即枪子儿。

劝慰:劝解安慰。

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真。

第七课: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感慨:有所触感而慨叹。

搓捻:用手指揉搓。

疲倦不堪:疲倦的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只读书、学习只求深刻了解。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譬如:比如。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事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第八课:独具慧眼:形容目光敏锐,见解高超。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开拓:开辟;扩展。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第九课:须臾:一会儿,片刻。

徒手:空手。

屏息:屏气。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

初一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一、字音字形。

1. 易错字音。

- 确凿(záo):不能误读为“zuò”。

- 菜畦(qí):“畦”字容易读错。

- 倜傥(tì tǎng):注意两个字的声调。

- 蝉蜕(tuì):不要读成“shuì”。

- 攒(cuán):如“攒成小球”,还有一个读音“zǎn”(积攒)。

2. 易错字形。

- “渊薮”的“薮”,笔画较多,要注意书写顺序。

- “尴尬”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特殊,左边部分容易写错。

- “粼粼”的“粼”,右边部分的笔画要写准确。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

1. 重点词语解释。

-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2. 词语辨析。

- “奥秘”与“秘密”:- “奥秘”侧重于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内部隐藏的道理等,如“大自然的奥秘”;“秘密”侧重于指不公开的、隐蔽的事情,多与人事有关,如“保守秘密”。

- “鉴赏”与“欣赏”:- “鉴赏”有鉴别、欣赏的意思,一般用于对艺术品、文物等的品鉴,如“鉴赏名画”;“欣赏”侧重于领略玩赏,使用范围更广,可以是对景色、艺术作品等的感受,如“欣赏风景”。

三、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2. 文体知识。

四、古诗词背诵与理解。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理解:-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中的名句,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雄伟壮阔。

-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注音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注音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注音解释如下:
1.元勋(yuánxūn):指有极大功勋的人,如邓稼先、杨振宁等人可以被称为国家的元勋。

2.奠基(diànjī):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如为科学事业奠基。

3.选聘(xuǎnpìn):挑选并聘用合适的人才,常用于正式场合。

4.谣言(yáoyán):没有事实根据,被人捏造出来的虚假言论。

5.背诵(bèisòng):不看原文凭记忆念出文字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昼夜(zhòuyè):白天和黑夜,常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时间。

7.昆仑(kūnlún):指昆仑山,中国西部的主要山脉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8.挚友(zhìyǒu):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

9.可歌可泣(kěgēkěqì):形容事迹英勇悲壮,值得歌颂和感动落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重点字词解释
导读:初一语文:重点字词解释【原文】
陋室铭(1)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2)是陋室,惟吾德馨(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4),往来无白丁(5)。

可以调素琴(6),阅金经(7)。

无丝竹(8)之乱耳,无案牍(9)之劳形(10)。

南阳(11)诸葛庐(12),西蜀子云亭(13)。

孔子云:何陋之有(14)?
【注解】
(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河南洛阳人。

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室成之后,刘禹锡特作《陋室铭》,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并勒之成碑,树建室旁。

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

现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2)斯:这。

(3)馨(xīn):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4)鸿儒:即大儒。

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5)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6)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泛指佛经。

(8)丝竹:泛指音乐。

(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形:使人劳累。

形,身体。

(11)南阳:指湖北襄阳西的隆中,汉时属南阳郡邓县。

(12)诸葛庐:诸葛亮的茅庐。

(13)子云亭:在四川成都。

子云,扬子云,即扬雄,西汉文学家。

(14)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