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其人

合集下载

关于道义的名人故事

关于道义的名人故事

关于道义的名人故事1.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其对道义和真理的追求而闻名。

他坚守自己的信念,拒绝认罪并逃避惩罚。

最终,他被迫喝下了在雅典市民投票中被判处死刑的毒药。

2. 加尔文·笛福:加尔文·笛福是英国小说家和记者,他的道义观点尤其体现在他的小说《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中。

该小说描述了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和一对英法家庭之间的战争,道德观念如幸福和牺牲在小说中被探索和呈现。

3. 尼尔森·曼德拉:南非前总统尼尔森·曼德拉是一个道义的象征。

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他长期被囚禁,但他坚持非暴力抵抗,倡导和平与和解。

曼德拉在1994年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道义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4. 宋美龄:宋美龄是中国20世纪著名政治家和慈善家。

她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的妻子,致力于抵抗日本侵略和推动中国现代化。

她在中国民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通过她的慈善工作改善了许多弱势群体的生活。

5. 罗尔德·阿默斯特·奥德:英国作家罗尔德·阿默斯特·奥德以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而闻名,他的故事中常常融入了道义的主题。

他的书《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和《詹姆斯和巨桃》(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探索了勇气、友善和诚实等价值观。

这些名人故事展示了不同文化和背景中的道德观点,并向人们传达了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人们勇敢地追求道义,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安静做事的名人例子

安静做事的名人例子

安静做事的名人例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很多人渴望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做事。

而在历史长河中,也有一些名人以其安静做事的风格脱颖而出。

他们的成功不仅来自于才华和勤奋,更因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以及与眼前的事物保持默契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安静做事的名人例子,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小小的慰藉。

一、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是当今世界文坛上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细腻而极具情感的作品备受好评。

然而,他也是一个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的人,更多的时间用于静下心来写作。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技巧,比如通过描写自然的细节来呈现情感,或是运用神秘的元素创造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但这些都体现了他安静思考、沉淀和创作的过程。

如他曾说过:“写小说需要非常的安静,你只有将自己完全陷入故事的世界中,才能让自己真正自由。

”二、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是微软的创始人,也是世界首富之一。

他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更多的是在办公室中默默工作。

尽管他的成功让人羡慕,但他是一个很注重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人。

盖茨在他的书里写道,他通常会在早上静下心来思索自己的工作。

他会找到一些安静的地方,如图书馆或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究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改善。

这种平静思考和自省的能力,帮助他不断创新,并成为了一个在科技领域里无人能敌的人物。

三、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启蒙了欧洲和整个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他的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然对人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深入到了我们内心最深处,使我们更加平和、安静地思考哲学问题。

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沉稳、深思熟虑的人,他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运用的一些思考技巧,如反复追问、总结和结论。

这些方法都来自于他内心的安静与深刻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不断磨砺自己的思考能力。

四、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美国政治家和发明家,他在美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孔子与苏格拉底

孔子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对二者进行比较,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因而意义十分重要。

苏格拉底在西方思想史的地位与孔子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二者是相似的,他们堪称是同时代又同样强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典范人物。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活境况有几点惊人的相似:1、他们生活的时代相距不远,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只比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早出生80年;2、二人均出身低微,非名门望族。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孔子的父亲虽然是贵族,但却很贫穷,因此没有社会地位;3、二人虽然都结婚建立家庭,但是可能都没有通过婚姻而建立起牢固的家庭关系。

家庭对他们均不重要,相反却与弟子们紧密联系在一起;4、二人均不重视物质上的享受和成功,因此能够承受罢官、嘲讽和批评。

然而苏格拉底的承受力可能要强于孔子,他不得不忍受同时代人拒绝其讲学和人生目标失败(成为一个极有影响的邦主的幕僚)的痛苦;5、二人均生活在他们的国家(周朝和雅典王国)走向政治衰亡的时代;6、二人均是被谋害的目标,理由是“腐化青年人”。

孔子在公元前493年(宋国桓魋对他进行)的那次谋杀中大难不死,而苏格拉底却成了谋杀的牺牲品:他没有对指控他腐化青年和亵渎神明进行辩护就被处以死刑,并且通过自愿服毒而很快自我执行。

然而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上重大区别在于,前者在家乡开办私学无非是迫切希望作为影响力很大的诸侯的幕僚来实现其学说,从而改变世界,然而苏格拉底却没有自己的学校,他在大街或广场上同人们攀谈,与他们对话,从而使他们明白,他们所认为的那些固有的知识是多么不可靠。

接着,他们将思想与实践、知与行联系在一起,在求善、问善、迁善的道德实践中,至少共同涉及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以“人事”为哲学对象,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

在苏格拉底看来,思考世界本原、万物本性等间题的人是“愚蠢”的,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事”,即人们的伦理道德问题,诸如什么是虔诚的,什么是不虔诚的;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什么是明智的,什么是不明智的;什么是治国之本,什么是一个善于治人者的品质等等。

哲学导论-第二讲苏格拉底之死-精选文档

哲学导论-第二讲苏格拉底之死-精选文档

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都把哲学关 注的对象从追寻世界的本源转向人 本身。普罗泰戈拉把哲学关注的对 象转向了孤立的个体;苏格拉底把 哲学关注的对象转向了主观的普遍 性。
(二)苏格拉底之死
对于古希腊哲学史甚至整个西方哲学史而 言,很难说有比苏格拉底的死更震撼人心 的事件了。 “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一个怪异的人。 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好的, 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即亵渎神明、 僭立新神、腐化青年。但真正的原因是他 乃是雅典民主制的敌人。
(Socrates469年—前399年 )
(一)生平
据西塞罗说,他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 间、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即带到人们日常生 活中)的人,因此被看作伦理学的鼻祖。黑格尔 对此很不高兴,认为他降低了哲学,把哲学降为 “茶余酒后”助兴的手段。 他自称是没有智慧但爱智慧的人,从不自诩为有 智慧的人。因为哲学对他来说不是纯思辨的私事, 而是他对城邦所尽的公民义务。在此意义上,他 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的牛虻。 可以通过他的两个学生色诺芬(历史学家,《家 政篇》、《辩护辞》、《宴会集》、《回忆录》)
家有悍妻。夫人叫Xanthippe。对那些想结婚而来咨询 他的人说:“不管你干什么,事后总是会后悔的。
尼采:“苏格拉底找了一个他所需要的夫人。…事实上是桑西彼 强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奇怪的职业中越走越远。”“桑西彼把家 搞得不成家样,屋子不成屋相。而实际上,她这样做反而使苏格 拉底更加热衷于他那独特的职业。” 出色的军人。 爱辩论和沉思。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正确的思考,而正确的思 考则意味着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真正地了解自己,有自知之 明,应该是人的特点之一。常常受到雅典人的蔑视和嘲笑。“梦 想改造世界的牛皮家”、“吹毛求疵的发明家”、“不惜嗤之以 鼻的人”、“谎言专家”。讽刺他“夸夸其谈,言之无物”。 “无谓地牵强附会”,指责他“非难挑剔,节外生枝”。

关于独立思考的名人素材

关于独立思考的名人素材

关于独立思考的名人素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凭借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的哲学家,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而闻名。

他没有盲目接受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观点和传统观念,而是通过不断地提问和辩论,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他坚信,只有通过独立思考,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智慧。

他常常在街头与人们交流,用简单而深刻的问题挑战他们的思维定式,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苏格拉底的独立思考精神,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柏拉图,也为后来的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在天文学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当时,教会所支持的“地心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然而,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大胆地提出了“日心说”。

这一观点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哥白尼没有被权威和大众的观点所束缚,而是依靠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宇宙的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

尽管他的学说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和打压,但最终推动了天文学的革命,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打开了新的大门。

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同样离不开独立思考。

他在环球旅行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生物现象和物种差异。

在那个时代,神创论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达尔文没有被这种传统观念所左右。

他通过对生物进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他认为物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和发展的。

达尔文的理论挑战了宗教的权威,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但正是他的独立思考和坚持,使得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认识。

爱因斯坦,这位现代物理学的巨匠,也是独立思考的典范。

在他提出相对论之前,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理论被广泛认为是完美无缺的。

然而,爱因斯坦敢于质疑传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他的理论颠覆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传统理解,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苏格拉底的申辩论文

苏格拉底的申辩论文

苏格拉底的申辩【摘要】我们已经度过了生命最初的二十多个年华,我们正在步入人生中最绚烂的青年时期,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或者正在形成。

对于怎样看待自己,怎样正确的把握自己,我们却知之甚少,也从未认真踹度过。

读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蔡月华混合0801 0800000118【正文】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于公元前399年70岁时被判处死刑。

据记载,他是一个大好人,是各种美德的典范:智慧、谦逊、节制、勇敢、正义、公正守法、不贪财等等。

可是,在雅典这样一个民主制的国家里,他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呢?柏拉图的著作《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就是他在法庭上的辩词,这些辩词说明了他被判处死刑的前因后果,并且集中的表达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他说:尽管我并不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

他运用了简单的逻辑证明了一个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有谁是最智慧的。

首先,他让神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比他更智慧了。

所以他就是当时人当中最智慧的了。

然后,出于对自己的不够智慧这一事实的自知之明,他找到了一个政界受敬仰的人士,他指出,如果神是对的,那么他就是最智慧的人,于是人们常常信奉的那些所谓的最智慧的人就不是真正最只会的人了;反之,如果人们一贯信以为真的那个政客是最智慧的,那么神就是不对的,除非神在撒谎,而神撒谎与本性不合。

这就犯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要么神是错的,要么人们心中认为最聪明的人不是最聪明的。

苏格拉底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我想,他是要求我们认识自己,同时客观的去看待神灵,打破习惯性的思维,不要盲目的给别人带上万能的光环。

其实,苏格拉底被控告的原因在于:亵渎旧的神灵,创立新的神;蛊惑青年,教唆他们反对他们的父亲。

本质上,哪怕是法律上,他的这些罪名都是不成立的。

B型血的伟人介绍_B型血的名人

B型血的伟人介绍_B型血的名人

B型血的伟人介绍_B型血的名人伟人是指功绩卓著,受人尊敬的人。

淡定的B型血人最容易出伟人了,那么B型血的伟人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B型血的伟人: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B型血的伟人:康德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伦理学和美学思想。

《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

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严师出高徒的名人事迹

严师出高徒的名人事迹

严师出高徒的名人事迹在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名人通过严格的教育和指导,培养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高徒。

这些名人以其严厉的要求和深刻的教诲,塑造了众多杰出人才,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的楷模和榜样。

一位值得称道的名师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提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高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通过无尽的发问和思辨,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柏拉图以其哲学成就和建立的学派而闻名于世,而亚里士多德则成为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

另一个严师出高徒的例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

达·芬奇以其严格的要求和精湛的技艺,培养了众多的画家。

他的最著名的学生之一是米开朗基罗·布安罗蒂,后者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之一,创作了《大卫像》和《创世纪》等作品,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教育家孔子。

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非常严格,要求他们追求道德的完美和人格的提升。

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曾参与编纂《论语》的子贡、子路、子夏等人,他们通过孔子的教诲,成为了后来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师出高徒的名人事迹不仅在古代存在,在现代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例子。

例如,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以其严格的教育方式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其中包括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他的严格要求和激发创造力的教学方式,使他的高徒们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的来说,严师出高徒的名人事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充分展示了优秀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这些名师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塑造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高徒,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各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其人
苏格拉底是谁:苏格拉底(∑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苏格拉底特点一:相貌。

相貌可谓是辨别人主要特征之一,正如世界上没有2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长的完全相同的两人。

目前的整容手术都无法做到,何况于公元前400多年。

好吧,回到苏格拉底脸上。

2个字概括:奇特。

3个字概括:很奇特。

4个字概括:很有特点。

不为尊者讳地概括:奇丑无比。

书上是这样说的:他面部扁平,有大而向上的狮子鼻,两眼相距的距离很远而且凸出。

其间空白处是鼻梁,因使两眼分得距离太远,使人感到很不匀称。

他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就像一只昂首阔步的鸭子,还腆着一个大肚子。

上帝老人家说过: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记住给你留下一扇窗户。

苏格拉底凭借外貌使人第一印象深刻,更凭借亲切的态度,高贵深邃的内涵,颇具的幽默感而征服了身边的每一人。

苏格拉底特点二:家有悍妻。

犬儒学派的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曾经询问过苏格拉底,他怎么能同“最惹人烦恼的女人”过日子?苏格拉底十分风趣地回答道:“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

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

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又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又不知哪位大儒说过,怕老婆的男人才是真爷们。

苏格拉底妥善地安然地与自己的悍妻相处,也赢得了周围人的敬重。

在苏格拉底临死时,他的悍妻——克桑蒂贝嚎啕大哭,悲痛欲绝。

苏格拉底三:坚守法律。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

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

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苏格拉底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苏格拉底我们普通人的选择是宁做快乐的猪,不做痛苦的人。

蝼蚁尚且偷生,况于人乎。

所以我们普通人只能活的如蝼蚁般默默无闻,沦为平庸。

而苏格拉底,在生和死这个问题之间选择了死,则成为了历史第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大哲学家,开哲学家被处死先河,是被处死哲学家的先驱典范。

特定的历史才会有特定的人。

苏格拉底生活在轻生死,重荣誉的雅典黄金时代。

还记得电影特洛伊的经典台词,是赫克托耳母亲与赫克托耳的道别:如果你留在这,你会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你会找到一个美丽的女子。

你会有儿子和女儿,他们又会有儿女。

并且他们会爱你。

当你死了,他们会记住你。

但是当你的儿女死了,子孙一代又一代传下去,你的名字就会消失在世间。

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誉将属于你,他们会记下你的故事,你的胜利将会名垂千古。

世界会记住你的名字。

但是你去特洛伊……你就永远不能回家了。

你的荣誉注定你的命运会毁灭。

我也不能再看见你了。

苏格拉底生活于这样的时代里,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

被诬陷却被宣判有罪,被宣判有罪却量为死刑,被定为死刑却被延期一个月执行,一个月有足够的机会逃跑却没有做。

最后,苏格拉底饮下了毒酒。

最后,苏格拉底选择做痛苦的人。

最后,苏格拉底说了句:克里同,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雄鸡,请别忘记还给他。

就这样,作为人类永远的师表,影响了欧洲思想家2000多年的苏格拉底,就这样坦然地接受了死亡,走向了他生命中最光辉的顶点。

参考文献:
苏格拉底,《图解天下名人丛书》编委会,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11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