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复习题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一章1-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一章1-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一章1-21.13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3种部类。

1.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2.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3.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

1.14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

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

1.15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城市化进程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1.1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1.1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现代化社会与人类所追求的目的是吻合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有效综合的手段就是城市化,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

现代化标志的外在存在形态,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得到发展和强化,并通过城市化的过程向乡村传播和扩散。

1.19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汇总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汇总

2012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汇总2012年《规划原理》第一章复习资料前言《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2个半小时。

考试题型分布如下: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代表教材13页,二、答题注意事项(一)考前准备。

(二)答题原则。

(三)掌握速度。

(四)减免差错。

(五)答题技巧。

三、复习注意事项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第三步,查漏补缺。

2.复习技巧。

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本章结构内容精讲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1、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例题】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A.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居民点B.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C.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D.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答案:BC分析:这个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城市定义。

这个题是对定义考查的题目,这是考试中比较偏爱的一种题型,对这类题目我们的策略是记住关键词,这样可以比较省时省力,还能记忆准确。

2、城市产生的动因: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两次劳动大分工对于城市的产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和参考题及答案解析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和参考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城市及城市发展认识城市——城市规划的基础要学好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就应首先了解城市的本质、起源、发展的动力、构成素等一些基本问题。

一城市及其起源1.什么是城市(1)地理学的观点: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

(2)社会学的观点:城市是在地理上有一定范围,并具有某种特征的社会组织形式。

其特征是①人口多、密度高、异质人群②非农生产为主,专业人员③人们交往形式以业缘为主(农村:血缘、地缘)。

(3)经济学观点:城市是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也就是各种经济因素在一定地域上的大规模集中,称作城市。

(4)政治学的观点:城市为一法律实体(法人地位和立法权),又是公共事业发展及经营管理的场所。

(5)生态学的观点:城市是人工建造的聚居场所,是人工化的自然环境,要依赖及区域的物质能量交换,维持生态平衡。

(6)城市规划学的观点:【1984年国际建筑及城市规划会议()的意义和观点】a.人类自然环境b.人类生活的积极因素c.是以混合、变化、重叠等方式造成的高级功能集中地d.思想、物质和人类感情的交流场所e.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特殊产地(农业除外)f.生活、工作、生产相互作用,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的集合g.各类人群的汇集★小结:城市集中了一定数量、高密度的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经济活动相对集中;是一个有共同社会目标的社会实体;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地。

2.城市发展的历史(1)第二次人类社会分工的产物a.第一次社会分工是农业从原始的牧猎、采集生活中分离出来,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b.第二次是手工业和商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条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产生)出现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等从事非农经济活动阶层(原统治者是另一类非农人口,但不从事经济活动)产生了城市。

(2)工业革命以前城市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a.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在公元前,西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现巴基斯坦)出现了厄尔克、厄里都、乌尔、喀拉帕等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_图文文库.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_图文文库.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城市是生产发展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2.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城市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3.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稳定阶段三种。

5. ___________ 记载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匠人营国,……。

6.1933年8川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 乂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7.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可分为:现场踏勘、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8.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分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区规划、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个层次。

9.城市用出也的属性包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 o11・我国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请答出其中五大类12.确定城市性质方法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种。

13.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混合布置三种。

14•广场按主要功能分为_____________ 、市场广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交通广场五类。

15.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与 _________________ 来界定。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

(按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镇)现代城市定义: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

(包含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转变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的区域。

、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

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从防御要求出发。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套一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套一

1. 下列有关都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旳论述, ()不对旳。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以便旳联络, 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旳交通条件B. 有污染旳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旳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互相保持一定距离, 以免互相影响D. 工厂出入口防止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2. 都市经济环境旳调查不包括旳内容是()。

A. 都市整体旳经济状况B. 都市中各产业部门旳状况C. 有关都市土地经济方面旳内容D. 都市固定资金旳筹资3. 都市给水工程系统由()等构成。

A. 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 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 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 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 结合自然地形条件, 合理规划都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 可以(), 便于都市管理。

A. 节省土地, 节省水源B. 节省土地, 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省水源, 减少土石方工程D. 充足改善都市旳环境5.都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 以300m为半径计算, 不得不不小于都市用地面积旳()。

A. 90%B. 80%C. 60%D. 50%6. 2023年全世界人口中已经有()左右生活在都市地区。

A. 60%B. 50%C. 45%D. 55%7.都市布局有多种空间构造形态, 最基本旳形态可分为()两种。

A. 集中式和放射式B. 集中式和分散式C. 环式和带式D. 星座式和分散式8. 都市用地旳属性包括如下()旳特性。

A. 自然属性B. 政治属性C. 社会属性D. 环境属性E. 经济属性9. 都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方式结送为宜。

A. 放射式B. 环式C. 联络线D. 多回线式10. 如下()项有关城镇体系含义旳描述是错误旳。

A. 城镇体系属于一种区域B. 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 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旳组合城镇D. 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旳关系11. 都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 在都市总体规划阶段, 都市景观系统规划旳重要内容不包括()。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城市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出现的。

2、古代城市发展缓慢、结构简单,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职能。

__________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古代城市开始向近现代城市的演进。

3、城市型的居民点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其中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的是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的是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___的是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__的是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__________以上的是超大城市。

5、按城市性质、职能,城市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教育城市、综合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城市形态,城市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城市。

7、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力量。

其中_______ ______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_____________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____________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用单一的人口比例指标来度量,城市化水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重。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_________。

9、诺瑟姆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伸的___形曲线,并以城市化率_____、城市化率_____为分界点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0、城市化发展经历了集中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城市化的过程。

11、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
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是___________,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12、1909年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过,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确立。

二、名词解释
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化
三、查阅资料
1、新型城镇化
2、山东半岛城市群
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