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音信号的压缩编码

合集下载

音频压缩编码原理及标准.

音频压缩编码原理及标准.

声音压缩编码的声学原理
声音信号的频率范围? 20Hz-20KHz
声音频谱的特点: 高频段快速下降,高幅值大部分集中在中频段,有的延 伸到低频段
电平分布特点: 声音信号的电平存在冗余
声音压缩编码的声学原理
掩蔽效应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 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
掩蔽量
时频变化的方法:离散余弦变换DCT 、改进的离 散余弦变换MDCT
离散余弦变换(DCT)
时频变换(DFT)
逆变换
变换时将PCM样值分为N长的一块块进行变换 块长:一块中包含的样本数N 窗长:N ×(1/Fs) 频率分辨率:Fs/N 频率轴上的所能得到的最小频率间隔 块越长,变化编码的频率分辨率越高,但损失了时域分辨率
MPEG-1 层1原理方框图
MPEG-1 层1 1、子带分析滤波器组
将宽频带信号分割成32个子带信号 子带为等宽的均匀划分
2、标定
将每个子带中12个采样值归并成一个块 找出12个采样值中绝对值最大的样本值 根据其值的大小确定比例因子(查表得到,大于该绝对值 的一系列值中的最小值定为比例因子) 将12个采样值用比例因子归一化(标定)
可预先定义压缩后的数码率
编码后的数据流支持循环冗余校验 支持数据流中载带附加信息
MPEG-1 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MPEG-1音频压缩的基础是量化
MPEG-1使用感知音频编码来达到压缩音频数据又尽可能 保证音质的目的。
感知音频编码的理论依据是听觉系统的掩蔽特性。基本 思想是在编码过程中,保留有用的信息而丢掉被掩蔽的 信号。
MPEG-1 层2

SCPSI 比例因子选择信息
为了降低传送比例因子的码率,信号平稳变化时,只传 送其中1个或2个较大的比例因子;对于瞬态变化的信号 ,3个比例因子都传递。 00 传送所有的3个比例因子 01 传送第1和第3个比例因子 10 传送一个比例因子 11 传送第1和第2个比例因子

第3章语音压缩编码1024

第3章语音压缩编码1024

在语音信号的子带划分上,应考虑到各频段对主观听 觉贡献相等的原则做合理的分配,使低频段的子带宽度较 窄,高频段的子带宽度较宽。通常语音信号经带通滤波器 组滤波后分成4 ~ 6个子带,子带之间允许有小的间隙,如 图所示。
子带编码原理
• 在子带编码器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子带数目、子带划分、
编码的参数、子带中的比特分配以及带宽等主要参数。
• 把发音看成是以语音速率传送,则语音编码的极 限速率为80bps
• 从数字化标准的编码速率64kbps,到极限速率 80bps之间的距离,压缩比可达64kbps/80bps=800
• 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压缩编码方法分类
• 波形编码
– 原理简单,失真小 – 数码率高
• 参数编码
– 数码率低 – 音质较差,复杂度高
反射系数
增益G
参数编码 c(n)
G
1
N
s 2 (i)
N i1
预加重:
• 提高语音谱中的高频共振峰,使语音频谱 较为平滑,从而提高谱参数估计的精确度
• 预加重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利用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计算
130
Fn (k) | xn (m) xn (m k) | m1
– 波形编码技术 – 参数编码技术
语音生成机构
• 声源:
– 声带
• 共鸣机构:
– 声道(鼻腔、口腔与舌头)
• 放射机构:
– 嘴唇或鼻孔
语音产生机理
• 浊音
– 气流通过声门时,声带的张力刚好使声带产生 张弛振荡式振动,产生一股准周期脉冲气流, 激励声道产生浊音
• 轻音
– 声带不振动,而在某处收缩,迫使气流高速通 过这一收缩部分产生湍流就产生清音

语音压缩编码与图像压缩编码

语音压缩编码与图像压缩编码

语音压缩编码与图像压缩编码语音压缩编码语音压缩编码可分为三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

这些都属于有损压缩编码。

1.波形编码(1)波形编码的定义波形编码是指对利用调制信号的波形对语音信号进行调制编码的方式。

(2)波形编码的性能要求保持语音波形不变,或使波形失真尽量小。

2.语音参量编码(1)语音参量编码的定义语音参量编码是将语音的主要参量提取出来编码的方式。

(2)语音参量编码的基本原理首先分析语音的短时频谱特性,提取出语音的频谱参量,然后再用这些参量合成语音波形。

(3)语音参量编码的性能要求保持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尽量高。

3.混合编码(1)混合编码的定义混合编码是既采用了语音参量又包括了部分语音波形信息的编码方式。

(2)混合编码的基本原理混合编码除了采用时变线性滤波器作为核心外,还在激励源中加入了语音波形的某种信息,从而改进其合成语音的质量。

(3)混合编码的性能要求保持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尽量高。

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压缩按照图像是否有失真,可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按照静止图像和动态图像,又可分为静止图像压缩和动态图像压缩。

1.静止图像压缩编码的特点(1)静止数字图像信号是由二维的许多像素构成的;(2)在各邻近像素之间都有相关性;(3)所以可以用差分编码(DPCM)或其他预测方法,仅传输预测误差从而压缩数据率。

2.动态图像压缩编码的特点(1)动态数字图像是由许多帧静止图像构成的,可看成是三维的图像;(2)在邻近帧的像素之间有相关性;(3)动态图像的压缩可看作是在静止图像压缩基础上再设法减小邻近帧之间的相关性。

第三章多媒体音频信息处理

第三章多媒体音频信息处理

一、音频信号的分类
音频信号可分为两类:
❖ 语音信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它包含了 丰富的语言内涵,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所特有 的形式。
❖ 非语音信号:主要包括音乐和自然界存在的其他 声音形式。非语音信号的特点是不含复杂的语义 和语法信息,其信息量低,识别简单。
二、音频信号的形式
声音可用一条连续的曲线来表示。这条连 续的曲线无论多么复杂,都可分解成一系列正 炫波的线性叠加,称为声波。因声波是在时间 上和幅度上都连续变化的量,因此称之为模拟 量。模拟信号有两个重要参数:频率和幅度。
1996.3 1992.9 1996.3
音频编码标准和算法
编码 类型
波形 编码
参数 编码
混合
算法
PCM
μ(A)
APCM DPCM
ADPCM
SBADPCM
LPC
CELPC VSELP RPECELP
名称 均匀量化
μ(A) 自适应量化 差值量化 自适应差值量化
子带一自适应差值量化
线性预测编码 码激励LPC
①高压缩比,存储空间小。 ②适合网络播放。 ③音质不是很好。 ④专用播放器Realplayer、
超级解霸2001以上的版本等
➢ AIFF格式文件
AIF是音频交换文件格式(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的英文缩写,是苹果计算机公司开发的一 种声音文件格式。
七、声卡
虽然PC声卡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普及,但 它的问世却是在1984年。英国的ADLIB公司是目前公 认的“声卡之父”,虽然他们最初开发的产品只能提供 简单的声音效果,并且无法处理音频信号,但在当时 无疑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成 本又非常昂贵,因此这类带有试验品性质的早期ADLIB 音乐卡,因在当时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不足以应付大 规模的多媒体处理,所以未能普及。

PCM编码详解

PCM编码详解

ADPCM
Adpcm是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简 称,最早使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
该算法利用了语音信号样点间的相关性, 并针对语音信号的非平稳特点,使用了 自适应预测和自适应量化,在 32kbps◎8khz速率上能够给出网络等级 话音质量。
ADPCM
为了进一步改善量化性能或压缩数据率,可采 用自适应量化或自适应预测的方法。只要采用 了其中的任一种自适应方法,均称为ADPCM。
号已经量化,差值不再进行量化。若系统的输入为{0 1 2 1 1 2 3 3 4 4 …},则预测值为{0 0 1 2 1 1 2 3 3 4 …}, 差值为{0 1 1 –1 0 1 1 0 1 0 …},差值的范围比输入样 值的范围有所减小,可以用较少的位数进行编码。
DPCM
对于有些信号(例如图像信号)由于信号的瞬时 斜率比较大,很容易引起过载,因此,不能用 简单增量调制进行编码,
PCM 与音频编码
第3章 话音编码
重点:
脉冲编码调制(PCM) 增量调制与自适应增量调制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难点:
非均匀量化 增量调制 子带编码
波形声音的数据压缩
波形声音的码率 = 取样频率 × 量化位数 × 声道数
全频带声音的压缩编码:
名称压缩后的码率每个声道声道数目主要应用mpeg1384kbps压缩4数字盒式录音带mpeg1256192kbps压缩68dabvcddvdmpeg1128112kbps压缩1012internetmp3音乐mpeg2audio与mpeg1相同5171同mpeg1dolbyac364kbp5171dvddtv家庭影院数字语音编码标准标准方法比特率质量时间应用g711pcm64441972pstnansi1015lpc1024271976保密通信g721adpcm32411984pstngsm欧洲蜂窝通信rpecelp13361991ansi1016celp48321991g728低延时cdcelp1640199254北美tdmavselp35199296北美cdmaqcelp18341993日本蜂窝通信vselp68331993g729acsacelp421995ip电话g7231h323h324acelp633981995ip电话半速率gsm欧洲蜂窝通信amr56341995新的低速率ansi标准melp24331996数字语音的应用demand语音合成tts文本分析与理解文本prosodycontrolspeechgeneration合成语音一串语音基元语音基元库texttophonemeconversion发音标注发音规则库prosodygeneration韵律控制参数韵律规则库查找拼写错误对不规范或无法发音的字符进行过滤

最新[工学]5第三讲语音信号数字化及压缩编码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工学]5第三讲语音信号数字化及压缩编码教学讲义ppt课件

2 q
e 2
p ( e ) de
若 e(t )在( ,- )间均匀分布,则
p(e)= 1 2
此时,
2 q
1 2
e 2 de
2 3
( PCM

2 q
2 12
)
08.03.2021
16
通常认为 q 在 (0 , fs ) 内均匀分布,
则低通滤波 (LPF) 后
q 2 32ffsB fB为 LP 带 F宽
M
重建滤波器H(Z)=1 biZi i1
由于只有零点,称为零全点预测器
s(n) d(n)
量化器
dq (n)
编码
se (n)
全零点 预测器
解码
dq (n)
sr (n)
全零点 预测器
se (n)
全零点预测器DPCM
08.03.2021
7
❖ 零极点预测器
把零点预测器和极点预测器组合在一起,即构成零极
[工学]5第三讲语音信号数字化 及压缩编码
DPCM
❖ 降低语音编码速率的必要性
模拟单边带多路载波电话的带宽4K,而PCM的 带宽的理论值为32K
在频带受限的应用场合经济性太低,如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等
PCM占用高带宽的原因分析
❖为满足语音信号的高动态范围而采用了多位的量化
❖对每个采样点都进行量化,没有考虑语音信号的前后 相关性
① 斜率过载
② 动态范围
取fs 32K,fB 4K,f 3K 则SNRma= x 25dB 如果考虑动态范围 求, 输要 出信噪比1大 5dB于 ,则
SNR=SNRmax2
A 0lg
Amax
动态范围只1有0d约 B,远达不到普通语 动音 态的 范围要

第三章 数据压缩和信源编码

第三章 数据压缩和信源编码

终端节(结)点上就可以得到即时码。
10:20
30
码 树
每个中间节点都正好有r 个分枝的树称为整树(满树)。
所有终端节点的阶数都相等的树为完全树。
10:20
31
码 树
• 码树
– 表示各码字的构成
0 0 0 0 1 0 10 1 0 1 0 1 0
树根—码字的起点 分成r个树枝—码的进制数
1 0 0 1 1 0 0 1 2 0
§3.1 §3.2 §3.3 §3.4
等长码 变长编码 哈夫曼码 香农码和费诺玛
10:20
1
数据压缩和信源编码
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通信,引入了信 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主要需 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提高传输效率
增强通信的可靠性
10:20 2
编码、信源编码、信道编码
• 编码:将一定的符号,数字或字母按一定的要求编 成不同的序列,表示出一定的意义称为编码。 • 编码分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其中信源编码又 分为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信源编码。 无失真信源编码:适用于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 限失真信源编码:主要用于连续信源或模拟信号, 如语音、图像等信号的数字处理。
10:20 7
信源编码
编码定理证明: (1)必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代码的平均长度可 任意接近但不能低于符号熵 (2)达到这目标的途径,就是使概率与码长匹配。 说明: (1)无失真编码或可逆编码只适用于离散信源。 (2)对于连续信源,编成代码后就无法无失真地 恢复原来的连续值,因为后者的取值可有无限多 个。此时只能根据限失真编码定理进行限失真编 码 。
12
信源编码的分类
• 冗余度压缩编码: 是可逆压缩,经编译码后可以无失真地恢复。 基本途径:压缩信源的冗余度,即 1) 去除码符号间的相关性; 2) 使码符号等概分布。

第三章 数字电视视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

第三章 数字电视视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
三维预测: 参考样值除了本帧之外还和前一帧或前几帧图像的样值有 关。 由于一、二维预测都是在同一帧内进行预测,所以也称
为帧内预测编码;三维预测与前面的帧有关,所以也称为帧 间预测编码。
二、 变换编码
变换编码也有变换、量化、编码三大过程:
1、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基本思想
DCT变换是把空间域上的信号变换到 频率域上,使能量在空间域上分散分布的 原信号变换后能量在频率域上相对集中到 某些少数区域内,即将空间域上的信号样 值变换成频率域上的系数,经变换后的系 数按频率由低到高分布。
率为 p(xi ),且有 p(xi ) 1,则x1,x2,x3…xn所包含的 i 1
信息量分别为 log2 p(x1), log2 p(x2 ) log2 p(xn ) 。 于是,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即平均
信息量为:
H(x) p(x1)log2 p(x1) p(x2)log2(x2)
⑵对每一块像块进行DCT变换。 ⑶对变换后的系数进行量化。 ⑷进行之字形扫描(读出)和零游程编码。
3、DCT压缩编码的过程为:
三、统计编码(熵编码)
统计编码是基于信号统计特性的编码技术。 基本原理:
按信源符号出现概率的不同分配以不同长
度的码字(bit数),概率大的分配以短的码字, 概率小的分配以长的码字。这样使最终的平均
三、压缩的途径及方法
1、行、场逆程不传送,在接收端重新形成。 2、亚奈奎斯特取样 fs<2fm。使混叠分量与 亮度谱线交错。
3、采用高效编码――信源编码。去除电视信号 中的冗余。
3.3 常用的数字电视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一、 预测编码
1、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 利用某种数学模式对以前已知的相关数据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n) + d(n)
c(n)
d(n) x(n)
-+
编码
译码 +
x(n)
x(n)
差值编码模型
图中:x(n)是原始样值(n时刻的抽样值) x(n)为减去量 d(n)=x(n)-x(n) 为差值
可以看出:
(1)、d(n)越小,在相同的编码位数时 信噪比越大
(2)、收发端必须有相同的减去量x(n)
❖ 三、DPCM系统
Jayant提出的后向自适应算法:
(n) (n 1) *M[ I(n 1) ]
本次量化间隔=前一次量化间隔×量化调整因子
M| [I(n-1)] |-------量化间隔调整因子
❖ 不同量化电平L时DPCM量化器的M值 见下表
I(n) 1 2 3 4 5 6 7 8 M[I(n)] 0.9 0.9 0.9 0.9 1.2 1.6 2 2.4
1、DPCM系统的概念: 根据前些时刻的样值来预测现时刻的样 值,只要传递预测值和实际值之差,而 不需要每个样值的编码都传。这种方法 就称为DPCM编码。
❖ 举例来说,设以1/Ts的速率对信号S(t)抽
样,在 t nTs 时刻前可得到 SnTS Ts ,
,SnTS 2Ts
样值作为基础对
等一S组nT样S 值 N.以Ts 前面N个 的预测值是SnTS
1、最佳量化
固定量化器+可 变增益放大器
①分层电平为相邻量化电平的中点
②量化电平是该量化间隔内经常出现的瞬 时电平值
2、自适应量化的基本思想
❖ 自适应量化的基本思想是使量化器的量化级 (阶距)能够随着输入信号d(n)瞬时值得变 化作自适应调整,从而使量化误差的均方值 最小。
即:自适应量化指量化台阶随信号变化而变化, 使量化误差减小
当N=1时的最大预测增益为:G p m ax
(1
1 p12
)
b.二阶线性预测(N=2)
d(n)=x(n)-h1x(n-1)-h2x(n-2)
d
2
2
=E[d (n)]=E{[x(n)-
2
h1x(n-1)-h2(n-2)]
}
令 d 2 0
h1
d 2
h2
0
得最佳h1,h2
h1opt
p1 (1 p2 ) 1 p12
3、实现方法
①前向自适应量化(AQF)
优点:量化误差小,信噪比大 缺点:量阶的信息要与话音信号一起送到 收端译码器,否则,收端无法知道该时刻 的量阶值
②后向自适应量化(AQB) ❖ 优点:接收端不需要量阶的信息,因为
量阶的信息可以从接收码中提取,码速 率低,实现容易。
缺点:因为量化误差影响量化值得准确度, 即信噪比下降,但影响较小。
梯度系数,它决定了预测系数自适应速率
②梯度符号算法
极点预测器
hi (n 1) ihi (n) i (n)sgn[d (n)]sgn[x (n i)]
衰减因子(抗误码因子)
hi (n 1) ihi (n) i (n)sgn[d (n)]sgn[d (n i)]
零点预测器
1.2量化的自适应
1.1预测的自适应
1.预测器的结构
(1).极点预测器 (用重建信号x(n)进行的预测)
a:极点预测器的DPCM方框图
X(n)
d(n)
+
X(n)
量化器
d(n)
编码
P(Z)
预测器
X(n)
+ X(n)
b:预测器传递函数P(z)
P(Z) X (Z) X (Z)
N阶预测器公式:X(n)= N a j x(n j) j 1
即在参数编码的基础上引入了波形编
码的一些特征。
可在4----16kbit/s范围内达到良好的语 音质量
类型:子带编码
3.1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原理(ADPCM)
❖ 3.1.1差值脉冲编码(DPCM)
❖1.编码思想
提高通信质量 必须 减小量化误差
增加编码 当抽样值范围确定时 减小量化级
位数N
❖增加编码位数可获得大的信噪比
2 2
(n)] (n)]
E[d E[e
2 (n)] 2 (n)]
GP SNRq e2
GP<1
加预测器后 反而不利
GP>1
预测器有 增益
量化器的量化 信噪比
GP : DPCM系统相对于PCM系统而言的 信噪比增益。 SNRq 量化器产生的信噪比
即非预测的PCM系统的量化信噪比
提高系统信噪比采取的措施
值 S~nTS 与真正的样值 SnTS 并不相同。
差值脉冲编码就是对真正的样值 SnTS 与过
去的样值为基础得到的估值 S~nTS 之
间的差值进行量化和编码。
3、DPCM系统模型框图
量化器
预测器
预测器
22 下张
图中:x(n)为抽样信号的实际值
4、D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d(n)=x(n)-x(n) x(n)=x(n)+d(n)
该系统的量化误差可以表示为:
e(n)=x(n)-x(n)
=[d(n)+x(n)]-[x(n)+d(n)] =d(n)-d(n)
❖ 上式表明:DPCM系统的传输误差 就是差值d(n)的量化误差.

系统信噪比定义为:
x2
d2
❖SNR=
E[ x 2 (n)] E[e2 (n)]
=
预测器增益
=
E[x E[d
2
}
=E [x(n)2]+h21E[x2 (n-1)]-
2h1E[x(n)x(n-1)]
= x 2 + h21 x2 - 2h1P1 x2
= x2 (1 h12 2h1P1)
求使 2 最小的h1的值 d
令 d 2 0
h1
得最佳预测系数h1opt=p1
(d 2) min (1 p12) x2
2、定义 自适应量化功能或者同时实现两
种自适应功能的DPCM系统称为 ADPCM系统。
3.设计的目的
❖ ADPCM充分利用了语音波形的统计特 征和人耳听觉特性,其设计思路主要瞄准 了两个目标: a: 尽可能去掉语音信号中的冗余信号
b:以有效的方式将可用比特分配给语音信 号
对消除冗余后的信号,从自适应角度 进行最佳编码
N
E[d 2(k)]min E{[S(k) aioptS(k i)]2} i1
最佳预测增益
GPopt
E[S 2 (k )] E[d 2 (k )]
1
1
N
aiopt
i 1
R(i) E[S 2 (k )]
2.自适应预测 1)前向自适应预测算法
根据短时间的相关特性R(i),求短时的最佳预 测系数
y(n) y(n 1) log2 M[ I (n 1) ]
分为快速定标因子(语音) yu (n)
慢速定标因子(数据)
yl (n)
动态锁定DLQ(双模式自适应量化器)
y(n) al (n) yu (n 1) (1 al (n)) yl (n 1)
h2opt
p2 p12 1 p12
( d 2 )
m in
[1
p12
(
p12 1
p22 p12
)2
]
x
2
大于或者 等于零
故二阶预测器总是优于一阶预测器
C:N阶最佳线性预测
2 d
=E[d 2(k)]
N
E{[s(k) ais(k
j)]2}
i 1
求偏微分,并令为零
E[d 2 ] 0 ai
i 1,2, . . .N
❖ 3.3.1DPCM ❖ 一.差值编码思想 ❖ 二.差值编码系统模型图 ❖ 三.DPCM系统 ❖ 1.概念2.预测器模型图3.DPCM系统模型
4.D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
3.1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 (ADPCM)
1、实质:DPCM+自适应量化和自适应预测
固定预测 固定量化
能够实现自适应预测功能,或者
上式算法在有传输误码情况下,会产生误码 扩散问题,因此采用修正式:
(n) (n 1) *M[ I(n 1) ]
-----------------抗误码因子
两边取对数得:
log2 (n) log2 (n 1) log2 M[ I(n 1) ]
令 y(n) log2 (n) 为量化器的定标因子
❖SNR=
E[x2 (n)] E[d 2 (n)] E[d 2 (n)] E[e2 (n)]
减小 E[d 2(n)] E[e2 (n)]
E[d 2 (n)]
E[e2 (n)]
d(n)=x(n)-x(n)
d(n)
x(n)精确
最佳预测 量化误差
最佳量化
小结
❖ 一.压缩编码的原因 ❖ 二.什么是语音压缩编码 ❖ 三.语音编码分类 ❖ 3.1ADPCM系统
进行Z变换后得: x(z) N a j x(z)z j j 1
则预测器的传递函数为:
P(Z ) X (Z )
X (Z)
N
a j z j
j 1
a j 为预测系数
c:重建滤波器
H(Z)
d(n)
x(n)
+
重X(n)建滤波器
预测器
x(n)
x2
2 =E [x2(n)]+E[x2(n-1)]-2E[x(n)x(n-1)] d 2 =2E [x(n)]-2E[x(n)x(n-1)]
R(1)
a1opt
其中rss
R(2)
. ,
.
R(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