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懂诗歌五注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读懂诗词五步曲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读懂诗词五步曲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4、 抓关键句,深入体会整首
诗词的意境。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体现整首诗意境的一个 关键句,作者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同 情和对和平的向往这一主题,放到“秦时明月 汉时关”这一历史发展的层面去关注,让人感 到“战争”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 却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作者站到历史长河中去 审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一主题,不由让 人产生一种高古悲凉之感。抓住此关键句理解, 就会对此诗的意境有更深入的体会。
天净沙 江上

张久可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
隔岸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题目“江上”自然让人想到与“水”有关的 事物,即点明了诗词所写的内容范围,再结合 诗文中的“小舟”、“渔歌”等信息,自然使 人联想到“渔人”的形象。的确这首诗写的就 是渔人对恬静生活的热爱。
2、 抓敏感词,整体把握诗词
3、 抓中心词,准确掌握诗词 的思想。
中心词是作者思想感情流露的关键所在, 抓住中心词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能较准确的掌握该诗词的思想。例如: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但”是“只要”之意,此句意为: “只要有龙城飞将在,胡马就不敢度阴 山”。细细品味,言外之意即当时没有 像龙城飞将一样的人在,所以胡人肆意 度过阴山,侵犯中原。从中我们不难感 到作者对当时无能人镇守边关,以致于 使胡人可以肆意横行残害百姓的悲愤和 无奈。从中不难理解作者对战争给人民 带来痛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读懂诗词五步曲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 奇葩,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欣赏价值。 高中阶段适当的鉴赏一些古典诗词,对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文化情操, 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其它教学形式不 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此,特总结出读 懂诗词五步曲。

读懂诗歌优质课件(共37张PPT)

读懂诗歌优质课件(共37张PPT)

题材——怀古咏史诗或借古讽今诗(特点: 古人名、古迹)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情年事已高、功业无 成、人事飘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追 慕英雄、同情古人等等)。
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学生用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人物事件(我竹窗闻风想念友人 ➢②题材:送别怀人诗 ➢③情感:想念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 吴钩——宝剑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峨眉——高尚的德行
▪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寸管——笔
▪ 西陆——秋风
柳营——指军营
▪ 丝竹——音乐; 怀桔——指孝顺双亲
▪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 三尺——法律;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 青鸟——信使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 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战乱 频繁,生灵涂炭,又有悯农诗、反战诗、忧 国忧民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 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 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 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 提示:贬官,漂泊,远离京城,想家,想 重回朝廷
精编优质课PPT读懂诗歌 课件(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张PPT精品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张PPT精品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16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示例二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十月作者第二 次遭贬初到惠州时所作。
2、读关键词
(1).情感词: 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 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2).修饰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等,尤其 是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30
方法四:读正文(意象 关键词 尾句)
(3).情感词即“情点”。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之类。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如何读懂诗歌
2、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 “四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古诗词鉴赏复习——怎样读懂诗歌 (课件58张)
示例一
观书有感
借助题目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 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 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 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5分)
24
演练三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快速读懂诗歌五注意》示范课件

《快速读懂诗歌五注意》示范课件

例如四川卷解释“一枝”,是庄子的话,老 一枝意思是终老山林,有了这个了解,这首 诗的主题就容易理解了。北京卷对诗歌标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做个注释:“介绍杜甫 做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要是学生 注意了这个注释,解答本题第三问就不难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 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 老山林。
。 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题干标明诗人是唐朝的,诗后 面注释又介绍诗人卒于878年,由此 我们得知诗人是晚唐时期的,晚唐 时候,唐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国势日衰,这样我们很容易想到作 者的怀古,是怀古而伤今。
第三,要注意对试卷中对诗歌的注释
高考试卷中的注释一般都是非常重要的,而 且大多对做题都有用处的。《春日秦原怀古》 注释②解释“消魂”形容极度哀伤,注意到 这个注释,考生自然就明白诗人的感情是哀 伤的,为什么哀伤呢,注释①介绍作者卒于 878年,就让考生想到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进 一步可以想到晚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有利 于学生联想到怀古伤今。
1 “思远人”,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首思 念远在他乡朋友或亲人的诗歌。
2 “送廓之秋试”应该是为送朋友参加科 举考试而写的,自然免不了勉励祝愿之类内 容了。
3 “西湖春暮”,自然会写西湖春天的傍 晚的见闻
4“自乐”,品品就知道要写自己怎样自感 满足,自得其乐
5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是写访友不遇的 惆怅之类。
比如11年全国卷的《春日秦原怀古》中写景 的句子“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只要 考虑写的是哀景,要烘托的哀伤的感情,就 很容易答出寓情于景,借哀景抒哀情。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PPT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PPT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读懂诗家语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古诗词特点: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22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1、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
老师寄语: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读诗,可以纵情吟咏, 也可以静坐倾听, 还可以慢慢地在字里行间徜徉……
读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大家都能多
读诗,会读诗,读懂诗!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 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提示:不同意。
诗人通过寂寞亭基、野渡晚照、春流芊草、杨花啼 鹃这些悲凉的景物,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 民,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的凄凉、孤独、怅惘 之情。
抓情语:包括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和点
明主旨的关键句
(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如:愁、 喜、客等等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和点明感情的句子: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 落人”。
(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 或奠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
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 的“诗眼”——炼字!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如何读懂诗歌》精品课件
2、还原下面颠倒的语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暮春山间 宋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早发 晚唐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014年新课标卷《阮郎归》中有“愁”“无 奈”等,很容易看出诗人的满腔愁绪。《暮 春山间》中有“缓步”、“濯手”、“闻 香”,透过这些词不难看出诗人闲适愉悦的 心情。再比如,2014年湖北卷的《早发》, 诗中有“愁看”“独向”“羸客”等词,无 不透露出诗人孤独,忧愁。

2. 中国人对蔬菜的热爱,本质上是对土地 和家乡 的热爱 。本诗 主人公 就是这 样一位 采摘野 菜的同 时,又 保卫祖 国、眷 恋家乡 的士兵 。

3.本题运 用说明 文限制 性词语 能否删 除四步 法。不 能。极 大的一 词表程 度,说 明绘画 的题材 范围较 过去有 了很大 的变化 ,删去 之后其 程度就 会减轻 ,不符 合实际 情况, 这体现 了说明 文语言 的准确 性和严 密性。
第一,要注意诗歌的标题。
诗歌的标题多数表明诗歌所写的内容,也有 的是表明诗歌写作的缘由,注意标题,会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们却常常忽略标 题直接去读诗。
例如2011年全国卷的诗歌标题 “春日秦原 怀古”, “春日秦原”就告诉我们这首诗
是作者在春日看到秦地原野上的景色,引发 的感慨,而“怀古”更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 古诗,学生很容易就想到怀古伤今或者借古 讽今之类的主题。
2014年新课标卷《阮郎归》前两联的景物描 写是,“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 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考生只要读 出这是写的哀景,就容易答出这是奠定诗歌 的感情基调,烘托作者郁闷的愁绪。14年天 津卷诗歌《暮春山间》,中间两句是“流莺 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考生只
要读出这是写的乐景,宁静幽美,自然容易 答出表现作者闲适的心情。
比如11年全国卷的《春日秦原怀古》中写景 的句子“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只要 考虑写的是哀景,要烘托的哀伤的感情,就 很容易答出寓情于景,借哀景抒哀情。
再如12年全国新课标卷的诗歌《思远人》的 景物描写“红叶黄花秋意晚”考生只需考虑 这句写的是哀景,烘托的哀情就可以答题了。 13年上海卷,诗歌是《春江晚景》,首联描 写景物的句子“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考生只要先考虑到这是写的乐景,再结合全 诗,很容易知道这是以乐景写乐情,表达作 者喜悦的心情。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 的样子。
例如《春日秦原怀古》中有“消魂”,“不 堪回首”这样显情的关键词,注意这些词, 就知道作者表达的哀伤之情。《思远人》中 有“念行客”“泪弹不尽”“此情深处”注 意这些词,就知道诗人对远人的思念是多么 深切。《春江晚景》中有“兴来”“自得” 等词,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 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 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第四,注意诗中所写景物的感情 色彩是乐景还是哀景。
对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许多学生很头疼,其 实,只要不是让考生赏析描写景物的句子, 对于快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意思,不需要 在景物描写上多费脑筋,只要注意景物的感 情色彩是乐是哀就行。一般来说,哀景表达 的多是哀情,乐景既可以烘托轻松快乐的心 情,也可以反衬哀情。
12年重庆卷诗歌《鹧鹄天》,试卷对诗歌中 的“忘机”二字做了注释,是忘却机心,机 心,巧诈之心。注意这一点,解答此题第二 问“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就 很容易理解到作者自甘恬淡的情趣。
13年全国卷Ⅰ对陆游的诗歌《鹊桥仙》做了3 处注释,这些注释,都是帮助考生理解诗歌意 思的,考生且不可不注意; 13年天津卷对诗 歌做了几处注释,其中第一个注释是“秋试”, 学生可因此知道作者送朋友参加科举考试,第 三个注释是“禹门”,学生注意这个注释可以 知道是祝愿考中的意思。有了这些注释,考生 理解这首诗就不费力气了。
第五,要注意诗歌中显情的字词句。
读懂诗歌关键是读懂诗人的感情,要读懂诗 人的感情最关键的是抓住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但是诗歌本来篇幅很短,加上中国诗讲究含 蓄,作者的抒情往往点到为止,甚至委婉而 不露痕迹。不会像有的散文那样有长长的抒 情句子,甚至反复抒发,非常醒目。学生在 平时就要培养对诗歌中显情字词句非常敏感 的习惯。抓住了诗歌中显情的字词句,就抓 住了读懂诗歌的诀窍。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找出下列诗中显情的字词句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例如四川卷解释“一枝”,是庄子的话,老 一枝意思是终老山林,有了这个了解,这首 诗的主题就容易理解了。北京卷对诗歌标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做个注释:“介绍杜甫 做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要是学生 注意了这个注释,解答本题第三问就不难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 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 老山林。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
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
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014年全国各地试卷中共有12份试卷中的诗 歌题都有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是为了帮助考 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例如安徽卷注释“番 腾”“凌波”;重庆卷注释“花口”;福建 卷注释“草团标”,“山溜响”;北京卷解 释地名“韦曲”;江西卷解释“被酒”。有 的就是为了帮助考生理解整诗的内容思想
第二、注意诗人的时代、生平、 性格、爱好,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对于著名诗人,学生要在平时都了解他们的 时代、生平、喜好。如2014年高考卷中出现 的著名诗人就有杜甫、陆游、苏轼、韦庄等
例如北京卷出杜甫的诗歌《奉陪郑驸马韦 曲》,学生要是知道杜甫在长安淹留十年而 求仕失意,对于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就很有 帮助。
学习目标
掌握读懂诗歌的要点
古代诗词鉴赏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也是考生 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之一。而不能读懂诗歌是 学生们做诗歌鉴赏题的第一个障碍,很多学 生掌握了不少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可是临场 却往往因为读不懂诗歌而没有办法做题。
怎么办呢
其实阅读诗歌只要注意以下五点,就不 难读懂诗歌的含义和感情。下面我就结合近 年的高考题逐一说明。
再比如,江西卷出了苏轼的《被酒独行,遍 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 二)》,学生如果记住了苏轼洒脱豁达的性 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理解这首诗 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就非常容易。
有些诗人不了解怎么办
而对于学生不怎么了解的诗人,要注意从题 干、注释中了解,且不可视若不见。高考题 一般在题干上标明诗歌的时代或者在作者前 面加个诗人的时代,比如2014年全国卷Ⅰ在 题干这样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题”,而全国卷Ⅱ这样在作者前面标明, 【唐】韦庄,【宋】郭震。其他各省的试卷 大都这样标明。
6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 之舍三首”,看题目结合注释,就知道是写诗 人喝点酒到农家串门的情景
7 “奉陪郑驸马韦曲”,写陪驸马游玩;
8 广东卷“送别”,写离别的惆怅。
9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必然写隐者居住环 境
结论
就是这样,对于不少诗歌,注意题目, 我们就能知道其要表达的大致内容。
知道诗人的时代有时候会对了解诗歌的主题大有 益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
。 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题干标明诗人是唐朝的,诗后 面注释又介绍诗人卒于878年,由此 我们得知诗人是晚唐时期的,晚唐 时候,唐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国势日衰,这样我们很容易想到作 者的怀古,是怀古而伤今。
第三,要注意对试卷中对诗歌的注释
高考试卷中的注释一般都是非常重要的,而 且大多对做题都有用处的。《春日秦原怀古》 注释②解释“消魂”形容极度哀伤,注意到 这个注释,考生自然就明白诗人的感情是哀 伤的,为什么哀伤呢,注释①介绍作者卒于 878年,就让考生想到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进 一步可以想到晚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有利 于学生联想到怀古伤今。
其实不仅是做诗歌鉴赏题要注意注释,做其
他阅读理解题,也要注意注释。记得笔者当
年参加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出的文章是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 旅行》。有一题这样问,作者为什么说“特 殊的日子”?答案就在注释上,文章后面有 个注释“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请同学们说为啥说特殊的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