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学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
传染病宣传知识内容

传染病宣传知识内容
1. 嘿,你知道吗,传染病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小怪兽!比如流感,那传播速度可快了呢。
咱可得注意,要多洗手,像吃饭前,上完厕所后都要洗,这能把好多小怪兽给赶跑呢。
2. 哎呀呀,传染病有时候可狡猾啦!就说麻疹吧,一不小心就容易被传染上。
那我们得咋办?记得打疫苗呀,这不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铠甲嘛!
3. 你想想看啊,传染病就如同隐藏的敌人!像手足口病,在小孩子中间很容易出现呢。
那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呀,别让孩子去人员太密集的地方,这多重要啊!
4. 哇塞,传染病不可小瞧啊!就像肺结核,咳几声都可能传染给别人呢。
所以咱们要是咳嗽、打喷嚏,一定要捂好口鼻,这是对别人负责呀,对吧?
5. 嘿哟,传染病的威力可不容小觑呀!非典那时候可吓人了呢。
大家一定要加强锻炼,让身体棒棒的,才能抵抗这些坏家伙呀!
6. 你们想想呀,传染病简直就是捣蛋鬼!比如肝炎,稍不注意可能就被沾上了。
那平时的饮食就得注意卫生呀,难道不是吗?
7. 哎呀,传染病就像随时会出没的恶魔!像水痘,长了可难受了。
所以咱要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呀,这样恶魔也不容易找上门啦!
8. 说真的,传染病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像艾滋病,多可怕呀。
大家可要洁身自好呀,这关乎自己的健康呢!总之,一定要重视传染病,做好预防,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呀!。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欢迎大家阅读本篇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文档,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具体章节内容:第一章:常见传染病介绍1.1 流感1.1.1 症状和传播途径1.1.2 预防措施1.1.3 学校应对措施1.2 感冒1.2.1 症状和传播途径1.2.2 预防措施1.2.3 学校应对措施1.3 水痘1.3.1 症状和传播途径1.3.2 预防措施1.3.3 学校应对措施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1 症状和传播途径1.4.2 预防措施1.4.3 学校应对措施...第二章: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2.1 卫生环境管理2.1.1 学校清洁与消毒措施2.1.2 食堂卫生管理2.1.3 宿舍卫生管理2.2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2.2.1 勤洗手2.2.2 注意饮食卫生2.2.3 使用个人饮水器等个人卫生用品2.3 进行健康体检和免疫接种2.3.1 学校体检安排2.3.2 疫苗接种提醒...第三章:应对传染病的紧急措施3.1 健康报告和隔离措施3.1.1 学生发病健康报告程序3.1.2 隔离室设置和管理3.2 家校沟通与协作3.2.1 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措施3.2.2 学校与相关卫生机构的沟通协调...附件:附件1:传染病防控知识手册附件2:卫生环境管理巡检表附件3:疫苗接种提醒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立法,针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作出了具体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管理而颁布的法律。
本文档涵盖了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宣传,详细介绍了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提高大家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和认识,确保校园安全。
传染病宣传资料

传染病宣传资料传染病宣传资料介绍:传染病是指通过接触病原体(如、细菌等)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传染病的防控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帮助公众加强对传染病的认知,减少感染风险。
1:常见传染病及病原体介绍1.1 流感1.2 痢疾1.3 结核病1.4 肺炎1.5 麻疹1.6 水痘1.7 脊髓灰质炎1.8乙肝1.9猪流感2:传染病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2.2 飞沫传播2.3 接触传播2.4 垂直传播2.5 引物传播3:传染病的主要症状3.1 发热3.2 咳嗽3.3 呕吐3.4 腹泻3.5 皮疹3.6 肌肉疼痛3.7 乏力3.8头痛4: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1 手卫生4.2 咳嗽礼仪4.3 室内通风4.4 饮食卫生4.5 疫苗接种4.6 避免接触病原体4.7 不随地吐痰4.8个人防护用品5:传染病的治疗方法5.1 抗药物5.2 抗生素5.3 免疫治疗5.4 对症治疗5.5 康复护理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传染病防控法:它是我国专门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法律法规。
6.2 疫情:指某一地区或群体中传染病数量的特点和变化。
6.3 隔离: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单独安置在特定场所,以阻断传播的措施。
附件:1、流行病学报告样本2、传染病疫苗接种通知书范本3、精神卫生传染病报告表格范本本文档涉及附件,具体内容请参考附件部分。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控法:我国用于预防传染病的法律法规。
- 疫情:指某一地区或群体中传染病数量的特点和变化。
- 隔离:将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单独安置在特定场所,以阻断传播的措施。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

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传染病校园宣传手册一、传染病概述1.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2. 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播源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血液传播等不同类型。
3. 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水痘、风疹、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1. 个人预防措施-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垃圾等前后。
- 正确使用纸巾、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 避免接触传染源,尤其是有传染性的人或物品。
2. 室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 定期清洁室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避免使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3. 公共场所预防措施- 减少人员密集活动,特别是传染病多发期间。
-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 设置消毒站点,提供消毒用品。
三、传染病疫情应对1. 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正确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
2. 早期发现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 引导师生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扩散。
3. 控制传播源- 隔离和治疗病患,阻断传播源。
- 加强对家庭、社区等高风险地区的管理和管控。
四、传染病常见症状及就医建议1. 流感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
就医建议:休息、多饮水、及时就医。
2. 肺结核症状:长期咳嗽、咳痰、乏力、体重下降等。
就医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 水痘症状:皮肤上出现红色水疱、瘙痒等。
就医建议: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搔抓,及时就医。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咽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就医建议:休息、多饮水、合理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细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部门。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资料类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传染病的种类2、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预防传染病的方法4、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5、公共卫生措施6、疫苗接种的作用7、增强免疫力的方式8、疫情期间的特殊预防要点11 传染病的种类111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麻疹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112 消化道传染病,像霍乱、痢疾、手足口病等,多经食物、水和接触传播。
113 血液传染病,例如艾滋病、乙肝等,通过血液、体液传播。
114 体表传染病,包括疥疮、癣等,通常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2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21 空气传播:病原体随着患者咳嗽、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排出,飘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传播。
122 水和食物传播:病原体污染了水和食物,经口进入人体而导致感染。
123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124 媒介传播:通过昆虫、动物等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13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131 控制传染源: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的动物进行处理。
132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换气,对公共物品进行消毒。
133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接种疫苗。
14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14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去除手部的病原体。
142 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或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时,佩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吸入。
143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144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与他人过于密切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15 公共卫生措施15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消灭蚊蝇等害虫滋生地。
152 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153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6 疫苗接种的作用161 预防特定传染病: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人体在接触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特别制定了一份预防春季传染病的知识宣传材料,以增强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保护个人健康。
以下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一、了解春季传染病春季传染病是指在春季容易爆发的疾病,如流感、感冒、麻疹、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以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和感染性。
二、了解传染病的症状与传播途径1.流感/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肌肉酸痛等。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麻疹:症状包括高热、咳嗽、鼻塞、结膜充血、皮疹等。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3.腮腺炎:症状包括腮腺肿胀、咽喉疼痛、发热等。
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餐具、饮水杯等。
三、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1.勤洗手:保持洁净的双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避免用污染的手触摸口鼻眼,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妥善使用口罩: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病菌进入呼吸道,建议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自身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时佩戴口罩。
3.加强锻炼与营养:充足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能力,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
4.避免接触患者:接触感染者是传染病传播最常见的途径之一,尽量避免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不要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5.保持室内通风:春季寒暖交替,气温变化大,室内通风能有效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6.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个人整洁等,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1.发热:感觉不适、发热时,应立即通知家长或老师。
前往医院就诊前,应佩戴口罩以减少传播风险。
2.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手绢等遮掩口鼻,避免直接喷射或飞散。
3.配合学校:在出现传染病潜在疫情时,学校会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请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
五、春季传染病的处理与防控1.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讲究个人卫生习惯,增强疾病防控意识。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

儿童常见传染病宣传内容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症状。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个人卫生等。
2.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出现水泡、发热等症状。
预防水痘的方法是接种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个人卫生等。
3.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等症状。
预防麻疹的方法是接种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保持个人卫生等。
4.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5.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预防肺结核的方法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6.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等症状。
预防腮腺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7. 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等症状。
预防百日咳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等。
8.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腹泻、呕吐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传播。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方法包括保持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9.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10. 结膜炎:结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结膜炎症,主要表现为眼部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预防结膜炎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不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等。
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

学校宣传传染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保健资料传染病预防宣传资料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传染病预防能力,普及传染病知识,近日我校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讲座、板报、观看光碟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
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一、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小学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
一、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喝开水。
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
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二)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接种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二)乙脑
1、主要表现: 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6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