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游鲁迅故里

合集下载

鲁迅故里一日游观后感

鲁迅故里一日游观后感

鲁迅故里一日游有感哇塞,鲁迅故里一日游,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一走进鲁迅故里,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过去。

看着那些老房子,我就在想,当年鲁迅先生是不是就在这里生活呀,是不是在这里写出了那些厉害的文章呢。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游客,也有当地人。

大家都在这儿感受着鲁迅先生的气息呢。

我走进了鲁迅故居,里面的布置好有感觉啊。

看到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东西,就好像能看到他当年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那桌子、那椅子,都好像在跟我说着过去的故事。

然后我又去了三味书屋,哇,这里就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呀。

想象一下,他当年就在这里摇头晃脑地读书,是不是特别有趣呀。

我还看到了那个刻着“早”字的桌子,哈哈,这可真是太有名啦。

走在鲁迅故里的小巷子里,感觉特别惬意。

那些石板路,那些老墙,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还在一个小店里买了一些纪念品,都是和鲁迅先生有关的呢,拿回去可以好好显摆显摆。

一路上还看到了很多好吃的,什么臭豆腐啦,茴香豆啦,哎呀,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我当然不能错过啦,尝了尝,味道还真不错呢。

这一天逛下来,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又多了好多。

他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呀,他的文章影响了那么多人。

在这个地方,能感受到他的精神一直在延续。

我觉得吧,鲁迅故里真的很值得一来。

在这里,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地去感受历史,感受文化。

能看到鲁迅先生生活过的痕迹,能体会到他当年的心情。

这一趟一日游,真的让我收获满满呀。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来,再好好地逛一逛,再好好地感受感受。

这就是我的鲁迅故里一日游有感啦,哈哈!。

鲁迅故里一日游作文

鲁迅故里一日游作文

鲁迅故里一日游作文鲁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路,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水乡古城经典风貌和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占地50公顷,总投资10亿元。

下面是鲁迅故里一日游作文,请参考!【篇一:游鲁迅故里】国庆节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游玩鲁迅古里。

我们先游玩鲁迅祖居,我一走进大堂,就看见大堂中间画一幅字画。

四周摆放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

我们从大堂走到厨房,厨房里有缸、罐、桶,最吸引我的是七星台,七星台是由三个烧水的小锅和四个烧菜烧饭的大锅组和成的。

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

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有香味扑鼻的牡丹;有色彩明艳的凤凰;有一朵独秀的梅花;有高傲美丽的孔雀。

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仿佛在展现最美丽的一面给你看。

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

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随意组合。

七巧板是由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拼装而成的。

我们从鲁迅祖居出来,闻到阵阵臭豆腐的香味,听到吆喝茴香豆、霉干菜的声音,看到孔乙已店门口拥挤的人群,我的肚子不禁叫个不停,我找一个座位吃到许多绍兴的土特产,让我回味无穷。

我品尝好绍兴的土特产,我又跟着妈妈来到鲁迅纪念馆,我一进大门,就看见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妈妈,妈妈说横眉冷对是指很愤怒的表情,千夫子是指反革命,也就是说鲁迅对反革命很愤怒,俯首甘为是很配合,孺子牛是指老百姓,可鲁迅对老百姓很配合、照顾。

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的立场。

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反动派,那些官僚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权力的贪官污吏。

【篇二:游鲁迅故里】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11203鲁迅的绍兴岁月——《鲁迅自传》(三)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11203鲁迅的绍兴岁月——《鲁迅自传》(三)
点击月——《鲁迅自传》(三)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没落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谋求出路,十八岁的鲁 迅从家乡出走先后去了南京、日本求学。他接触过海军、矿务、医学,最终认识到疗救旧中国最迫 切的良药是新思想、新文化,因此毅然弃医从文,投入文艺活动试图改造国民精神。本期书本旅行 团将继续在绍兴的旅行,去了解鲁迅先生在家乡的求学从教之路。(《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1203 鲁迅的绍兴岁月——《鲁迅自传》(三))
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 20211203鲁迅的绍兴岁月 ——《鲁迅自传》(三)
栏目介绍 《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 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 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桃源钓翁编辑 欢迎您光临!——桃源钓翁

游鲁迅故居作文素材高一700字

游鲁迅故居作文素材高一700字

游鲁迅故居作文素材高一700字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在这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百草园,记得鲁迅这样对它描写过“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游鲁迅故居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游鲁迅故居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变故,饱受人间冷暖的鲁迅,认识到社会的腐败,从而自强不息,成了一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这是去绍兴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

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鲁迅故居参观。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

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

抬起头,是鲁迅先生的半身像。

我目睹了鲁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仿佛在想:啊,为什么当时社会那么黑暗?为什么社会那么腐败……我痛恨……我同情……在潇洒的“鲁迅故居”这四个字的笔锋里,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

这时,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变的低沉了。

穿过一条幽深的长廊,便是富丽堂皇的鲁迅故居。

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豪华;一盆盆盆景,显得充满生机,不在死气沉沉。

跨过门槛,那是后院,我体会到了“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那是多么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窄。

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鲁迅和那些少爷朋友们,整天生活在大院里的情景。

走,去鲁迅先生小时候读过的私塾——三味书屋瞧瞧。

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书屋。

再走进去,就是鲁迅先生度过的私塾。

瞧,那儿是鲁迅先生的座位,由于不能过去,我只能随便找了个座位,当一回小鲁迅。

我捧着《三字经》,摇头晃脑的跟着先生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当时读书的样子了,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传神。

游鲁迅故里作文15篇精选

游鲁迅故里作文15篇精选

游鲁迅故里作文15篇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了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了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

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

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了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走进大门,我便进入了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

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了鲁迅故居的大门。

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了,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

在那儿,我找到了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

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了。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了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了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

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了一生。

他,是无人不知的大文豪,才华横溢;他,为了青年的成长,花费了无数时间精力;他,就是不惧怕坏人,用笔做武器的鲁迅。

他已逝世多年,但我不禁想再次游一下鲁迅故里。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了一尊尊石像上,只见一个头戴小毡帽的孩子正愉快地玩耍着,我仿佛看到了小鲁迅正和少年闰土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继续往前走,不时地传来路边的吆喝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鲁迅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百草园。

这是一块极小的菜地,旁边还有一颗高大的树,鲁迅在小时候和他奶妈一起在这种菜;一起在这乘凉,一起在这聊天,那是多么温馨的场面啊!鲁迅的好朋友闰土,从小就是一个长工,但鲁迅没有嫌弃他,并且很快地成为了他的好朋友,闰土见多识广,和鲁迅一起在空地上捉鸟,他们俩合作的很好,每次都能捉到好的鸟,但是结局,闰土因封建社会的无情,最终离开了鲁迅。

去绍兴鲁迅故居游玩读后感

去绍兴鲁迅故居游玩读后感

去绍兴鲁迅故居游玩读后感前几天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语文课本的真实世界,可有意思了。

刚到门口,就瞧见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黑瓦白墙,透着一股浓浓的历史韵味。

迈进故居,就像是开启了一场穿越之旅,回到了鲁迅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百草园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啊!原本以为就是书上描写得那么一丁点儿大的园子,没想到还真不小呢。

园子里啥都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虽然有些东西我都得靠想象来还原它们当时的模样,但站在那儿,就感觉鲁迅笔下的那些小昆虫啊、小动物啊,仿佛就在身边。

什么叫天子开饭(云雀高飞)啦,什么斑蝥在放屁(斑蝥喷出烟雾)啦,感觉小时候鲁迅在这儿玩得可太野了,哪像咱们现在,小时候玩个泥巴都得被家长唠叨。

我在百草园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就盼着能像鲁迅那样,突然从草丛里窜出一只张飞鸟(鹡鸰鸟),可惜啥都没瞧见,可能那些鸟儿都躲起来睡大觉了吧。

从百草园出来,就到了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

哇塞,这房子可真气派,那一间间的屋子,感觉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在里面逛的时候,我就在想,鲁迅小时候是不是也会在这些长长的走廊里跑来跑去,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呢?屋里的那些老物件,像什么八仙桌啊、太师椅啊,虽然看起来有点旧旧的,但都透着一种古朴的美。

我还特地坐在太师椅上,装模作样地学了下鲁迅小时候读书的样子,感觉自己瞬间就变得很有文化似的,哈哈。

三味书屋也很有趣。

那小小的书桌,我还看到了鲁迅刻的那个“早”字呢。

我当时就想啊,鲁迅小时候可真有毅力,就因为迟到一次被老师批评了,就刻个“早”字来提醒自己。

要是我,估计刻完字转头就给忘了,该迟到还得迟到。

站在三味书屋中间,我仿佛能听到寿镜吾老先生在摇头晃脑地读着“之乎者也”,那些个学生们呢,有的在认真听讲,有的可能就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在偷偷做小动作或者走神想中午吃啥呢。

在鲁迅故居这一路逛下来,我就像是重新读了一遍鲁迅的文章,但这次不是干巴巴地看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笔下的世界。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相关推荐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通用13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游记作文篇1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

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

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

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

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

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

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

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

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

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

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

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

参观绍兴鲁迅故居有感认识鲁迅是因为我读了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暑假,我们全家去了绍兴,首先就去了鲁迅的故居。

鲁迅的家可大了,七拐八弯的,好多屋子,我们绕过正厅,后面有一个园子,那就是百草园,鲁迅小时候的乐园。

园里鸣蝉在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在鲁迅屋子前的庭院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继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而一边的鲁迅呢?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

我也忍不住,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就坐了上去,一下子,仿佛沉浸在继祖母的故事当中。

出了鲁迅故居,没走几步就到了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

屋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

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得“早”字。

“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迟到过。

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豪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平且有很强的自制力。

想到我自己,我不觉有点脸红,以后,我也要向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

游鲁迅故居经过了几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鲁迅故里。

充满着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顿时,一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

走进街巷,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

这是一个古色古香,又不缺乏现代气息的建筑。

“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大门,一眼就看到了鲁迅青铜像,它比真人还高大,坐在一把扶手椅上,左手抱右手肘,右手搭在扶手上,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切,深深的眼袋,似乎是他忧国忧民的证明;他仰望天空,好像是盼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在馆内继续参观,我们了解到了鲁迅坎坷的一生: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

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走在鲁迅故里,不经意间就能发现某个角落是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过。

因此,跟着课本游鲁迅故里,便能更好地了解鲁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故土,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

这里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鲁迅故里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

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

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

陈旧褪色的窗户,向游客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原本素颜的墙面上已经略显斑驳,几株从墙缝里顽强地生长出来的绿植,似乎见证了这些建筑的历史。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

老台门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

思仁堂是寿家台门的“大堂前”,也就是会客厅。

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

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

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这里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

图中左侧最里面的那张桌子就是当年鲁迅的书桌,那张桌子上有鲁迅因为迟到挨罚而刻的“早”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

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

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

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三余斋,是寿镜吾先生的书房,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

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

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

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

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对寿家台门正对着的鲁迅祖居,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目前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进入祖居的“德寿堂”,匾额两边的柱子上刻着“身无半文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中堂两侧挂着画意的对联是“石上珍禽夸锦绣,枝头丽芯斗芳菲”。

这里
是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德寿堂的两侧有会客室、客房、卧室、书房、沐浴房、琴室、佛堂、餐厅、储物间等,一律是木制家具,古朴典雅,可见过去书香世家的风采,显示了周家鼎盛时期的风貌。

香火堂,原先是供奉周家祖上牌位的一个场所,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地方。

“德祉永馨”这块匾额是替代神像牌位,是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

香火堂的中间挂着一幅画像,中间的是穿着清朝官服的周福清,也就是鲁迅的爷爷。

他是给周家带来最大荣耀的一位,因为他在同治年间考上进士,皇帝授予“翰林院蔗吉士”。

旁边的是他的两位祖母,左边的是他的嫡亲的祖母,右边的继祖母。

这位继祖母对鲁迅的影响的非常大,因为她在鲁迅童年时代经常给他讲一些故事,给他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学基础。

两侧厢房的走廊,幽深狭长,可见鲁迅的祖上当时可谓家大业大。

琴室
会客室
闺房
绣房
七巧板凳
会客室
储藏室
院子里的石墩
过了一处叫“仁里”的牌坊就是绍兴黄酒馆,酒馆内展示着我国古代的酒文化,还有一个室内销售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黄酒。

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共分六进,共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共占地4000余平方米。

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

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

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

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

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

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

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故居中有个水榭庭院,搭着一个小小的戏台子,每天固定时间有小段的越剧表演,比如唱歌《桑园访妻》、《蝴蝶梦》等5分钟的折子戏。

音韵悦耳,唱腔婉转,别有一番吴越之味。

咸亨酒店坐落在鲁迅故家所在的绍兴城内东昌坊口的东头,“咸亨”即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语。

以此为店名,足见当家人对生意之兴旺的殷切期盼之情。

如今,古老而年轻的咸亨酒店,成为了绍兴城市的客厅,文化旅游休闲的地标。

“……。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鲁迅《孔乙己》/《呐喊》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y作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