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复习题

1.列竖式计算。
309×26= 124×71= 380×23= 14×800=2.简便方法计算。
238+402 17×203 37+48+23+522.(1)把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2)把四边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3.分别把下面的图形补全,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
4. 1吨废纸可以造出850千克再生纸,同时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电6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
某废品回收站上个月回收废纸36吨,用这些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5.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如果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如果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125平方米。
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图,再解答。
)1.列竖式计算。
350×40= 50×204= 800×50= 25×112=2.简便方法计算。
294-64-36 178-(78+7) 55+36+643.填空。
(1)145090000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这个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一个数的近似值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3)9□875≈10万,□里最大填();39□0000000≈39亿,□里最小填()。
(4)填写数量关系式: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路程=__________________。
(5)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是()×();要使乘积最小,应是()×()。
4.用“万”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
73986 539180 6995400 100020005. 用“亿”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
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6.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整理和练习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提升自我练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整理和摆放物品的方法和步骤;2.将物品分类整理的方法;3.判断图形的对称性;4.找出规律和特点,推断下一步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案、教具、课件等教学材料;2.教学材料需要事先准备好,方便使用。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2.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课程安排本节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堂导入:通过引用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整理和分类: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分类和整理;3.图形的对称性:学生通过练习找出图形的对称性;4.规律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规律和特点。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个问题或图片开启本节课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你们学过的数学概念中,有哪些可以进行整理和分类?”或者展示一些混乱的场景,让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或分类的方法。
2. 整理和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可以将物品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分类。
例如:“请你们将课桌上的纸张、铅笔、橡皮、书本等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3. 图形的对称性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或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通过观察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性的理解。
例如:“请你们找出下面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4. 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规律和特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各课知识点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国际单位:摄氏度,符号:℃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才能读数,并且要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电子体温计)、(温湿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4、温度计的液柱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4、蒸发:水从液态变成气态。
如:拖地以后,地上的水变干了。
5、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现象:露、雾、热水上方出现的“白雾”、盛冰的瓶子外壁出现的水珠、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的水珠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整理与练习丨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运算律》整理与练习,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分配律以及运算律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a+b=b+a;(a+b)+c=a+(b+c)。
2.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a×b=b×a;(a×b)×c=a×(b×c)。
举例:购物时,计算购买3件衣服和2双鞋子的总价,可引导学生运用分配律,将价格进行组合计算。
2.教学难点
(1)理解运算律的本质: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举例、图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运算律的本质,加深理解。
(2)灵活运用运算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难以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运算律的基本概念。运算律是指在数学运算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它能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它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123+456,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复杂的加法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步骤,从而快速得出结果。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算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简化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或者做游戏时计算得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运算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实验操作题实验一:探究热水降温的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热水、温度计、秒表、石棉网、三脚架。
实验设计:1、摆好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度数填入到表格中,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连续记录6次.4、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实验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器材:红墨水、热水、冷水、带塞的玻璃瓶、细管。
实验设计:1、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烧瓶。
2、往烧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3、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4、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位置。
5、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研究气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器材:气球、水槽、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设计:1、把气球套在烧瓶口。
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3、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实验设计:1、常温下,铁球能否刚好通过铁圈。
2、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铁圈。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三脚架、冰块、温度计、秒表。
实验设计:1、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
2、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记录录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达到10℃为止。
实验结论:冰融化前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易错题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易错题整理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易错题整理一、填空:1、一个三角形中∠1=30°,∠2=50°,那么∠3=100°,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65°,另一个锐角是25°。
3、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65°。
如果它的一个底角是40°,那么它的顶角是90°。
这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4厘米。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底边长8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厘米。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厘米,腰长9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长是6厘米。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10厘米,这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2厘米,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4厘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是10厘米和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6厘米。
7、一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最长是19厘米,最短是5厘米。
8、一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底角是45度。
9、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等角三角形。
10、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20°,顶角是80°。
12、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圆形有无限条对称轴,角有1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13、三角形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有2条高,梯形有2条高。
14、右边的四边形是梯形,它的高是厘米,上底和下底的长度和是厘米。
15、一个数“四舍五入”后所得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16、由6个十亿、7个百万、3个千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6,073,002,002,这个数也可以看作是由6个亿、73个万和2个一组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2.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①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②需要营养;③会生长变化;④会繁殖;⑤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判断石笋、青苔是不是生物?石笋不是生物。
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
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第一幅图,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幅图,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三幅图,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4.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根据植物、动物的特点,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点。
生物的共同特点:1.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2.需要营养;3.会生长变化;4.会繁殖;5.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6.用红笔写出生物的名称,用蓝笔写出非生物的名称,并用黑笔将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连线。
生物有松树、山羊、青草、鱼、乌龟、老鹰等等。
非生物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等等。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与松树有关系的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1、这学期,我们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2、如何写好日记?①要持之以恒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③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3、如何爱护图书?①分类整理和摆放图书②保持图书整洁③翻书动作轻④不折书页第一单元1、走,我们去植树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绿色工厂和绿色宝库,把枝叶比作快乐的音符。
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植树的作用和意义(放出氧气、调节气温、减少噪音、吸收灰尘、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2、“绿色工厂”是指树木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栽下的小树。
3、关于树的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4、关于树的成语:古木参天、树大根深、根深叶茂、树大招风5、关于树的谚语、歇后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6、介绍树木:银杏树,它的干很直,枝杈很多,叶子像泰兴电视台的台标。
果实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叶子冲茶喝可以降血压……7、环保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8、形近字:栽(zāi):栽树多音字:[cān]参加载(zǎi):记载参[shēn]人参裁(cái):裁衣服[cēn]参差不齐戴(dài):爱戴9、易错字:迎着、和煦、沟渠、青翠、工厂、版图、乖乖2、第一朵杏花1、《第一朵杏花》讲的是邻居孩子帮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是在清明节开放的故事。
我还知道了立春、小寒、大雪等节气。
等他说:“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注意标点!)2、从“猪也有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中的“郑重”的意思:严肃认真,可以看竺可桢有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4、形近字:瓣:花瓣易错字:仰起头、吹皱、推断、估计辨:辨别明媚、绽开、柳梢、掌握辫:辫子辩:辩论5、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6、顷刻间意思相近:一刹那、一瞬间、转眼间。
3、燕子1、《燕子》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课文从外形、赶来、飞行、休息四方面介绍了燕子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叙述顺序写燕子的外形:活泼机灵。
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是:轻快、姿态优美。
作者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音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
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2、与柳树有关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与春雨有关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描写花色彩多的词语: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6、描写燕子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谚语:燕子低,批蓑衣。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7、“几痕电线”“痕”不能换成“根”字用得好,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朦朦胧胧,而换成几根太清楚了,没有“痕”耐人寻味。
8、描写一种动物:我家有只小白狗,它浑身长着雪白的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像穿着一件干净的白毛衣;一对大眼睛咕碌碌直转,仿佛两颗黑宝石;头顶上长着对小耳朵,鼻子扁扁的,上面常常很湿润,奶奶说那是小狗健康的表现;尖尖的尾巴十分灵活,常常不停地左右摇晃,但是如果你弄痛了小白狗,它就会“汪汪汪”地叫,尾巴也夹在两腿间,真有点像书上说的“夹着尾巴逃跑”。
4、古诗两首1、《江南春》(借古讽今)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他与李商隐齐名,称为“小李杜”。
诗中,怀古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句中,“映”的意思是掩映,“山郭”的意思是依山而建的城墙。
本诗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2、《春日偶成》(写景抒情)的作者是程颢,与弟弟程颐被称为“二程”。
他是宋代诗人,题目的意思是:春天偶然写成的诗。
其中写景的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谓”的意思是:还以为。
“时人”的意思是:过路的人。
这首诗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表达了诗人欣赏春景时高兴愉悦的心情。
3、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融。
练习1*拟人手法的作用:赋予××以人的情感,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 其他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1、风月无边:极言风景之佳胜。
2、春深似海: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没好地方。
4、蔚为壮观: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5、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6、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7、蔚为壮观:形容盛大壮丽的景象。
自我推荐:我想担任的职务是班长,因为我的管理与交际能力较强,而且我很喜欢和其他的同学打交道,并乐于帮助同学,还能为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我当上了班长,我会竭尽全力让班集体充满学习的气氛,和大家共同进步。
口语交际中赞美别人:①他做了什么事?②怎么样的精神?③值得我们学习第二单元5、苹果里的五角星1、平常人们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切苹果:从顶部切到底部,而《苹果里的五角星》里的小男孩却是这样切的:拦腰切下去。
结果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这使作者深有感触: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那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思维。
2、循规蹈矩: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鲜[xiǎn]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xiān]新鲜、鲜艳。
6、最佳路径1、迪斯尼乐园是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创办的,它有着“探索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
你知道哪些动画人物: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2、197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是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设计者是格罗培斯。
他在法国南部乡间受到一个老太太卖葡萄方法的启发: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于是采取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按游客足迹铺设人行道的方法完成了任务。
这故事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3、格罗培斯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是因为:①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②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③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快捷④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4、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
7、人类的“老师”1、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人们根据鲸外形“流线体”的特点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根据鸡蛋的“薄(bó)壳( qiào)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这门学问叫做仿生学。
请另外说出几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例子: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根据乌贼发明了喷水船等等。
2、人类的“老师”,“老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老师”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3、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我还知道蝴蝶、蝙蝠、响尾蛇等也是人类的老师。
4、格罗培斯的路径设计与葡萄园主卖葡萄的联系是: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启示而产生的路径设计方案的。
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是把权力交给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东西②都是顺其自然③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4、薄壳结构举例:北京火车站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中央大厅为圆拱薄壳结构。
练习二1、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无噪音、无振动,乘坐舒适。
表现列车的快:“哇,真像是飞起来一般”“噢!空中列车,让我们和飞机才跑吧!”2、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不甚了了——(浮光掠影)寻根问底——(追根究底)孰能生巧——(天道酬勤)* 形容学习不精,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的成语:囫囵吞枣、不甚了了、浅藏辄止。
①浅尝辄止:指学习、研究不下功夫深入研究。
②囫囵吞枣:比喻度数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③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④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⑤天道酬勤:上天偏爱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3、真知不像小溪,也不像桃李;它像美玉,像原油,只有用‘探索’这部钻机,才能探知它的秘密……第三单元8、三顾茅庐1、课文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内容改编。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②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主要任务有:曹操、刘备、诸葛亮等;③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主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等;④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主要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
2、《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从文中对刘备语言、行为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
诸葛亮的住地是隆中,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里的“卧龙”既是用来比喻山冈的形状,也是暗指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雄才伟略、料事如神、才华横溢的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难怪他把自己比作鱼儿,把诸葛先生比作水,可以用成语“如鱼得水”来形容他们的关系。
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望(求贤若渴),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