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渔家傲秋思》课件(18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渔家傲秋思》课件(18张PPT)
采桑子·九日
纳兰性德 〔清代〕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 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 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活动四、联读,鉴美篇
1.全班齐读。 2.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读 3.通读词作,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体会到词人怎 样的情感? (方法指导:看题目,看作者,看背景,看意象, 看关键词句。)
活动三 通读,悟情思
上阙写了哪些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阙写了哪些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抒情,苍凉悲壮中透露出激越奋发的
基调,集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拳拳报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明 词之意
西北边境秋天的风景十分奇异,大 雁向衡阳展翅飞去,毫无留恋之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边塞特有的 声音,随着号角一起响起。
层峦叠嶂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 着紧闭的孤城。
明 词之意
喝一杯浊酒,想起远隔万里的家乡, 可是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日 无法预计。 羌笛声悠扬,夜深霜重,在外征战的人 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的头发都白 了,默默流泪。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 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 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 高远望。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 更加冷落凄凉。
词的上片写边塞深秋,一片肃杀萧索景象,渲染 了凄清冷寂的氛围;下片点名佳节思亲之意,结 句又承之以景,借大雁南归烘托反衬此刻的寂寥 伤情况。
活动二、再读,品词意
1.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疏通词意。

《渔家傲秋思》课件

《渔家傲秋思》课件

颜色:选择与课件主题相符 的颜色,如金色、红色等
布局:标题位于课件封面中央, 突出显示
背景设计
背景图案:可以选择秋天 的风景,如枫叶、菊花等
背景颜色:选择与秋天相 关的颜色,如金黄色、红 色等
背景文字:可以添加与主 题相关的文字,如“渔家
傲秋思”等
背景图片:可以选择与秋 天相关的图片,如秋天的
山水、秋天的田野等
配色方案
主色调:采用暖色调,如橙色、红色等,以营造秋天的氛围 辅助色:使用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等,以平衡画面色彩 背景色:选择浅色背景,如白色、米色等,以突出文字和图片 图片色彩:选择与主色调和辅助色相协调的图片,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感
字体选择
标题字体:建议 使用粗体、醒目 的字体,如黑体、 宋体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词的 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词的 创作背景和 历史背景
学习诗词的 写作技巧和 表达方式
理解诗词中 的典故和寓 意
提高诗词鉴 赏能力和审 美能力
掌握诗词的 朗诵技巧和 表演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进行讲解 结合诗词原文,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涵 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诗词
课件设计需要更加简洁,减少不 必要的元素
课件互动需要更加多样化,增加 更多互动方式
05
课件素材及源文件
章节副标题
图片素材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封面图片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内页图片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背景图片 渔家傲秋思PPT课件结束页图片
音频素材
背景音乐:选择与秋天、思乡相关的音乐,如《秋日私语》、《故乡的云》等 朗诵音频:选择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朗诵音频,如《渔家傲秋思》朗诵版 音效:选择与秋天、思乡相关的音效,如落叶声、风声等 配乐:选择与诗歌内容相符的配乐,如古筝、琵琶等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描绘景象和表达情感分析
01
分析诗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 ,如秋色、雁阵、长烟等,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02
探究诗词表达的情感,如思 乡之情、报国之志等,引导 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03
通过对比分析其他同类型诗 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 诗词的独特之处和卓越成就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点探讨
典型意象运用和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反思能 力。
THANKS
欧阳修《秋声赋》
01
以秋声为主题,展现秋天的萧瑟和悲凉,与《渔家傲·秋思》有
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念奴娇·中秋》
02
以中秋为背景,抒发对明月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与范仲淹的词
作在情感表达上有所呼应。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03
描写山行所见秋景,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范仲淹的忧国忧
民情怀相呼应。
不同风格流派对比欣赏
讨论主题可包括诗人的情感表 达、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诗歌 的韵律和节奏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或感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渔家傲·秋思 》后的心得或感悟,可以是对诗歌内 容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对个 人生活的启示等。
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和 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秋天诗词比较
01
东方秋天诗词
以中国为代表,强调意境和情 感表达,如《渔家傲·秋思》中 的悲壮情怀和对家国的忧思。
02
西方秋天诗词
以英美为代表,强调对自然景 色的描绘和赞美,如济慈的《 秋颂》中对秋天丰收和美景的

渔家傲秋思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渔家傲秋思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 既想建立战功,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10、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
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孤城,夕阳 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
• 作用: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 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 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 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 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 共4分
1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范仲淹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 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 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 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 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 塞外落日孤城图。
采 用 PP管 及 配 件: 根据给 水设计 图配置 好PP管 及配件 ,用管 件在管 材垂直 角切断 管材, 边剪边 旋转, 以保证 切口面 的圆度 ,保持 熔接部 位干净 无污物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最新ppt课件pptx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最新ppt课件pptx

2024/1/28
9
关键意象及象征意义探讨
关键意象
分析诗歌中出现的关键意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 阳雁去无留意”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4/1/28
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如“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象征 的战争残酷和孤独无助,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主 题思想。
关注社会现实
范仲淹的诗歌不仅关注渔家生活,还 广泛涉及社会现实,通过描写战乱、 灾难等场景,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 的深切关注。
抒发忧国忧民情怀
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 范仲淹借渔家之口抒发对时局的担忧 和对民生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强烈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承爱国情怀
范仲淹的诗歌在传达忧国忧民情怀的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怀,引 导人们关注国家命运、为民族振兴贡 献力量。
10
03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

2024/1/28
11
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
对比
词中运用了多处对比,如“衡阳雁去无留意”与“燕然未勒归无计”相对比, 突出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的矛盾。
夸张
词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 和孤寂。
2024/1/28
12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之美
对豪放词的启示
词中的豪放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对后世 的豪放词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促进了豪放词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
14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

2024/1/28
15
渔家文化在诗歌中体现
描绘渔家生活场景
范仲淹的诗歌通过对渔家生活的 细致描绘,展现了渔家独特的文 化风貌,如渔舟唱晚、海天一色 等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渔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①21页PPT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①21页PPT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①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8、吁嗟身后名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
文 打算无从谈起。幽怨的羌笛声悠扬,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
士的头发都白了,眼里流出思乡的热泪。
课文精讲
词牌名
此词押“i”韵:异、意、渔家傲·秋思
结构梳理
渔家傲·秋思
上片: 雁去 写景 长烟
浊酒
下片: 抒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羌管
白发
边声 千嶂 落日 孤城 归无计
肃杀、荒凉、 形势严峻
思乡忧国 壮志难酬
人不寐 凄凉、悲壮、 慷慨、悲愤
征夫泪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象的 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 表达了他们思乡忧国的情怀,含蓄地表 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范仲淹到延州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 筑防御工事,始终处于守势,不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 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孤城闭”三个字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整体感知
朗读《渔家傲·秋思》,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sài
起、里、闭、计、地。
题目。“秋”,点明季 节;“思”即忧思之情, 表明所要表达的情感。
地点 季节 统领全景
塞下 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情感 和寓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渔家傲秋思的背景、作者、 诗词赏析等
鼓励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和 寓意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
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 学习和研究诗词提高诗词鉴
赏能力
05
教学资源与作业布 置
THEME TEMPLATE
教学资源
讲解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 和主题
介绍渔家傲秋思的背景和作 者
分析渔家傲秋思的语言特点 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渔家傲秋思的 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文本细读
分析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 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讲解背景:介绍《渔家傲秋 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阅读文本:让学生阅读《渔 家傲秋思》理解诗歌大意
讨论交流:让学生讨论诗歌 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
教学评价:通过 课堂提问、课后 作业等方式对学 生的学习效果进 行评价
04
教学过程详解
THEME TEMPLATE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秋天 季节变换引发学 生思考
展示图片:秋天 的景色让学生感 受秋天的美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问:秋天的特 点让学生思考秋 天的特点
引出课题:渔家 傲秋思让学生了 解诗歌的主题
整体感知
课件:PPT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教材:相关教材如《渔家傲秋思》教材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提供教学资源和讨论平台
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等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阅读、写作、讨论等以巩固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
阅读理解:阅读《渔家傲秋思》理解诗歌内容 写作练习: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诗词创作:模仿《渔家傲秋思》的格式创作一首诗词 课堂讨论:讨论《渔家傲秋思》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 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 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 次被贬。
背景介绍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 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 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 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 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 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 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 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 。
课外延伸与感悟
课下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寻 找杜甫的《兵车行》进行阅 读比较:与本文的情感有何 不同,同学之间交流谈谈自 己的感悟
兵车行(节选) 杜甫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 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 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 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 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是: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 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 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 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 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 上阕写 塞下秋景 ,下阕写 思乡之情 ,笔力 雄健,感情沉郁。
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 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 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 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
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 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 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 怀。
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 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 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达标检测 链接中考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紧张,戒备森然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表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 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 “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 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 是与家乡大“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 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 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 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 “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 哪句话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 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 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 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 成而不甘归退。
拓展提高:品读 怎样理解 “ 人不寐,将军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自主学习:初读 对照注释,查阅工具 书,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再读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于 下阕侧重于 写景 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