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文编码表
utf-8字符编码表

utf-8字符编码表UTF-8(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8)是一种用于编码Unicode字符的可变长度字符编码方案。
它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的Unicode字符,并且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
下面是UTF-8字符编码表的一部分:1. 基本拉丁字母:U+0000至U+007F之间的字符与ASCII字符相同,包括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
2. 拉丁字母扩展:U+0080至U+00FF之间的字符包括一些特殊字符、重音符号、货币符号等。
3. 基本多文种平面(BMP):U+0100至U+FFFF之间的字符涵盖了大部分的常用字符,包括各种语言的字母、汉字、符号等。
4. 补充字符平面(Supplementary Planes):U+10000至U+10FFFF之间的字符包括了一些较为罕见的字符,如一些古文字、象形文字、表情符号等。
UTF-8的编码规则如下:对于U+0000至U+007F之间的字符,使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
对于U+0080至U+07FF之间的字符,使用两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110。
对于U+0800至U+FFFF之间的字符,使用三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1110。
对于U+10000至U+10FFFF之间的字符,使用四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11110。
UTF-8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因为对于ASCII字符来说,只需要一个字节表示,而且它也是向后兼容ASCII编码的。
此外,UTF-8也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字符编码之一。
希望以上关于UTF-8字符编码表的简要介绍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请进一步指明你对UTF-8字符编码表的具体关注点。
汉字编码表

汉字编码表汉字编码表是指unicode字符集中所包含的汉字及其拼音、笔画等一系列特征信息的列表。
以此表为基础,我们可以方便地在计算机中处理、输入和输出汉字文字。
下面是关于汉字编码表的详细介绍。
一、汉字编码的历史汉字编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计算机问世之初,当时的计算机只能处理英文字符,汉字是不能够被计算机处理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出了一种叫做“汉字编码”的方法,将汉字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代码,从而实现汉字文字的输入输出。
汉字编码最早的版本是中国国家标准GB2312,于1980年发布,其中包含了6763个常用汉字,以及682个生僻汉字和符号。
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数量不断增加,GB2312编码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便出现了GBK编码、GB18030编码等新版本。
二、汉字编码表的结构汉字编码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区码、位码和字符描述信息。
区码是汉字编码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表示汉字所在的区域。
GB2312编码中,共分为94个区,每个区由一组汉字组成,区码范围从A1至F7,每个区包含94个位码,共计8836个字符。
GBK编码中,共分为126个区,其中94个区与GB2312编码相同,另外32个区包含了1600个生僻汉字和符号。
区码范围从81至FE。
GB18030编码共分为257个区,其中126个区与GBK编码相同,另外131个区包含了7万多个汉字。
位码是汉字编码表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用于表示汉字在所在区中的位置。
每个区包含94个位码,位码范围从A1至FE。
可以看出,位码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区所能包含的汉字数量,也决定了汉字编码表的容量大小。
字符描述信息的主要包括汉字的拼音、笔画和部首等信息。
其中拼音用于输入法输入汉字,笔画、部首等信息可以用于汉字检索等功能。
三、常用汉字编码表1、GB2312编码表GB2312编码表是最早的汉字编码表,它包含了所有的常用汉字,共6763个。
在GB2312编码表中,区码范围从A1至F7,每个区共计94个位码。
汉字编码表

汉字编码表汉字编码表,是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中,将汉字与数字进行对应的一种方式。
汉字编码表可以让计算机利用数字来处理汉字,从而实现中文文字的录入、编辑和存储等功能。
下面是针对汉字编码表的详细介绍。
一、汉字编码的起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在计算机上能够方便地处理中文文本。
但由于中文文字数量众多,而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和英文字符,无法直接处理中文字符,因此需要一种将中文字符与数字对应起来的方式,这就是汉字编码。
在计算机发明之初,采用的是汉字拼音输入的方式,即通过输入汉字的拼音,再通过候选字列表进行选择,但效率较低。
后来,人们发明了五笔输入法,但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中文字符编码的问题,因为五笔编码只对简体中文有效,对繁体中文则比较麻烦。
二、ISO 10646编码ISO 10646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套汉字编码方案。
该编码方案采用了16位的编码,可以对中文字符进行完整编码,包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日韩汉字等。
ISO 10646编码向下兼容ASCII编码,因此可以在同一文件中同时包含英文字符和中文字符。
三、GB2312编码GB2312是中国国家标准,是中文字符集的一种。
GB2312编码采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中文字符,其中第一个字节是0xB0-0xF7范围内的一个字符,第二个字节是0xA0-0xFE范围内的一个字符。
GB2312编码包括了简体中文汉字、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一些生僻字。
四、GBK编码GBK编码是GB2312编码的扩展版本,它包含了GB2312编码中没有的一些生僻汉字,同时还加入了繁体汉字和日韩汉字。
GBK编码采用了两个字节表示一个中文字符,其中第一个字节是0x81-0xFE范围内的一个字符,第二个字节是0x40-0xFE范围内的一个字符。
五、GB18030编码GB18030编码是一种完整的中文编码方案,兼容GBK编码和GB2312编码,同时支持Unicode编码。
GB18030编码采用了1至4个字节表示一个中文字符,其中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0x81-0xFE,第二个字节范围是0x30-0x39和0x40-0xFE,第三个字节范围是0x81-0xFE,第四个字节范围是0x30-0x39和0x81-0xFE。
中国汉字内码表

中国汉字内码表中国汉字内码表是一套将汉字映射为数字的编码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汉字之间的桥梁。
下面将从内码表的历史发展、编码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内码表的历史发展中国汉字内码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着中文信息处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开始研发汉字内码表。
最早的内码表是GB2312,该编码表采用2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并包含了约6000个常用汉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B2312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汉字需求。
199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K编码表,该编码表扩展了GB2312,增加了约21000个汉字。
GBK编码表采用了变长编码,即1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英文字母或一个汉字。
进一步发展,2000年发布的GB18030编码表成为了目前中国国家标准的编码方案。
GB18030编码表实现了对全体汉字的编码,包括繁体字、少数民族文字等。
该编码表采用了多字节编码,可以表示超过100000个汉字。
二、内码表的编码原理汉字内码表的编码原理是将每个汉字映射为一个唯一的数字。
GB2312编码表通过区位码来实现汉字的编码,其中区码表示汉字的所属区,位码表示汉字在该区的位置。
例如“你”的区位码为B0A1,其中B0表示第11个区,A1表示该区的第1个位置。
GBK编码表在GB2312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繁体字的支持,并采用了双字节编码。
其中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0x81-0xFE,第二个字节的范围是0x40-0xFE。
例如“你”的GBK编码为0xC4E3。
GB18030编码表采用了多字节编码,其中包括单字节编码、双字节编码和四字节编码。
单字节编码可以表示ASCII字符,双字节编码用于表示常用汉字,四字节编码用于表示罕见汉字。
例如“你”的GB18030编码为0xC4E3。
三、内码表的应用领域汉字内码表在计算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内码表是中文计算机输入法的基础。
通过内码表,输入法可以将用户输入的拼音或笔画转换为相应的汉字。
计算机按键编码表

A <--------> 65 B <--------> 66
C <--------> 67 D <--------> 68
F5 <--------> 116 F6 <--------> 117
F7 <--------> 118 F8 <--------> 119
F9 <--------> 120 F10 <--------> 121
F11 <--------> 122 F12 <--------> 123
8 <--------> 56 9 <--------> 57
数字键盘 1 <--------> 96 数字键盘 2 <--------> 97
数字键盘 3 <--------> 98 数字键盘 4 <--------> 99
F13 <--------> 124 F14 <--------> 125
F15 <--------> 126
Backspace <--------> 8 Tab <--------> 9
Clear <--------> 12 Control <--------> 17
O <--------> 79 P <--------> 80
Q <--------> 81 R <--------> 82
S <--------> 83 T <--------> 84
汉字编码介绍

汉字编码介绍汉字编码是将汉字字符映射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二进制形式的方法。
由于汉字数量众多,传统的ASCII编码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出现了各种汉字编码标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汉字编码:GB2312:GB2312是中国国家标准中的一种汉字编码,于1980年发布。
编码范围包括6,763个常用汉字,采用双字节表示,其中第一个字节在0xA1到0xF7之间,第二个字节在0xA1到0xFE之间。
GBK:GBK是GB2312的扩展,于1995年发布,支持21,886个汉字。
GBK在GB2312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的汉字和符号,采用双字节编码。
GB18030:GB18030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一部分,于2005年发布。
GB18030兼容GB2312和GBK,同时支持超过70,000个字符,包括汉字、拉丁字母、符号等。
编码长度为1到4个字节。
Unicode:Unicode是一个全球性的字符编码标准,旨在涵盖世界上所有的字符。
汉字在Unicode中的表示通常采用三个字节的UTF-8编码,或两个字节的UTF-16编码。
UTF-8:UTF-8是一种变长字符编码,可以表示Unicode中的所有字符。
UTF-8采用1到4个字节来表示字符,其中汉字通常占用三个字节。
UTF-16:UTF-16是一种另一种Unicode编码方式,采用两个字节或四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
汉字在UTF-16中通常占用两个字节。
Unicode及其UTF-8和UTF-16编码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字符编码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应用。
这些标准的出现和使用,使得在计算机上处理不同语言的文本变得更加方便和统一。
汉字对应的数字代码 别

汉字对应的数字代码别汉字对应的数字代码,主要指的是Unicode码(统一码),是计算机标准化组织(ISO)为了解决文字字符的字符编码问题而制定的一套编码方案。
Unicode码使用16位编码,可以表示最多65536个字符。
在Unicode码中,汉字的编码范围为4E00-9FFF,共有20992个字符。
每个字符都有一个独立的数字代码。
以简体中文汉字为例,以下是部分汉字及其对应的Unicode码列表:汉字:一,Unicode码:4E00汉字:二,Unicode码:4E8C汉字:三,Unicode码:4E09汉字:四,Unicode码:56DB汉字:五,Unicode码:4E94汉字:六,Unicode码:516D汉字:七,Unicode码:4E03汉字:八,Unicode码:516B汉字:九,Unicode码:4E5D汉字:十,Unicode码:5341以上仅为部分汉字的Unicode码示例,每个汉字都有一个唯一的Unicode码。
这个编码方案使得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中,汉字能够正确地进行输入、存储和显示。
Unicode码的出现,使得在计算机中处理含有不同文字字符的文本更加容易和便捷。
它使得不同语言、不同字体的文字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互操作。
除了Unicode码以外,还有其他的汉字编码方案,比如GBK (国标码),它是在Unicode码基础上进行扩展的编码方案,包含了大部分汉字字符。
需要注意的是,汉字对应的数字代码仅仅是一种字符编码方案,它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汉字的输入、存储和显示,还需要具体的输入法、操作系统和字库支持。
总之,汉字对应的数字代码主要指的是Unicode码,它是一种统一的字符编码方案,能够准确地表示汉字和其他字符。
Unicode码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机中处理文字字符的工作,使得不同语言、不同字体的文字能够在计算机上互操作。
中文计算机编码对照

中文计算机编码对照
1. GBK编码,GBK是国家标准GB2312的扩展,它支持简体中文
和繁体中文字符。
GBK编码使用16位编码,可以表示2^16=65536
个字符。
它包含了常用汉字、繁体字、符号等。
2. GB2312编码,GB2312是中国国家标准,是中文字符的最基
本的编码方式。
它使用16位编码,包含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
汉字字符。
3. UTF-8编码,UTF-8是一种可变长度的Unicode编码方式,
它可以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字符。
UTF-8编码使用8位、16位或
32位编码,根据字符的不同而变化。
对于中文字符,UTF-8编码通
常使用3个字节表示。
除了以上三种编码方式,还有其他一些中文计算机编码,如
Big5(主要用于繁体中文)、Unicode等。
这些编码方式各有特点,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编码方式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因
此在处理中文字符时,需要确保编码方式的一致性,以避免乱码等
问题的出现。
总结起来,中文计算机编码对照包括GBK、GB2312、UTF-8等编码方式,它们分别用于表示中文字符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形式。
正确选择和使用编码方式对于保证中文字符的正确显示和处理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中常用的中文编码表有:
1.GB2312:是中国国家强制标准,包含了超过6000多个常用汉字和非汉字字符,主要支持简体中文,也包括部分繁体中文字符。
2.GBK:是GB2312的扩展,支持更多的汉字字符,包括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以及部分其他语言字符。
3.GB18030:中文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基础性标准,对汉字和中国多种少数民族文字进行了统一编码,需要进行中文处理的信息系统均需应用
此类编码标准,覆盖中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能够满足各类使用需求。
4.Big5:使用繁体中文(正体中文)社区中最常用的电脑汉字字符集标准,共收录13,060个汉字。
以上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中文编码表,不同的编码表支持不同的字符集和语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