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是大专业、小工种课程模式的大专业课程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常用家用电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主要学习电热器具、电动器具两大类家用电器。

该课程,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题,侧重于维修技术与操作工艺。

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的刻苦学习,掌握维修家电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单片机控制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完成学业顺利拿到电子电器与维修专业毕业证并考取“家电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证优秀毕业生。

二、课程基本理念该课程基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家用电器基础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电工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家用电器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企业实际家用电器维修业务为背景,以家用电器从业资格考试标准为参考,以融“做、教、学、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为手段,以面向家用电器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的家用电器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第一,课程是从家用电器开始,按照家用电器操作流程,系统设计“家用电器维修基础知识、电热水器的拆装与检修、电热取暖器的结构与维修、电饭锅的结构与维修、微波炉的结构与维修、洗衣机的拆装与检修”四大学习情境。

第二,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设计工作任务,根据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知识融于课程教学中,实现“做、教、学”和理实一体化。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最全最新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最全最新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概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概况;掌握家用电器维修知识,从小家电到黑白电视机;了解如何配置单位用音像、广播设备。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家电维修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家用电器的一般概况。

3、掌握家用电器维修知识,从小家电到黑白电视机。

4、了解如何配置单位用音像、广播设备。

5、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介绍了从普通小家电到各种耐用电子家电的基本原理、选用以及维修的一般方法,共分八篇。

第一篇介绍电工电子电机基础,以及家电、电子产业概况;第二篇介绍了家用电热、电动、制冷等电器。

对家庭供电的优化这一新领域作了探讨;第三篇介绍了家用音响设备的原理、维修;第四篇介绍了家用视听设备。

对如何配套构成A V系统作了特别的介绍;第五篇介绍了计算机等智能型家用电器;第六篇介绍了家电维修的行规、准备工作、常用维修方法,集成电路的应急修理、电脑辅助修理,以及技巧集锦等知识。

通用性极强,力求使家电维修走上一个新的境界。

全书安排了四次动手演示,每篇后都有若干个思考题。

收有丰富的图片和附录,有各式投影片、多部录象辅助学习四、课程教学建议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等辅助资源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1.家电原理
a.基本电子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和单位,欧姆定律等。

b.电路基本知识:串并联电路、电源电路、开关电路等。

c.家电常用元器件和芯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
成电路等。

d.家电常见故障原理及排除方法:家电常见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故障排
除方法。

2.家电维修技能
a.家电维修工具的使用和操作:万用表、电烙铁、螺丝刀等。

b.家电维修流程和操作技巧: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排查与定位,更
换和焊接电子元器件等。

c.家电维修实践:对常见家电设备(如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进
行维修和保养实践。

3.家电维修案例分析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家电维修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方案设计。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
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形式,系统介绍家电原理和常见故障排查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
设计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家电维修工具,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家电维修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家电维修方面的教材、维修手册、相关期刊和网络资源等,确保教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五、评估方式
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维修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不要简单的课程名称、时长等简单信息
一、课程背景
家电维修是家庭安全和家庭快乐的基础,它通过正确的知识,能够为
家庭提供稳定的使用环境,延长家电的使用寿命,节省家庭投资,提高家
庭用电效率。

因此,家庭电子维修是实现家庭安全和家庭快乐的必要课程。

二、培养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电的基本知识,包括家电的结构、功能、使用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家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家电维修的基本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家电的维修及维护原则,家电故障诊断,家电故障分类处理,家电拆装
维修的方法,家电安全检查方法,以及家电安装和配置等;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电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根
据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家电维修;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维护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能够自主完成家电维修安装的任务,并能够满足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的需求;。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家电维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家电维修-课程代码:XXX-学时要求:XX学时-学分要求:X学分-先修课程:无2.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家电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诊断、维修各类家电故障的能力,并能够独立进行常见家电的维修工作。

3.主要内容3.1家电维修的基本知识-家电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家电的分类和功能-家电的安全使用与维护3.2家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家电故障的常见类型和特点-家电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家电故障的排除技巧和注意事项3.3常见家电的维修-冰箱维修:制冷循环系统维修、压缩机维修、控制电路维修-洗衣机维修:电机维修、控制电路维修、水位传感器维修-空调维修:压缩机维修、冷媒充注、控制电路维修-电视机维修:电源板维修、图像和声音电路维修、显示屏维修-微波炉维修:高压变压器维修、微波发生器维修、控制电路维修4.教学方法-前期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家电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中期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训练,熟悉各种家电的维修操作流程,并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后期实践实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训,模拟真实家电故障情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家电维修的能力。

-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5.考核评价-平时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验室实践表现等。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的选择题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能力考核。

-实际操作成绩:根据学生在实践训练和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6.教材教辅-主教材:《家电维修技术教材》-参考书:《家电维修理论与实践》、《家电维修技术手册》等-辅助教辅:多媒体教学光盘、实物展示样品等7.实验室设施及器材要求-实验室设施:配备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常见家电设备。

-实验室器材:提供常用的维修工具、测试仪器和故障模拟设备。

8.参考课程设置及评估-相关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电气工程基础等-学习成果评估:学生维修各类家电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电视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电视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电视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要紧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彩色电视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4、实训项目及要求模块二:模拟彩色电视机的组成原理与检修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4、实训项目及要求模块三:彩色电视新技术与数字电视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4、实训项目及要求八、讲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一、课程名称:电视技术二、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声像技术等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电子类专业的专业课程。

2、课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彩色电视接收机的差不多原理和组成结构,了解现代彩色电视接收机新技术和新工艺;把握电视接收机爱护、修理、调试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五、要紧教学内容描述1、彩色电视基础知识2、模拟彩色电视机的组成原理与检修知识3、彩色电视新技术与数字电视基础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彩色电视机的差不多组成及工作原理,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判不与检修方法。

2、难点:彩色电视机电原理图分析,彩色电视机集成电路功能及特性,彩色电视机的电压、波形测试方法及常用调整方法,彩色电视机故障检修手段,彩色电视新技术、新电路。

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彩色电视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1)图像光电转换的差不多过程,电视扫描原理,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2)彩色的三要素、三基色原理、彩色电视制式、彩色显像管的组成和显像原理。

(3)彩色图像的分解与重现。

(4)重现电视图像的差不多参数和电视信号的发送方式。

2、教学要求(1)把握:图像光电转换的差不多过程,电视扫描原理,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彩色的三要素、三基色原理,彩色电视制式,彩色显像管的组成和显像原理。

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代码:05046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学时:108学分:7制订人:审核:《家电原理与维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一)学习领域定位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领域,属于该专业终端综合应用领域。

本领域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常用家用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主要学习电热器具、电动器具、制冷器具三大类家用电器。

该领域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题,侧重于维修技能。

使学生通过该领域的刻苦学习,掌握维修家电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单片机控制技术在家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完成高职学业顺利拿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证并考取“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证优秀毕业生。

(二)设计思路本学习领域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及排序两个方面重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都设计为完成一类家用电子产品分析故障、排除故障工作任务,体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领域内容的排序上,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地设计学习情境,同时兼顾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1. 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

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熟练掌握电热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电动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制冷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2. 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家用电器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会常用家用电器的基本使用和维护,具备一定的对家用电器的故障检修能力。

前导课程:电子元器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后续课程: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制冷原理与维修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家用电器的基本维修方法,会识别和检测家用电器常用的元器件。

2、了解家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会看懂家用电器的电原理图。

3、能对家用电器的质量进行判别,会正常使用家用电器。

4、能对家用电器出现的故障进行判断和维修。

5、能对家用电器进行拆卸和安装。

三、教学条件1、为了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你的紧密结合,要求有一个小家用电器实训室、一个制冷实训室、一个维修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

2、实训课要求有2~3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上,才能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

实训指导教师除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外,还要具有良好的知识表达能力和对学生正确引导的能力。

3.要有一个学生锻炼的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基地,以便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四、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五、教学方法1.采用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际需求到功能再到单元电路,再从单元电路到系统的教学手段。

2.采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提出问题或设计出合理的实训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而不是以“灌”为主。

3.采用“黑箱式”教学方法:对于家用电子产品典型的电路模块,仅关注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口和外特性,较少涉及内部组成。

4.在综合故障分析阶段,采用“学生讲、教师评”的另类互动模式,每堂课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让学生轮流上台分析、讲解问题,教师作评价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代码:05046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时:108
学分:7
制订人:
审核:
《家电原理与维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
(一)学习领域定位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领域,属于该专业终端综合应用领域。

本领域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常用家用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

主要学习电热器具、电动器具、制冷器具三大类家用电器。

该领域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题,侧重于维修技能。

使学生通过该领域的刻苦学习,掌握维修家电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单片机控制技术在家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完成高职学业顺利拿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证并考取“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证优秀毕业生。

(二)设计思路
本学习领域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及排序两个方面重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都设计为完成一类家用电子产品分析故障、排除故障工作任务,体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学习领域内容的排序上,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地设计学习情境,同时兼顾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1. 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

树立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熟练掌握电热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电动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制冷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2. 社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 专业(职业)能力目标:
掌握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识读方法。

熟练掌握家用电热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家用电动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家用制冷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通过强化训练,可以考取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期、参考学时、学习任务和学习领域目标等,见表二:
表二学习领域的描述
学习领域:家电原理与维修
教学时间安排:第五学期课时:108
学习任务:
1.电热器具的原理与维修。

2.电动器具的原理与维修。

3.制冷器具的原理与维修。

学习目标:
1.掌握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识读方法。

2.熟练掌握家用电热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3.掌握家用电动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4.掌握家用制冷器具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1.需完成电路原理图准备;
2.待制定的项目工作计划;
3.需收集的资料信息;工具:
万用表、电烙铁、示波器、制冷器具维修专
用工具;
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

工作要求:
组内成员之间、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熟练的
专业沟通;
从经济、安全的需求来确定维修工作计划;
工作中要注重培养成本意识、质量和安全意
识;
编写和整理技术资料,进行评价和反馈。

工作方法:
与任课老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就每个教学项目
的内容进行沟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记录;
在老师指导下对各类家用电子产品的故障进
行分析,排除故障;
编写实训报告;
4
劳动组织:
学生分组完成任课老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安排
的维修任务;
实训项目完成后,小组自检自评,然后交任
课老师或实训指导教师检验。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
部分课业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正面课堂教学,部分采用独立学习;多数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明确小组负责人并定期更换。

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工作步骤及要求。

学业评价
1)在理论知识考评方面,采取参考学生日常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进行积分的给定,重点考核学生参与程度。

2)在实训技能考评方面,校内实训技能考评采取实训指导教师、同一团队互评的方式评定积分,重点考核学生实训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团结协作的能力;3)在综合素质方面,主要考评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5
三、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
(一)学习情境设计
(二)学习情境描述
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任务、与其他情境的关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流程、学业评价。

表四学习情境一的描述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
书名:《家用电器基础与维修技术》
主编:黄永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第3版第5次印刷
(二)教材编写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设计思想。

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三)其他资源开发与利用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学习领域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 承接校内师生所需维修的家用电器,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维修,提高学生的维修技能。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观摩、实训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适时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五、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由电子通信教研室与兰州讯齐家电维修咨询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发。

2. 完成时间:2014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