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触媒定义及作用原理
光触媒原理和作用

光触媒原理和作用光触媒原理:光触媒是光+触媒(催化剂)的合成词。
氧化能力极强的纳米TiO2作为一种优良的光触媒,它在光的作用下,其表面能释放出活性极强的空穴/电子对,并使之和空气中的有机物及各种细菌发生降解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抗菌防霉、防污除臭等功能。
TiO2光触媒本身近于天然物质,无毒无害,其本身并不参与反应,只是提供反应的场所与条件,因此具有永久性。
光触媒与可见光结合使用加强其活跃性和光催化性,实现利用光能净化空气。
高效、不可逆转地彻底分解有机污染物,能对室内几乎所有细菌病毒和有机污染物起到强效分解作用,杀菌率达99.99%,除臭率达90%以上。
纳米级TiO2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在治污防污、洁净空气、抗菌消毒、抗老化、水质净化等环境治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地球环境的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解决社会能源问题等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TiO2性能稳定,不耗能源,对人体无害,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环保方面备受青睐。
是被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安全的、无机的环保产品。
光触媒作用:一、杀病毒细菌功能:光触媒在光照射下,产生氢氧根自由基活性氧,这种活性氧比常用的消毒杀菌的氯气、次氯酸、双氧水等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
这种氧化能力破坏了细胞内的辅酶A和呼吸作用酶,从而发挥抗菌作用而使细菌或霉菌的繁殖中止。
同时凝固病毒的蛋白质,抑制病毒的活性并把细菌、霉菌及病毒释放出的霉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可捕捉、杀出空气中的浮游细菌,光触媒的杀菌,杀病毒能力高达99.96%。
可有效的防治由耐药病毒、细菌引起的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公共场所的抗菌作用。
可分解空气中的过敏源、减少过敏疾病和气喘,亦可分解细菌、改善脚气病状、且不伤皮肤。
特别是对非典、禽流感(H5N1)、甲型流感(H1N1)等多种多样的病毒引起交叉感染和集体感染,光触媒是一种不使用有害化学药品,安全有效的抗菌技术。
光触媒原理

光触媒原理光触媒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照下的光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物种,通过氧化有机物、分解有机物等反应来实现空气净化、水净化、除臭、抗菌等功能的技术。
光触媒技术的原理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利用光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物种来催化氧化有机物,从而实现环境净化的目的。
光触媒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光生电化学反应和活性氧物种的产生。
在光照作用下,光生电化学反应会发生在光触媒表面,产生活性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等。
这些活性氧物种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降解污染物,杀灭细菌等。
光触媒技术的原理还包括光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光照作用下,光触媒表面会发生光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子-空穴对。
电子-空穴对的存在可以促进活性氧物种的产生,从而实现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此外,光生电化学反应还可以使光触媒表面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光触媒技术的原理还涉及光触媒材料的选择。
光触媒材料是实现光触媒技术的关键。
常见的光触媒材料包括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等。
这些光触媒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产生活性氧物种,实现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光触媒技术的原理还包括光照条件的影响。
光照条件对光触媒技术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照波长等因素都会影响光生电化学反应的进行,进而影响活性氧物种的产生和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效果。
综上所述,光触媒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物种来催化氧化有机物,实现空气净化、水净化、除臭、抗菌等功能。
光触媒技术的原理涉及光生电化学反应、活性氧物种的产生、光触媒材料的选择和光照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光触媒技术原理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光触媒技术,实现环境净化和保护的目的。
光触媒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光触媒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光触媒
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活性的半
导体材料,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够分解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从而实现空气净化的作用。
二、光触媒的作用
光触媒的主要作用是分解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杀灭有害生物,包括:
1. 分解有机污染物:光触媒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够将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2. 杀灭有害生物:光触媒能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霉菌等有害生物,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三、光触媒的使用方法
使用光触媒进行空气净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光触媒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光触媒产品种类繁多,用户应该选择质量有保障、具有权威认证的产品。
2. 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光触媒应该放置在空气流通的区域,以保证其能够充分接触到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害生物。
3. 避免阳光直射:光触媒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但是过度的阳光直射会导致光触媒的失活,因此应该避免阳光直射。
4. 定期清洁:光触媒在使用过程中会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污垢,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以保证其净化效果。
四、使用光触媒的注意事项
使用光触媒进行空气净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皮肤:光触媒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因此应该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2. 避免误食:光触媒产品应该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避免误食。
光触媒定义及作用原理指南

光触媒定义及作用原理指南光触媒是一种利用光能激活的催化剂,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作用于周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将其分解为无害物质。
光触媒常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消臭以及抗菌等方面。
光触媒的作用原理主要基于光催化反应。
其关键是光能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使其进入激发态,形成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
这些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能够参与催化反应并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具体来说,光触媒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催化剂和光敏剂。
催化剂通常是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TiO2)是最常用的一种。
光敏剂则是通过吸收光能激发催化剂的物质,如有机色素。
当光敏剂被激活后,它会传递电子给催化剂表面的缺陷位点,从而形成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
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在催化剂表面参与两个关键过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光生电子具有还原能力,可与周围的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氧自由基(•O2-)。
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氧化有机物和细菌等。
光生空穴则具有氧化能力,可以氧化水分子(H2O),生成羟基自由基(•OH)。
羟基自由基也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附近的有机物。
因此,光触媒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激活光催化剂,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使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与周围的有害物质发生反应,分解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
该反应过程同时也生成了一系列的氧化和还原自由基,从而实现了空气净化、水处理、消臭和抗菌等目的。
光触媒的使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表面光触媒和悬浮光触媒。
表面光触媒是将光触媒涂覆在材料表面,如建筑外墙、玻璃等,使其具有光催化功能。
悬浮光触媒则是将光触媒以悬浮物质的形式,如纳米粒子、薄膜等,添加到空气或水中,从而实现催化反应。
悬浮光触媒更灵活适用于不同场景,而表面光触媒则更常用于需要长期催化的环境。
总之,光触媒是一种能够利用光能实现空气净化、水处理、消臭和抗菌等效果的催化剂。
其作用原理基于光催化反应,通过激活光敏剂产生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并利用其还原和氧化能力,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
光触媒 作用机理

光触媒作用机理光触媒是一种利用光照作为能量源,通过光催化反应,实现空气净化和杀菌消毒的技术。
它是近年来环保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水处理、建筑材料等领域。
光触媒的作用机理是基于光催化反应。
光催化反应是指在光照下,光催化剂吸收光能,通过光生电子与氧分子或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活性氧物种,进而分解有机污染物或杀灭细菌病毒。
光触媒的主要成分是光催化剂,常见的光催化剂包括二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锌(ZnO)。
这些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产生电子-空穴对。
其中,电子与氧分子或水分子反应生成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空穴与水分子反应生成氢氧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和高度杀菌消毒能力。
在光催化反应中,光触媒表面吸附有机污染物或细菌病毒,这些污染物或病毒与光催化剂接触后,受到活性氧物种的氧化分解作用。
有机污染物在光触媒作用下,分子链被断裂,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细菌病毒在光触媒作用下,蛋白质和核酸等关键组分受到氧化破坏,导致生物活性丧失,从而实现杀菌消毒的效果。
光触媒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不受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限制,可在室内和室外广泛应用。
在室内,光触媒可以有效去除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室外,光触媒可以降解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并减少光化学烟雾(光雾)的形成,改善大气环境。
光触媒还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光触媒可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净化水质。
同时,光触媒还能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在建筑材料领域,光触媒被应用于自洁型材料的制备。
通过将光触媒涂覆在建筑材料表面,可以使建筑材料具有自洁功能。
光触媒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在光照下得到分解,从而保持建筑材料的洁净状态。
尽管光触媒在环境净化和消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其效果受到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限制。
光触媒需要充分接受光照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设计光照装置,以提高光触媒的效率。
光触媒 标准

光触媒标准光触媒(Photocatalyst)是一种通过光能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的催化剂。
它利用光能激活催化剂表面上的电子,从而促使催化反应发生。
在光触媒的作用下,许多有害有机物、细菌、病毒和氧化物等能够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光触媒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净化、空气净化、水处理、建筑材料、自洁产品和医疗领域等。
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
在环境净化方面,光触媒可以吸附并分解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苯系物质等。
光触媒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和室外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在水处理方面,光触媒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光触媒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水处理设施中。
通过光触媒的作用,能够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提高水质的目的。
在建筑材料方面,光触媒被广泛用于外墙涂料、屋面材料和玻璃等。
应用光触媒的建筑材料能够在阳光照射下,分解附着在表面上的污染物,具有自洁效果,保持建筑物外观的清洁和美观。
在自洁产品方面,光触媒被应用于衣物、床上用品、鞋子、家具等产品中。
这些产品能够在光照下分解附着的污渍、异味等,保持产品的清洁和卫生。
在医疗领域方面,光触媒被应用于消毒、杀菌和空气净化等方面。
光触媒可以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维护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光触媒的原理是利用催化剂表面的光电子活性,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电子能,激活催化剂表面的电子。
这些激活的电子能够参与化学反应,促使有害物质的分解。
在光触媒催化反应中,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对催化剂的种类、晶格结构以及表面形貌等有很大的影响。
当前常用的光触媒材料主要有二氧化钛(TiO2)和光氧化锌(ZnO)。
二氧化钛是光触媒领域中最常见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光氧化锌是一种新兴的光触媒材料,具有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和催化活性。
光触媒定义及作用原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光触媒定义及作用原理(1)光触媒定义: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活性材料,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干燥后形成薄膜,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
(2)光触媒作用原理:光触媒在特定波长(388nm)的光照射下,会产生类似植物中叶绿素光合作用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赋予光触媒表面很强的氧化能力,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矿化部分无机物,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在光照射下,光触媒能吸收相当于带隙能量以下的光能,使其表面发生激励而产生电子(e-)和空穴(h+)。
这些电子和空穴具有很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能与水或容存的氧反应,产生氢氧根自由基(·OH)和超级阴氧离子(·O )。
如表1所示,这些空穴和氢氧根自由基的氧化能大于120kcal/mol,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几乎能将所有构成有机物分子的化学键切断分解。
因此可以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恶臭物质分解或无害化处理,达到净化空气、抗污除臭的作用。
(1)全面性:光触媒可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谱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2)持续性:在反应过程中,光触媒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在光的照射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净化污染物,具有时间持久、持续作用的优点。
(3)安全性:无毒、无害,对人体安全可靠;最终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高效性:光触媒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等光能就能将扩散了的环境污染物在低浓度状态下清除净化。
1原理编辑一、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按照国家标准室温控制在16—24摄氏度为宜;二、在室内种植一些花草,除有欣赏价值外,还可增加室内氧气,保持室内湿度及净化空气。
光触媒简介

光触媒的简介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的金属氧化物材料(二氧化钛比较常用),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
作用原理: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
光触媒的特性为利用空气中的氧分子及水分子将所接触的有机物转换为二氧化碳跟水,自身不起变化,却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理论上有效期非常长久,维护费用低。
同时,二氧化钛本身无毒无害,已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各种领域。
具体作用:光触媒作为一种新兴的空气净化产品,主要有以下功能:除菌:光触媒加工的表面,通过催化反应,将细菌的尸体分解得一干二净。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光触媒不是杀菌,而应该叫除菌。
由于光触媒的强氧化分解能力,能分解大多数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多种细菌具有很强的除菌功效,不会产生抗药性,抗菌率大于99.99%。
除臭:比臭氧(O3)有着更强的氧化能力,可强力分解臭源。
脱臭能力相当于500个活性碳冰箱除臭剂,比活性碳有更强的吸附力,且具有活性碳所没有的分解细菌功能。
对香烟臭、汗臭、垃圾臭、动物臭等具有除臭功效。
自洁:根据除菌的原理,导致污垢的物质也会被分解,又因为它的超亲水性,而看不到水滴的附着。
在户外,通过雨水经常得到冲洗而保持清洁状态。
当灰尘落于经过光触媒处理过的物体表面上,只需以清水清洗,因为光触媒的超亲水特性与地心引力配合,将让污垢不易附着,因此建筑体外观施工后也能常保洁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触媒定义及作用原理
(1)光触媒定义: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二氧化钛活性材料,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干燥后形成薄膜,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
(2)光触媒作用原理:光触媒在特定波长(388nm)的光照射下,会产生类似植物中叶绿素光合作用的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赋予光触媒表面很强的氧化能力,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矿化部分无机物,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在光照射下,光触媒能吸收相当于带隙能量以下的光能,使其表面发生激励而产生电子(e-)和空穴(h+)。
这些电子和空穴具有很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能与水或容存的氧反应,产生氢氧根自由基(·OH)和超级阴氧离子(·O )。
如表1
所示,这些空穴和氢氧根自由基的氧化能大于120kcal/mol,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几乎能将所有构成有机物分子的化学键切断分解。
因此可以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恶臭物质分解或无害化处理,达到净化空气、抗污除臭的作用。
(1)全面性:光触媒可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谱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2)持续性:在反应过程中,光触媒本身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在光的照射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净化污染物,具有时间持久、持续作用的优点。
(3)安全性:无毒、无害,对人体安全可靠;最终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高效性:光触媒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等光能就能将扩散了的环境污染物在低浓度状态下清除净化。
1原理编辑
一、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按照国家标准室温控制在16—24摄氏度为宜;
二、在室内种植一些花草,除有欣赏价值外,还可增加室内氧气,保持室内湿度及净化空气。
科学实验证明,许多花草对有害物质有吸收、转化作用,如兰花,对有害物质排在首位的甲醛就有极其显著的吸收、净化作用;
三、每天定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以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
实验证明,室内每换一次,可除去室内空气中60﹪的有害气体;
四、选择适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经常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和消毒。
在流行感冒高发时期,可以用醋来净化空气。
2选择编辑
中国标准化协会调查显示,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污染造成。
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
室内
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倍~5倍,有时可达到100倍。
因此专家一致认为:净化室内空气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不吃饭可以活5周,不喝水可以活5天,但如果没有空气,却连5分钟都活不了。
”人们常常发问,经济发达、科学和医疗先进的今天,一些闻所未闻的怪病为何接踵而来?如SARS、禽流感;为何患癌症、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呈低龄化趋势?这些除了与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系外,被污染的空气也是致病的罪魁祸首。
3鉴别编辑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光触媒产品主要分为金黄色、蛋黄色和乳白色三种颜色。
一流的生产工艺和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径,可以使二氧化钛在光触媒液体中均匀分布,不产生沉淀和其他絮状物,因此优质光触媒产品为金黄色透明液体。
此类产品侧光观察,会有蓝色光泽。
蛋黄色产品虽然不透明,但颜色均匀,应没有明显的沉淀颗粒和絮状物。
如果出现沉淀,说明产品分散工艺落后,产品的活性可能受到影响。
一般消费者在选择光触媒产品时,首先需要厂家提供带有CMA标志的灭菌检测、有害物质降解和无毒实验报告,然后再通过感官鉴别方法判断产品的品质。
劣质产品多现于乳白色产品中,此类产品静置5至10分钟即会出现沉淀,瓶底堆积大量白色颗粒物。
这种沉淀说明产品分散工艺不佳,从而造成二氧化钛团聚。
这种团聚会直接影响到光触媒活性,降低产品的光催化能力,进而失去污染降解效力。
优质光触媒产品无任何异味,而劣质光触媒则具有强烈的酸腐气味或较强的碱味。
异味的出现,说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有机成分,如磷酸等腐蚀性较强的酸类物质,喷涂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腐蚀。
4三要素编辑
一、光触媒产品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之一,但其功能主要局限于净化空气。
添加负离子的光触媒产品在净化的空气中释放负离子,即在洁净的空气中增加了优化空气质量的功能,使您在拥有安全洁净空气的同时更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清新。
二、光触媒就是光催化剂。
是一种能加快其它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速度,而其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
三、光触媒在光照下,利用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去除污染物,具有杀菌、去味、防霉、自净、净化空气的作用:
5基本知识编辑
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锐钛型)二氧化钛为主体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活性材料的总称,是当前世界上空气净化及污水处理最为理想的材料之一。
光触媒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通过一定能级光的照射后,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氢氧自由基,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及杀灭多种微生物。
什么是纳米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它和我们所熟悉的米、毫米、微米一样,是长度计量单位。
一纳米等于10的负9次方米;也就是说,1纳米只有10亿分之一米;1纳米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长度;约为人的头发直径的几万分之一。
通称纳米并不是指1纳米。
纳米尺度目前仍有不同的说法,约有三种尺度:一是10—50纳米、二是20—60纳米、三是30—50纳米。
什么是纳米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任何物质在颗粒大小进入到纳米的尺度范围时,其性质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而利用这种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和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包括纳米结构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两部分,纳米结构技术是纳米技术中的高技术,虽然突破连连,但还没有实际应用。
但纳米材料技术,却被广泛应用。
什么是光催化纳米材料
材料有很广的含义。
纳米材料也有很多种。
这里指的是带有功能性的半导体材料,而这种材料的尺寸,达到通称的纳米级(10—50nm)以后,就叫光催化纳米材料。
光催化纳米材料的特性
一般普通纳米材料只是精细而已,而我们这里指的纳米材料,是一种带有半导体功能的纳米材料。
当功能材料达到纳米级时,不但比表面积大幅增大,更重要的是分子结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这样它的功能就会发生突变。
光催化在处理空气中的几点优势
通过一定能量的光照射到其表面以后,能够激发并最终产生·OH,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