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及措施

合集下载

家禽养殖中的环境保护与健康管理

家禽养殖中的环境保护与健康管理

家禽养殖中的环境保护与健康管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家禽养殖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已成为家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就家禽养殖中的环境保护和健康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在家禽养殖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在家禽养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减少禽类传染病的发生。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可以降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能力,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减少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过多的粪便和废水排放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进而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家禽养殖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二、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1. 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

养殖场的规划应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因素,避免养殖场与居民区、水源等敏感地区过于接近,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2. 加强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

合理收集和处理禽类粪便,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利用科学的废物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和沼气发电,可以将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能源资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3. 控制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场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4.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定期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三、健康管理在家禽养殖中的必要性健康管理对于家禽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良好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家禽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家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良好的健康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四、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1. 加强疫苗接种和免疫管理。

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做好免疫监测工作。

加强疫苗的储存和使用管理,保证疫苗的质量。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提高家禽的免疫力。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
随着家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鸭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养鸭场产生的废弃物、鸭粪等污染物质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污染物质
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急需对养鸭场
进行污染整治。

为此,我们提出了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目的是减少养鸭
场产生的废弃物及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一、建立健全养鸭场清洁生产制度
养鸭场户需建立清洁生产制度,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饲料配比及定
期对鸭场内的环境进行清洁。

同时,切实加强对养鸭场内禽畜粪便等
废弃物的管理,采取投放合理、清运规范等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二、协调地方政府加强监管
地方政府应通过监管部门对养鸭场进行日常巡查,确保养鸭场户采取
科学合理的规避措施,加强废水和鸭粪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对于不
合规的养鸭场户,予以惩罚,并维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开展技术攻关研究
加强技术研发,推广先进的饲料配制和水环境处理技术,提高养鸭场
的养殖水平和效益,减少污染物生成量。

同时,加强科技示范,通过
示范推广新的科学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全行业的养殖水平。

四、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在整治污染过程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积极宣传养鸭场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让公众重视养鸭场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共同推动环境友好型养殖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从建立清洁生产制度、加强监管、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改善养鸭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家禽饲养中的环境净化与消

家禽饲养中的环境净化与消

家禽饲养中的环境净化与消除措施。

1. 引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家禽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蛋类。

然而,家禽养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家禽饲养中的环境净化与消除措施,旨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改善家禽养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2. 家禽饲养环境的污染问题家禽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废水和气体排放。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首先,大量粪便的堆积容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给土壤微生物和农作物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废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含量高,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污染,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另外,家禽养殖过程中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3. 环境净化措施为了减少家禽饲养中的环境污染,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3.1 优化养殖环境合理设置禽舍布局,增加通风设施,改善空气流通,减少气体积聚。

同时,合理调节禽舍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禽类疾病的发生。

此外,定期清理禽舍,及时清除积聚的粪便,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2 控制废水排放采取科学的废水处理措施,如建设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同时,制定合理的饮水规划,减少饮水浪费,避免过度排放废水。

3.3 粪便处理与利用家禽粪便是一种宝贵的有机肥料资源,正确处理和利用粪便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并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

建立科学的粪便处理系统,例如堆肥和生物发酵等方法,将粪便变废为宝,转化成有机肥料。

3.4 减少气体排放对于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通过合适的通风系统和气体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

安装气体过滤装置或利用生物过滤方法,减少有害气体向大气中释放,保护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4. 结论家禽养殖环境的净化与消除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控制废水排放、粪便处理与利用以及减少气体排放,可以有效降低家禽饲养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

禽类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制对策

禽类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制对策
产蛋 和睡觉 , 长期 笼养使鸡 处于烦躁 、 无奈甚至 痛苦 的状态 。
在养鸡业取得 巨大成绩 的同时 ,环境 污染 问题也接 踵而 至 。我 国 自2 0世纪 7 年代 中期 , 随着 规模化养鸡 的兴起 , 0 伴 鸡粪的处理一直 困扰着养鸡场 的经营者和有关 管理部 门。据
报道 , 国有些蛋 鸡场因鸡粪得不到及 时处理 , 粪散发 的氨 我 鸡
密地区 比较难 以解决 , 缺乏普遍推广 的意义 。 农 作物秸秆 的有效 利用是多年来没有 解决好 的难题 。发
2 防 制对策
目前普遍采 用的畜禽粪便处理利用 方式 主要 有禽粪干燥 法、 发酵法 、 畜粪尿沤制产沼法 和堆 肥还 田法 。尽 管这些方法
利用 了部分粪尿 , 同程度地 减轻了养殖 的污染 , 不 但难 以从根
酵 床养鸡所用 的主要原 料是稻草 , 在广大农 区, 特别是水 稻产 区, 稻草 的来源广泛 , 在北 方 , 以采用玉米秸秆代替 。农户 自 可 家养鸡所 需 , 就不会再去烧草 , 作物秸秆 可以做到就地 消化 农 利用 。农 牧结合又可为农作 物秸 秆处 理的难题 找到有效 的解
决办法 。
范 》 其 中就严格规定 了各个养殖企业 污染 物的排放标准 。国 ,
是 国际社会发展 的大趋 势 , 是养禽业 可持续发展 的必 然要求 。 重 视 动物福 利有 助 于畜禽 生产 性能 的发 挥和 产 品质量 的 提
高, 同时有利于人类 自身的需要 。
内外有 关专 家对 畜禽粪 便 污水 净 化 的方法 进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现有 的各种畜禽粪便 的处理 技术都有一定效果 , 由于投 但 资大和运转 费用 高 ,一般养殖场很难承受 巨额 的粪便处 理投 资, 使本来 就微利 的畜禽养 殖企业 ( 户 ) 以承受 , 奈之 农 难 无 下, 我国很多的大 中型城市为 了对城 区不造成污染 , 划定 禁养 区, 把在城郊造成污染 的养殖场搬迁到农村 。

家禽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禽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禽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前言家禽散养是指将家禽放养在户外,让它们自由活动,自行觅食的一种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环保、健康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家禽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家禽散养存在的问题1. 病虫害问题家禽散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蚊虫、蜘蛛、老鼠等。

这些害虫会传播疾病,对家禽的健康产生危害。

2. 饮用水污染家禽在散养过程中需要饮用水,但由于环境不可控制,可能会出现饮用水污染的情况。

这些污染物质可能会导致家禽生病或死亡。

3. 饲料不足散养的家禽需要自行寻找食物,但如果环境中食物不足,则会导致饲料不足。

这会影响到家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4. 人为因素影响在散养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人为因素对家禽造成影响。

如恶意捕杀、放火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对家禽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三、家禽散养的对策1. 病虫害防治针对病虫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清理环境、消灭害虫、加强卫生管理等。

2. 饮用水处理针对饮用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定期更换饮用水、加强水质监管等。

3. 饲料补给针对饲料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给:提供富含营养的饲料、定时补给食物等。

4. 安全管理针对人为因素影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加强巡逻和监管、加强安全教育等。

四、结论综上所述,家禽散养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和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禽散养的优点,同时避免其缺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家禽饲养中的养殖环境改善方法

家禽饲养中的养殖环境改善方法

家禽饲养中的养殖环境改善方法饲养环境的改善对家禽养殖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还能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家禽饲养环境改善方法,帮助您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家禽的健康。

1. 合理规划养殖场地合理规划养殖场地是改善家禽饲养环境的首要任务。

首先,选择离居民区、工业区和河流湖泊等敏感区域一定距离的场地;其次,确保场地的排水系统良好,避免雨水积聚和地下水污染;另外,合理规划家禽舍的布局,保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

2. 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场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场是维持良好环境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禽舍,清除废弃物和积累的粪便,避免它们成为病菌的滋生源。

定期消毒禽舍,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寄生虫。

同时,保持饮水设备、饲料槽等器具的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保障家禽健康的重要条件。

根据不同种类的家禽,设定适宜的温度范围,在不同季节采取相应的调温措施。

同时,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避免空气过干或过湿对家禽造成不良影响。

4. 加强饲料管理饲料是家禽健康成长和高产的基础,因此加强饲料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确保其养分丰富且无任何污染物;其次,合理配比饲料的成分,满足家禽的营养需求;另外,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安全。

5. 注重饮水管理充足、清洁的饮水对家禽的健康至关重要。

保证家禽有足够的饮水量,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或高产期。

同时,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防止细菌和寄生虫滋生。

6. 合理运用环境控制设备现代家禽养殖常用的环境控制设备可以帮助提高饲养环境的质量。

温度控制设备、湿度控制设备和通风设备等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气候条件,为家禽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

此外,噪音和光线控制设备也可以减少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

7. 使用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场,做好卫生检疫工作。

家禽养殖业的环保措施

家禽养殖业的环保措施

家禽养殖业的环保措施家禽养殖业作为农业中的重要一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禽类产品,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发展家禽养殖业的同时,必须重视环保措施的实施。

本文将从减少废弃物排放、优化饲料管理和加强场地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家禽养殖业的环保措施。

一、减少废弃物排放废弃物的堆积和排放是家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为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科学的粪便处理系统。

传统的家禽养殖业往往将鸡粪集中堆积在农田或河流旁边,导致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应当倡导家禽养殖场建立科学的粪便处理系统,将鸡粪进行处理、消毒,然后利用于农田施肥。

2. 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视为资源,开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减少排放,同时还可以获取经济效益。

例如,将家禽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可以获得有机肥料,供农田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二、优化饲料管理饲料在家禽养殖业中的使用是影响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优化饲料管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精确配料。

精确配料是减少饲料浪费的有效手段。

科学确定家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避免饲料过剩。

2. 减少使用抗生素。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对家禽健康不利,还会导致环境中抗生素的积累。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家禽健康状况,加强饲养管理等。

三、加强场地管理家禽养殖场的管理对于环保至关重要。

以下是加强场地管理的一些措施:1. 建立合理的禽舍布局。

合理的禽舍布局可以减少禽舍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禽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科学的布局还能方便管理和通风换气,减少内部异味的扩散。

2. 加强清洁消毒。

定期对禽舍进行清洁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清洁消毒也可以减少异味的产生,改善养殖环境。

3. 妥善处理死禽。

死禽的处理要采取科学的措施,避免成为病原体的传播源。

可以选择安全无害的处理方式,如焚烧、埋葬等,确保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

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

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家禽养殖业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然而其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三个方面。

在治理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改善废水处理设施家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为了减少污染排放,我们应该加强对废水处理设施的改善。

首先,养殖场需要建设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好氧处理池和进一步的消毒处理设备。

其次,我们可以引入新技术,例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植物的生理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的细菌降解作用,有效净化废水。

最后,加强养殖场的管理,严格限制和监测废水排放,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二、控制废气排放家禽养殖场的废气排放主要由禽舍内的粪便和尿液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构成。

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禽舍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气体积聚浓度。

其次,利用高效过滤设备净化废气,例如建立气固分离设备和催化转化设备等。

另外,通过改善饲料配方、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减少粪便和尿液产生量,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

三、合理处置固体废弃物家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鸟粪、鸟尸和饲料残渣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处置固体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养殖场应该建立严格的废弃物分类和储存制度,确保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得到正确的处置。

其次,可以考虑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例如将鸟粪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生产,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

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在治理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家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责任和标准,并严格执行。

同时,加强对家禽养殖场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机制。

总之,治理家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及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肉蛋奶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因此,畜禽业开始迅猛发展。

畜禽养殖业也越来越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规模化养殖业蓬勃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全国猪粪、牛粪、羊粪和禽粪的产生量分别为12.9亿吨、11.4亿吨、2.0亿吨、1.2亿吨[1](P155-157)。

粪便的随意排放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海南省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及布局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肉类产量平均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禽类产量平均以17%的速度递增[2](P156-232)。

畜禽养殖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表1,2006年海南全省牛的存栏数为149万头,猪334万头,羊94万头,禽类3370万只。

海南省北部和西部猪、牛、羊的存栏量比其他三个地区多,两地区之和超过全省总量的50%以上;东部鸡的存栏量远远超过其他四个地区,占全省总量的52%(表1)[3](P92)。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全国畜禽养殖排污指数[4](P55,77,78)和海南省畜禽养殖量估算,2006年海南省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400万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1.14万吨)的1228倍。

畜禽养殖COD产生总量为50万吨,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COD排放量(9.9万吨)[5](P5-7)。

二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类别(一)大气污染畜禽排泄物发酵后会产生具有挥发性的恶臭气体,对环境和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心情浮躁,食欲不振,精神不振,恶心呕吐,甚至形成疾病,严重影响养殖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水体污染畜禽的排泄物经废水、雨水冲刷后可污染地表水,且通过渗漏等方式构成地下水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难以治理与恢复的,人畜饮用这种水会发生中毒症状。

另外,畜禽粪便进入地表水后,还易形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过量繁殖,使水体缺氧变黑发臭,最终使得水中鱼虾死亡。

由于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因此类问题产生的环境信访案逐年上升。

(三)土壤污染据资料显示,一个10万只鸡场每年产生粪便2500吨,一个500头猪场每年产生粪尿5300吨,一个500头的牛场每年将产生粪尿5500吨[6](P130-132)。

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施用到农田,尤其在过量施用时,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并可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毒害作物。

在畜禽规模化养殖时,饲喂畜禽所用的饲料一般都使用了一定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砷、铜等),这些微量元素会随粪便排出,未经处理直接施用的粪便会使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

这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会在作物中大量富集,最终将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

另外,畜禽排泄物乱堆乱放,不能及时清理,不但污染土壤,还会进一步形成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四)生物污染畜禽排泄物中还有大量病原体、寄生虫卵和微生物,如不及时处理会滋生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0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国已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120多种[7](P30-31)),其中较为严重的至少有90余种。

通过禽类传染的24种,通过猪传染的25种,例如禽流感、猪流感等疾病,其传染源之一就是畜禽的排泄物。

三海南省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原因及状况(一)畜禽养殖方式逐步演化为规模化和集约化在我国传统的种、养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畜禽养殖规模小,产生的粪便可在系统内部利用转化。

如家禽的粪便可直接供给猪食用,家畜的粪便可通过堆沤后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畜禽养殖开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这使得畜禽业脱离了种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

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高效化肥,养殖业的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废弃物的处理失去了原有的出路,从而出现畜禽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污问题,导致养殖业污染形成。

(二)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目前,畜禽养殖规模化逐步取代家庭养殖模式,畜禽用地需求逐渐变大,而多年以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用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生产的发展[8]。

由于没有养殖的专业用地,许多养殖场都建在村庄内、人口居住区附近,甚至河流旁,噪声及臭味直接影响周边环境。

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固体排泄物污染,直接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

海口、澄迈、陵水等市县大部分养猪场距离民房和附近水源地的最小距离都在1000米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7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居民区距离大于500米,其中有54%与居民区距离大于1000米。

但有些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小猪场与居民区的最小距离只有100米,甚至一些地方的小规模化养猪场就在居民区内[9]。

(三)畜禽粪便处理能力弱目前,畜禽养殖大多为中、小型养殖规模,比较分散,因此不具备条件购置集中处理设施,处理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含量低,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有些养鸡场的鸡雏粪便直接出售喂猪,人吃猪肉就有可能导致食物链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10](P10-36)。

有些畜禽养殖场虽然建有沼气工程,但对沼液、沼渣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我国目前所建的沼气工程,所产的沼液、沼渣的量并不比处理前的污染量小,二次污染比较严重[11](P85-88)。

四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建议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逐步被关注。

人们对已造成的污染开始治理,并进行了有效的防范。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可达到经济循环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一)预防措施1?发展生态养殖,推广“零污染”养殖生态养殖主要是指猪舍内设置地下或地上垫料发酵床,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利用微生物发酵,形成好的菌类培养基料和高档有机肥料。

这可使猪场环境清洁、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零污染”,同时可降低猪群疾病发生率,提高饲养效益。

另外,有些植物可作为除臭剂栽种在养殖场内,如月季、杜鹃、桂花、梅、桃树等。

2?依法关闭和迁移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场农林部门作为畜禽养殖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帮助企业落实治理措施。

对于建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应施以搬迁或关闭,并禁止在区域内新建养殖场。

3?政策扶持,奖惩分明[12](P96-97)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与环境的综合型工程,其社会、环境效益较其经济效益更为明显。

对于计划要建治污工程的养殖场,应优先提供农信贷款,并在养殖用地、治理技术、工程资金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政府对养殖业补助方面应重点考虑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养殖场。

对已完成治理工程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应给予一定奖励。

(二)治理措施1?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壤处理法畜禽养殖大多选址在农村,畜禽粪便还田是海南省处理和利用畜禽粪便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非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粪便。

土地消化是利用畜禽粪便与垫草、秸秆等按一定比例通过堆肥处理,使畜禽粪便腐熟后,形成安全、稳定的高品质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施肥[13]。

海南地处热带地区,畜禽粪便通过堆肥处理,腐熟时间会大大缩短,这为海南利用土地消纳畜禽粪便带来了较大便利。

因畜禽排泄物造成的污水污染,可用自然生物处理法处理。

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称自然生物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

属于前者的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唐、厌氧塘)和养殖塘;属于后者的有土地处理(慢速渗透、快速渗滤、地面漫流)和人工湿地等。

自然生物处理法投资小,动力消耗少,对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其建设费用和处理成本比二级处理厂低得多。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塘和污水灌溉能对废水资源进行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

该方法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净化效率相对较低。

在附近有废弃的沟塘、滩涂可供利用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此类方法。

污水灌溉农田也是一种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法,是污水在土壤中的自净过程,具有农业上和污水处理上的双重目的和意义。

但污灌时要对灌溉水量和浓度进行控制,否则污水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4](P18-20)。

2?沼气工程处理法1999年海南首先在全国提出建生态省,自此海南一直致力于生态省的建设。

海南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特别适宜发展沼气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

海南省沼气产业县、乡、村三级覆盖率全国第一。

海南农民以气代柴,一年保护林木200余万亩;用沼气做饭、烧水和用沼肥代替化肥,一年帮助节支增收4亿元;另外沼气推广使用改变了海南农村“猪无圈、牛无栏、鸡无舍、人无厕”现象,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据典型调查,凡集中连片建设沼气的地方,蚊虫减少70%以上,农民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减少10%,流行疾病明显减少[15]。

沼气发酵是沼气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和污泥的过程。

由于沼气发酵要求厌氧,要求水中有机质含量和种类、环境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均相对稳定,而且发酵时间较长,因此,发酵装置的容量应为日污水排放量的2-4倍,一次性投资较大。

但是,沼气发酵能处理含高浓度有机质的污水,自身耗能少,运行费用低,而且沼气是极好的无污染燃料,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是农民发家致富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只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环境条件,注重养殖场选址、规模化生产、利用先进科技等,采用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能有效综合处理污染物、利用污染物的技术方法,就可以在生态养殖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态系统。

家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状况及措施责任编辑:陈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