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知识点
《认识区域》知识总结-完整版PPT课件

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 开发资源,正确处理 整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 体 保护的关系,否则“ 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会 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青藏高寒 区的整体 性、西北 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 干旱区的 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整体性
要点三 区域的特征
特 实践意义
征
举例
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表示不同的 地理要素)
放 实现优势互补,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
”工程、经济全
性 协调发展
能提供彼此所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球化
性的区域
困区
特征的均质区域
要点二 区域的类型
区域 类型
概念
划分
举例
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 由区域内的中心以及与
功 能 连,具有某些方面的 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
区 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 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
区
所组成
城市 经济 区域
要点三 区域的特征
特 实践意义
征
举例
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 域、“·”、“△”表示不 同的地理要素)
《认识区域》知识总结
要点一 区域的含义
内涵
说明
是地球表面 的空间单位
是地表的一部分,占有一定空间,这 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 的……
范围有大有小,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
有一定的范 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
围和界线 ,如干湿地区。但有的界线明确,如
行政区
要点一 区域的含义
内涵
说明 分级性、多级性或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 如下图所示: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新疆长绒
差
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 棉基地、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区域,简单来说,就是一片具有特定特征和边界的地理范围。
它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区。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被划分成了各种各样的区域。
比如,按照气候的不同,有热带区域、温带区域和寒带区域;按照地形的差异,有山地区域、平原区域、高原区域等;按照行政划分,有省、市、县等区域。
区域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因素。
这些标准可能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等。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一个生态区域中的植物、动物、土壤、气候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区域,也可能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种差异性是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外界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周边区域产生作用。
4、层次性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比如,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全球、大洲、国家、地区、城市等层次。
不同层次的区域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认识区域的方法1、综合分析法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人文、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全面了解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比如,要认识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还要研究它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文化特色等。
2、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区域的特点。
例如,比较两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实地考察法亲身走进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和体验,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感受。
这种方法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区域的真实情况,但也受到时间、成本等因素的限制。
4、资料分析法收集和分析与区域相关的各种资料,如图书、报纸、杂志、统计数据、地图等。
1.1 认识区域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明确考点】了解区域的内涵,分析区域的一般特征;掌握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思维拓展】1.区域研究的意义研究区域,首先要通过对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分析,揭示区域的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特点等;要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如区域的空间特征、区域的地位和功能、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制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地区等。
2.怎样分析地理位置?(1)自然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是分析当地气候的基本依据,进而根据气候特征判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②海拔:与经纬度位置共同构成了绝对地理位置的三维坐标,可以反映地形地势特征。
③相对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或与山脉、高原、河流等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
这也是分析当地地理环境特征与成因的重要依据。
(2)人文地理位置①交通地理位置: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处在连接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具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条件。
②经济地理位置: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位于祖国大陆的南部,毗邻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③政区位置:以海南岛为例,海南岛与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还处在西太平洋环形经济带的中间位置(日本至新加坡),便于开拓国际市场。
3.生活中的地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基本格局。
南方口味清淡,有利于减轻气候的炎热感;食物偏甜,爱喝汤,有利于补充排汗所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因此,这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多,以及糖料作物甘蔗的广泛种植是分不开的。
北方虽有喜温凉的甜菜,但糖用甜菜现在主要分布在40°N以北地区,而在中国古代的北方地区是没有甜菜种植的。
《认识区域》 讲义

《认识区域》讲义一、什么是区域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区域”这个词。
比如“经济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区域呢?简单来说,区域就是一个具有特定边界和独特特征的地理空间范围。
区域可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也可以小到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一个房间。
它可以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比如山脉、河流、海洋等形成的区域;也可以是按照人文因素划分的,比如语言、宗教、民族等。
例如,长江流域就是一个以长江为主要地理特征划分的区域;而东北地区则是基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的一个区域。
二、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可以是明确的,比如国界、省界、市界等,这些界限通常是由人为规定的。
但也有些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比如气候区、文化区等,它们的边界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在同一个区域内,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
比如,江南水乡地区在气候、建筑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3、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气候、农作物、饮食习惯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
4、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比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可能以矿业为主要产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则侧重于发展旅游业。
三、区域的类型1、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1)地形区:如高原区、平原区、山区等。
(2)气候区:如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等。
(3)流域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
2、按人文地理特征划分(1)行政区:如省、市、县等。
(2)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等。
(3)文化区:如客家文化区、闽南文化区等。
3、综合划分有些区域是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划分的,比如综合经济区,既考虑了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又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一节认识区域【高考考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知识梳理】一、区域含义1.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划分出来的。
2.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或界线,有明确的;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指标和指标;可以按要素特征划分,也可以按要素特征划分。
二、区域类型1.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的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高原区等。
2.功能区:指那些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如城市商业区等。
三、区域三大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和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开放性:⑴含义:区域并不是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自主训练1.甘肃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划分标准是 ( )A.降水量多少B.蒸发量多少C.气温高低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B.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有明确的区位特征C.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特征互不相同D.区域划分必须按照自然要素的特征来划分3.区域划分的基础 ( )A.区域差异B.区域面积C.区域竞争力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4.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5.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域的是 ( )A.城市经济区B.浦东新区C.京津唐工业基地D.水田农业区6.下图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A.藏、桂、陕、湘B.新、粤、甘、湘 C.青、秦、粤、湘 D.湘、甘、粤、新7.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A.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B.台湾、海南、广东、广西C.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D.台湾、广东、广西、云南8.西昌、酒泉、太原是我国内陆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海南文昌是我国即将建设的第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1.1 认识区域

3、区域的划分指标
(1)单一指标: 热量带、干湿区 综合指标: 东亚文化区 (2)自然要素: 中国三大自然区 人文要素: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 4、划分区域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划分: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 均质自然区: 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 均质人文区: 人口密度区、农业区、方言区
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较少, 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大气的吸收作用弱
整体性
太阳辐射强
气温低
生产活动 高寒农牧业
人口和城市
冰川冻土
动植物资源
河谷地带
广
布
少而耐寒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
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意义: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人 类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指导 意义。
2、差异性(区域间)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 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 异性。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发展。
纬度位置 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低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
陆上国土与海上 国土的结合部位
相对位置
近傍港澳及东南亚,遥望台湾, 内靠经济发达珠江三角洲; 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交通位置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图
连接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 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认识区域》 知识清单

《认识区域》知识清单一、区域的概念与特征1、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的地域单位。
它可以是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村庄、一个城市街区。
2、区域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限:区域的界限有的是明确的,比如行政区;有的则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文化区。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例如,同属一个气候区的地区,气候特点相似。
(3)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
(4)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产业等,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从而具备特定的功能。
二、区域的类型1、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1)自然区域: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主要依据自然地理要素划分。
(2)人文区域:像行政区、经济区、文化区等,是基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影响划分的。
2、按照区域的尺度大小划分(1)大尺度区域:如亚洲、非洲等大洲,以及太平洋、大西洋等大洋。
(2)中尺度区域:国家、省、市等。
(3)小尺度区域:县、乡、村等。
三、区域的空间结构1、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1)点:如城市、工厂、商业网点等,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
(2)线:包括交通线、通信线、能源供应线等,它们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3)面: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等。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河流等,会影响区域内点、线、面的分布。
(2)社会经济活动:包括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交通通信等。
(3)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可能改变区域的空间结构。
3、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1)极核式:以一个或几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周边围绕着一系列的城镇和乡村。
(2)点轴式:由交通线、通信线等线状基础设施连接若干个点,形成发展轴。
(3)网络式:区域内的点、线相互交织,形成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四、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的概念指区域内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区域概念1.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范围和特定性质的地域单位。
区域是地表上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由许多地理现象和空间要素组合而成的,是地表上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联系和一定共同规律的地域单位。
区域的形成和区域的范围是受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 区域的分类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划分标准,可以将区域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两大类。
自然区域是以自然环境为划分的地域单位,主要包括气候区、植被区、地貌区等。
人文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特点为划分的地域单位,主要包括经济区、文化区、政治区等。
二、区域分析方法1. 区域系统分析法区域系统分析是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它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动态属性的系统,由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
系统分析法强调对区域内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研究,以揭示区域内部的联系和规律。
2. 区域比较分析法区域比较分析是将不同区域的同一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区域之间的异同和发展差异的原因。
比较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也可以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对比分析。
3. 区域模型分析法区域模型分析法是通过建立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型,以揭示区域发展的动态过程和规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区域的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态变化规律。
4. 区域动态分析法区域动态分析是研究区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的方法。
它通过对历史发展数据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区域发展理论1. 区域差距理论区域差距理论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距和不平衡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差距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较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
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着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名胜古迹:沈阳故宫。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
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小麦在
东北平原广泛分布。
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
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
辽宁省—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
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
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
国最大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8.辽中南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运输。
(2)主要工业部门:沈阳—机械工业、鞍山和本溪—钢铁工业、抚顺—石油化学,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矿区沦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