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理论》科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系地掌握建筑学中关于建筑建筑史、建筑技科学中的基本理,掌握基本的建筑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推理、社会等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具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具有的合研究的能力为3小时(三)试卷内容结构1、建筑及其理2、建筑历史与理论(20分)3、城市4、建筑技科学5、?(20分)6、综合应用(40分)前五个部分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可以选择三个题进行解答,最后综合应用为必答。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为论述题。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内容侧重从创作主体的建构、创作过程的解析和建筑本体的意义等几个方面,了解建筑实践创作建构方法论层面的相关理论;掌握从建筑学派、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建筑批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建筑认识论;掌握建筑创作过程中思维表达。

2、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侧重建筑形式、结构、装饰和观念、意向等方面的建筑艺术特征。

在了解建筑史沿革的同时,考生需熟悉各时期建筑艺术的各种基本概念、主要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结构、同建筑有关的哲学、宗教与科学思想、对建筑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以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为主,涵盖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城市、园林等内容。

3、城市规划与设计内容侧重以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为核心,融合建筑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类型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城市空间更新理论及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理论和组织手法。

4、建筑技术科学内容侧重建筑构造技术及节能技术,重点掌握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适宜技术、低碳建筑设计策略以及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模拟与量化技术等概念与理论。

5、现代建筑理论内容当代现代建筑理论为主,掌握建筑各阶段出现的建筑思潮及相关的哲学背景,掌握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建筑符号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具体实例。

6、综合应用掌握建筑学科包含的核心内容,了解建筑前沿理论,能够针对当前的建筑现象或建筑思潮进行中外的对比分析与阐述,具有独立见解。

202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

202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

202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2024 Doctoral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Exam Outline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This section of the exam will test the candidates' ability to understand spoken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 Candidates will listen to a series of recordings, including lectures, conversations, and presentations, and answer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based on the content. The topics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relevant to doctoral studies, such as 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s, and academic discussions.II. Reading ComprehensionIn this section, candidates will read academic texts, including scholarly articles, research papers, and book excerpts, and answer questions to demonstr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The passages will be of varying lengths and complexity, requiring candidates to identify main ideas, supporting details,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text.III. Writing SkillsCandidates will be required to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write coherent and well-structured essays on a variety of topics related to their field of study. This section will test candidates' proficiency in academic writing,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formulate clear arguments,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claims, and organize their ideas in a logical manner. Candidates may be asked to analyze a case study, evaluate a research question, or propose a research methodology.IV. Vocabulary and GrammarThis section will assess candidates'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 academic English. Candidates will be tested on their ability to use complex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tructures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 in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This section may include exercises on word meaning, word usage, sentence structure, and grammatical rules.V. Speaking SkillsCandidates will be required to engage in conversations and discussions on academic topics with examiners. This section will test candidates' ability to express ideas clearly and coherently, respond to questions, and engage in academic discourse. Candidates will be evaluated on their fluency,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usage, and grammar accuracy.Overall, the 2024 Doctoral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Exam is designed to assess candidates' readiness for doctoral studies by evaluating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kills in academic English. Candidates are encouraged to prepare thoroughly for the exam by practicing liste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cademic writing, vocabulary buil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in English. Good luck to all the candidates!。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捷联惯性导航原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对包括平台式、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在内的自主式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误差分析及初始对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导航技术绪论
(1)导航系统基本概念、分类及国内外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导引系统基本概念、分类及国内外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

(2)刚体动力学原理。

(3)角速度数学模型。

(4)欧拉旋转及其四元数法表达。

(5)卡尔曼滤波技术。

2.导航基本概念和定律
(1)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特性,导航用各种坐标系的定义及其转换。

(2)绝对运动加速度表达式的推导,运动对象和不同空间模型的相互关系。

3.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概述
(1)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

(2)舒勒调整原理。

4.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工作原理
(1)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姿态解算。

(2)捷联式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推导及误差分析。

(3)捷联惯导系统静基座对准原理及设计。

(4)捷联惯导系统动态对准的定义、分类及实现原理。

5.组合导航系统应用
(1)管道惯性技术应用的基本模型。

(2)利用管道工程应用特点优化IMU数据。

(3)安装误差修正。

(4)动基座对准技术。

(5)终止点修正技术。

三、参考书目
1.《捷联惯性导航技术》张天光国防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啮合原理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啮合原理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啮合原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齿轮啮合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平面啮合的基本原理
a.瞬心线
b.齿形啮合的基本原理
c.共轭齿形的形成及其求法的基本概念
d.轮转曲线与卡姆士定理
e.平面坐标的变换
f.共轭齿形的求法—齿形法线法
g.根据已知的啮合线求共轭齿形
h.平面啮合共轭齿形的曲率及其关系
i.博比利厄法则及其应用
j.平面啮合的滑动系数
2)螺旋面及其加工原理
a.升距圆柱螺旋面
b.刀具回转面与工件螺旋面的接触条件
c.已知工件螺旋面求刀具回转面
d.已知刀具回转面求工件螺旋面
e.盘形刀具加工螺旋面时的过渡表面及其消除办法
f.干涉现象及其校验
3.空间啮合的基本原理
a.采用的坐标系及其变换
b.相对运动速度
c.相对螺旋运动及瞬轴面
d.啮合方程式
e.空间啮合运动的自由度
f.点接触螺旋齿轮副的齿面计算
4)空间啮合的相对滑动及诱导法曲率
a.曲率的基本知识
b.相切曲面的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
c.关于空间相对运动的基本知识
d.轴线固定的齿轮副共轭齿面的相对滑动
e.两类界限点的基本概念
f.线接触共轭齿面的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
g.界限点处的法曲率及其性质
h.给定齿面的参数时诱导法曲率的计算
三、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a.基本概念题
b.基本分析题
c.综合分析题
四、参考书目
《微分几何与齿轮啮合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傅则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管理学》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管理学》大纲
理解:工程管理的定义与内容框架,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工程开发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及项目管理相关各方的主要任务、工程的设备管理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工程设施管理的组织模式
4、工程全寿命管理的概念
了解:建设工程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理解:集成化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原理、建设工程全寿命管理系统的核心任务、建设工程全寿命管理涉及的信息处理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管理学》大纲
(科目代码:)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工程管理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是为检验应考者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整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考试课程,保证被录取者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工程管理未来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理解与把握。本课程考虑通过的评价标准是以对本大纲所列考试要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为尺度的。
了解:综合业务应用系统的结构
理解掌握:合同管理子系统、进度管理子系统、投资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材料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等
了解:项目总控思想
理解掌握:工程项目总控系统
理解:信息门户及特征、工程项目信息门户系统
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
3、预测与决策技术
理解掌握:专家判断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风险型决策
4、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
了解:公共项目及其经济分析的特点
理解掌握:费用一效益分析、费用一效果分析、公用设施项目分析
5、价值工程
理解掌握:功能分析、整理和评价方法、目标的选定、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成果评价和总结
三、工程项Leabharlann 管理信息化理解掌握:主要硬件设备选型网络环境的构建、主要支撑软件选型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线路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线路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线路》考试大纲本《电子线路》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微电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电子线路》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察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并且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重点考察考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电子技术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熟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4.掌握门电路的结构、接口连接;熟练掌握数制与码制、逻辑代数基础;5.熟练掌握组合逻辑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博士研究生入学《电子线路》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1、模拟电子技术(一)半导体二极管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并熟悉二极管电流方程、主要参数与小信号模型,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与稳压管的稳压作用。

(二)BJT电路直流偏置掌握BJT的工作原理及电流分配关系,BJT的伏安特性,三种工作状态(饱和、截止、放大)的外部条件和特点,BJT的主要参数、小信号电路模型及其参数的计算;熟练掌握BJT偏置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三)场效应晶体管理解增强型和耗尽型FET的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FET的小信号电路模型及其参数。

(四)运算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及应用:包括:对基于集成运放的反馈放大器电路的分析时,确定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或根据要求设计基于集成运放的反馈放大器时,运放选型时对参数的考虑。

(五) 功率放大器掌握基本概念:晶体管的甲类、乙类和甲乙类工作状态,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

(六)反馈电路掌握反馈的概念,反馈的判别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估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选用及连接原则,反馈放大器对性能的改善。

202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电网络理论

202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电网络理论

202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电网络理论
一、考试总体要求
《电网络理论》是介绍现代电路分析中一些较为成熟和先进的内容,是了解现代电路理论的“窗口”。

牢记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与大学电路原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掌握与电气工程及电子工程相关的电路理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元件和新进展。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路分析计算问题。

二、考试内容
1.网络理论基础:网络元件的新体系,网络的互联规律性以及网络及元件的基本性质,如(1)线性与非线性、(2)无源性和有源性、(3)时变性与时不变性、(4)互易性与非互易性等。

2.简单非线性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分析方法以及一、二阶非
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重点掌握低阶自治电路的定性分析。

3.多口网络:含源及无源多口网络的常见矩阵表示法,重点掌握不定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电路的代数方程:电路代数方程的矩阵形式,混合分析法,稀疏表格法和改进节点法,重点掌握混合分析法和改进节点法。

5.动态电路的时域方程:网络分析的状态变量法,状态方程的列写,线性状态方程的解析解法,重点掌握含有高阶元件、非线性元件或非常态电路的状态方程的列写。

6.网络的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分析的意义和在本专业分析计算中的主要应用,重点掌握伴随网络法。

三、考试题型
证明题、计算题、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1.梁贵书.高等电网络.讲义..2..高等电力网络分析. 20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033科目名称:经济学第一部分:大纲内容一、大纲内容简介经济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加入了现代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与生产者理论到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学说,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到拍卖理论与机制设计,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以及部分均衡、一般均衡、博弈论和信息等内容的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和动态均衡等主要问题。

先修课程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与方法1.1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1.2 数学预备知识及其方法1.3 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1.4 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第二部分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2.1 竞争均衡的实证理论2.2 竞争均衡的规范理论2.3 经济核、公正配置及社会选择理论2.4 不确定性下的一般均衡理论第三部分博弈论与市场理论3.1 博弈论简介3.2 重复博弈和声誉机制3.3 合作博弈3.4 市场理论第四部分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4.1 市场有效理论4.2 竞争均衡理论4.3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4.4 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第五部分机制设计与市场设计理论5.1 委托-代理理论5.2 完全信息下的一般机制设计5.3 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机制设计5.4 动态机制设计5.5 拍卖理论5.6 匹配理论第六部分经济增长理论6.1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6.2 索洛增长模型6.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不变的经济增长6.4 内生增长模型6.5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6.6 经济增长的源泉与最优增长理论第二部分:说明1、基本要求:该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和经济建模方法等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大纲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大纲重点及难点重点: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难点: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二、大纲基本要求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与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数学预备知识及其方法2、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本质3、掌握: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4、熟练掌握:不确定性下的选择理论第二部分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基本要求:1、了解:竞争均衡的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2、理解:经济核、公正配置及社会选择理论3、掌握:一般均衡理论4、熟练掌握:不确定性下的一般均衡理论第三部分博弈论与市场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博弈论简介2、理解:重复博弈和声誉机制3、掌握:合作博弈4、熟练掌握:市场理论第四部分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基本要求:1、了解:市场有效理论2、理解:竞争均衡理论3、掌握: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4、熟练掌握: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第五部分机制设计与市场设计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委托-代理理论2、理解:动态机制设计3、掌握: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机制设计4、熟练掌握:拍卖理论和匹配理论第六部分经济增长理论基本要求:1、了解: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的演变2、理解: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3、掌握:索洛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4、熟练掌握:最优增长理论2、分值比例:该大纲分为六大部分,分值共计100分,各部分的分值及比例如下: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与方法(10分,10%)第二部分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福利(20分,20%)第三部分博弈论与市场理论(20分,20%)第四部分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20分,20%)第五部分机制设计与市场设计理论(15分,15%)第六部分经济增长理论(15分,15%)3、题型分布:该考试大纲由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组成,各类题型的分值及其比例如下:选择题(20题,40分,40%)判断题(10题,10分,10%)简答题(3题, 15分,15%)计算题(2题, 15分,15%)应用题(2题, 20分,20%)4、其他规定: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数字图像基本概念
人眼的视觉原理,连续图像的描述,图像数字化,图像灰度直方图,图像处理算法形式,图像数据结构。

2) 图像增强
点运算(灰度级校正、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空间域平滑(局部平滑、超限像素平滑、灰度最相近K邻点平均、梯度倒数加权平滑、最大平均型平滑、有选择保边缘平滑、空间低通滤波器、中值滤波),空间域锐化(梯度锐化法、Laplacian增强算子),频率域增强(频率域平滑、频率域锐化),彩色增强(伪彩色增强、假彩色增强)。

3) 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基本方法,边缘检测(梯度算子、Roberts算子、Prewitt算子、Sobel算子、方向算子、Laplacian算子、马尔算子、曲面拟合),边缘跟踪(光栅跟踪扫描、全向跟踪),Hough 变换线检测(直线检测、曲线检测),区域分割(简单图像区域分割、复杂图像区域分割、特征空间聚类),区域增长(简单区域扩张、质心型增长、混合型增长),分裂合并。

4) 二值图像处理与形状分析
二值图像的连接性好距离(邻域和邻接、像素的连接、连接成分、欧拉数、像素的可删除性和连接数、距离),连接成分的变形处理(膨胀和收缩、线图形化),形状特征提取与分析(区域内部形状特征提取与分析、区域外部形状特征提取与分析),关系描述(字符串描述、树结构描述)
三、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基本概念
基本算法
综合运用
四、参考书目
贾永红,数字图像处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博士招生(二)
一、基本概念(每题2分,共20分)
1、 图像数字化包括哪几个过程?每个过程对数字化图像质量有何影响?
答:1)采样和量化
2)一般来说,采样间隔越大,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少,空间分辨率低,质量差,严重时出
现像素呈块状的国际棋盘效应;采样间隔越小,所得图像像素数越多,空间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

量化等级越多,所得图像层次越丰富,灰度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但数据量大;量化等级越少,图像层次欠丰富,灰度分辨率低,会出现假轮廓现象,图像质量变差,但数据量小。

2、 什么是图像对比度?
答:图像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最大亮度maz B 和最小亮度min B 之比,即min
1B B C maz =。

相对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最大亮度maz B 和最小亮度min B 之差同min B 之比,即min
min B B B C maz r -=。

3、 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什么效应?举例说明。

答: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

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4、 什么是人眼的视觉范围和分辨力?分辨力和那些因素有关?
答: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范围。

人眼的分辨力是指人眼在一定距离上能区分开相邻两点的能力,可以用能区分开的最小视角θ之倒数来描述。

人眼的分辨力和环境照度有关,当照度太低时,只有杆状细胞起作用,则分辨力下降;但照度太高也无助于分辨力的提高,因为可能引起“眩目”现象。

人眼的分辨力还和被观察对象的相对对比度有关。

相对对比度小时,对象和背景亮度很接近,从而导致分辨力下降。

5、 马赫带效应的特征是什么?马赫带效应对人眼所见景物有何作用?
答:马赫带上的亮度过冲是眼睛对不同空间频率产生不同视觉响应的结果。

视觉系统对空间高频和空间低频的敏感性较差,而对空间中频则有较高的敏感性,因而在亮度突变处产生亮度过冲现象。

这种过冲对人眼所见的景物有增强其轮廓的作用。

6、 什么是灰度直方图?并说明直方图的性质。

有哪些应用?
答:灰度直方图是表示数字图像中每一灰度级与该灰度级出现频率间的统计关系得二维图形。

用横坐标表示灰度级,纵坐标表示灰度级的频率,绘制频率同灰度级频率的关系图就是灰度直方图。

性质:(1)灰度直方图只能反映图像的灰度分布情况,而不能反映图像像素的位置,即丢失了像素的位置信息;(2)一幅图像对应唯一的灰度直方图,反之不成立。

不同图像有可能会有相同的直方图;(3)一幅图像分成多个区域,多个区域的直方图之和等于原图像的全图的直方图。

直方图的应用主要有:(1)判断图像量化是否恰当;(2)用于确定图像二值化的阈值;(3)当物体部分的灰度值比其他部分灰度值大时,可以用直方图统计图像中物体的面积;(4)计算图像的信息熵H 。

7、 请问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图像的窗口处理,哪种情况属于图像的模板处理?(1)通过均值滤波
试图消除或者消弱图像的斑点噪声;(2)在二值图像中寻找符合某种形状的图形。

答:(2)属于图像的窗口处理,(1)属于图像的模板处理。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点处理?什么是局部处理?
答:对输入图像进行处理时,计算某一输出像素),(j i g 的值由输入图像像素),(j i f 邻域(如[]),(4j i f N 、[]),(8j i f N 等)中的像素值确定,这种处理称局部处理,比如空间域增强中常用的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等均属局部处理。

当输出像素),(j i g 的值仅与输入图像像素),(j i f 的值有关时,这种处理称点处理,比如图像域增强中常用的对比度增强、图像二值化等均属点处理。

9、 图像处理系统由哪些模块组成?
答: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主要是由采集,显示,存储、通信、处理和分析五个模块构成。

采集模块: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如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获取数字图像,或通过数字化设备
(如图像扫描仪)将要处理的连续图像转换成适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图像;
显示模块:用于提供便于分析、解释、识别的图像。

(一种是将图像通过显示器或投影仪等暂时
的软拷贝形式;一种是将图像通过照相机、打印机等将图像输出到物理介质上的永久性硬拷贝形式;)
存储模块:用于保存原始、处理中的和处理后的图像相关数据;
通信模块:在不同设备间或图像处理系统之间交换、传输图像数据;
处理模块:按照需求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包括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等;
10、 已知一幅512×512的灰度图像中只有一个直径为16的圆盘图形,拟采用金字塔方块法
来快速寻找目标的位置,请描述实现过程,并说明所能够分解的最小图像分辨率是多少? 答:设灰度图中背景为暗色,直径为16的圆盘图形为亮色。

(1)首先设置16×16的模板,模板中的图像为直径16的圆盘图形,且圆盘部分的像素取值为1,非圆盘部分的像素取值为0。

(2)将512×512的灰度图像按照金字塔方块法分层(0~5层),从金字塔下一层采样为上一层时采用高斯滤波,以保证滤波结果各向同性;因为最高层(第5层即分辨率为16×16的层)图像大小与模板相同,将匹配结果(模板与图像卷积结果)作为临时阈值T ,以图像中心(8,8)为临时圆心(x ,y );从第4级开始,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对每一层图像进行匹配,匹配准则为:
(3)在第i 层图像中,只将以(x ,y )为中心,(x ±8,y x ±8)范围内的像素作为卷积中心,将每一次的卷积结果与T 比较,当且仅当卷积结果>T 时,取T=卷积结果,(x1,y1)=卷积中心;
(4)当第i 层(x ±8,y x ±8)范围内的像素均卷积一遍后,令(x ,y )=(2x1,2y1);
(5)进入下一层(第i-1层)重复(3)、(4),直到最下一层(第0层,分辨率为512×512的层),重复(3),最终的(x1,y1)即为所求圆盘中心,误差大小为(±1,±1)。

二、图像增强(每题2分,共20分)
1、 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 它包含哪些内容?
答:图像增强目的在于:(1)采用一系列技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清晰度;(2)将图像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于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