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成本控制

合集下载

联想成功的诀窍在于降低成本

联想成功的诀窍在于降低成本

联想成功的诀窍在于降低成本2002年下半年,联想公司成为亚洲PC机销售第一名。

联想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在于它不断提高运筹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使之成为运作卓越的企业联想杨元庆解释道,所谓运筹就是指市场预测的准确性、技术开发的前瞻性、销售渠道的通畅性、采购时机和数量的准确性以及库存结构的合理性等涉及物流控制方面的能力。

众所周知,联想集团一直以来都在利用贴近市场的优势,采取低价格战略来赢取市场。

柳传志总裁曾说过,“降低成本这四个字是我们竞争的诀窍。

” 一、战略伙伴关系使供应链缩到最短在采购上,联想并不追求每时每刻的压价,而是保证长期的成本较低。

联想与英特尔、惠普、希捷和东芝等企业建立的不仅是买卖关系,而是技术与产品合作关系,推动管理层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现在联想并不是简单地从事组装生产,而是更进一步地从事设计生产。

正是这种战略关系,使联想得以走在技术与管理的前列,最终将最新的技术和优异的质量用最快的速度送给他们的顾客。

二、培养成本管理意识联想在企业内部培养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一种成本管理模型,使企业每一个人都知道每花一分钱就减少一分竞争力和一分利润。

因此,企业每一个人每花一分钱,都要问问这样究竟能够给产品带来什么价值,联想人认为,不是控制成本,而是充分利用成本的运作,才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

联想感到,每个公司要做的事情就两件,提高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降低产品成本。

公司所有规范、流程、人员、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各种制度和做各种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这两点,应该说,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与增加价值和降低成本相关。

三、及时调整组织结构1994年,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成立,就改变了多头管理的状况,将电脑的研发、生产、销售集中到一个部门去操作。

原来涉及到微机业务的20多个部门300多人被简化设置为6个大部120多人。

1995年,联想设立的商务部和物控部,加强从采购生产、接受订单到发货的整个物流的全面控制过程,从而使之运作得更加高效。

联想公司的成本控制

联想公司的成本控制

浅谈联想公司的成本控制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联想公司应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企业总收益最大化。

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对联想公司的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设计:在研究开发阶段采用目标成本法和价值工程分析相结合,并配合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在采购阶段采用作业成本法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确定企业的供应商和采购数量;在生产阶段采用作业成本法,利用成本动因和作业划分来进行成本控制,严格控制非增值作业成本;在市场化阶段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

关键词:联想公司;成本控制;价值链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058-01经过近30年的发展,联想集团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厂商,2009至2010财年总销售额达166亿美元。

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个人电脑国内市场销量第一,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三成。

本文运用价值链理论对联想公司的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设计,为其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个基于成本管理的战略途径与管理方法,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中的增值作用。

一、联想公司成本管理现状联想公司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首先,牢固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联想公司管理层十分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集团公司副总裁杜建华先生曾经强调指出:“每个公司要做的事情就两件:提高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降低产品成本,公司所有事情都要折射到这两点。

如果某一件事情折射不过去,这件事就没有意义。

”其次,工作方式已经实现由普通的业务管理模式向项目管理模式转化。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流行的管理理论,改善了公司管理者对各种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

联想公司现行的项目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立项机制、基准计划制定机制、项目变更机制、沟通机制、评审机制、质量和风险管控机制、项目总结机制、项目团队建设机制以及外包机制等。

一个项目一般的流程如下:在项目立项阶段,项目经理通过电子商务调查,分析供应商技术动态等信息来了解市场情况,提出立项申请,递交由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审会。

联想成本分析报告

联想成本分析报告

联想成本分析报告标题:联想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联想集团在全球计算机市场中持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领先者之一。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报告将对联想集团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直接成本分析联想集团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和运输成本等。

1.原材料成本联想集团作为计算机制造商,原材料成本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联想能够获得相对较低的原材料价格,并实施有效的采购策略,从而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2.人工成本联想集团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在成本管理方面,联想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计划和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3.运输成本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庞大的销售网络,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大量的产品运输。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联想通过优化物流流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与物流合作伙伴密切合作等手段,降低了运输成本。

三、间接成本分析除了直接成本外,联想集团还有一些间接成本需要进行分析。

1.研发成本:联想集团将大量投资于研发领域,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联想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实现技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研发效率。

2.销售和营销成本: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为了保持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稳定,需要大量的销售和营销活动。

为了降低销售和营销成本,联想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营销工具实现精确的客户定位和市场推广,提高销售效率。

3.管理成本:作为一个跨国企业,联想集团需要高效管理各个业务单位和部门。

为了降低管理成本,联想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减少中间管理层次,提高决策效率;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流程优化,降低管理成本。

四、成本控制与优化建议基于对联想成本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供应链管理:进一步优化原材料采购,寻找更多的供应商,并通过谈判和合作取得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化的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在供应链管理中,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因此,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竞争力。

一、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意义在供应链管理中,成本控制是指通过有效管理和优化资源的使用,降低生产、采购、运输等环节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竞争力: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 提高利润率: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资源的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提升供应链效率:成本控制可以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供应链管理中,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1. 供应链网络优化:通过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合理规划仓储和运输节点,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2. 库存管理优化: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4. 生产成本控制: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降低能耗成本。

5. 物流成本控制:优化物流配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 质量成本控制:加强质量管理,降低次品率和售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

7. 人力成本控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和启示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和启示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启示与分析摘要我国IT 行业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规模与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庞大的产业规模与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联想集团是我国目前该领域的领军企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联想集团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无时无刻不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之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

战略管理会计是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战略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

它能够运用专门的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以及竞争者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有效的手段。

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它使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要想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十分必要。

联想于2005年成功并购IBM的PC业务部,迈出了联想国际化坚实的一步。

本文以战略绩效管理思想和并购理论为基础,对联想并购IBM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分析其并购思路并为未来IT企业在企业发展方面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战略成本联想IBM 并购理论AbstractChina's IT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nearly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initially have scale and influence, initially formed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the sheer scale of the industry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to drive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econom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lenovo group is a leader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s the world economy integration, lenovo group is facing 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wo markets, especially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and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always involves strategic issues, strategic management as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styl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in the service of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f a new type of accounting, it i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the extension and penetration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t can use a special method for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external market and competitor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help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order to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strategy decis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t makes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enterprise virtuous cycl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necessary.Lenovo'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IBM's PC division in 2005, lenovo internationalization solid step.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m&a theory, analyze the lenovo acquisition of IBM's case, aims to analyze its m&a and thought for the future IT companies provide instructiv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key words Strategic cost lenovo, IBM acquisition theory目录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1)(一)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2)(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3)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况分析 (4)(一)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2)(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2)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 (4)(一)案例背景 (4)(二)并购过程与动机 (4)(三)联想并购IBM的战略成本分析 (5)四、联想并购IBM案例的启示 (7)(一)合理选择目标企业 (7)(二)并购双方优势互补 (7)(三)严谨的并购计划 (7)参考文献 (9)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一)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1.战略企业战略的概念出现于20 世纪中后期,伴随着产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发展起来,是企业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目标所必须拥有的条件,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基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案例分析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一种以战略为导向的会计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为组织的决策者提供有关战略发展的信息和建议。

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1.联想集团联想集团是一家全球性的电子产品制造公司,拥有多个品牌,包括联想、ThinkPad等。

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联想采用了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利用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手段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并通过管制成本和降低生产成本控制成本。

具体来说,联想使用市场分析和财务分析来预测需求和销售,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和库存计划。

他们还采用了活动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分析每个产品的成本结构和成本驱动因素来识别和控制成本。

此外,联想还实施了全面性的质量管理计划,以确保产品质量。

2.澳洲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是一家澳大利亚的航空公司,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乘客体验和服务水平。

在此过程中,澳洲航空公司采用了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以活动成本管理为基础,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优化。

具体来说,澳航使用活动成本管理方法来追踪和分析每个活动的成本和费用,以便了解每个活动对整体业务成本的贡献。

基于这些数据,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供应链、优化航线网络和改进飞机维修计划等,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结果,澳洲航空公司成功地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并在全球航空市场上取得了竞争优势。

3.英国电信集团英国电信集团是一家英国的电信服务提供商,在业务流程优化和成本管控上一直遵循精益思想。

在此过程中,他们采用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以实现所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通过提高效率和控制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来说,英国电信集团采用了活动成本管理和经济价值增值等数据分析技术,以帮助他们改善业务流程和成本管控。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方法,英国电信集团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业务过程,并确定如何优化这些过程以实现更好的业务成果。

联想集团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联想集团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联想集团内部控制分析报告摘要: 本文采用通过对联想集团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结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联想集团应集中自己优势力量,采取市场开放和产品开发的成长型战略。

并结合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联想集团,发展战略,成长型战略摘要 (1)第一部分案例 (2)联想集团简介 (2)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6)第一章外部环境分析 (6)1.1 PEST分析 (6)1。

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8)第二章内部环境分析 (10)2.1 SWOT分析 (10)第三章战略选择 (12)3。

1战略制定指导原则 (12)3.2 SWOT模型分析 (12)3。

3 战略聚类模型分析 (13)3.4 本章小节 (14)第四章战略评价 (15)第五章建议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本文通过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模型、战略聚类模型四个模型分别对联想集团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结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得出:联想集团应集中自己优势力量,采取市场开放和产品开发的成长型战略,并结合战略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联想集团,发展战略,成长型战略第一部分案例联想集团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

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联想最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集团薪酬体系

联想最不想让外人知道的集团薪酬体系

薪酬激励机制: 建立更加完善的 薪酬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积极性
薪酬管理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薪酬管理的 效率和准确性
薪酬 体系,吸引和留 住优秀人才,为 公司未来发展提 供人才保障。
提高员工积极性: 合理的薪酬体系 可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提 高工作效率,为 公司未来发展提 供动力。
联想集团薪酬体系的构成
基本工资:根据员工的职位、 经验和能力确定
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工作表 现和业绩发放
福利待遇:包括五险一金、带 薪年假、员工培训等
股权激励:对核心员工进行股 权激励,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和忠诚度
联想集团薪酬体系的特点
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 奖金、福利补贴等
薪酬调整:根据市场行情和公司 业绩进行调整
优化人力资源配 置:通过合理的 薪酬体系,优化 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人力资源使 用效率,为公司 未来发展提供支 持。
提高公司竞争力: 合理的薪酬体系 可以提高公司的 竞争力,吸引更 多优秀人才,为 公司未来发展提 供优势。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联想集团薪酬体系的实施和管理
薪酬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薪酬水平:根据市场行情和 公司业绩确定
薪酬调整:定期进行薪酬调 整,以保持竞争力
薪酬结构:基本工资、绩效 工资、奖金、福利等
薪酬管理:建立完善的薪酬 管理体系,包括薪酬制度、
薪酬预算、薪酬核算等
薪酬体系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薪酬体系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薪酬政策和制度 薪酬体系监督:由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薪酬体系进行审计和监督 薪酬体系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情况,定期对薪酬体系进行调整 薪酬体系公开:薪酬体系公开透明,员工可以查询自己的薪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
利润中心是出于内部控制目的的反映收益导向的组织单元。可以通过用销售成本和期间损益分析利润中心的经营成果。联想的利润中心对应子公司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参见附件-利润中心标准层次)
3)、成本中心组(Cost center group)
多个成本中心的集合。
4)、利润中心组(Profit center group)
流程图说明:DC-070
1)、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主数据是SAP系统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用于内部核算和内部管理。
2)、主数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建立。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的变动或业务的调整,需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使费用能真实归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能正确反映对应事业部的损益状况和经营成果。
流程图说明:DC-072
1)、通过输入成本中心消耗的作业的方式,完成费用在各成本中心之间的分配。
2)、在系统中维护作业的费率后,每日由指定的部门根据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输入各成本中心实际耗用的作业量,系统即可根据耗用的作业量和这种作业的费率相乘得到成本中心实际应负担的费用并记入该成本中心,同时相应减少分出部门的费用。
根据费用分摊的需要提出创建和修改主数据的申请,或者对业务已不适用的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主数据提出删除申请。
2)、创建统计指标DC-071-020
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单位及分配的方式
3)、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类型43)DC-071-030
创建的作业类型是与次级成本要素相连,但次级成本要素在系统中不存在,需要首先创建。
3)、一旦有业务在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发生,就不能删除主数据,只能在系统中冻结相应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
4)、通过成本中心(组)和利润中心(组)的报告,可以详细分析对应部门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对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分组非常重要。
重要概念:
1)、成本中心(Cost center)
成本对象(Cost object)的一种。在成本控制范围(controlling area)内独立收集成本的组织单位,并承担成本费用的流入、流出。可以按功能的需求、分配标准、提供作业和服务的不同、物理地点和负责区域来定义成本中心。通过成本中心可以区分相关区域发生的费用(Cost determination function)和监控不同组织费用的发生情况(Cost controlling function)。联想的成本中心与有编号的部门一一对应。(参见附件-成本中心标准层次)
通过费用报告分析分配结果。
6)、调整成本中心费用(DC-072-080)
对认明:DC-073
1)、通过在CO中分配(Distribution)和分摊(Assessment)的方法,实现合理的费用归集,满足内部费用控制的需要。
2)、一般而言,由部门代付的费用,用分摊、分配的处理方法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用于内部管理,但出于不同的管理目的可采用不同的的处理方法。如某部门对某项费用仅关注其实际承担的金额,则采用分配的办法,若不仅关注其实际承担的金额,而且关注其分摊出去的金额,则采用分摊的办法。
2、费用的计划和预算:包括作业价格的计划、统计指标的计划
3、费用的分摊和分配:包括基于作业的分摊
4、费用的调整:指重过账行项目的调整
5、内部订单的处理(了解)
(二)、流程图及说明
1、DC-070(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纪录),DC-071(维护作业类型、统计指标主纪录)、DC-080(维护内部订单),请见附件
3)、作业类型主数据可以用于基于作业的费用分摊方法或产品成本核算中的间接费用的分摊。统计指标主数据主要用于分摊(Assessment)和分配(Distribution)的方法。
4)、通过在系统中创建作业类型和统计指标主数据,可以进一步细化费用核算和费用控制,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
重要概念:
作业类型(Activity type)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Controlling)与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的关系图如下:
财务会计(FI)是直接针对外部的信息需求,如税务机关、财政机关等等,根据FI可以编制不同的平衡表,以满足对外口径的信息需求,而控制(CO)是用于组织的内部管理,是通过确定组织内真实成本和实际状况来满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
4、本课程中的费用核算、分配主要是指与生产无关的费用(Overhead)。
业务流程总览
(一)、进行费用的核算,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具体内容:
1、建立和维护主数据,主要包括:建立维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组、利润中心组、成本要素、成本要素组、内部订单、内部订单组、作业类型、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统计指标组
4)、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组DC-071-040
次级成本要素无法赋给存在的成本要素组
5)、将次级成本要素赋给相应的成本要素组DC-071-050
次级成本要素应归属于相应的成本要素组
6)、创建作业类型,选择相应的作业类型DC-071-060
根据申请创建作业类型
7)、赋给相应的作业类型组/统计指标组DC-071-070
3)、费用项目在作业类型主数据中维护。本流程适用联想车队的用车分摊、LCS会议室、文印室使用费等。
重要概念:
作业费率(Activity price):单位作业的价格。
主要活动:
1)、确定并批准作业费率(DC-072-010)-SAP系统外操作
制定作业费率
2)、选择成本中心,输入作业费率(DC-072-020)
重要概念:
1)、费用分配(Distribution)
将一个或多个初级成本要素的值在一个或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划转的方法。须事先建立循环,可通过输入统计指标值、作业量或直接录入相关比例,将发送方的初级成本要素值逐一分配给接收方。
2)、费用分摊(Assessment)
将一个或多个初、次级成本要素的值汇总打包后通过次级成本要素在一个或多个部门之间进行划转的方法。须事先建立循环,可通过输入统计指标值、作业量或直接录入相关比例,将发送方的次级成本要素值分摊给接收方。
输入相应成本中心对应的作业的作业费率。
3)、输入/修正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耗用量)(DC-072-030)
随时输入成本中心耗用作业的耗用量。
4)、截止输入各成本中心实际作业-耗用量(DC-072-040)-SAP系统外操作
防止对月末结帐产生影响,在约定的时间截止输入成本中心实际作业。
5)、费用分析报告(DC-072-070)
3)、循环(Cycle):用于费用分配的批处理程序。建立循环后,费用的发送方和接受方、分配的原则、分配的成本要素、跟踪因素等。通过运行循环,可以实行费用在不同成本中心的分配。
4)、初级成本要素(Primary cost element):在FI中与成本会计相关的费用在CO中纪录为初级成本要素,初级成本要素要求有指定的成本对象,如成本中心、内部订单,这样,在FI中记账的成本将会立刻反映到CO,在费用分配时反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费用科目。
CO(controlling)业务
由上图可以看出:
1、总帐中发生的费用包括日常报销的费用和通过生产订单发料的生产耗用。
2、总帐中发生的费用通过成本中心、订单等费用归集载体反映到CO中,并体现为与生产有关的费用、与生产无关的费用
3、与生产无关的费用即一般性的费用,它是费用的终点;而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则进行进一步的流转,通过生产订单的结算将其资本化,最终通过销售订单进入损益
4)、测试运行(DC-073-040)
联 想 集 团
R3/CO管理会计[成本中心规划]
R3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及在管理会计中处理的有关费用的各种业务,主要内容有:建立维护各种主数据、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分摊及分配、费用的调整、内部订单的处理、费用报表的查询等,本课程中大家应该重点掌握费用的计划和预算、费用的分摊和分配、报表的查询。
财务会计(FI)严格遵循法律制度和记账规则,为外部人员所用,控制(CO)可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灵活机动的对外部帐务进行调整,为内部人员所用
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供给管理者用于内部管理的可靠数据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费用层次上应保持一致
管理会计中的主要业务
CO中的业务与总帐(FI)密切相关,所有CO中的操作基础都来源于总帐并最终反映到总帐中,CO中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成本和费用分摊,有关生产成本的操作参见其他相关教材。如下图:CO中的业务
完成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利润中心和利润中心组的匹配。
6)、确认利润中心相关的分配(Assignment)(DC-070-060)
与利润中心相关的主数据如成本中心,物料主数据指定给利润中心。(在修改利润中心主数据后)
7)、修改/冻结/删除成本中心/利润中心主数据(DC-070-070)
修改主数据中已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属性。
5)、次级成本要素(Secondary cost element):仅在CO中使用,他们没有相应的FI总账科目,并且仅在CO中定义。在费用分摊时反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费用科目。
主要活动:
1)、创建次级成本要素(类型42)(DC-073-010)
为分摊(Assessment)而创建的成本要素,类型42仅适用于次级成本要素间的分配。
3)、所有的费用处理均在CO中完成。两种处理的方法都需要在系统中事先设定循环。所有费用分摊、分配的原则都需要在循环中进行维护,如果采用统计指标、作业等因素作为费用分摊、分配的权数,则需要在系统中输入各成本中心的统计指标值、作业消耗量等,如果不用统计指标、作业类型分摊费用,则可在循环中直接设定分摊、分配的原则(如按固定百分比、固定份额或实际分摊费用的值等),直接运行循环作费用处理。
用来描述成本中心耗用作业量(费用的量化)的主数据,通常是用单位来衡量的。
统计指标(Statistical key fig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