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方法创新 [详细]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技术研究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是有效预防坍塌、沉陷事故发生的措施,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内撑梁的换撑与拆除是施工重点,因此要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概述,其次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分析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要点并总结施工方案,最后重点阐述具体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拆撑;施工技术引言: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是较为复杂的,对施工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施工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
为保证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的质量与安全,要进一步强化相关施工技术,严格把握施工环节的实际施工情况。
在施工技术质量进一步提高下,有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节约施工成本。
1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在中国基坑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基坑深度从1980年前的5m左右,发展到八十年代末期的10m,再到1990年往后,基坑深度已经达到了20m。
我国基坑发展到深基坑的重要因素就是市场对建筑需求越来越高,对建筑质量要求标准更高。
内撑梁作为影响基坑质量、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其纵向支撑地下空间,支撑地下与地上的安全,因此要重点关注内撑梁的施工。
混凝土内撑梁在实际施工中,与传统内撑梁支撑方法相比有多种优势,能够提高支撑强度、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混凝土内撑梁逐渐被应用于深基坑施工中,实现保护建筑、道路的目标,保证施工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技术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施工情况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在地下商场、地下展览馆等项目中,采取斜向换撑、肋板换撑等方法;在对环境以及安全要求较高的城区项目中采用绳锯切割法等。
2 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要点深基坑混凝土内撑梁换撑与拆除施工技术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施工的相关要点也较为繁多,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够严谨,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标准,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2)

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一、前言深度开挖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工程形式,而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是在深度开挖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工法。
该工法通过对基坑进行分仓换撑,即将整个基坑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元,然后依次进行施工。
该工法的特点和步骤将在后续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施工过程稳定:分仓换撑工法将大型基坑分解为多个小型单元进行施工,有效控制了地下水和土体的变形和流动,保证了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2. 施工效率高:由于分仓换撑工法将基坑分成若干个单元,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单元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3. 施工工艺灵活:分仓换撑工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层和工程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换撑方式和施工工艺,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环境。
4. 成本控制能力强:分仓换撑工法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选择,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风险。
三、适应范围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地质条件复杂: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分仓换撑工法可以根据地层的不同特点,选取不同的施工工艺,以适应复杂的地质环境。
2. 施工周期较短:分仓换撑工法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单元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适用于施工周期较短的项目。
3. 施工空间受限:在施工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分仓换撑工法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四、工艺原理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是基于以下几个原理进行设计和实施的:1. 地下水控制原理: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对施工造成影响。
2. 土体固结原理:采取合理的土体固结措施,控制土体的变形和流动,保证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3. 结构力学原理: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换撑措施,保证基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深大基坑分仓换撑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分仓换撑的原则,依次进行基坑的开挖。
狭窄场地内深基坑拆换撑方案的优化与施工

狭窄场地内深基坑拆换撑方案的优化与施工在闹市区深基坑施工中,由于场地狭小和周边复杂环境的影响,往往采取排桩+内支撑梁的基坑支护形式。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采用先换撑后拆撑的方式对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进行拆除。
内支撑拆除时需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工期、环境等因素。
若按部就班地进行土方回填、换撑、拆撑等施工工序,往往需要很长的工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通过调整施工顺序,采取有效的方式以替代常规的土方回填方案,并结合合理有效的拆撑方式,能够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同时,更好地缩短工期、避免人、材、机的浪费,从而节约时间成本并带来经济效益。
本文结合深圳宏电大厦项目内支撑拆除施工,对深基坑内支撑拆除方案的优化与施工做简要论述,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标签:深基坑支护;内支撑换撑与拆除;技术管理;分析优化1、工程概况1.1 基坑内支撑设计概况宏电大厦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地下3 层,地上24 层。
其中,地下3 层层高3.85 m,地下2 层层高3.7 m,地下1 层层高5.2m。
基坑面积5500 ㎡,周长305m,深度13.8m。
采用直径1.2m 排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支护桩间设置三重管旋喷桩与支护桩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
设一道内支撑梁,内支撑梁采用1200×1000mm,支撑连梁采用800×1000mm,支撑梁中心标高为-4.8m,支撑梁底距离地下1层楼面标高50 公分。
1.2 施工总平面概况本工程施工现场西、南侧为在建的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大厦项目(开挖深度约23m,采用1.2m 咬合桩支护+三道内支撑支护,基坑回填未全部完成);北侧为规划园区四号路;东侧为中环大道。
除北侧以外,其他支撑梁部位(东、西、北),基坑边距离围墙宽度仅为1.5~2.5m;同时地下室外墙距离基坑支护桩1~2m。
2、内支撑拆除重、难点分析1)主楼进度紧迫,支撑梁横跨塔楼,必须先拆除支撑梁,主楼方可往上施工。
2)东、西、南侧的基坑回填石粉渣约4500 m3,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前无法采用挖机、推土机等常规机械施工。
深大基坑的内支撑换撑施工技术

深大基坑的内支撑换撑施工技术摘要:深大基坑是现有城市中高层建筑建设的基础处理环境,更是后续建筑功能性实施的有效保障,若相对基坑功能无法有效贯彻,势必会严重影响后续结构体系的构建,导致居民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故而,针对深大基坑现有支护体系的有效构筑,是现有工程施工技术贯彻的基础框架,在此之上采取有效的换撑技术,更是支护体系可持续维护基坑环境的前提。
本文着重研究深大基坑中支撑环衬技术的内容,通过应用方向进行阐述同时,期望为后续施工提供有效凭证。
关键词:深大基坑;内支撑换撑;施工技术基坑的有效施工是建筑基础构建的保障,针对相应施工环境不单需要有效的协调,更需要具备施工空间稳定的因素,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相对稳定的条件。
故而,针对维护基坑空间稳定性的支护体系而言,换撑技术的有效贯彻具备一定施工实际意义。
一、深大基坑换撑技术简介基坑的支护结构是确保内部施工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针对内支撑系统在施工逐渐拓展的途中会影响功能等其他施工技术的延伸使用,在此时则会采取换撑技术顶替原有体系的荷载进行有效替换,避开相应部位或环境中难以满足后续施工需求的支护结构,以确保相应工程施工具备可延伸的前提,从而有效的将基坑内部土壁等应力有效转移,确保其中施工环境稳定且技术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基坑支护施工有很多种不同的设计形式,但是很多工程经常受到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实现在支护形式和经济中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在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中,混凝土的内支撑体系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对环境条件要求低、施工操作方便等特点。
但是由于受到基坑支撑体系因素等影响,工程在施工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需要拆除内支撑。
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作详细的阐述。
二、换撑技术原理概述1.换撑施工技术原理通过有效的力学构件进行原有支护体系替换,在满足环境稳定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荷载传递优化,重新构建相对完善的支护结构,以满足现有工程施工对于支护结构方面的整体要求。
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应用

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8-11T13:37:54.81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作者:叶娘汀[导读] 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摘要:在我国的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由于内支撑拆除而发生意外的安全事故。
但是,在这一工程中,换撑是一个非常常见而且很重要的过程,为了避免在换撑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我们要提高换撑技术的水平,以保障换撑过程能够顺利的实施。
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深基坑工程换撑技术应用换撑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用比较稳定且长久的技术来代替在建筑过程中发挥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以保证在有无内支撑结构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正常的施工。
在我国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基坑支护体系的束缚,换撑技术的应用不是特别广泛。
但是,换撑技术具有独特的支撑效果,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在换撑过程中由于内支撑拆除而产生的稳定性问题,使基坑的支护能够通过换撑在原有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由于换撑技术的独特特点,在实际的施工的过程中,其往往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内支撑拆除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方面对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建筑深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施工原理在我国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的独特性,常常因为内支撑拆除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减少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次数,我们尝试使用换撑技术逐步取代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内支撑结构。
内支撑结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对临时搭建的内支撑结构进行拆除时,常常会导致深基坑结构失衡,因此引发安全事故。
而新投入使用的换撑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内支撑结构拆除而产生的安全事故。
换撑技术的原理简便易懂,因此,在我国建筑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换撑技术在逐步的得到普及。
深基坑板带式内支撑转换施工工法

深基坑板带式内支撑转换施工工法1 前言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数量和高度的增加,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也随着增加,有些地下室埋深达20米以上,对基坑支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确保基坑支护的可靠性是关键。
内支撑作为常见的支护形式的组成部分常常出现在基坑支护工程中。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是一种过渡性的支撑体系,当工程施工到一定程度,这一临时性的支撑系统将全面拆除。
如何在拆除内支撑前进行换撑,保证基坑的安全及地下室的正常施工是基坑支护施工中的一个难点。
一般内支撑转换常见有以下两种方式:1)混凝土梁式转换:该转换方式容易受空间限制,施工时间长,材料损耗率高,施工质量难于控制。
2)混凝土全板式转换,该转换方式施工工序较多,对辅材浪费严重,增加其它分项工程(如:地下室侧壁防水和土方回填等)的施工难度。
以上的转换方式成本高,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板带式内支撑转换具有受空间限制较小,工序简单,施工时间短,材料损耗低,施工质量好,转换效果明显可靠,不影响其它分项工程施工等特点。
板带式内支撑转换施工工法在珠江新城I1—7高层住宅楼地下室工程施工中成功应用,内支撑成功的转换保证了基坑的安全并且加快了地下室施工速度,并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总结形成本工法。
2 工法特点2.1采用材料量较少,辅材损耗率低,受空间制约程度低,施工时间短,提高了工效,加快施工进度。
2.2 占用场地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适用于毗邻建筑物多且周围施工地界狭窄的工程。
2.3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普及性。
适合各种需要对基坑混凝土支撑进行转换的基础工程。
2.4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无需增加特殊设备,投资少,可操作性强,经济合理,易于推广。
2.5克服了梁式支撑易受空间限制,操作不便和全板式支撑转换工序穿插多,对辅材浪费大的弱点。
便于施工组织,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减少了成本的支出。
2.6换撑板与楼板结构一起施工,与支护桩紧密结合,施工简单,受力好。
3 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法适用于基坑内支撑转换施工,尤其是工期紧,需要在防水层及回填土施工期进行深基坑内支撑转换施工。
深基坑地下室施工中的竖向临时换撑施工

深基坑地下室施工中的竖向临时换撑施工龚达刘丹卢雄峰张琨朱钱丰樊晨强鲍旺续文昊赵元梓刘俞佟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上海201204摘要:在深基坑地下室施工中,常利用地下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水平换撑。
由于受施工条件的影响,水平换撑有时难以实现,竖向换撐技术应运而生。
为研究竖向临时换撑在工程中的实施效果及竖向临时换撑是否可以取代水平换撑,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刀片墙+局部型钢”竖向临时换撑体系这一新技术。
对竖向临时换撑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对基坑监测数据的比对分析,对竖向临时换撑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刀片墙+局部型钢”竖向临时换撑体系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效果良好,能有效保证基坑侧壁及基坑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满足工程需求,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刀片墙;竖向临时换撑;应力转移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001(2020)12-2239-03DOI:10.14144/ki.jzsg.2020.12.012 Vertical Temporary Support Replacement in Deep Foundation Pit Basement Constnjction GONG Da LIU Dan LUXiongfeng ZHANG Kun ZHU Qianfeng FAN ChenqiangBAO Wang XU Wenhao ZHAO Yuanzi LIU YutongGeneral Contractor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Ltd.,Shanghai201204,ChinaAbstract:In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basement construction,the main structure of underground building is often used for horiz o ntal support replaceme n t.Due to the in f lue n ee of construction conditions,the horiz o ntal support replaceme n 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ometimes,and the vertical support replacement tech no l ogy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vertical temporary support replacement in engineering and whether vertical temporary support replacement can replace horizontal support replacement,the new technology of"reinforced concrete blade wall +local section steel"temporary vertical support replacement system is introduced through engineering examples.The construction points of vertical temporary support replacement are summarized,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vertical temporary support replacement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monitoring data of foundation pi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temporary bracing system of"reinforced concrete blade wall+local section steel"has good control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around the foundation pit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foundation pit,meet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wide range of applicability.Keywords:deep foundation pit;reinforced concrete blade wall;vertical temporary support replacement;stress transfer在深大基坑支护工程中,内支撑是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下结构的施工,基坑内支撑的代换和拆除成为基坑支护安全稳定的关键—%换撑施工是指通过在基坑围护结构与地下室结构之间用传力带建立一种新的受力平衡,让围护结构在内支撑拆除前、后逐步实现结构内部应力的转移再分配內。
深基坑地下室换撑施工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地下室换撑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换撑技术由于其作用独特,特别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内支撑型深基坑支护工程中。
本文以工程实例分析了深基坑内撑体系换撑施工的相关内容,就内撑体系换撑施工技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内支撑;换撑引言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物不断涌现,地下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极大推动了基坑工程中换撑技术的快速发展。
深基坑工程中的换撑技术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来逐步取代发挥临时支撑作用的内支撑结构体系,从而保证临时性内支撑拆除后,工程能安全保质地继续进行。
1.工程概况某工程有地下两层,自然地坪标高为3.800m(相当于设计标高-0.150m),基坑底标高为-10.8m,故基坑深为10.65m。
整个基坑形状类似一个直角梯形,南北长142.9m,东西宽79.65m,基坑面积约为11000m2。
建筑物紧邻海河,对基坑的稳定性要求高,设计在基坑支护结构上用连排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和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相结合的支护系统形式。
基坑支护结构的坑边挡土护壁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外侧加设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支护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支撑体系混凝土强度为C30,见图1。
2.换撑技术设计原理为加快施工工期,不影响地下结构的连续施工,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结构采用微差起爆的爆破技术,确保一次爆破达到破碎效果。
同时为了保证外墙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正常施工,采取以下换撑技术。
(1)原设计要求先进行负二层外槽的回填,然后在负二层梁板处浇筑同负二层梁厚的混凝土板带。
为了快速完成换撑带的施工,在负二层顶板框梁及次梁处,利用负二层梁板体系,将框架梁做出悬挑,直接延伸至支护桩,悬挑长度在600~1500mm,作为支撑体系卸荷。
梁截面为300mm×500(300)mm,具体配筋构造按03G101-1P66悬挑端A配置,见图2。
图1支撑系统剖面图2悬挑换撑梁配筋构造(2)建筑物拐角处的两侧,对撑的两侧,布泵的位置及重要敏感地带设置加强板,板厚200mm,构造水平钢筋螺纹φ12mm间距150mm,见图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方法创新鸿厦建设有限公司瓯海中心区行政绿轴建设工程项目部QC小组一、课题背景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基坑支护常采用的一种类型,对于各种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大型深基坑的支护中,由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和性能稳定等方面的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钢筋混凝土支撑快速换撑却是一大难题。
本课题依托的工程项目为瓯海中心区行政绿轴建设工程,工程位于瓯海城市中心区南单元(0577-WZ-SX-01)B-39、B-40、B-41地块,新建地上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669.49m2,为整体钢框架结构,高8.35m。
地下不计容建筑面积50488.89m2(其中计容面积2167.98m2),地下二层。
图1. 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一般工程采用整体式底板进行施工,不设置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变形能力差,影响结构安全稳定。
个别工程中设置多道型钢后浇带,但在换撑完成后不能适应基坑自由变形,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中,由于施工条件原因产生换撑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
由于施工条件限制,致使施工效率低。
在现有工期条件下,创新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综合效率高的施工工艺尤为重要。
二、小组概况表1. QC小组成员表图2. 小组开会照片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5.1三、选择课题(一)问题的提出一般工程采用整体式底板进行施工,不设置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变形能力差,影响结构安全稳定。
个别工程中设置多道型钢后浇带,但在换撑完成后不能适应基坑自由变形,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中,由于施工条件原因产生换撑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换撑的施工方法,产生了如下问题: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
(二)确定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小组确定如下课题: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方法创新并按照QC活动流程(图3)制定了相应的研发进度计划表(表2)。
QC小组活动按以下流程:2计划阶段(Plan)检查阶段处理阶段执行阶段选择课题(Check)(Action)设定目标(Do)检查效果是标准化制定方案图3. 活动流程图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5.13表2. QC小组活动计划表时间:20XX年5月~20XX年9月实施项目5月6月7月8月9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选择课题设定目标制定方案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标准化制表人:周必林制表日期:20XX.5.1四、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前期工程:公司在温州市三溪片区瓯海中心南单元E-19、E-18地块保障性安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次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时间为7天。
经过对其他工程项目进行调查,现有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时间为5天,对比现有施工技术施工效率降低了29%。
根据现有工期,小组确定目标如下: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综合效率提高20XX目标可行性分析如下: (1)公司在温州市三溪片区瓯海中心南单元E-19、E-18地块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程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2)小组骨干成员组员由具有一线施工经验和扎实理论水平的工程师组成。
为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本课题得到了建设单位、设计院的支持,同时公司为本课题提供了专项资金支持,保证QC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4五、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一)方案的提出与选定小组成员经过分析,发现影响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形式设置:1. 方案的提出小组成员对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形式设置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种方案:H型钢、预制钢筋混凝土块、一体化换撑体系(专门研发一种一体化装置进行换撑施工)。
如下图:图4. 课题可选择方案对比制表人:周必林制表日期:20XX.7.20XX. 方案的比较(1)H型钢H型钢,加工方便,节约时间,但H型钢在底板后浇带浇筑过程中不能适用基坑自由变形,造成后浇带部位产生不利影响。
(2)预制钢筋混凝土块预制钢筋混凝土块,成本相对较低,加工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配筋和混凝土浇筑,同时需要养护等强,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易破损。
(3)一体化换撑体系一体化换撑体系,可以适用基坑自由变形,支撑效果好,由于采用工厂化预制,组合式结构适应现场施工条件,但加工成本较高。
3.方案的选定5表3. 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设置形式方案对比表因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形式设置严重影响换撑施工效率,因此,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形式的选定方案为采用一体化换撑体系。
(二)第二层方案的提出与选定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一体化换撑体系的结构设置提出了接口形式设置、支撑连接方式、支撑顶紧方式3种方案进行细化。
图5. 方案逐级分解1. 接口形式设置进行细化(1)方案的提出小组成员对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的接口形式设置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方案:企口式、上下对接式。
(2)方案的对比A. 企口式企口式,安装可靠,连接强度高,但安装过程中连接要求精度高,影响施工效率。
B. 上下对接式上下对接式,连接方便快捷,施工速度快,连接部位受力较大,连接结构部分部位需要加强处理。
63.方案的选定表4. 接口形式设置方案对比表因为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过程中,施工效率控制比较重要。
因此,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接口形式设置的选定方案为采用上下对接式。
2. 支撑连接方式进行细化(1)方案的提出小组成员对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结构的支撑连接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方案:焊接、螺栓连接。
(2)方案的对比A. 焊接焊接,安装牢固,为适应自由变形,需要进行切割再次焊接。
B. 螺栓连接螺栓连接,连接方便快捷,在工厂中对连接支撑进行开孔处理,需要保证加工精度,实现支撑在放撑后能进行自由变形并固定,但一次性制作成本偏高。
3.方案的选定表5. 支撑连接方式方案对比表因为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连接方式和施工效率比较重要。
因此,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支撑连接方式的选定方案为采用螺栓连接。
73支撑顶紧方式进行细化(1)方案的提出小组成员对支撑顶紧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方案:千斤顶、楔块。
(2)方案的对比A. 千斤顶千斤顶,受力均匀,有效控制顶进推力,安拆过程复杂,影响施工效率。
图6. 薄型千斤顶B. 楔块楔块,安拆过程简单,施工效率高,但顶进推力无法控制。
3.方案的选定表6. 支撑顶紧方式方案对比表序号方案分析评估优点缺点分析结论1 千斤顶千斤顶,受力均匀,有效控制顶进推力,安拆过程复杂,影受力均匀,有效控制顶安拆过程复杂,不采用响施工效率。
进推力影响施工效率2楔块楔块,安拆过程简单,施工效率高,但顶进推力无法控制。
安拆过程简单,施工效顶进推力无法控采用率高制因为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过程中,施工效率比较重要。
因此,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支撑顶紧方式的选定方案为采用楔块。
(三)总结总结对上述方案的选择:8图7. 方案最终选择总结制表人:周必林制表日期:20XX.7.20XX此我们确定了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设置形式的最佳方案:在细化方案选择中,接口形式设置为采用上下连接式;支撑连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支撑顶紧方式采用楔块。
六、制定对策表7. 按照5W1H原则制定对策表七、对策实施实施对策一:采用上下对接式接口采用上下对接式接口,支撑采用工厂化预制加工,提高加工精度,设置专人进行检查,保证施工质量。
钻孔灌注桩底板钢板预制传力带后浇带图8. 支撑接口形式设置结构图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9.5实施效果检查:采用上下对接式接口,能大大提高支撑的换撑效率,单道支撑相比企口式连接节约工期约半天。
经工厂加工完成后检查,接口部位加工尺寸偏差小于2mm,满足施工需要。
实施对策二:采用螺栓进行支撑连接9采用螺栓进行支撑连接,在工厂中对连接支撑进行开孔处理,同时保证加工精度,实现支撑在放撑后能进行自由变形并固定。
钢板预制传力带固定螺杆楔块图9. 支撑连接方式设置结构图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9.5实施效果检查:采用螺栓进行支撑连接,换撑施工效率高,加固过程简单,易操作。
单道支撑相比焊接连接方式的先焊接再切断再焊接的施工方式节约现场施工时间约半天。
实施对策三:采用楔块对支撑进行顶紧采用楔块对支撑进行顶紧,施工速度快,可根据施工需要在放撑过程中快速实现放撑。
图10. 支撑顶紧楔块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9.5钻孔灌注桩固定螺杆底板钢板预制传力带后浇带楔块图11. 支撑顶紧方式设置结构图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9.5实施效果检查:采用楔块对支撑进行顶紧,相比采用千斤顶进行顶紧处理,所需人员和施工设备少,施工效率高,快速经济。
1八、效果检查(一)目标完成情况课题小组分别对前期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换撑及采用课题提出的创新施工方法在施工综合效率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如下表8所示。
表8. 钢筋混凝土换撑施工综合效率对比表(单位:天)由上表采用新方法前后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效率可知,先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平均需要7天,采用本课题新方法后,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平均需5.2天,缩短时间26%,达到了小组活动制定的活动目标,即提出一种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综合效率提高的施工方法,使该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的施工综合效率提高20XX目标实现了26%20XX图12. 活动前后对比图—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综合效率提高率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9.20XX(二)无形成果 1. 社会效益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解决了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难题,有效提高了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综合效率,得到了业主单位的认可,也为今后研发类似的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施工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12. 企业效益一体化换撑体系施工方法的研究成功,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技术基础,提升了企业形象,为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 工期效益先施工的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此工序施工平均需要7天,采用新方法后,此工序施工平均需5.2天,缩短时间26%,提高了施工综合效率。
九、标准化1、认真整理本次QC活动的有关技术资料,已将本次QC的主要内容纳入施工总结,并将总结内容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和企业级工法,以便在以后的工程当中应用。
2、建立定期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制度,针对相应工序和工艺知识进行培训。
3、将施工中需要的质量要求标准化,指定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图13. 企业级施工工法制图人:周必林,制图日期:20XX.9.20XX、总结及下一步打算本QC小组活动提供了组员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和气氛,提出了一种在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换撑的施工方法,并提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小组成员科技开发水平和施工质量意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